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6818发布日期:2021-07-23 21: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测量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受热面有大量的小口径管需要制作成弯头,由于有内径的要求,小径管弯头处的椭圆度不能超标,传统检查是用游标卡尺分别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测量,用椭圆度计算公式,手动计算出椭圆度,现有的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效率较慢,精确度较低,不够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效率较慢,精确度较低,不够灵活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包括尺身,所述尺身左侧固定有电池,所述电池顶部固定有单片机,所述电池左侧固定有警报灯,所述电池右侧固定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红外测距仪右端贯穿至所述尺身内部,所述尺身内部左侧固定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右端共同固定有量尺,所述量尺右端固定有主尺爪,所述尺身下表面右侧固定有副尺爪,所述量尺前后表面均设有刻度,所述尺身前表面设有算法标识,所述尺身上表面固定有开关;所述单片机、所述红外测距仪均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仪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警报灯电性连接;非测量状态下,所述红外测距仪右端与所述量尺左端相贴合,所述副尺爪右侧与所述主尺爪左侧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尺身前表面设有算法标识。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所述警报灯、所述红外测距仪均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的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操作人员拉动主尺爪与量尺,将管道夹持在主尺爪与副尺爪之间,工作人员按动开关,打开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发射红外线对准量尺左端测量距离,工作人员握紧尺身,使尺身围绕管道旋转,在弹簧的拉力下量尺回缩,使得主尺爪左侧时刻与管道外表面贴合,同时量尺与红外测距仪产生的距离,红外测距仪同步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距离数据整理出最大外径距离与最小外径距离,单片机计算出管道椭圆度,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如果椭圆度超出预设值时将触发警报灯,提醒工作人员,结束后将开关松开,红外测距仪与单片机停止工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尺身、电池、单片机、警报灯、红外测距仪、开关、量尺、主尺爪、副尺爪、刻度、算法标识、开关,通过弹簧可以使得量尺自动回缩,可以在测量时自动贴合管道测量长度,同时红外测距仪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给单片机,将最大值与最小值提取计算出管道椭圆度,再通过警报灯提醒,使得管道检测更加快捷灵活,大大增加了检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检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检查工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检查工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尺身;2、电池;3、单片机;4、警报灯;5、红外测距仪;6、弹簧;7、量尺;8、主尺爪;9、副尺爪;10、刻度;11、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包括尺身1,尺身1左端固定有电池2,电池2顶部固定有单片机3,电池2左侧固定有警报灯4,电池2右侧固定有红外测距仪5,红外测距仪5贯穿至尺身1内部,尺身1内部左侧固定有两个弹簧6,两个弹簧6右端共同固定有量尺7,量尺7右端固定有主尺爪8,尺身1下表面右侧固定有副尺爪9,量尺7前后表面均设有刻度10,尺身1上表面固定有开关11,操作人员拉动主尺爪8与量尺7,将管道夹持在主尺爪8与副尺爪9之间,工作人员按动开关12,打开红外测距仪5,红外测距仪5发射红外线对准量尺7左端测量距离,工作人员握紧尺身1,使尺身1围绕管道旋转,在弹簧6的拉力下量尺7回缩,使得主尺爪8左侧时刻与管道外表面贴合,同时量尺7与红外测距仪5产生的距离,红外测距仪5同步传送给单片机3,单片机3将距离数据整理出最大外径距离与最小外径距离,单片机3再根据计算公式算出管道椭圆度,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为了控制椭圆度,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椭圆度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为不超过外径公差的80%,如果椭圆度超出提前预设值时将触发警报灯4,提醒工作人员,结束后将开关12松开,红外测距仪5与单片机3停止工作。

进一步的,尺身1前表面设有算法标识11,算法标识11标注椭圆度计算公式。

进一步的,单片机3、红外测距仪5均与开关12电性连接,红外测距仪5与单片机3电性连接,单片机3与警报灯4电性连接,开关12同步控制单片机3与红外测距仪5的打开与关闭,红外测距仪5将全程距离数据实时传输给单片机3,单片机3计算出椭圆度大于提前预定值时将会控制打开警报灯4。

进一步的,单片机3、警报灯4、红外测距仪5均与电池2电性连接,电池2为单片机3、警报灯4、红外测距仪5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红外测距仪5右端与量尺7左端相贴合,副尺爪9右侧与主尺爪8左侧相贴合,待机状态下贴合可以使得此时距离为零,使得使用时不会出现距离数据偏差。

综上可得,本发明的工作流程:

操作人员拉动主尺爪8与量尺7,将管道夹持在主尺爪8与副尺爪9之间,工作人员按动开关12,打开红外测距仪5,红外测距仪5发射红外线对准量尺7左端测量距离,工作人员握紧尺身1,使尺身1围绕管道旋转,在弹簧6的拉力下量尺7回缩,使得主尺爪8左侧时刻与管道外表面贴合,同时量尺7与红外测距仪5产生的距离,红外测距仪5同步传送给单片机3,单片机3将距离数据整理出最大外径距离与最小外径距离,单片机3再根据计算公式算出管道椭圆度,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为了控制椭圆度,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椭圆度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为不超过外径公差的80%,如果椭圆度超出提前预设值时将触发警报灯4,提醒工作人员,结束后将开关12松开,红外测距仪5与单片机3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包括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尺身(1)左端固定有电池(2),所述电池(2)顶部固定有单片机(3),所述电池(2)左侧固定有警报灯(4),所述电池(2)右侧固定有红外测距仪(5),所述红外测距仪(5)贯穿至所述尺身(1)内部,所述尺身(1)内部左侧固定有两个弹簧(6),两个所述弹簧(6)右端共同固定有量尺(7),所述量尺(7)右端固定有主尺爪(8),所述尺身(1)下表面右侧固定有副尺爪(9),所述量尺(7)前后表面均设有刻度(10),所述尺身(1)上表面固定有开关(12);所述单片机(3)、所述红外测距仪(5)均与所述开关(12)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仪(5)与所述单片机(3)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3)与所述警报灯(4)电性连接;非测量状态下,所述红外测距仪(5)右端与所述量尺(7)左端相贴合,所述副尺爪(9)右侧与所述主尺爪(8)左侧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尺身(1)前表面设有算法标识(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3)、所述警报灯(4)、所述红外测距仪(5)均与所述电池(2)电性连接。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新型检查工具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人员拉动主尺爪(8)与量尺(7),将管道夹持在主尺爪(8)与副尺爪(9)之间,工作人员按动开关(12),打开红外测距仪(5),红外测距仪(5)发射红外线对准量尺(7)左端测量距离,工作人员握紧尺身(1),使尺身(1)围绕管道旋转,在弹簧(6)的拉力下量尺(7)回缩,使得主尺爪(8)左侧时刻与管道外表面贴合,同时量尺(7)与红外测距仪(5)产生的距离,红外测距仪(5)同步传送给单片机(3),单片机(3)将距离数据整理出最大外径距离与最小外径距离,单片机(3)计算出管道椭圆度,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如果椭圆度超出预设值时将触发警报灯(4),提醒工作人员,结束后将开关(12)松开,红外测距仪(5)与单片机(3)停止工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测量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小径管椭圆度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该检查工具包括尺身,所述尺身左端固定有电池,所述电池顶部固定有单片机,所述电池左侧固定有警报灯,所述电池右侧固定有红外测距仪,所述红外测距仪贯穿至所述尺身内部,所述尺身内部左侧固定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右端共同固定有量尺,本发明通过设置尺身、单片机、警报灯、红外测距仪、开关、量尺、主尺爪、开关,通过弹簧可以使得量尺自动回缩,可以在测量时自动贴合管道测量外径尺寸,同时红外测距仪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给单片机,将最大值与最小值提取计算出管道椭圆度,再通过警报灯提醒,使得管道检测更加快捷灵活,大大增加了检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郝延涛;付金良;司广全;李太江;陈稳定;赵磊;王宝灵;谷莹莹;汪贵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8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