一种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2907发布日期:2021-09-08 02:2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热线弯折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加热线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是耐弯折性能,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耐弯折性能检测,既可以判断线材能否满足客户要求,又可以指导生产进行工艺调试,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目前市面上没有该类装置的成品,属于企业自己设计制造。
3.现有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是直接在线材上挂砝码,砝码重力直接作用在线材上,弯折实验时砝码受自身重力影响会产生惯性,对线材破坏过大,测试结果失真。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
5.一种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包括安装座、若干组导向组件、弯折组件;
6.各组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7.所述弯折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弯折组件包括两条弯折棒、重物块、弹簧;汽车加热线绕过各导向组件和两条弯折棒,进而汽车加热线的末端通过弹簧与重物块连接;所述重物块悬空;弯折组件带动两条弯折棒正反转动并弯折汽车加热线,汽车加热线的末端带动弹簧与重物块垂直运动。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通过在线材与重物块之间加装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来缓冲重物块产生的惯性,从而减少数据离散性,另外,通过仔细甄选弹簧规格,确保在弹性伸长内,测试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9.进一步地,所述弯折组件还包括驱动源和转动头;所述转动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源驱动转动头反复地正反转动;所述转动头的端面设有供弯折棒安装的安装孔。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转动头,便于安装弯折棒,提高设备适应性和功能性。
11.进一步地,安装孔共有若干组,每组两个安装孔;各组的两个安装孔绕转动头的转动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各组的安装孔与转动中心轴的距离均不一致。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若干组安装孔,且安装孔与中心距离不一致,可将弯折棒安装到不同组的安装孔内,模拟不同的弯折情况,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功能性。
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共五组,其中三组安装孔位于同一直线上;另外两组安装孔位于另外同一直线上。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孔分散设置,可有效利用转动头的端面面积,设计合理,避免造成设计上的浪费。
15.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棒的侧面绕其周向设有第一线槽。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线槽,便于线材在第一线槽内活动,避免线材乱窜。
1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各导向滚轮的侧面绕其周向设有第二线槽;汽车加热线绕过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线槽,进一步避免线材乱窜。
1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固定轴;固定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座连接;导向滚轮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固定轴,并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座连接,可通过调节固定轴的位置,进而调节导向滚轮的位置,方便将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对齐,避免线材扭曲。
2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轴承以及轴瓦;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轴瓦套设在轴承外,轴瓦安装在导向滚轮的内圈内,轴瓦与轴承以及导向滚轮均为过盈配合。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轴瓦,轴瓦和轴承采用微过盈配合,轴承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轴承和轴瓦可视为一个整体,而轴承受到冲击载荷或者轴承失效卡死等,此时轴承和轴瓦之间会有个相互作用力,当此相互作用力可以破坏二者之间微过盈配合时,轴承和轴瓦就会发生相对旋转,二者之间也由一个整体变成了两个零件,并且二者之间发生了滑动摩擦,此时内应力转化为动能和摩擦热的形式,也就缓冲了作用在轴承和轴瓦之间的力,起到了保护线材的作用,避免应力突然增大出现的线材断线的问题。
2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共四组,弯折棒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组导向组件;汽车加热线依次绕过一侧的两组导向组件、两条弯折棒、另一侧的两组导向组件。
24.进一步地,所述重物块为砝码。
2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头和弯折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0、安装座;21、导向滚轮;211、第二线槽;22、固定轴;23、轴承;24、轴瓦;31、弯折棒;311、第一线槽;32、重物块;33、弹簧;34、驱动源;35、转动头;351、安装孔;40、感应板;50、汽车加热线。
具体实施方式
30.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加热线弯折实验设备,包括安装座10、四组导向组件、弯折组件、感应板40;
31.具体的,各组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
32.更具体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滚轮21;所述导向滚轮21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各导向滚轮21的侧面绕其周向设有第二线槽211;
33.更具体的,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固定轴22;固定轴22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座10连接;导向滚轮21转动设置在固定轴22上;
34.更具体的,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轴承23以及轴瓦24;所述轴承23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2上;所述轴瓦24套设在轴承23外,轴瓦24安装在导向滚轮21的内圈内,轴瓦24与轴承23以及导向滚轮21均为过盈配合。
35.具体的,所述弯折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所述弯折组件包括两条弯折棒31、重物块32、弹簧33;弯折棒31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组导向组件;汽车加热线50依次绕过一侧的两组导向组件、两条弯折棒31、另一侧的两组导向组件;进而汽车加热线50的末端通过弹簧33与重物块32连接;所述重物块32悬空;弯折组件带动两条弯折棒31正反转动并弯折汽车加热线50,汽车加热线50的末端带动弹簧33与重物块32垂直运动;所述重物块32优选为砝码;
36.更具体的,所述弯折组件还包括驱动源34和转动头35;驱动源34可优先为电机;所述转动头35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所述驱动源34驱动转动头35反复地正反转动;所述转动头35的端面设有供弯折棒31安装的安装孔351;
37.更具体的,安装孔351共有五组,每组两个安装孔351;各组的两个安装孔351绕转动头35的转动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各组的安装孔351与转动中心轴的距离均不一致;其中三组安装孔351位于同一直线上;另外两组安装孔351位于另外同一直线上;
38.更具体的,所述弯折棒31的侧面绕其周向设有第一线槽311。
39.具体的,所述感应板40设置在重物块32的下方,汽车加热线50断线后,重物块32可掉落到感应板40上;感应板40与驱动源34电连接。
4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41.通过将线材绕在导向滚轮21以及弯折棒31上,进而在线材末端接上弹簧33以及重物块32,通过驱动源34带动转动头35以及弯折棒31转动,带线材断线后,重物块32掉落到感应板40上,进而停止驱动源34转动并记录驱动源34的转动次数,反映线材的寿命。
42.用户可根据不同组的安装孔351,改变弯折棒31安装的位置,进而模拟不同情况的弯折情况。
43.通过设置轴瓦24,轴瓦24和轴承23采用微过盈配合,轴承23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轴承23和轴瓦24可视为一个整体,而轴承23受到冲击载荷或者轴承23失效卡死等,此时轴承23和轴瓦24之间会有个相互作用力,当此相互作用力可以破坏二者之间微过盈配合时,轴承23和轴瓦24就会发生相对旋转,二者之间也由一个整体变成了两个零件,并且二者之间发生了滑动摩擦,此时内应力转化为动能和摩擦热的形式,也就缓冲了作用在轴承23和轴瓦24之间的力,起到了保护线材的作用,避免应力突然增大出现的线材断线的问题。
4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材与重物块之间加装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来缓冲重物块产生的惯性,从而减少数据离散性,另外,通过仔细甄选弹簧规格,确保在弹性伸长内,测试数据更加真实可靠;通过设置感应板,可在线材断线后,重物块掉落到感应板,进而通过感应信号检测弯折棒转动次数,进而反映线材寿命。
45.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6.通过设置转动头,便于安装弯折棒,提高设备适应性和功能性。
47.通过设置若干组安装孔,且安装孔与中心距离不一致,可将弯折棒安装到不同组的安装孔内,模拟不同的弯折情况,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功能性。
48.安装孔分散设置,可有效利用转动头的端面面积,设计合理,避免造成设计上的浪费。
49.通过设置第一线槽,便于线材在第一线槽内活动,避免线材乱窜。
50.通过设置第二线槽,进一步避免线材乱窜。
51.通过设置固定轴,并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座连接,可通过调节固定轴的位置,进而调节导向滚轮的位置,方便将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对齐,避免线材扭曲。
52.通过设置轴瓦,轴瓦和轴承采用微过盈配合,轴承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轴承和轴瓦可视为一个整体,而轴承受到冲击载荷或者轴承失效卡死等,此时轴承和轴瓦之间会有个相互作用力,当此相互作用力可以破坏二者之间微过盈配合时,轴承和轴瓦就会发生相对旋转,二者之间也由一个整体变成了两个零件,并且二者之间发生了滑动摩擦,此时内应力转化为动能和摩擦热的形式,也就缓冲了作用在轴承和轴瓦之间的力,起到了保护线材的作用,避免应力突然增大出现的线材断线的问题。
53.重物块选用砝码,方便选用不同重量的砝码进行实验,并便于记录。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