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0548发布日期:2022-04-02 01:1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流体计量技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流体计量应用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基于流体流动带动机械部件转动来检测流体的流速或流量。目前有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其通过统计机械部件转动圈数以将流量转化为数字信号,现有的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的量管中检测对象在自身重力作用,按压套管掉落到传感线圈上时,这中间的挡罩起到遮拦的作用,当挡罩承接住套管,由于挡罩为半球结构,能够均匀的将所受到的力分散开,会瞬间有回弹膨胀效果,使得上套管在该回弹膨胀方向上的作用下会所接触的硬度会瞬间增加,以致于检测对象在量管内左右晃动,甚至溅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节,造成测量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操作屏、量筒、套管、伸缩管、传感线圈、管阀,所述操作屏与传感线圈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且连接在量筒上,所述量筒下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通过套管与传感线圈和管阀间接配合,所述套管包括密封圈、滑道、挡罩、插杆、递筒、阻力体,所述密封圈连接在伸缩管上,且连接在插杆上,所述插杆内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和递筒之间设置有挡罩和阻力体。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力体包括叠框、反扣、环套、内顶装置、胶圈、滑块,所述叠框连接在胶圈上,且之间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过渡配合在反扣和内顶装置上,所述胶圈连接在环套上,所述环套连接在挡罩上。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间接配合在胶圈和滑道上,其尖端朝向内顶装置方向滑动,起到助力的作用。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扣包括指引轴、凸环、顶针、隔盘、团柄,所述指引轴上连接有凸环,所述凸环一侧连接有团柄,另一侧通过隔盘连接有顶针。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滑动配合在滑道上,且间接配合在叠框上,确保整体运行的流畅度。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顶装置包括控条、护翼、并联结构、过渡绳、侧收层、托盘,所述控条通过侧收层过渡配合在叠框上,且之间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护翼设置有并联结构,所述托盘通过过渡绳间接配合在环套和凸环之间,且转动配合有指引轴。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并联结构包括推挤把、抠夹、翻转件、藏管、对等条,所述推挤把连接在对等条上,所述对等条转动配合在护翼之间,且通过藏管设置有抠夹和翻转件。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件包括定位勾、弹簧、圆辊、拱片、探头,所述定位勾通过圆辊滑动配合在藏管内,且内连接有拱片,所述圆辊活动卡合在抠夹内,且间接配合在有弹簧上,所述弹簧连接有探头,所述探头过渡配合在托盘上。
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阻力体上设置有反扣和内顶装置,利用反扣和内顶装置在滑块上相配合,当挡罩在套管内瞬间有回弹膨胀效果时,将会推挤胶圈向外翻,引导滑块在叠框内滑动,加快反扣配合内顶装置抬升,仰戳进滑道,作为内顶装置堆叠起来能全方位拿捏挡罩的主要助力,增加挡罩的弹性作用范围。
12.2、本发明通过顶针在叠框和凸环的助力下,彼此搭接,使叠框和凸环相互借力,且与滑道接触端设为尖角,在对滑道面上进行拨动持平的过程中,增加稳定性。
13.3、本发明由于托盘为网格结构,具有一定的伸缩能力,根据滑块的尖端推挤而改变自身的网口大小和指引轴的摆动位置,为反扣提供了不同状态之间的清晰切换条件,保证挡罩的柔软程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套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阻力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反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内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并联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翻转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操作屏-1、量筒-2、套管-3、伸缩管-4、传感线圈-5、管阀-6、密封圈-31、滑道-32、挡罩-33、插杆-34、递筒-35、阻力体-36、叠框-361、反扣-362、环套-363、内顶装置-364、胶圈-365、滑块-366、指引轴-621、凸环-622、顶针-623、隔盘-624、团柄-625、控条-641、护翼-642、并联结构-643、过渡绳-644、侧收层-645、托盘-646、推挤把-3a1、抠夹-3a2、翻转件-3a3、藏管-3a4、对等条-3a5、定位勾-a31、弹簧-a32、圆辊-a33、拱片-a34、探头-a35。
具体实施方式
22.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操作屏1、量筒2、套管3、伸缩管4、传感线圈5、管阀6,所述操作屏1与传感线圈5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且固定连接在量筒2上,所述量筒2下焊接连接有伸缩管4,所述伸缩管4通过套管3与传感线圈5和管阀6间接配合,所述套管3包括密封圈31、滑道32、挡罩33、插杆34、递筒35、阻力体36,所述密封圈31套接连接在伸缩管4上,且焊接连接在插杆34上,所述插杆34内铰接连接有滑道32,所述滑道32和递筒35之间设置有挡罩33和阻力体36,所述阻力体36包括叠框361、反扣362、环套363、内顶装置364、胶圈365、滑块366,所述叠框361固定连接在胶圈365上,且之间滑动配合有滑块366,所述滑块366过渡配合在反扣362和内顶装置364上,所
述胶圈365焊接连接在环套363上,所述环套363套接连接在挡罩33上,所述滑块366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间接配合在胶圈365和滑道32上,其尖端朝向内顶装置364方向滑动,起到助力的作用,在阻力体36上设置有反扣362和内顶装置364,利用反扣362和内顶装置364在滑块366上相配合,当挡罩33在套管3内瞬间有回弹膨胀效果时,将会推挤胶圈365向外翻,引导滑块366在叠框361内滑动,加快反扣362配合内顶装置364抬升,仰戳进滑道32,作为内顶装置364堆叠起来能全方位拿捏挡罩33的主要助力,增加挡罩33的弹性作用范围。
24.实施例2如图4-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结合以下结构部件的相互配合,所述反扣362包括指引轴621、凸环622、顶针623、隔盘624、团柄625,所述指引轴621上固定连接有凸环622,所述凸环622一侧铰接连接有团柄625,另一侧通过隔盘624焊接连接有顶针623,所述顶针623滑动配合在滑道32上,且间接配合在叠框361上,确保整体运行的流畅度,所述内顶装置364包括控条641、护翼642、并联结构643、过渡绳644、侧收层645、托盘646,所述控条641通过侧收层645过渡配合在叠框361上,且之间固定连接有托盘646,所述托盘646通过护翼642设置有并联结构643,所述托盘646通过过渡绳644间接配合在环套363和凸环622之间,且转动配合有指引轴621,所述并联结构643包括推挤把3a1、抠夹3a2、翻转件3a3、藏管3a4、对等条3a5,所述推挤把3a1铰接连接在对等条3a5上,所述对等条3a5转动配合在护翼642之间,且通过藏管3a4设置有抠夹3a2和翻转件3a3,所述翻转件3a3包括定位勾a31、弹簧a32、圆辊a33、拱片a34、探头a35,所述定位勾a31通过圆辊a33滑动配合在藏管3a4内,且内侧铰接连接有拱片a34,所述圆辊a33活动卡合在抠夹3a2内,且间接配合在有弹簧a32上,所述弹簧a32焊接连接有探头a35,所述探头a35过渡配合在托盘646上,通过顶针623在叠框361和凸环622的助力下,彼此搭接,使叠框361和凸环622相互借力,且与滑道32接触端设为尖角,在对滑道32面上进行拨动持平的过程中,增加稳定性,由于托盘646为网格结构,具有一定的伸缩能力,根据滑块366的尖端推挤而改变自身的网口大小和指引轴621的摆动位置,为反扣362提供了不同状态之间的清晰切换条件,保证挡罩33的柔软程度。
25.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感应式计量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在当挡罩承接住伸缩管4时,为以防挡罩33的半球结构,在这瞬间有回弹膨胀效果,与伸缩管4产生刚性碰撞,因此,在滑道32之间设有阻力体36,当密封圈31套接着伸缩管4的内管时,划过滑道32,先对挡罩33顶部进行按压,使得密封圈31开始在环套363中翻卷,使得环套363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而叠框361也同步倾斜,导致滑块366的三角尖朝着托盘646滑动,使得托盘646两侧的控条641带动着侧收层645在叠框361之间向下滑动,对托盘646的网络结构进行推挤收合,给足指引轴621转动的助力,使得指引轴621能带动凸环622上翘,配合团柄625逐渐倾斜对顶针623施力支撑,保证顶针623从插杆34上滑动至滑道32上,开始对挡罩33上方的柔软程度进行初步调控,起到底层吸能和缓冲的作用,在凸环622上翘的同时,将会先与对等条3a5接触挤压,使得对等条3a5推动推挤把3a1和藏管3a4在护翼642内侧延伸绷直,对抠夹3a2背部施力,使得抠夹3a2打开和定位勾a31进一步穿插进藏管3a4,为圆辊a33滚动进抠夹3a2内部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弹簧a32从拱片a34之间卷带缩短,使得拱片a34将探头a35摆动卡扣在拱片a34之间,能更好的勾带住底部的托盘646的网格结构,形成第二层缓冲结界,呈爪状揉捏挡罩33,进一步保证挡罩33的回弹缓解层次,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节。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 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