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55961发布日期:2022-04-30 09:2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的采光和温度,会在建筑墙体上开设门窗安装洞口,然后将建筑外窗安装在门窗安装洞口中,且建筑外窗通常靠近外墙面设置;随着建筑节能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愈加重视,而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主要通过保温性和气密性综合评价,建筑外窗的气密性是影响建筑空调能耗的一个因素,为了节能和改善室内热环境,需要借助鼓风机和气压传感器对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3.申请号为 201911321751.2 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包括第一拐角板、第二拐角板以及支撑架,所述第一拐角板与第二拐角板的两端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放置有延长板,所述滑槽的内顶部设有与延长板连接的滑动机构,所述延长板的末端固定有对接头,所述第二拐角板两端上的对接头侧壁均固定有插块,所述插块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拐角板两端上的对接头的侧壁均设有与插块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拐角板与第二拐角板的上端均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插接机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需要依靠外置的支撑架一直对第一拐角板和第二拐角板施力,进而使得透明塑料模始终与墙面紧贴,但检测现场线路杂乱,检测人员走动的过程中可能触碰到外置支撑架,外置支撑架移动后无法再向第一拐角板和第二拐角板施加足够的力以使得透明塑料模始终与墙面紧贴,影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盖板、封堵机构、多组驱动机构以及多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块抵紧板和用于驱动两所述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固定组件,两所述抵紧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抵紧板可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盖板靠近或远离内墙面,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抵紧板连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操作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驱动机构的操作口;所述封堵机构用于封堵所述操作口,且所述封堵机构与所述盖板远离建筑外窗一
侧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门窗安装洞口附近的内墙面,调节固定组件,固定组件驱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直至两块抵紧板分别与门窗安装洞口的相对两侧壁抵紧,然后调节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盖板靠近内墙面,直至盖板与内墙面抵紧,再调节封堵机构将操作口封堵,使得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以及封堵机构围成一个测试腔,将气压传感器放入测试腔内,然后通过鼓风机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封堵机构便于封堵盖板上开设的操作口,通过驱动机构便于驱动盖板与内墙面抵紧,通过固定组件便于驱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实现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固定,避免了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因为检测人员误碰固定机构而影响气密性检测精度,提高了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
7.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和两根固定螺杆;所述固定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抵紧板所在平面垂直;两所述固定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两所述固定螺杆同轴设置,且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固定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远离所述固定筒一端与所述抵紧板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人员向固定筒施力,固定筒向两根固定螺杆施力,固定螺杆向各自连接的抵紧板施力,使得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直至两块抵紧板与门窗安装洞口的相对两侧壁抵紧;设计的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筒便于驱动两根固定螺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通过固定螺杆便于驱动抵紧板运动,进而实现两块抵紧板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抵紧。
9.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驱动螺杆、防脱盘以及固定块;所述盖板靠近建筑外窗一侧开设有用于供所述驱动块滑移的滑移槽,且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筒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螺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盖板所在平面垂直设置,所述驱动螺杆穿过所述驱动块设置,且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驱动块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块远离建筑外窗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防脱盘的放置腔,所述防脱盘与所述驱动螺杆穿过所述驱动块的延伸段同轴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抵紧板靠近所述固定筒一侧连接,所述驱动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块设置,且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板带动固定块运动,固定块带动驱动螺杆运动,驱动螺杆带动防脱盘和驱动块运动,驱动块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移,直至抵紧板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抵紧,然后转动驱动螺杆,驱动螺杆通过防脱盘向驱动块施力,驱动块向盖板施力,使得盖板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直至盖板与内墙面抵紧;设计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块便于驱动盖板与内墙面抵紧,通过防脱盘和驱动螺杆配合便于带动驱动块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通过固定块便于与驱动螺杆配合实现驱动螺杆的运动。
11.可选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封堵板和封堵组件;所述封堵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盖板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封堵板上连接有用于进气的进气管;所述封堵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封堵板封堵所述操作口,且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盖板
远离建筑外窗一侧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封堵组件,封堵组件驱动封堵板将操作口封堵,然后将气压传感器经由进气管放入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以及封堵板围成的测试腔中,然后将鼓风机的输气管与进气管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设计的封堵机构,通过封堵组件便于驱动封堵板运动,通过封堵板便于将操作口封堵,通过进气管便于与鼓风机的输气管配合完成气密性检测。
13.可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转动柱、安装架以及抵紧螺杆;所述转动柱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盖板所在平面垂直,所述转动柱与所述盖板连接,且所述转动柱穿过所述封堵板设置,且所述转动柱与所述封堵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抵紧螺杆穿过所述安装架设置,且所述抵紧螺杆与所述安装架螺纹连接,所述抵紧螺杆用于驱动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盖板抵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封堵板施力,封堵板绕转动柱转动,然后拧动抵紧螺杆,抵紧螺杆与安装架配合向封堵板施力,使得封堵板与盖板抵紧;设计的封堵组件,通过转动柱便于封堵板转动,通过安装架便于与抵紧螺杆配合使得封堵板与盖板抵紧。
15.可选的,两所述抵紧板相互远离一侧均连接有保护垫。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保护垫,可以减少抵紧板对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破坏。
17.可选的,所述固定筒上连接有若干驱动杆,若干所述驱动杆沿所述固定筒的周向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驱动杆,便于检测人员更好的转动固定筒,进而可以使抵紧板与门窗安装洞口之间抵接的更为稳固。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墙面清理:清理门窗安装洞口附近的内墙面;s2:配件安装:将驱动螺杆穿过驱动块,然后将驱动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再将驱动块装入滑移槽中;s3:预固定:根据门窗安装洞口的尺寸转动固定筒,固定筒驱动两根固定螺杆相向或相背运动,直至两块抵紧板分别与门窗安装洞口的相对两侧壁抵紧;s4:首次封堵:转动驱动螺杆,驱动螺杆通过防脱盘带动驱动块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驱动块带动盖板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直至盖板与内墙面抵紧;s5:二次封堵:调节封堵组件,使得封堵板将操作口封堵;s6:检测气密性:将气压传感器经由进气管放入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以及封堵板围成的测试腔中,然后将鼓风机的输气管与进气管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清理门窗安装洞口附近的内腔壁,清楚墙面上粘附的灰尘等杂质,然后将驱动螺杆穿过驱动块,并将驱动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再将驱动块装入滑移槽中;根据门窗安装洞口的尺寸向固定筒施力,固定筒带动两根固定螺杆相互靠近
或相互远离,两根固定螺杆带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直至两块抵紧板分别与门窗安装洞口的相对两侧壁抵紧,然后转动驱动螺杆,驱动螺杆通过防脱盘带动驱动块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驱动块带动盖板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直至盖板与内墙面抵紧,调节封堵组件,使得封堵板将操作口封堵,将气压传感器经由进气管放入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以及封堵板围成的测试腔中,然后将鼓风机的输气管与进气管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通过机械结构形成的测试腔的密闭性好,得出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检查结果精准度更高。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封堵机构便于封堵盖板上开设的操作口,通过驱动机构便于驱动盖板与内墙面抵紧,通过固定组件便于驱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实现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固定,避免了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因为检测人员误碰固定机构而影响气密性检测精度,提高了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2.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固定筒便于驱动两根固定螺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通过固定螺杆便于驱动抵紧板运动,进而实现两块抵紧板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抵紧;3.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驱动块便于驱动盖板与内墙面抵紧,通过防脱盘和驱动螺杆配合便于带动驱动块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通过固定块便于与驱动螺杆配合实现驱动螺杆的运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盖板;11、操作口;12、滑移槽;2、封堵机构;21、封堵板;211、进气管;22、封堵组件;221、转动柱;222、安装架;223、抵紧螺杆;224、抵紧螺母;3、驱动机构;31、驱动块;311、放置腔;32、驱动螺杆;33、防脱盘;34、固定块;4、固定机构;41、抵紧板;42、固定组件;421、固定筒;422、固定螺杆;5、保护垫;6、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
27.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盖板1、封堵机构2、多组驱动机构3以及多组固定机构4;盖板1所在平面与内墙面所在平面平行设置,盖板1上开设有用于操作固定机构4和驱动机构3的操作口11,且操作口11靠近盖板1的中间位置开设。
28.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4的数量为一组,固定机构4包括两块抵紧板41和用于驱动两块抵紧板4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固定组件42,两块抵紧板41所在平面互
相平行设置,抵紧板41所在平面与盖板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两块抵紧板41相互远离一侧粘接有保护垫5,本实施例中保护垫5设置为橡胶材质,为了增加保护垫5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摩擦力,保护垫5远离抵紧板41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多个防滑凸点。
29.参照图2,固定组件42包括固定筒421和两根固定螺杆422,固定筒421的轴线方向与抵紧板41所在平面垂直,为了便于更好的驱动固定筒421转动,固定筒421上焊接有若干根驱动杆6,若干根驱动杆6沿固定筒421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驱动杆6的数量为四根,四根驱动杆6沿固定筒421的周向均匀分布,驱动杆6的轴线方向与固定筒421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且四根驱动杆6位于同一平面内。
30.参照图2,两根固定螺杆422的螺纹方向相反,且两根固定螺杆422同轴设置,固定螺杆422的轴线方向与盖板1所在平面平行设置,固定螺杆422与固定筒421同轴设置,且固定筒421与固定螺杆422螺纹连接,固定螺杆422远离固定筒421的一端与抵紧板41焊接。
31.参照图2、图3和图4,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盖板1靠近或远离内墙面,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驱动机构3分别靠近两块抵紧板41设置;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块31、驱动螺杆32、防脱盘33以及固定块34;盖板1靠近建筑外窗一侧开设有用于供驱动块31滑移的滑移槽12,且滑移槽12的长度方向与固定筒421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且本实施例中,滑移槽12的内腔与操作口11连通。
32.参照图2、图3和图4,驱动螺杆32的轴线方向与盖板1所在平面垂直,驱动螺杆32穿过驱动块31设置,且驱动螺杆32与驱动块31转动连接;驱动块31远离建筑外窗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防脱盘33的放置腔311,防脱盘33与驱动螺杆32穿过驱动块31的延伸段同轴连接,且防脱盘33与驱动螺杆32焊接;固定块34与抵紧板41靠近固定筒421一侧焊接,且驱动螺杆32穿过固定块34设置,驱动螺杆32与固定块34螺纹连接。
33.参照图2和图3,封堵机构2用于封堵盖板1上开设的操作口11,且封堵机构2与盖板1远离建筑外窗一侧连接;封堵机构2包括封堵板21和封堵组件22,封堵板21所在平面与盖板1所在平面平行,封堵板21上螺栓连接有用于与鼓风机的输气管连接的进气管211。
34.参照图3,封堵组件22用于驱动封堵板21封堵操作口11,且封堵组件22与盖板1远离建筑外窗一侧连接;封堵组件22包括转动柱221、安装架222以及抵紧螺杆223;转动柱221的轴线方向与盖板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转动柱221与盖板1远离建筑外窗一侧焊接,转动柱221穿过封堵板21设置,且转动柱221与封堵板21转动连接,为了使封堵板21与盖板1抵紧的更加充分,转动柱221穿过封堵板21的延伸段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母224,抵紧螺母224与封堵板21远离盖板1一侧抵接。
35.参照图3,安装架222与盖板1远离建筑外窗一侧焊接,抵紧螺杆223的轴线方向与封堵板2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抵紧螺杆223穿过安装架222设置,且抵紧螺杆223与安装架222螺纹连接,抵紧螺杆223穿过安装架222的延伸段可与封堵板21抵紧。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先将门窗安装洞口附近的内墙面上粘附的灰尘等杂质清理干净,调整盖板1的位置,使得固定筒421的轴线方向水平设置,然后向驱动杆6施力,驱动杆6带动固定筒421转动,固定筒421转动使得两根固定螺杆422相互远离,两根固定螺杆422带动各自连接的抵紧板41朝向门窗安装洞口的侧壁运动,抵紧板41带动保护垫5运动,直至保护垫5与门窗安装洞口的侧壁抵紧;抵紧板41运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块34运动,固定块34带动驱动螺杆32运动,驱动螺
杆32向驱动块31施力使得驱动块31沿滑移槽12滑移,抵紧板41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抵紧时,向驱动螺杆32施力,驱动螺杆32通过防脱盘33带动驱动块31运动,驱动块31带动盖板1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直至盖板1与建筑外窗抵紧,停止转动驱动螺杆32;向封堵板21施力,封堵板21绕转动柱221转动,直至封堵板21将操作口11完全封堵,向抵紧螺母224施力,抵紧螺母224与转动柱221螺纹连接,抵紧螺母224向封堵板21施力使得封堵板21与盖板1抵紧,同时,向抵紧螺杆223施力,抵紧螺杆223与安装架222螺纹连接,抵紧螺杆223向封堵板21施力,使得封堵板21与盖板1抵紧;将气压传感器经由进气管211放入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1以及封堵板21围成的测试腔中,然后将鼓风机的输气管与进气管211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3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墙面清理:清理门窗安装洞口附近的内墙面,将内墙面上粘附的灰尘等杂质清楚,便于盖板1与内墙面贴合的更加紧密;s2:配件安装:将驱动螺杆32穿过驱动块31,然后将驱动螺杆32与固定块34螺纹连接,再将驱动块31装入滑移槽12中;s3:预固定:根据门窗安装洞口的尺寸转动固定筒421,固定筒421驱动两根固定螺杆422相向或相背运动,直至两块抵紧板41分别与门窗安装洞口的相对两侧壁抵紧;s4:首次封堵:转动驱动螺杆32,驱动螺杆32通过防脱盘33带动驱动块31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驱动块31带动盖板1朝向建筑外窗一侧运动,直至盖板1与内墙面抵紧;s5:二次封堵:调节封堵组件22,使得封堵板21将操作口11封堵;s6:检测气密性:将气压传感器经由进气管211放入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1以及封堵板21围成的测试腔中,然后将鼓风机的输气管与进气管211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