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806379发布日期:2021-09-29 02:3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新型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机界面需求的不断增加,在过去的20年里,软性和柔性离子导体由于其高伸展性、透明度、可调控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等固有特性而备受关注。基于导电水凝胶的仿生传感器能够将外部刺激(例如:应变或压力)转变成可检测的电子信号(例如:电阻、电压或电容),在个人保健和人工智能领域显示出先进的应用。然而,使用纯水作为分散介质的传统导电水凝胶通常受到两个问题的困扰: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下,冻结引起的硬化问题,这大大限制了水凝胶的操作温度范围。另一个问题是水蒸发引起的结构失效,这大大缩短了水凝胶在室温下的寿命。因此,非常希望开发一种具有长期环境稳定性的新型导电水凝胶,同时保持传统水凝胶的优势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该传感凝胶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抗冻性、保湿性、粘附性、可循环利用和可传感性。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4.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面粉、氧化石墨烯溶液、丙三醇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面粉与氧化石墨烯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65

2.5:1,单位为g/ml;抗坏血酸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2.5,单位为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1

4mg/ml。
5.其中:
6.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40%

60%,优选的,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15

25mg/ml,优选的,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丙三醇溶液、抗坏血酸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均以水为溶剂。
7.氧化石墨烯溶液和丙三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4。
8.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9.(1)将面粉和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混合均匀;
10.(2)采用去离子水对步骤(1)制备的面团进行清洗,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11.(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入丙三醇溶液中震荡,进行溶剂交换;
12.(4)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制备得到有机凝胶;
13.(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静置一段时间,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14.其中:
15.步骤(2)中所述的经过清洗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剩余成分为以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为主的蛋白质。
16.步骤(3)中所述的震荡时间为12h

24h,震荡温度为25

30℃。
17.步骤(4)中所述的还原反应的温度为50

70℃,优选60℃,还原反应的时间为6

12h。
18.步骤(5)中所述的静置时间为12

24h,静置温度为室温。
19.将氧化石墨烯与谷蛋白(生物质)简单的物理结合形成水凝胶,浸泡在40

60%的丙三醇溶液中,由于水凝胶内外浓度差的不同,丙三醇分子会进入水凝胶中,并且置换出部分水分子,形成以谷蛋白和氧化石墨烯为主体的有机凝胶,抗坏血酸加入到溶液中并放置在50

70℃环境下,利用抗坏血酸的还原性还原有机凝胶中的氧化石墨烯,在此期间,50

70℃不仅加速了还原过程,并且提高了丙三醇和水的置换速度。将有机凝胶取出后擦干。有机凝胶的抗冻性和保湿性主要是因为内部丙三醇和水会形成作用力较强的氢键,一方面可以降低了结晶点,使有机凝胶不会在零度以下结冰。另一方面,丙三醇和水形成的氢键阻碍了有机凝胶内部水分的散失,提高了有机凝胶的保湿性。有机凝胶的导电能力是由于随着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升高,所构成的导电通路逐渐完善,使得有机凝胶的电导率逐渐升高。谷蛋白中的多种氨基酸可以和不同的材料表面形成相互作用力,如氢键或者静电力,赋予了凝胶优秀的粘附性。谷蛋白中的非共价作用力赋予了凝胶自愈的性质。
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以生物质面粉材料为骨架,以氧化石墨烯为填料,用体积分数为40

60%的丙三醇对凝胶进行溶剂交换处理,通过水洗,氧化还原的方法制备谷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有机凝胶。
22.(2)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利用体积分数40

60%丙三醇溶液进行简单的溶剂交换,得到了一种新型有机凝胶,有效改善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同时增强了传统水凝胶的抗冻性,保湿性,拓宽了传统水凝胶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工作范围。
23.(3)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简易新颖,绿色低能耗,成本低。
24.(4)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具备优秀的机械强度,抗冻性,保湿性,导电性和高粘附性,可循环利用,与传统生物质传感凝胶相比,凝胶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更广,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26.图2是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基于凝胶传感器检测手指不同弯曲角度时的相对电流变化图;
27.图3是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基于凝胶传感器检测手肘弯曲相同角度时的相对电流变化图;
28.图4是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基于凝胶传感器检测膝盖弯曲相同角度时的相对电流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10ml氧化石墨烯溶液、40ml丙三醇溶液和0.8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1mg/ml。
32.本实施例1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33.(1)将20g面粉和10ml的0.1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34.(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35.(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5℃震荡24h,进行溶剂交换;
36.(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60℃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37.(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2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10ml氧化石墨烯溶液、40ml丙三醇溶液和0.8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2mg/ml。
40.本实施例2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41.(1)将20g面粉和10ml的0.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42.(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43.(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5℃震荡24h,进行溶剂交换;
44.(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60℃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45.(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46.实施例3
47.本实施例3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10ml氧化石墨烯溶液、40ml丙三醇溶液和0.8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4mg/ml。
48.本实施例3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49.(1)将20g面粉和10ml的0.4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50.(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51.(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5℃震荡24h,
进行溶剂交换;
52.(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60℃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53.(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54.实施例4
55.本实施例4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10ml氧化石墨烯溶液、40ml丙三醇溶液和0.8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8mg/ml。
56.本实施例4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57.(1)将20g面粉和10ml的0.8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58.(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59.(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5℃震荡24h,进行溶剂交换;
60.(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60℃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61.(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62.实施例5
63.本实施例5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10ml氧化石墨烯溶液、40ml丙三醇溶液和0.8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4mg/ml。
64.本实施例5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65.(1)将20g面粉和10ml的4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66.(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67.(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5℃震荡24h,进行溶剂交换;
68.(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60℃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69.(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70.实施例6
71.本实施例6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8ml氧化石墨烯溶液、32ml丙三醇溶液和0.64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2mg/ml。
72.本实施例6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73.(1)将20g面粉和8ml的0.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74.(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75.(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8℃震荡18h,进行溶剂交换;
76.(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55℃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77.(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6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78.实施例7
79.本实施例7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原料由20g面粉、12ml氧化石墨烯溶液、48ml丙三醇溶液和0.96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2mg/ml。
80.本实施例7所述的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81.(1)将20g面粉和12ml的0.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82.(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83.(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30℃震荡12h,进行溶剂交换;
84.(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70℃的条件下放置6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85.(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静止24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多功能生物基可穿戴传感凝胶。
86.对比例1
87.本对比例1所述的凝胶材料,原料由面粉和丙三醇溶液组成,其中丙三醇溶液的浓度为50%。
88.本对比例1所述的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89.(1)将20g面粉和10ml去离子水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90.(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91.(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中于25℃震荡24h,进行溶剂交换;
92.(4)并于60℃的条件下放置12h;
93.(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室温下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凝胶材料。
94.对比例2
95.本对比例2所述的凝胶材料,原料由20g面粉、10ml氧化石墨烯溶液、40ml水溶液和0.8g抗坏血酸溶液组成,其中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20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0.2mg/ml。
96.本对比例2所述的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97.(1)将20g面粉和10ml的0.2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揉捏成面团直至均匀;
98.(2)利用去离子水去除面团中的淀粉和其他溶于水的成分,直至面团由白色完全转变为淡黄色;
99.(3)将步骤(2)得到的材料放到水溶液中于25℃震荡24h,进行溶剂交换;
100.(4)以20mg/ml浓度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其加入到溶液中,并在60℃的条件下放置12h,进行氧化石墨烯还原反应;
101.(5)将有机凝胶取出后利用吸水纸擦去表面溶剂,静止12h待其稳定,制备得到凝胶材料。
102.对实施例1

7以及对比例1

2制备的传感凝胶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下所示。其中,机械强度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保湿性是在25℃,60%湿度,30天的密闭环境下,测量质量变化,导电性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电导率,粘附性采用搭接剪切的方法测试其黏附强度,抗冻性是将材料提前放置在

20℃,24h后测量其电导率的变化;对实施例1

7和对比例1

2制备的传感凝胶进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对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在25℃以及

20℃下进行抗冻性测试,测试其电导率,结果如表2所示;对实施例2、6、7和对比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进行保湿性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对实施例1

7和对比例1

2制备的传感凝胶进行导电性和粘附性测试,结果如下表4所示;测试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传感凝胶的不同含水量对黏附强度的影响,初始含水量为21%,结果如表5所示;如附图2所示,对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进行传感性能测试,基于凝胶传感器检测手指不同弯曲角度时的相对电流变化;如附图3所示,对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进行传感性能测试,基于凝胶传感器检测手肘弯曲相同角度时的相对电流变化;如附图4所示,对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进行传感性能测试,基于凝胶传感器检测膝盖弯曲相同角度时的相对电流变化。
103.对比例2凝胶缺少丙三醇,导致材料无法成型,故无法测试其具体性能。
104.通过附图2

4,可以得出实施例2制备的传感凝胶有着优秀的灵敏度,不仅可以检测人体小的肢体变化例如手指弯曲不同角度,而且可以检测幅度较大的肢体运动,例如手肘弯曲和膝盖弯曲。
105.表1机械强度测试结果
[0106][0107][0108]
表2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传感凝胶的抗冻性测试结果
[0109]
序号电导率/(s/m)实施例2(25℃)3.4
×
10
‑4实施例2(

20℃)3.1
×
10
‑4[0110]
表3实施例2、6

7和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传感凝胶的保湿性测试结果
[0111]
序号质量损失/%实施例215
实施例615.3实施例714.9对比例262.5
[0112]
表4实施例1

7和对比例1

2制备得到的传感凝胶的导电性和粘附性测试结果
[0113]
序号电导率(s/m,25℃)黏附强度/kpa对比例11.6
×
10
‑425.5实施例13.08
×
10
‑425.7实施例23.4
×
10
‑426.8实施例34.3
×
10
‑421.7实施例43.8
×
10
‑423实施例53.4
×
10
‑412.7实施例63.2
×
10
‑427实施例73.3
×
10
‑427.2
[0114]
表5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传感凝胶的不同含水率对黏附强度的影响
[0115]
含水率/%黏附强度/kpa2126.813.635.711.868.810%43.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