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6117发布日期:2021-06-18 20: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检验加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电梯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越来越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其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梯的检验包括超载保护装置、运行试验、平衡系数试验、制动试验等试验,都需要一定的具有重量的物质来称重试验电梯的各项指标是否标准,在进行检验时轿厢需在承载额定载荷的40%、50%、100%或120%等不同载荷情况下运行,而这些载荷往往需要人工搬运,这就给电梯检验中配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现有的电梯检验装置载荷的加载均需人工多次搬运,工作强度大的同时检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电梯检验装置载荷的加载均需人工多次搬运,工作强度大的同时检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包括钢砂承载箱、钢砂输送机构、配重箱和称重器,所述钢砂承载箱内承载有钢砂,所述钢砂承载箱的钢砂输出口与所述配重箱的进砂端连接,所述钢砂输送机构的出砂端与所述配重箱的钢砂进口连接,所述称重器安装在所述配重箱底部;

所述配重箱和称重器用于放置电梯的轿厢内。

优选的,所述钢砂承载箱上设有钢砂储存仓和钢砂输出仓,所述钢砂储存仓为漏斗形结构,所述钢砂输出仓为倒漏斗形结构,所述钢砂输出仓上设有所述钢砂输出口,所述钢砂承载箱上设有重量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钢砂承载箱与所述钢砂输送机构均固定连接在平板推车上,所述平板推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平板推车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平板推车底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钢砂输送机构包括输料机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进料软管、输料主体和出料软管;

所述输料主体包括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和所述第二输料管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一输料管上设有绞龙进口和第一绞龙出料口,所述第二输料管上设有第二绞龙出料口,所述第二绞龙出料口与所述第一绞龙出料口相通,所述第一输料管内设有第一驱动主轴,所述第一驱动主轴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螺旋叶,所述第二输料管内设有第二驱动主轴,所述第二驱动主轴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螺旋叶,所述第二驱动主轴位于所述第二输料管外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主轴驱动电机;

所述进料软管与所述绞龙进口连接,所述出料软管与所述第一绞龙出料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主轴位于所述第一输料管外的一端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钢砂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电机支撑座、主轴支撑座和输送机构主体支撑座,所述主轴支撑座上设有主轴安装孔;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上键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主轴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套设在所述主轴安装孔内,所述主轴位于所述主轴安装孔内的部分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一带轮上套设有传送带,所述第一驱动主轴上设有第二带轮,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第一带轮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上。

优选的,所述钢砂承载箱内设有筛选装置,所述筛选装置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壳体,两对称布置的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钢砂通道;

所述壳体内设有筛选主体,所述筛选主体包括开关机构、中转齿和筛选机构,所述中转齿分别与所述开关机构和所述筛选机构相互啮合;

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开关驱动齿,所述开关驱动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开关驱动齿周向上套设有半环齿,所述半环齿为3/4圆环结构,所述半环齿内外均设于若干啮合齿,所述开关驱动齿内啮合在所述半环齿内,所述半环齿上固定连接有开关扇,所述开关驱动齿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开关驱动齿转动;

所述筛选机构包括两相互垂直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上设有缓冲滑块,所述壳体内设有缓冲滑轨,所述缓冲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滑轨上,所述缓冲滑轨上下两侧设有缓冲弹性件,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交界处设有筛选执行齿,所述筛选执行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工作端固定连接有孔筛;

所述中转齿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中转齿一侧与所述半环齿外啮合,所述中转齿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配重箱内设有移动机构、沿所述配重箱周向布置的密封条和两对称布置的钢砂支撑机构,所述配重箱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回收孔,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轮连接杆,所述移动轮连接杆贯穿所述回收孔,且所述移动轮连接杆上设有移动轮;

所述钢砂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支架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支撑支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载体板和第二载体板,所述第一载体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载体板上设有第二支撑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载体板和所述第二载体板之间设有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轴丝杆和转轴螺母,所述转轴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孔内,所述转轴螺母套设在所述转轴丝杆上且与所述转轴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丝杆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丝杆转动,所述转轴螺母上连接有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所述第一载体板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杆,所述第一承载杆远离所述第一载体板内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承载轴,所述第一承载轴与所述第一承载杆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承载轴上键连接有动力啮合齿和绕线轮,所述动力啮合齿与所述传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载体板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杆,所述第二承载杆远离所述第一载体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载轴,所述第二承载轴上键连接有过渡轮,所述第二移动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上固定连接有弯杆,所述弯杆远离所述第二移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孔铰链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连接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移动件还固定连接有提升钢绳,所述提升钢绳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升降台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轮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跨过所述过渡轮,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移动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称重器包括加载单元、称重单元、显示单元和评测单元,所述称重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评测单元电连接;

所述加载单元用于在所述称重器正式使用前对所述称重器进行b组重量加载,每组重量加载共加载m次,且第n组第i次加载重量为lni;

所述称重单元包括重量传感器;

所述评测单元用于评估所述称重器的使用状态,判断是否需要检修,所述评测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计算单元、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计算单元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

其中,pβn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lni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第i次加载的重量,gni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第i次加载后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重量数值,m为所述加载单元加载总次数,sin为正弦,γ为所述称重器的灵敏度系数,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gmax为所述称重器的最大量程,gmin为所述称重器的最小量程;

步骤二:计算所述称重器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

其中,所述ps为所述称重器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b为所述重量加载单元加载的总组数,pβn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pα为所述称重器的位置偏差不确定度,为所述加载单元b组加载后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平均值;

步骤三:所述评测单元比较所述称重器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和所述称重器的预设综合不确定度,若所述称重器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大于所述称重器的预设综合不确定度,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砂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钢砂承载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筛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配重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钢砂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砂承载箱;100、钢砂储存仓;101、钢砂输出仓;102、钢砂输出口;2、钢砂输送机构;200、进料软管;201、输料主体;2010、第一输料管;2011、第二输料管;2012、连通管;2013、绞龙进口;2014、第二绞龙出料口;2015、第一绞龙出料口;2016、第一驱动主轴;2017、螺旋叶;2018、第二驱动主轴;2019、第二主轴驱动电机;202、出料软管;3、配重箱;300、钢砂进口;3000、升降台;3001、移动轮连接杆;3002、移动轮;301、密封条;302、钢砂支撑机构;3020、连接板;3021、第一载体板;3022、第二载体板;3023、第一支撑孔;3024、第一通孔;3025、第二通孔;3026、第二支撑孔;3027、第一移动轨;3028、第二移动轨;303、动力机构;3030、第三通孔;3031、回收孔;3032、转轴丝杆;3033、提升钢绳;3034、第一移动件;3035、传动齿条;3036、第一承载杆;3037、第一承载轴;3038、动力啮合齿;3039、绕线轮;304、第二承载杆;3040、第二承载轴;3041、过渡轮;3042、第二移动件;3043、弯杆;3044、支撑板;3045、钢丝绳;3046、转轴螺母;305、移动机构;4、称重器;5、平板推车;500、伸缩杆;501、万向轮;502、推杆;503、输料机构;504、支撑机构;5040、电机支撑座;5041、主轴支撑座;5042、输送机构主体支撑座;5043、主轴安装孔;505、驱动机构;5050、第一电机;5051、主轴;5052、第一带轮;5053、传送带;5054、第二带轮;6、筛选装置;600、壳体;601、钢砂通道;602、筛选主体;603、开关机构;6030、开关驱动齿;6031、第一转轴;6032、开关扇;6033、半环齿;604、中转齿;605、筛选机构;6050、第一滑槽;6051、第二滑槽;6052、第二齿条;6053、缓冲滑块;6054、缓冲滑轨;6055、缓冲弹性件;6056、筛选执行齿;6057、孔筛;6058、第一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钢砂承载箱1、钢砂输送机构2、配重箱3和称重器4,所述钢砂承载箱1内承载有钢砂,所述钢砂承载箱1的钢砂输出口102与所述配重箱3的进砂端连接,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的出砂端与所述配重箱3的钢砂进口300连接,所述称重器4安装在所述配重箱3底部;

所述配重箱3和称重器4用于放置电梯的轿厢内;

所述钢砂承载箱1上设有钢砂储存仓100和钢砂输出仓101,所述钢砂储存仓100为漏斗形结构,所述钢砂输出仓101为倒漏斗形结构,所述钢砂输出仓101上设有所述钢砂输出口102,所述钢砂承载箱1上设有重量刻度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所述配重箱3和所述称重器4放入轿厢内,所述钢砂承载箱1和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放在轿厢外,之后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启动,将所述钢砂承载箱1内的钢砂输送到所述配重箱3内,在所述钢砂输送的同时观察所述称重器4的数值,直到所述称重器4数值达到预设数值,关闭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之后对电梯的各个指标进行观察,若各个指标均符合标准,则所述再次启动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向所述配重箱3内添加钢砂,使所述称重器4的读数达到下一个预设数值,所述钢砂和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的设计分别代替了传统的砝码载荷和人工搬运,提高了加载精度的同时,解决了现有的电梯检验装置载荷的加载均需人工多次搬运,工作强度大的同时检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所述钢砂储存仓100为漏斗形结构是的所述钢砂更容易从所述钢砂储存仓100漏入所述钢砂输出仓101,所述钢砂承载箱1上设有重量刻度线,所述重量刻度线的设计,提前提醒用户停止所述钢砂输送的同时,起到了对所述称重器4校核提醒的作用,即当所述重量刻度线数值与所述称重器4数值偏差较大时,可提醒用户对所述称重器4进行校核。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钢砂承载箱1与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均固定连接在平板推车5上,所述平板推车5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502,所述平板推车5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杆500,所述伸缩杆500远离所述平板推车5底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万向轮501;

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包括输料机构503,所述输料机构503包括进料软管200、输料主体201和出料软管202;

所述输料主体201包括第一输料管2010和第二输料管2011,所述第一输料管2010和所述第二输料管2011通过连通管2012连接,所述第一输料管2010上设有绞龙进口2013和第一绞龙出料口2015,所述第二输料管2011上设有第二绞龙出料口2014,所述第二绞龙出料口2014与所述第一绞龙出料口2015相通,所述第一输料管2010内设有第一驱动主轴2016,所述第一驱动主轴2016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螺旋叶2017,所述第二输料管2011内设有第二驱动主轴2018,所述第二驱动主轴2018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螺旋叶2017,所述第二驱动主轴2018位于所述第二输料管2011外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主轴驱动电机2019;

所述进料软管200与所述绞龙进口2013连接,所述出料软管202与所述第一绞龙出料口2015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主轴2016位于所述第一输料管2010外的一端设有驱动机构505,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包括支撑机构504,所述支撑机构504用于支撑所述驱动机构505;

所述支撑机构504包括电机支撑座5040、主轴支撑座5041和输送机构主体支撑座5042,所述主轴支撑座5041上设有主轴安装孔5043;

所述驱动机构505包括第一电机5050,所述第一电机5050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5051,所述主轴5051上键连接有第一带轮5052,所述主轴5051远离所述第一电机505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主轴安装孔5043内,所述主轴5051位于所述主轴安装孔5043内的部分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一带轮5052上套设有传送带5053,所述第一驱动主轴2016上设有第二带轮5054,所述传送带5053远离所述第一带轮505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5054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将所述平板推车5推到指定位置,所述进料软管200将所述钢砂承载箱1内的钢砂吸入所述第一输料管2010中,之后所述第一电机5050启动,所述第一电机5050转动带动所述主轴5051转动,所述主轴505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5052转动,所述第一带轮5052转动在所述传送带5053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带轮5054转动,所述第二带轮5054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主轴2016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主轴2016转动在所述螺旋叶2017的带动下所述钢砂经所述绞龙进口2013运输到所述第一绞龙出料口2015,再经所述出料软管202进入所述配重箱3内,若需运输的钢砂较多时,所述连通管2012打开,所述第二主轴驱动电机2019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主轴2018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主轴2018带动所述螺旋叶2017转动,此时所述第一输料管2010和所述第二输料管2011同时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和5所示,所述钢砂承载箱1内设有筛选装置6,所述筛选装置6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壳体600,两对称布置的所述壳体600之间形成钢砂通道601;

所述壳体600内设有筛选主体602,所述筛选主体602包括开关机构603、中转齿604和筛选机构605,所述中转齿604分别与所述开关机构603和所述筛选机构605相互啮合;

所述开关机构603包括开关驱动齿6030,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通过第一转轴6031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600内,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周向上套设有半环齿6033,所述半环齿6033为3/4圆环结构,所述半环齿6033内外均设于若干啮合齿,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内啮合在所述半环齿6033内,所述半环齿6033上固定连接有开关扇6032,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转动;

所述筛选机构605包括两相互垂直的第一滑槽6050和第二滑槽6051,所述第一滑槽605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6058,所述第二滑槽605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6052,所述第一齿条6058上设有缓冲滑块6053,所述壳体600内设有缓冲滑轨6054,所述缓冲滑块6053滑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滑轨6054上,所述缓冲滑轨6054上下两侧设有缓冲弹性件6055,所述第一滑槽6050和所述第二滑槽6051交界处设有筛选执行齿6056,所述筛选执行齿6056与所述第一齿条6058和所述第二齿条6052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6052工作端固定连接有孔筛6057;

所述中转齿604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600内,所述中转齿604一侧与所述半环齿6033外啮合,所述中转齿604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条6058相互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筛选装置6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顺时针转动,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半环齿6033顺时针转动,所述半环齿6033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开关扇6032从初始端面垂直所述钢砂通道601轴线方向转到端面平行所述钢砂通道601轴线方向,所述钢砂通道601被打开,所述半环齿6033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中转齿604逆时针转动,所述中转齿604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条6058向下运动,所述第一齿条6058向下运动带动所述筛选执行齿6056逆时针转动,所述筛选执行齿6056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条6052向所述钢砂通道601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齿条6052向所述钢砂通道601轴线方向运动带动两所述孔筛6057相向运动,当两所述孔筛6057相碰时停止运动,此时所述钢砂经所述钢砂通道601被所述孔筛6057筛选,所述钢砂的筛选降低了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在运输含杂质的钢砂时因所述杂质影响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正确运行的几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缓冲弹性件6055、所述缓冲滑块6053和所述缓冲滑轨6054的设计避免了所述第一齿条6058直接沿所述第一滑槽6050滑动时对所述第一齿条6058造成磨损,延长了所述第一齿条6058的使用寿命,当需要更换部件时只需更换所述缓冲滑块6053即可,节约了零件更换的成本,所述缓冲弹性件6055的设计起到了减震的作用,所述筛选装置6将所述开关机构603的开合和所述筛选机构605的工作状态巧妙的结合在一套完整的动作系统中,减少了驱动部件和所述筛选装置6的部件的同时节约了所述筛选装置6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和7所示,所述配重箱3内设有移动机构305、沿所述配重箱3周向布置的密封条301和两对称布置的钢砂支撑机构302,所述配重箱3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回收孔3031,所述移动机构305包括升降台3000,所述升降台3000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轮连接杆3001,所述移动轮连接杆3001贯穿所述回收孔3031,且所述移动轮连接杆3001上设有移动轮3002;

所述钢砂支撑机构302包括支撑支架和动力机构303,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支撑支架包括连接板3020,所述连接板302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载体板3021和第二载体板3022,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上设有第一支撑孔3023、第一通孔3024和第二通孔3025,所述第二载体板3022上设有第二支撑孔3026和第三通孔3030,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和所述第二载体板3022之间设有第一移动轨3027和第二移动轨3028;

所述动力机构303包括转轴丝杆3032和转轴螺母3046,所述转轴丝杆303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孔3026内,所述转轴螺母3046套设在所述转轴丝杆3032上且与所述转轴丝杆3032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丝杆3032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丝杆3032转动,所述转轴螺母3046上连接有第一移动件3034,所述第一移动件3034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3035,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杆3036,所述第一承载杆3036远离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内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承载轴3037,所述第一承载轴3037与所述第一承载杆3036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承载轴3037上键连接有动力啮合齿3038和绕线轮3039,所述动力啮合齿3038与所述传动齿条3035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杆30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杆304,所述第二承载杆304远离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载轴3040,所述第二承载轴3040上键连接有过渡轮3041,所述第二移动轨3028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件3042,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上固定连接有弯杆3043,所述弯杆3043远离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孔3023铰链连接有支撑板3044,所述支撑板3044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20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还固定连接有提升钢绳3030,所述提升钢绳3030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030且与所述升降台3000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轮3039上缠绕有钢丝绳3045,所述钢丝绳304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024,跨过所述过渡轮304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025与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配重箱3工作时将所述配重箱3推入轿厢内,之后所述第二驱动件启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转轴丝杆3032转动,所述转轴丝杆3032转动带动所述转轴螺母3046向上移动,所述转轴螺母3046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3034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移动件3034向上移动带动所述传动齿条3035向上移动,所述传动齿条3035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动力啮合齿3038顺时针转动,所述动力啮合齿3038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绕线轮3039顺时针转动,所述绕线轮3039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过渡轮3041逆时针转动,所述过渡轮3041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钢丝绳3045拉动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沿所述第二移动轨3028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轨3028向上移动在所述弯杆3043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支撑板3044端面与所述配重箱3轴线相互垂直,即所述支撑板3044与所述密封条301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沿所述第二移动轨3028向上移动的同时所述升降台3000在所述提升钢绳3030的作用下被提升使得所述配重箱3完全位于所述称重器4上,所述钢砂支撑机构302的设计利用一个驱动部件即第二驱动件同时完成了所述支撑板3044的撑开和所述移动轮3002移动轮的回收,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称重器4包括加载单元、称重单元、显示单元和评测单元,所述称重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评测单元电连接;

所述加载单元用于在所述称重器4正式使用前对所述称重器4进行b组重量加载,每组重量加载共加载m次,且第n组第i次加载重量为lni;

所述称重单元包括重量传感器;

所述评测单元用于评估所述称重器4的使用状态,判断是否需要检修,所述评测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计算单元、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计算单元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

其中,pβn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lni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第i次加载的重量,gni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第i次加载后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重量数值,m为所述加载单元加载总次数,sin为正弦,γ为所述称重器4的灵敏度系数,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gmax为所述称重器4的最大量程,gmin为所述称重器4的最小量程;

步骤二:计算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

其中,所述ps为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b为所述重量加载单元加载的总组数,pβn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pα为所述称重器4的位置偏差不确定度(取值范围为0.02-0.048),为所述加载单元b组加载后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平均值;

步骤三:所述评测单元比较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和所述称重器4的预设综合不确定度,若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大于所述称重器4的预设综合不确定度,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评测单元的设计,在所述称重器4工作前起到了对所述称重器4使用状态进行评估,避免了因所述称重器4因自身损坏或测量偏差较大导致电梯加载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对所述称重器4进行b组重量加载同时每组重量加载共加载m次,避免了随机变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时引入γ(所述称重器4的灵敏度系数),排除了灵敏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时引入所述pα(所述称重器4的位置偏差不确定度),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更具参考价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