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变色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3060发布日期:2022-01-07 23:2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温变色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在薄膜产品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感温变色测试装置,属于薄膜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汽车薄膜行业也发展迅猛。简单来说,汽车薄膜就是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上贴上一层薄膜状物体,而这层薄膜状物体又被称为太阳膜或是隔热膜。根据汽车薄膜产品的种类不同、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但在众多功能之中最为基础的一项便是其隔热性能。
3.为了保证汽车薄膜产品在出品时的质量得到保证,在汽车薄膜产品的出品前,各生产企业都会对所加工的汽车薄膜产品进行单独测试或对比测试、以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达到生产要求。以隔热性能测试为例,现有技术中针对汽车薄膜产品的隔热性能测试通常都以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即使用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这种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在感受到热量时其表面颜色会发生显著变化。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将贴有汽车薄膜产品的玻璃载体放置于热源与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之间,通过观察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的颜色变化直观地判断热量是否穿过贴有汽车薄膜产品的玻璃载体以及热量的具体穿透情况。
4.但是在上述操作中,非常直观的一个问题便是整个测试过程受测试人员的人工经验影响较大,不同测试人员的不同操作方式、甚至是握持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时的动作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并且整个测试过程的可重复性较差、测试结果准确性低。
5.针对以上问题,也有部分生产企业希望以一种自动化、标准化的设备
6.来实现整个测试过程,但现阶段的这类测试设备大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难度大,且其使用效果也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
7.综上所述,如何基于上述现状,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可以在薄膜产品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感温变色测试装置,也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在薄膜产品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感温变色测试装置,具体如下。
9.一种感温变色测试装置,由主体结构与调节结构两部分组成;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装置基座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基座上、用于产生测试用热量的热源部件,所述主体部分还包括一个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基座上、用于承载测试样品的样品承托机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一个设置有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的测试卡台座,所述测试卡台座与所述装置基座间的距离可调;在测试过程中,所述测试样品位于所述热源部件与所述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二者之间、且三者的中心点共线。
10.优选地,所述样品承托机构包括一个样品承托框,所述样品承托框的整体呈立方体结构,所述样品承托框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装置基座相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
与所述样品承托框的下端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基座的上端面相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作用下、所述样品承托框整体可相对于所述装置基座进行水平方向上的360
°
转动。
11.优选地,所述样品承托框上端面的边缘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所述测试样品插入的样品插槽,所述样品承托框周向的四个端面上均开设有用于测试过程中所述测试样品外露的测试缺口,所述样品插槽与所述测试缺口二者的形状、尺寸均与所述测试样品的形状、尺寸匹配对应。
12.优选地,所述测试样品为表面贴覆有待测试汽车薄膜产品的玻璃片。
13.优选地,所述样品承托框内部设置有一个部件连接座,所述部件连接座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所述装置基座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穿透所述样品承托框的下端面,所述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部件连接座的下端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基座的上端面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热源部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部件连接座的上端面,所述热源部件为红外线灯泡,所述红外线灯泡的设置方向正对所述调节结构。
15.优选地,所述装置基座的外周侧还设置有一个热源控制开关,所述热源控制开关与所述红外线灯泡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线灯泡的开闭。
16.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两根导向滑轨,两根所述导向滑轨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导向滑轨的一侧端部均与所述装置基座的外周侧固定连接,其中一根所述导向滑轨上标记有用于显示距所述装置基座间距离的刻度。
17.优选地,所述测试卡台座的下端面嵌设于两根所述导向滑轨上,所述测试卡台座可沿两根所述导向滑轨往复移动;所述测试卡台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一个测试卡卡槽,所述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通过所述测试卡卡槽固定设置于所述测试卡卡槽上。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感温变色测试装置,以一种机械化的形式完成了对薄膜产品耐热性能的单独测试或对比测试,将测试过程标准化、流程化,摆脱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过程受人工经验影响的问题,不仅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测试过程的可重复性,而且也显著地提升了生产企业的测试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20.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明晰,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材料、现有设备的改进、组合而获得本实用新型的完整技术方案,方案实现成本相对较低、实现时间短,从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条件,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21.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装置基座;2、样品承托框;3、样品插槽;4、测试缺口;5、玻璃片;6、部件连接座;7、红外线灯泡;8、热源控制开关;9、导向滑轨;10、测试卡台座;11、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在在薄膜产品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感温变色测试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25.如图1所示,一种感温变色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体结构与调节结构两部分组成;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装置基座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基座1上、用于产生测试用热量的热源部件,所述主体部分还包括一个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基座1上、用于承载测试样品的样品承托机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一个设置有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11的测试卡台座10,所述测试卡台座10与所述装置基座间的距离可调。
26.所述样品承托机构包括一个样品承托框2,所述样品承托框2的整体呈立方体结构,所述样品承托框2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所述装置基座1相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样品承托框2的下端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基座1的上端面相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作用下、所述样品承托框2整体可相对于所述装置基座1进行水平方向上的360
°
转动。
27.所述样品承托框2上端面的边缘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所述测试样品插入的样品插槽3,所述样品承托框2周向的四个端面上均开设有用于测试过程中所述测试样品外露的测试缺口4,所述样品插槽3与所述测试缺口4二者的形状、尺寸均与所述测试样品的形状、尺寸匹配对应。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样品为表面贴覆有待测试汽车薄膜产品的玻璃片5。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在各所述测试缺口4内插入不同的测试样品,然后在开启所述热源部件的前提下、通过转动所述样品承托框2的方式,对多个不同的测试样品进行直观的对比测试。
29.所述样品承托框2内部设置有一个部件连接座6,所述部件连接座6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所述装置基座1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穿透所述样品承托框2的下端面,所述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部件连接座6的下端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基座1的上端面相连接。
30.所述热源部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部件连接座6的上端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部件为红外线灯泡7,所述红外线灯泡7的设置方向正对所述调节结构。
31.为了方便测试人员控制,所述装置基座1的外周侧还设置有一个热源控制开关8,所述热源控制开关8与所述红外线灯泡7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线灯泡7的开闭。
32.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两根导向滑轨9,两根所述导向滑轨9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导向滑轨9的一侧端部均与所述装置基座1的外周侧固定连接,其中一根所述导向滑轨9上标记有用于显示距所述装置基座1间距离的刻度。此处刻度的设置使得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11与所述红外线灯泡7间的距离,从而对所述测试样品进行更为具体的测试,也为测试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提供了可能。
33.所述测试卡台座10的下端面嵌设于两根所述导向滑轨9上,所述测试卡台座10可沿两根所述导向滑轨9往复移动;所述测试卡台座10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一个测试卡卡槽,所述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11通过所述测试卡卡槽固定设置于所述测试卡卡槽上。
34.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保证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所述测试样品位于所述热源部件与所述液晶感温变色测试卡11二者之间、且三者的中心点共线。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感温变色测试装置,以一种机械化的形式完
成了对薄膜产品耐热性能的单独测试或对比测试,将测试过程标准化、流程化,摆脱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过程受人工经验影响的问题,不仅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测试过程的可重复性,而且也显著地提升了生产企业的测试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3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明晰,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材料、现有设备的改进、组合而获得本实用新型的完整技术方案,方案实现成本相对较低、实现时间短,从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条件,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3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8.最后,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