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8662发布日期:2021-07-13 16:2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池是否具有漏液现象是评价该电池安全性是否达标的重要测试项目,同时电池的老化程度是车辆性能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电池老化程度越高则车辆性能越低,甚至会产生车辆无法启动的情况。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漏液测试是将其置入水中观测是否有气泡产生,从而判断该电池是否存在漏液现象,但经过该测试后电池在取出时其表面残留水渍无法快速进行老化侧视,从而产生测试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漏液测试是将其置入水中观测是否有气泡产生,从而判断该电池是否存在漏液现象,但经过该测试后电池在取出时其表面残留水渍无法快速进行老化侧视,从而产生测试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包括滑轨支架、漏液检测组件和老化检测组件,所述滑轨支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机械臂,所述漏液检测组件设置于滑轨支架的左端下方,所述漏液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箱、擦拭海绵、透气风扇、双向气泵、折叠气囊、扭簧、撑形板和第一电热丝,所述检测箱的内壁顶部固定有擦拭海绵,且检测箱的四周嵌入有透气风扇,所述检测箱的外壁边缘处设置有双向气泵,所述透气风扇的两侧均有滤尘网,所述双向气泵通过管道与折叠气囊相连接,且折叠气囊的一端与双向气泵的滤尘网相连接,所述折叠气囊的另一端与擦拭海绵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擦拭海绵的内部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扭簧,且扭簧的外表面连接有撑形板,所述撑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热丝,所述升降机械臂的底部连接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的底部连接有风机壳,所述风机壳的内部设置于扇叶,且风机壳的内壁顶部固定有第二电热丝,所述检测箱的右侧设置有水箱,且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内部嵌入有第三电热丝,所述第一传输带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滚珠,所述老化检测组件设置于第一传输带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擦拭海绵整体设置为中间窄而两端宽的结构,且擦拭海绵与折叠气囊之间呈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擦拭海绵通过折叠气囊、双向气泵与检测箱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擦拭海绵的中轴线与透气风扇的中轴线相重合。

可选的,所述水箱内壁底部设置有输水泵,且输水泵通过管道与检测箱相连接,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回水泵,且回水泵也通过管道与检测箱相连接,所述回水泵的右侧设置有均分水管,且均分水管的下方设置有双层纱布,所述双层纱布的内部填充有石英砂,且双层纱布的底部设置有分子薄膜。

可选的,所述均分水管表面均匀分布有通孔,且均分水管通过回水泵与检测箱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可选的,所述分子薄膜表面设置有孔隙,且孔隙的尺寸大于水分子尺寸,而且分子薄膜、双层纱布的外口尺寸与水箱的内口尺寸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老化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输带、弹簧管、电极检测探头、限制框架、调节边板和活动轴,所述第二传输带的表面两侧设置有弹簧管,且弹簧管的内部连接有电极检测探头,所述弹簧管的边缘处设置有限制框架,且限制框架的两侧固定有调节边板,所述调节边板的侧面连接有活动轴。

可选的,所述限制框架与调节边板之间构成喇叭状结构,且限制框架与弹簧管之间呈固定连接,而且限制框架、弹簧管等距分布于第二传输带表面,并且第二传输带的传输速度要低于第一传输带的传输速度。

可选的,所述活动轴凸出于调节边板的侧面,且调节边板与活动轴之间呈活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电池沉入水中进行气密性检测,从而判断电池是否具有漏液现象,且检测后,对电池的移动过程中对其六个表面的水分进行吸收烘干,保持电池表面干燥,有利于避免影响后需检测,缩短干燥所需时间,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且通过对电池进行位置调节使得电池两个电极端可与电极检测探头精准接触完成老化检测。

1.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电池沉入检测箱内部,此时观测液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检测电池是否具有漏液现象,在检测后通过升降机械臂抓取电池上升穿过擦拭海绵,擦拭海绵可对电池表面进行擦拭有利于吸收水分,便于电池快速进行后续检测,而通过双向气泵于折叠气囊内部充入或抽出气体可使得折叠气囊发生伸缩,从而使得擦拭海绵随之伸缩,有利于调节擦拭海绵内口大小,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外径尺寸的电池;

2.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擦拭海绵的两个斜边被撑形板所支撑,有利于使得电池顺畅穿过擦拭海绵内部,避免擦拭海绵与电池边角处发生卡顿,且撑形板通过扭簧具有弹性可使得擦拭海绵内表面与电池表面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吸水效果,并且通过透气风扇和第一电热丝的设置有利于对擦拭海绵进行烘干祛湿,有利于使得擦拭海绵保持干燥,从而可长期作业吸收水分;

3.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升降机械臂抓取电池上升过程中,微型电机带动扇叶转动有利于对电池上表面进行风干,同时第二电热丝于风机壳内部加热产生热空气,且热空气被扇叶转动所带动有利于对电池上表面进行烘干,该设置有利于使得电池上表面的两个电极端保持干燥,便于后续的电压检测,而且电池经过漏液检测后置于第一传输带表面,此时第三电热丝可对电池底部进行烘干,从而有利于电池全面保持干燥;

4.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电池于第一传输带表面传输,同时限制框架通过第二传输带移动至电池右侧,由于第二传输带传输速度低于第一传输带,会导致电池顶部边缘处沿调节边板侧面逐渐于限制框架内侧面相贴合,此过程中由于电池底部与活动滚珠接触,可降低摩擦力,方便电池调整位置,该设置有利于对电池进行定位,方便电极检测探头准确于电池上表面的两个电极端相接触,进行老化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擦拭海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检测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石英砂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传输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限制框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限制框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轨支架;2、升降机械臂;3、漏液检测组件;301、检测箱;302、擦拭海绵;303、透气风扇;304、双向气泵;305、折叠气囊;306、扭簧;307、撑形板;308、第一电热丝;4、微型电机;5、风机壳;6、扇叶;7、第二电热丝;8、水箱;9、第一传输带;10、第三电热丝;11、老化检测组件;1101、第二传输带;1102、弹簧管;1103、电极检测探头;1104、限制框架;1105、调节边板;1106、活动轴;12、输水泵;13、回水泵;14、均分水管;15、双层纱布;16、石英砂;17、分子薄膜;18、活动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包括滑轨支架1、漏液检测组件3和老化检测组件11,滑轨支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机械臂2,漏液检测组件3设置于滑轨支架1的左端下方,漏液检测组件3包括检测箱301、擦拭海绵302、透气风扇303、双向气泵304、折叠气囊305、扭簧306、撑形板307和第一电热丝308,检测箱301的内壁顶部固定有擦拭海绵302,且检测箱301的四周嵌入有透气风扇303,检测箱301的外壁边缘处设置有双向气泵304,透气风扇303的两侧均有滤尘网,双向气泵304通过管道与折叠气囊305相连接,且折叠气囊305的一端与双向气泵304的滤尘网相连接,折叠气囊305的另一端与擦拭海绵302的内表面相连接,擦拭海绵302的内部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扭簧306,且扭簧306的外表面连接有撑形板307,撑形板30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热丝308,升降机械臂2的底部连接有微型电机4,且微型电机4的底部连接有风机壳5,风机壳5的内部设置于扇叶6,且风机壳5的内壁顶部固定有第二电热丝7,检测箱301的右侧设置有水箱8,且水箱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传输带9,第一传输带9的内部嵌入有第三电热丝10,第一传输带9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滚珠18,老化检测组件11设置于第一传输带9的两侧;

具体操作如下,升降机械臂2沿滑轨支架1内部滑动到达电池上方,对电池进行夹取并将其放入检测箱301内部,检测箱301采用透明玻璃,通过外部的摄像头监测液面是否具有气泡来判断电池是否具有漏液现象,在检测后,升降机械臂2抓取电池上升,此时电池会穿过擦拭海绵302,擦拭海绵302会对电池四个侧面进行擦拭从而吸收水分,而通过双向气泵304于折叠气囊305内部充入或抽出气体可使得折叠气囊305发生伸缩,从而使得擦拭海绵302随之伸缩,有利于调节擦拭海绵302内口大小,有利于适应不同外径尺寸的电池,且擦拭海绵302的两个斜边被撑形板307所支撑,使得电池可以顺畅穿过擦拭海绵302内部,避免擦拭海绵302与电池边角处发生卡顿,且撑形板307通过扭簧306具有弹性可使得擦拭海绵302内表面与电池表面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吸水效果,并且通过透气风扇303可将擦拭海绵302内部超潮湿气体排出,而第一电热丝308对擦拭海绵302进行烘干,有利于使得擦拭海绵302保持干燥,从而可长期作业吸收水分,而在电池上升移动至第一传输带9表面的过程中,微型电机4带动扇叶6转动有利于对电池上表面进行风干,同时第二电热丝7于风机壳5内部加热产生热空气,且热空气被扇叶6转动所带动有利于对电池上表面进行烘干,该设置有利于使得电池上表面的两个电极端保持干燥,而在电池到达第一传输带9表面传输时,第三电热丝10可对电池底部进行烘干,从而有利于电池全面保持干燥。

如图1-4所示,擦拭海绵302整体设置为中间窄而两端宽的结构,且擦拭海绵302与折叠气囊305之间呈固定连接,擦拭海绵302通过折叠气囊305、双向气泵304与检测箱30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擦拭海绵302的中轴线与透气风扇303的中轴线相重合;

擦拭海绵302的上下两端尺寸大于其中部尺寸,使得电池在进出检测箱301内部时,电池先与擦拭海绵302的斜面接触,并通过擦拭海绵302中部区域对电池四个侧面进行擦拭,从而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而通过双向气泵304于折叠气囊305内部充入或抽出气体可使得折叠气囊305发生伸缩,而由于擦拭海绵302与折叠气囊305相连接,使得擦拭海绵302随之伸缩,从而有利于调节擦拭海绵302内口大小,有利于适应不同外径尺寸的电池,而且透气风扇303可将擦拭海绵302内部超潮湿气体排出,避免擦拭海绵302内部潮湿水分过多导致无法吸收电池表面的水分;

如图1、图5所示,水箱8内壁底部设置有输水泵12,且输水泵12通过管道与检测箱301相连接,水箱8的顶部设置有回水泵13,且回水泵13也通过管道与检测箱301相连接,回水泵13的右侧设置有均分水管14,且均分水管14的下方设置有双层纱布15,双层纱布15的内部填充有石英砂16,且双层纱布15的底部设置有分子薄膜17,均分水管14表面均匀分布有通孔,且均分水管14通过回水泵13与检测箱301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分子薄膜17表面设置有孔隙,且孔隙的尺寸大于水分子尺寸,而且分子薄膜17、双层纱布15的外口尺寸与水箱8的内口尺寸相吻合;

具体操作如下,水箱8内部的水体通过输水泵12进入检测箱301,检测箱301内部储存水体则便于实现电池的漏液检测,而检测后回水泵13将检测箱301内部水体传输回水箱8内部,此时水体通过均分水管14表面的孔洞均匀落至双层纱布15,水体依次渗过双层纱布15、石英砂16以及分子薄膜17,由于分子薄膜17表面的孔隙的尺寸大于水分子尺寸,使得水分子也就是水体可穿过分子薄膜17留存于水箱8内部,从而实现水体与杂质的分离,有利于对水体进行过滤,避免水体掺杂有杂质,经过过滤的水体再次通过输水泵12进入检测箱301进行漏液检测,该设置有利于保持检测箱301内部水体清澈透明,以便清晰观测液面是否有气泡产生。

如图1、图6-8所示,老化检测组件11包括第二传输带1101、弹簧管1102、电极检测探头1103、限制框架1104、调节边板1105和活动轴1106,第二传输带1101的表面两侧设置有弹簧管1102,且弹簧管1102的内部连接有电极检测探头1103,弹簧管1102的边缘处设置有限制框架1104,且限制框架1104的两侧固定有调节边板1105,调节边板1105的侧面连接有活动轴1106;

电池在经过漏液检测后置于第一传输带9表面继续传输,同时第二传输带1101携带限制框架1104传输,此过程中电池顶部两侧沿调节边板1105内侧渐渐贴合至限制框架1104内部,从而完成定位,此时电极检测探头1103通过弹簧管1102具有弹性从而紧密且精准的贴合至电池的电极端,从而电极检测探头1103会将检测到的电压数据传输至电池寿命检测仪表中,并根据数据判断电池老化程度,而在电池顶部两侧沿调节边板1105内侧滑动时,由于调节边板1105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106,且此过程中由于电池底部与活动滚珠18接触,有利于降低电池移动调节位置时的摩擦力,使得电池移动更加顺畅。

如图1、图7、图8所示,限制框架1104与调节边板1105之间构成喇叭状结构,且限制框架1104与弹簧管1102之间呈固定连接,而且限制框架1104、弹簧管1102等距分布于第二传输带1101表面,并且第二传输带1101的传输速度要低于第一传输带9的传输速度;

由于第二传输带1101的传输速度要低于第一传输带9的传输速度,电池会沿调节边板1105内侧面渐渐靠近限制框架1104所在位置,直至电池与限制框架1104内侧面相贴合,同时由于电池底部与活动滚珠18接触,使得电池以第二传输带1101的传输速度进行移动。

如图8所示,活动轴1106凸出于调节边板1105的侧面,且调节边板1105与活动轴1106之间呈活动连接;

电池沿调节边板1105的侧面移动时,由活动轴1106代替调节边板1105与电池侧面发生摩擦,并将面与面的摩擦力替换为转动摩擦,从而降低阻力,有利于使得电池移动顺畅的同时避免电池侧面产生摩擦印记。

综上,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老化测试自动化一体设备,使用时,首先通过双向气泵304于折叠气囊305内部充入或抽出气体可使得折叠气囊305发生伸缩,从而使得擦拭海绵302随之伸缩,使得擦拭海绵302中部的内口直径小于电池的外口直径;

然后,升降机械臂2沿滑轨支架1内部滑动到达电池上方,对电池进行夹取并将其放入检测箱301内部,检测箱301采用透明玻璃,且检测箱301内部存有水体,此时通过外部的摄像头监测液面是否具有气泡来判断电池是否具有漏液现象,在检测后,升降机械臂2抓取电池上升,根据检测结果沿滑轨支架1内部的两个方向移动,即具有漏液现象的电池向左移动,无需进行后续检测,而无漏液现象的电池移动至第一传输带9表面;

而在电池上升穿过擦拭海绵302内部时,擦拭海绵302会对电池四个侧面进行擦拭从而吸收水分,且擦拭海绵302的两个斜边被撑形板307所支撑,使得电池可以顺畅穿过擦拭海绵302内部,避免擦拭海绵302与电池边角处发生卡顿,且撑形板307通过扭簧306具有弹性可使得擦拭海绵302内表面与电池表面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吸水效果,并且通过透气风扇303可将擦拭海绵302内部超潮湿气体排出,而第一电热丝308对擦拭海绵302进行烘干,有利于使得擦拭海绵302保持干燥,从而可长期作业吸收水分,而在电池上升移动至第一传输带9表面的过程中,微型电机4带动扇叶6转动有利于对电池上表面进行风干,同时第二电热丝7于风机壳5内部加热产生热空气,且热空气被扇叶6转动所带动有利于对电池上表面进行烘干,该设置有利于使得电池上表面的两个电极端保持干燥;

接着,电池到达第一传输带9表面传输时,第三电热丝10可对电池底部进行烘干,从而有利于电池全面保持干燥,同时第二传输带1101携带限制框架1104传输,此过程中电池顶部两侧沿调节边板1105内侧渐渐贴合至限制框架1104内部,由于第二传输带1101的传输速度要低于第一传输带9的传输速度,电池会沿调节边板1105内侧面渐渐靠近限制框架1104所在位置,直至电池与限制框架1104内侧面相贴合,同时由于电池底部与活动滚珠18接触,使得电池以第二传输带1101的传输速度进行移动,从而完成电池定位,即此时电极检测探头1103通过弹簧管1102具有弹性从而紧密且精准的贴合至电池的电极端;

最后,电极检测探头1103会将检测到的电压数据传输至电池寿命检测仪表中,并根据数据判断电池老化程度,而在电池顶部两侧沿调节边板1105内侧滑动时,由于调节边板1105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106,且此过程中由于电池底部与活动滚珠18接触,有利于降低电池移动调节位置时的摩擦力,使得电池移动更加顺畅,电池移动至第一传输带9右端表示老化检测完毕,此时通过另一个升降机械臂2抓取电池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电池进行分类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