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11027发布日期:2022-04-16 17:2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地磅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地磅房是一种方便地磅称重计量的配套设施,传统的地磅房采用人工操作进行称重管理,但人工操作失误率较高,手动称重重量标准不一致,称重结果误差较大;并且传统的称重系统称重软件单一,无法控制双磅,效率较低;传统称重系统还缺乏防作弊技术措施,车主使用各种作弊手段谋取不法利益,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控;而且传统的称重系统货物信息化程度落后以及数据共享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包括:
5.地磅模块,用于对车辆进行称重,得到车辆的重量信息;
6.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
7.红外定位模块,用于对车辆进行定位,得到定位信息;
8.验证核对模块,用于对物料和车牌号进行核对,得到确认信息;
9.信息处理模块,用于预存信息和处理并存储所述重量信息、车牌信息、ic卡信息、定位信息和确认信息。
1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11.语音提示模块,用于对司机进行语音提示;
12.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重量信息、车牌信息、ic卡信息、定位信息和确认信息;
13.远程终端管理系统,用于进行多平台数据互通,对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进行远程授权,并提供数据上传接口。
1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15.道闸,用于对车辆入场和出场进行限行;
16.道闸地感雷达监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入场或出场,并控制道闸的升起与落下。
1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重量信息包括车辆的皮重、毛重和净重。
1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预警模块,用于对车辆皮重超出预定范围的车辆进行预警;
19.所述预定范围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地磅模块包括两套地磅,所述两套地磅能够双向互通管理;
21.所述识别模块采用视频流分析识别和智能模糊点阵识别算法进行识别;
22.所述验证核对模块为现场监管手持终端;
23.所述显示模块为led显示屏。
2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为至少一个摄像头,通过采集车辆的动态视频和静态图像进行识别。
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
26.s1、车辆入场,识别模块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验证核对模块核对所述车牌信息与预存信息一致,发放对应信息的ic卡;
27.s2、车辆第一次上磅,识别模块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判断所述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的一致性;
28.s3、红外定位模块对车辆进行定位,得到定位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定位信息进行处理给出车辆调整提示,司机根据所述提示对车辆位置进行调整;
29.s3、地磅模块对所述车辆进行第一次称重,得到第一重量信息,车辆下磅;
30.s4、车辆到仓库进行装货或卸货,验证核对模块对物料和车牌号进行核对,得到确认信息;
31.s5、车辆第二次上磅,识别模块识别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判断所述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的一致性;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确认信息进行处理;红外定位模块对车辆进行定位,得到定位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定位信息进行处理给出车辆调整提示,司机根据所述提示对车辆位置进行调整;
32.s6、地磅模块对所述车辆进行第二次称重,得到第二重量信息,车辆下磅,回收所述ic卡,车辆出场。
3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语音提示模块对司机进行语音提示;
34.通过显示模块对所述重量信息、车牌信息、ic卡信息、定位信息和确认信息进行显示;
35.通过远程终端管理系统进行多平台数据互通,对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进行远程授权。
3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s1和s6通过道闸地感雷达监测模块检测车辆是否入场或出场,并控制道闸的升起与落下对车辆入场和出场进行限行。
3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38.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值守称重管理模式,双磅双向双通;能够保持在进出厂流程不变情况下,实现过磅管理无缝对接;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号,建立完善视频抓拍,实时监控体制,实现了对车辆称重整个过程中防作弊功能,包括ic和车牌号一致,物料手持终端确认系统;实现了车辆信息的显示和语音指挥功能,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后台远程客户管理平台,实时资源共享,双机热备份,并提供数据上传接口;建立完善合同管理,调度计划和防作弊超限功能闭环管理机制。
附图说明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0.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模块图。
41.图2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的应用方法流程图。
42.图3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本技术适合冶金,电力,港口,煤矿,化工,环保等大批量物质进出计量的应用场景。
47.第一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48.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并存储信息;
4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平台的客户端开发技术winform实现对信息处理模块的开发。
5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信息处理模块对计量过程中常用的信息进行预存,如车牌号、货名、收货单位、发货单位、合同信息、物料规格和等级等信息,工作人员输入时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减少了手工输入汉字的麻烦,提高了操作速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1.地磅模块,用于对车辆进行称重,得到车辆的重量信息包括车辆的皮重、毛重和净重,将所述重量信息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而不需要人工输入,不能复制粘贴,避免了手工输入的失误,能够确认数据准确无误。
5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地磅模块包括两套地磅,车辆可以走单磅或双磅,在其中一个地磅维护时不会影响过磅生产,两套地磅能够双向互通管理。
53.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
5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通过至少一个摄像头采集车辆的动态视频和静态图像,采用视频流分析识别和智能模糊点阵识别算法对监控范围内的视频流进行全天候实时分析,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完成车牌自动识别功能,从一幅图像中自动提取车
牌图像,自动分割字符,进而对字符进行识别,准确率高,识别率大于99%,很少需要人工干预;在一个具体实施例种,专用识别器采用ti公司的高速dsp,双cpu控制,确保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整车车牌识别速度小于0.4秒,充分满足车流量大时的需要;能在夜晚、阴天、雨天等各种光照条件下正常工作;识别器可与监控系统共用摄像机,对系统没有任何影响,采用上述技术能够建立完善的视频抓拍,实现实时监控体制。
55.所述识别模块还对ic卡进行识别,将车牌信息与ic卡信息通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双重对比进行校验,防止了大车过磅小车回皮等作弊情况,实现了防作弊监管的效果。
5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车辆入场时识别模块识别车牌信息与信息处理模块中预存的信息通过验证核对模块进行对比,防止串车混料。
57.红外定位模块,用于对车辆进行定位,得到定位信息,防止车辆不完全上磅或前后车压秤的情况。
58.验证核对模块,用于对物料和车牌号进行核对,得到确认信息;
5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现场监管手持终端,对物料和车牌号进行核对,得到确认信息。
6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61.语音提示模块,用于对司机进行语音提示;
6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文语转换技术,将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的得到的文字信息转换为标准流畅的语音朗读出来,通过友好的语音提示司机,知道司机的工作,例如:请上磅、请下磅等提示,实现了语音指挥的功能。
63.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重量信息、车牌信息、ic卡信息、定位信息和确认信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显示模块为led显示屏。
64.远程终端管理系统,用于进行多平台数据互通,对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进行远程授权,并提供数据上传接口;
6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远程终端管理系统基于webapi技术,实现多平台数据互通,实时资源共享和双机热备份,通过手机app读取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授权通过,电脑端无人值守系统自动获取授权数据,进行过磅称重,实现了地磅房无人值守称重管理模式。
6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67.道闸,用于对车辆入场和出场进行限行;
68.道闸地感雷达监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入场或出场,并控制道闸的升起与落下;
69.预警模块,用于对车辆皮重超出预定范围的车辆进行预警;预定范围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7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的应用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71.s1、车辆入场,识别模块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验证核对模块核对所述车牌信息与计划单一致,发放对应信息的ic卡;
72.s2、车辆第一次上磅,识别模块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判断所述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的一致性;
73.s3、红外定位模块对车辆进行定位,得到定位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定位信息进行处理给出车辆调整提示,司机根据所述提示对车辆位置进行调整;
74.s3、地磅模块对所述车辆进行第一次称重,得到第一重量信息,车辆下磅;
75.s4、车辆到仓库进行装货或卸货,验证核对模块对物料和车牌号进行核对,得到确认信息;
76.s5、车辆第二次上磅,识别模块识别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判断所述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的一致性;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确认信息进行处理;红外定位模块对车辆进行定位,得到定位信息,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定位信息进行处理给出车辆调整提示,司机根据所述提示对车辆位置进行调整;
77.s6、地磅模块对所述车辆进行第二次称重,得到第二重量信息,车辆下磅,回收所述ic卡,车辆出场。
7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语音提示模块对司机进行语音提示;
79.通过显示模块对所述重量信息、车牌信息、ic卡信息、定位信息和确认信息进行显示;
80.通过远程终端管理系统进行多平台数据互通,对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进行远程授权。
8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s1和s6通过道闸地感雷达监测模块检测车辆是否入场或出场,并控制道闸的升起与落下对车辆入场和出场进行限行。
82.下面,给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的应用方法的具体场景,如图3所示,所述识别模块由摄像头101、102、103、104和105组成,红外定位模块由红外定位201和202组成。
83.首先,摄像头101和102对车辆图像进行采集并识别车牌信息,验证核对模块核对车牌信息与信息处理模块中预存信息的一致性,给司机发放ic卡,同时道闸升起,车辆入场,道闸地感雷达监测模块检测车辆入场控制道闸落下;
84.然后,语音提示模块提示司机请上磅,车辆第一次上磅,摄像头103、104和105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通过信息处理模块再次判断二者的一致性,同时,红外定位201和202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将定位信息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处理产生调整提示,通过语音提示模块对司机进行调整提示,防止车辆的不完全上磅或前后车压秤的情况,地磅对调整后的车辆进行称重,第一次重量信息通过显示模块的led显示屏显示出来,称重结束,语音提示司机请下磅,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称重结束与否通过红绿灯显示,图3中未给出。
85.称重完成后,车辆到指定仓库进行装货或卸货处理,在仓库中通过验证核对模块的现场监管手持机进行防作弊验证,验证监管内容分为车牌号核对和物料核对,得到确认信息;
86.车辆装卸或者卸货完毕,进行第二次上磅,同样,摄像头103、104和105对车辆的车牌信息和ic卡信息进行识别与一致性判断防止作弊情况,同时信息处理模块对确认信息进行处理,红外定位201和202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并语音提示司机对车辆进行调整;地磅对车辆进行第二次称重,第二重量信息通过显示模块的led显示屏显示出来,包括车辆的皮重、毛重、净重和车牌号等信息,以便司机自行查验,同时信息处理模块保存数据,语音提示司机请下磅,并回收ic卡。
8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会通过合同自动减去第二重量信息的净重生
成合同闭环管理,并自动打印磅单,司机取磅单,摄像头101和102识别车牌号,道闸升起,车辆出场。
8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值守称重管理模式,双磅双向双通;能够保持在进出厂流程不变情况下,实现过磅管理无缝对接;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号,建立完善视频抓拍,实时监控体制,实现了对车辆称重整个过程中防作弊功能,包括ic和车牌号一致,物料手持终端确认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显示和语音指挥功能,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后台远程客户管理平台,实时资源共享,双机热备份,并提供数据上传接口;建立完善合同管理,调度计划和防作弊超限功能闭环管理机制。
8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