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调查用水质采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6996发布日期:2022-04-13 12:0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调查用水质采样设备。


背景技术:

2.环保即为环境保护,包括对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以及人类环境,而想要对环境进行保护那首先就要充分的了解环境,比如像水源环境,大量的污水排放以及树木的砍伐就会导致水源环境的破坏,此时就需要对水源采样进行水质分析,现有的水源采样装置大多都是较为简单的单一结构,只能够通过人工在采样装置上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处接上水管,再将进水口处的水管放入需要采样的水域内,随后通过采样装置运作将水抽出,从而达到采样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在采集的过程中容易将水中的杂质抽入采样装置内,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采样装置堵塞,造成损坏,而且由于水管长度有限,自身的重力较轻,因此难以对较深的水域进行取样。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对深层的水进行采样,且能够在采样过程中对水中的杂质过滤的环保调查用水质采样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水源采样装置,容易将水中的杂质抽入采样装置内,且难以对较深的水域进行取样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深层的水进行采样,且能够在采样过程中对水中的杂质过滤的环保调查用水质采样设备。
5.一种环保调查用水质采样设备,包括:放置框,放置框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固定环;连接架,四个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架;收放绳,所述连接架顶部连接有所述收放绳;第一固定块,所述放置框下部均匀间隔设置有一圈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转轴,一圈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均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一转轴;弧形夹板,每个所述第一转轴上均设置有所述弧形夹板;闭合框,一圈的所述弧形夹板之间可拆卸式设置有所述闭合框;限位环,所述闭合框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一圈所述限位环;第一挡板,一圈的所述限位环上均滑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挡板与同侧的限位环之间连接有四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卡块,一圈的所述限位环上均滑动式设置有所述卡块,卡块均与弧形夹板配合,第一挡板均与卡块配合;采集罐,所述闭合框上放置有所述采集罐,采集罐位于放置框内;滤网,所述采集罐内底部设置有所述滤网;导向杆,所述采集罐内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导向杆;单向挡水罐,两个所述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设置有所述单向挡水罐,滤网位于单向挡水罐内;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上设置有收放机构,收放绳尾端绕卷在收放机构上。
6.作为优选,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下部对称设置有固定轴;移动轮,两个所述固定轴两端均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移动轮;第二挡板,所述固定架底部滑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二挡板;第二转轴,所述固定架一侧上下对称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二转轴;密封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门;把手,所述密封门一侧设置有所述把手;限位杆,所述固定架内中部设置有所述限位杆;第一轴座,所述固定架中部一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
所述第一轴座;第三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轴座之间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三转轴;绕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所述绕线轮。
7.作为优选,收放机构包括:第二轴座,所述固定架顶部内壁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轴座;第四转轴,所述第二轴座上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四转轴;卷线盘,所述第四转轴一侧套有卷线盘,收放绳尾端穿过限位杆中部,并且绕过绕线轮,再绕卷在卷线盘上;第一棘轮,所述第四转轴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棘轮;第五转轴,所述第二轴座一侧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五转轴;第一棘爪,所述第五转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棘爪,第一棘爪与第一棘轮配合;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轴座一侧与第一棘爪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轴座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一棘爪与第二固定块配合;拉杆,所述固定架顶部滑动式设置有所述拉杆;连接绳,所述第一棘爪顶部设置有所述连接绳,连接绳尾端与拉杆底端连接。
8.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架内上部设置有所述固定杆;第六转轴,所述固定杆上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六转轴;锥齿轮,所述第六转轴底端设置有所述锥齿轮,第四转轴一端设置有相同的锥齿轮,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棘轮,所述第六转轴顶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棘轮;轴承,所述固定架顶部中间位置嵌入式设置有所述轴承;第七转轴,所述轴承上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七转轴;转盘,所述第七转轴顶端设置有所述转盘;固定框,所述第七转轴底端设置有所述固定框;第八转轴,所述固定框内对称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八转轴;第二棘爪,两个所述第八转轴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棘爪;第二扭力弹簧,所述第二棘爪与同侧的第八转轴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扭力弹簧。
9.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限位滑道,所述固定架上部一侧设置有所述限位滑道;密封板,所述限位滑道上滑动式设置有所述密封板;手抓环,所述密封板一侧设置有所述手抓环;第九转轴,所述固定架上部一侧对称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九转轴;弧形杆,两个所述第九转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弧形杆,弧形杆与密封板配合;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架上部一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密封板与第一限位块配合。
10.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第四转轴内滑动式设置有所述连接杆,密封板与连接杆配合;圆形顶板,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所述圆形顶板;第二弹性件,所述圆形顶板与第四转轴内部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第十转轴,所述连接杆上均匀间隔转动式设置有两圈所述第十转轴;连杆,两圈所述第十转轴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杆;第十一转轴,每个所述连杆顶端均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十一转轴;第二限位块,同侧的两个所述第十一转轴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均与卷线盘配合,第二限位块均与第四转轴滑动式连接。
11.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出气机构,出气机构包括:防水壳,所述放置框顶部设置有所述防水壳;连通管,所述放置框顶部设置有所述连通管,连通管贯穿防水壳;丝杆,所述防水壳上均匀间隔转动式设置有所述丝杆,丝杆底端均与放置框顶部转动式连接;第三挡板,三个所述丝杆之间螺纹式设置有所述第三挡板;第一皮带轮组,所述第一皮带轮组由三个皮带轮和一个平皮带组成,三个丝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皮带轮,三个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伺服电机,所述放置框顶部设置有所述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位于防水壳内;第二皮带轮组,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由两个皮带轮和一个平皮带组成,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侧的丝杆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
12.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橡胶块。
13.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人员通过转动第四转轴带动卷线盘转动,使得收放绳被放松,采集罐随之沉入水内,进而实现了采集罐对水进行采样。
14.2、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盘通过第七转轴带动固定框转动,在第二棘爪卡住第二棘轮的作用下带动第六转轴转动,进而实现了第四转轴转动,使得放置框向下移动带动采集罐沉入水内进行采样。
15.3、在第二限位块向外滑动卡住卷线盘,能够避免卷线盘多次更换与第四转轴的摩擦力变小,在第四转轴转动不带动卷线盘转动,达不到收放绳被放松的目的。
16.4、在第三挡板堵住连通管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采集罐对至更深的水层进行采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收放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收放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封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封闭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密封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卡紧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卡紧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7为本发明出气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_放置框,2_固定环,3_连接架,4_收放绳,5_第一固定块,6_第一转轴,7_弧形夹板,8_闭合框,9_限位环,10_第一挡板,11_第一弹性件,12_卡块,13_采集罐,14_滤网,15_导向杆,16_单向挡水罐,17_固定机构,1701_固定架,1702_固定轴,1703_移动轮,1704_第二挡板,1705_第二转轴,1706_密封门,1707_把手,1708_限位杆,1709_第一轴座,1710_第三转轴,1711_绕线轮,18_收放机构,1801_第二轴座,1802_第四转轴,1803_卷线盘,1804_第一棘轮,1805_第五转轴,1806_第一棘爪,1807_第一扭力弹簧,1808_第二固定块,1809_连接绳,1810_拉杆,19_旋转机构,1901_固定杆,1902_第六转轴,1903_锥齿轮,1904_第二棘轮,1905_轴承,1906_第七转轴,1907_转盘,1908_固定框,1909_第八转轴,1910_第二棘爪,1911_第二扭力弹簧,20_密封机构,2001_限位滑道,2002_密封板,2003_手抓环,2004_第九转轴,2005_弧形杆,2006_第一限位块,21_卡紧机构,2101_连接杆,2102_圆形顶板,2103_第二弹性件,2104_第十转轴,2105_连杆,2106_第十一转轴,
2107_第二限位块,22_出气机构,2201_防水壳,2202_连通管,2203_丝杆,2204_第三挡板,2205_第一皮带轮组,2206_伺服电机,2207_第二皮带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36.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环保调查用水质采样设备,包括有放置框1、固定环2、连接架3、收放绳4、第一固定块5、第一转轴6、弧形夹板7、闭合框8、限位环9、第一挡板10、第一弹性件11、卡块12、采集罐13、滤网14、导向杆15、单向挡水罐16、固定机构17和收放机构18,放置框1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固定环2,四个固定环2之间设置有连接架3,连接架3顶部连接有收放绳4,放置框1下部均匀间隔设置有一圈第一固定块5,一圈的第一固定块5上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6,每个第一转轴6上均设置有弧形夹板7,一圈的弧形夹板7之间可拆卸式设置有闭合框8,闭合框8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一圈限位环9,一圈的限位环9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挡板10,第一挡板10与同侧的限位环9之间连接有四个第一弹性件11,一圈的限位环9上均滑动式设置有卡块12,卡块12均与弧形夹板7配合,第一挡板10均与卡块12配合,闭合框8上放置有采集罐13,采集罐13位于放置框1内,采集罐13内底部设置有滤网14,采集罐13内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导向杆15,两个导向杆15之间滑动式设置有单向挡水罐16,滤网14位于单向挡水罐16内,固定机构17上设置有收放机构18,收放绳4尾端绕卷在收放机构18上。
37.在需要对部分水域的水质进行采样时,工作人员将本装置携带至船只上,随后去到指定的水域,到达后,工作人员通过推动固定机构17移动至合适位置,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收放机构18使得收放绳4被放松,放置框1随之向下移动带动采集罐13沉入水内,由于采集罐13内含有空气,在放置框1向下移动同时在水压的作用下使得单向挡水罐16向上滑动不再挡住滤网14,水随之通过滤网14流入至采集罐13内集中收集,在滤网14的作用下能够防止水内的异物进入采集罐13内,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转动收放机构18通过收放绳4拉动放置框1向上移动,放置框1向上移动带动采集罐13向上移动,同时在水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单向挡水罐16向下滑动挡住滤网14,然后工作人员将固定机构17打开,这时工作人员推动第一挡板10向内滑动,第一弹性件11被压缩,第一挡板10向内滑动不再挡住卡块12,卡块12在重力的作用下随之向下滑动不再卡住弧形夹板7,工作人员推动弧形夹板7向上转动不再卡住闭合框8,在采集罐13重力的作用下使得闭合框8向下移动掉落至固定机构17内,随后工作人员将采集罐13取出对采样的水进行收集,完成后,工作人员将采集罐13放回至闭合框8上,再将闭合框8抬起,另一个工作人员推动弧形夹板7向下转动卡住闭合框8,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卡块12向上滑动卡住弧形夹板7,同时第一弹性件11随之复位带动第一挡板10向外滑动对卡块12进行限位。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8.实施例2如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固定机构17包括有固定架1701、固定轴1702、移动轮1703、第二挡板1704、第二转轴1705、密封门1706、把手1707、限位杆1708、第一轴座1709、第三转轴1710和绕线轮1711,固定架1701下部前后对称设置有固定轴1702,两个固定轴1702左右两端均转动式设置有移动轮1703,固定架1701底部滑动式设
置有第二挡板1704,固定架1701后侧上下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1705,两个第二转轴1705之间设置有密封门1706,密封门1706左部后侧设置有把手1707,固定架1701内中部设置有限位杆1708,固定架1701中部前侧的内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轴座1709,两个第一轴座1709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1710,第三转轴1710上设置有绕线轮1711。
39.收放机构18包括有第二轴座1801、第四转轴1802、卷线盘1803、第一棘轮1804、第五转轴1805、第一棘爪1806、第一扭力弹簧1807、第二固定块1808、连接绳1809和拉杆1810,固定架1701顶部内壁前侧设置有第二轴座1801,第二轴座1801上转动式设置有第四转轴1802,第四转轴1802前侧套有卷线盘1803,收放绳4尾端穿过限位杆1708中部,并且绕过绕线轮1711,再绕卷在卷线盘1803上,第四转轴1802后端设置有第一棘轮1804,第二轴座1801后侧转动式设置有第五转轴1805,第五转轴1805上设置有第一棘爪1806,第一棘爪1806与第一棘轮1804配合,第二轴座1801后侧与第一棘爪1806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1807,第二轴座1801后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808,第一棘爪1806与第二固定块1808配合,固定架1701顶部滑动式设置有拉杆1810,第一棘爪1806顶部设置有连接绳1809,连接绳1809尾端与拉杆1810底端连接。
40.当工作人员驾驶船只到达指定的水域之后,工作人员通过推动固定架1701使得移动轮1703滚动,进而实现了本装置进行移动,待本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拉动第二挡板1704向后滑动将固定架1701底部打开,完成后,工作人员拉动拉杆1810向上滑动通过连接绳1809拉动第一棘爪1806向上转动,第一扭力弹簧1807发生形变,第一棘爪1806向上转动不再卡住第一棘轮1804,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第四转轴1802带动卷线盘1803转动,使得收放绳4被放松,放置框1随之向下移动带动采集罐13沉入水内,绕线轮1711随之转动,进而实现了对水进行采样,采样完成后,工作人员松开拉杆1810,第一扭力弹簧1807随之复位带动第一棘爪1806向下转动复位卡住第一棘轮1804,第二固定块1808能够对第一棘轮1804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棘爪1806向下转动拉动连接绳1809带动拉杆1810向下滑动复位,然后工作人员反转第四转轴1802带动卷线盘1803转动,卷线盘1803转动通过收放绳4带动放置框1向上移动,绕线轮1711随之转动,第四转轴1802转动带动第一棘轮1804转动,第一棘轮1804转动挤压第一棘爪1806向上转动,第一扭力弹簧1807发生形变,待第一棘轮1804的单个棘齿越过第一棘爪1806之后,第一扭力弹簧1807随之复位带动第一棘爪1806向下转动复位卡住第一棘轮1804,第二固定块1808能够对第一棘轮1804起到限位作用,当放置框1向上移动带动采集罐13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之后,工作人员松开第四转轴1802,在第一棘爪1806向下转动复位卡住第一棘轮1804的作用下,进而避免了第四转轴1802在采集罐13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反转,这时工作人员推动第二挡板1704向前滑动将固定架1701底部关闭,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把手1707带动密封门1706向后转动将固定架1701打开,随后工作人员将闭合框8拆卸下来,闭合框8随之掉落至第二挡板1704顶部,工作人员再将采集罐13取出对采样的水进行收集。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人员通过推动固定架1701使得移动轮1703滚动,进而实现了本装置进行移动,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第四转轴1802带动卷线盘1803转动,使得收放绳4被放松,采集罐13随之沉入水内,进而实现了采集罐13对水进行采样。
41.实施例3如图1、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
上,还包括有旋转机构19,旋转机构19包括有固定杆1901、第六转轴1902、锥齿轮1903、第二棘轮1904、轴承1905、第七转轴1906、转盘1907、固定框1908、第八转轴1909、第二棘爪1910和第二扭力弹簧1911,固定架1701内上部设置有固定杆1901,固定杆1901上转动式设置有第六转轴1902,第六转轴1902底端设置有锥齿轮1903,第四转轴1802后端设置有相同的锥齿轮1903,两个锥齿轮1903相互啮合,第六转轴1902顶端设置有第二棘轮1904,固定架1701顶部中间位置嵌入式设置有轴承1905,轴承1905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七转轴1906,第七转轴1906顶端设置有转盘1907,转盘1907上设置有橡胶块,第七转轴1906底端设置有固定框1908,固定框1908内左右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八转轴1909,两个第八转轴1909上均设置有第二棘爪1910,第二棘爪1910和第二棘轮1904配合,第二棘爪1910与同侧的第八转轴1909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1911。
42.当本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转动转盘1907带动第七转轴1906转动,第七转轴1906转动带动固定框1908转动,在第二棘爪1910卡住第二棘轮1904的作用下,转盘1907转动通过第二棘爪1910带动第二棘轮1904转动,第二棘轮1904转动带动第六转轴1902转动,第六转轴1902转动带动锥齿轮1903转动,锥齿轮1903转动带动第四转轴1802转动,第四转轴1802转动带动卷线盘1803转动,使得收放绳4被放松,放置框1随之向下移动带动采集罐13沉入水内,进而实现了对水进行采样,采样完成后,工作人员反向转动第四转轴1802带动卷线盘1803转动,卷线盘1803转动通过收放绳4带动放置框1向上移动,第四转轴1802转动的同时带动锥齿轮1903转动,锥齿轮1903转动带动第六转轴1902转动,第六转轴1902转动带动第二棘轮1904反转,第二棘轮1904反转通过棘齿挤压第二棘爪1910背向转动,第二扭力弹簧1911随之发生形变,当第二棘轮1904的单个棘齿越过第二棘爪1910之后,第二扭力弹簧1911随之复位带动第二棘爪1910相向转动卡住第二棘轮1904,由于转盘1907上设置有橡胶块,从而能够起到防滑作用,方便工作人员转动转盘1907。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盘1907通过第七转轴1906带动固定框1908转动,在第二棘爪1910卡住第二棘轮1904的作用下带动第六转轴1902转动,进而实现了第四转轴1802转动,使得放置框1向下移动带动采集罐13沉入水内进行采样。
43.还包括有密封机构20,密封机构20包括有限位滑道2001、密封板2002、手抓环2003、第九转轴2004、弧形杆2005和第一限位块2006,固定架1701上部前侧设置有限位滑道2001,限位滑道2001上滑动式设置有密封板2002,密封板2002前侧设置有手抓环2003,固定架1701上部左右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九转轴2004,两个第九转轴2004之间设置有弧形杆2005,弧形杆2005与密封板2002配合,固定架1701上部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006,密封板2002与第一限位块2006配合。
44.还包括有卡紧机构21,卡紧机构21包括有连接杆2101、圆形顶板2102、第二弹性件2103、第十转轴2104、连杆2105、第十一转轴2106和第二限位块2107,第四转轴1802内滑动式设置有连接杆2101,密封板2002与连接杆2101配合,连接杆2101后端设置有圆形顶板2102,圆形顶板2102与第四转轴1802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103,第二弹性件210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连接杆2101上均匀间隔转动式设置有两圈第十转轴2104,两圈第十转轴2104上均设置有连杆2105,每个连杆2105上均转动式设置有第十一转轴2106,同侧的两个第十一转轴210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107,第二限位块2107均与卷线盘1803配合,第二限位块2107均与第四转轴1802滑动式连接。
45.当需要换较长的收放绳4时,工作人员拉动弧形杆2005向上转动不再卡住密封板2002,然后工作人员拉动手抓环2003带动密封板2002向前滑动取下,密封板2002向前滑动不再挤压连接杆2101,第二弹性件2103随之复位带动连接杆2101向前滑动,连接杆2101向前滑动通过连杆2105带动第二限位块2107向内滑动不再对卷线盘1803进行限位,这时工作人员将收放绳4捆绑在连接架3的一端解开,完成后,工作人员再将卷线盘1803取下进行更换,更换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再将收放绳4尾端捆绑在连接架3上,完成之后,工作人员推动手抓环2003带动密封板2002向后滑动复位与第一限位块2006接触,第一限位块2006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密封板2002向后滑动挤压连接杆2101向后滑动,第二弹性件2103被压缩,连接杆2101向后滑动通过连杆2105带动第二限位块2107向外滑动卡住卷线盘1803。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手抓环2003带动密封板2002向前滑动取下,便于对卷线盘1803的收放绳4进行更换,在第二限位块2107向外滑动卡住卷线盘1803,能够避免卷线盘1803多次更换与第四转轴1802的摩擦力变小,在第四转轴1802转动不带动卷线盘1803转动,从而达不到收放绳4被放松的目的。
46.还包括有出气机构22,出气机构22包括有防水壳2201、连通管2202、丝杆2203、第三挡板2204、第一皮带轮组2205、伺服电机2206和第二皮带轮组2207,放置框1顶部设置有防水壳2201,放置框1顶部设置有连通管2202,连通管2202贯穿防水壳2201,防水壳2201上均匀间隔转动式设置有丝杆2203,丝杆2203底端均与放置框1顶部转动式连接,三个丝杆2203之间螺纹式设置有第三挡板2204,第一皮带轮组2205由三个皮带轮和一个平皮带组成,三个丝杆2203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皮带轮,三个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放置框1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2206,伺服电机2206位于防水壳2201内,第二皮带轮组2207由两个皮带轮和一个平皮带组成,伺服电机2206的输出轴与后侧的丝杆2203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
47.当需要对水层较深的水进行采样时,采集罐13到达该深度的水层,然后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器控制伺服电机2206启动,伺服电机220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组2207转动,第二皮带轮组2207转动带动后部的丝杆2203转动,后部的丝杆2203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组2205转动,第一皮带轮组2205转动带动前部的两个丝杆2203转动,三个丝杆2203转动带动第三挡板2204向上移动不再堵住连通管2202,由于采集罐13内含有空气,在水压的作用下使得单向挡水罐16向上滑动不再挡住滤网14,水随之通过滤网14流入至采集罐13内集中收集,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器控制伺服电机2206反转,进而使得三个丝杆2203反向转动带动第三挡板2204向下移动堵住连通管2202,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器控制伺服电机2206关闭。本装置结构简单,在第三挡板2204堵住连通管2202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采集罐13对至更深的水层进行采样。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