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9812发布日期:2021-08-27 10:5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智能助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



背景技术:

高铁是城市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对疫情进行防控,在高铁等客运场所内通常设置有电子智能助力设备,通过其可对大客流体进行体温检测,能够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力,提升对旅客体温检测的效率;

现有的电子智能助力设备,在对旅客体温检测时,一般不便于向旅客喷洒杀菌消毒液,不便于对旅客进行拦截和放行,不便于对部分电气元件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使用寿命短,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子智能助力设备,在对旅客体温检测时,一般不便于向旅客喷洒杀菌消毒液,不便于对旅客进行拦截和放行,不便于对部分电气元件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包括配重底座和微型孔,所述配重底座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配重底座的上端中部内侧嵌套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压力传感器的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护垫,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中部下车设置有红外体温检测仪,且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下侧嵌套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前侧设置有显示屏和蜂鸣器,且显示屏和蜂鸣器的外侧嵌套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微型孔位于支撑板的内端内部,且支撑板的上端中部内侧螺纹连接有通液管,所述配重底座的右侧设置有盛液箱,且盛液箱的左端上表面安装有抽液泵,并且抽液泵的右侧螺纹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中部前侧阻尼转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右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无轴齿轮,所述无轴齿轮的内侧啮合连接有带轴齿轮,且带轴齿轮的后侧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并且电机的上侧设置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配重底座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与配重底座通过粘贴的方式相连接,并且橡胶防护垫的上表面与配重底座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红外体温检测仪、显示屏和蜂鸣器均与支撑板贴合连接,且承接板和限位板均与支撑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且承接板和限位板均为中空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微型孔在支撑板内等间距开设有多组,且微型孔与通液管为连通连接,并且通液管的下端与抽液泵螺纹连接,而且外端的微型孔单体向内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抽液管的下端位于盛液箱的下端内侧,且抽液管与通液管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挡板关于带轴齿轮对称设置,且无轴齿轮与挡板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带轴齿轮与支撑板卡合连接,并且控制器与支撑板镶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子智能助力设备,在对旅客体温检测时,便于向旅客喷洒杀菌消毒液,便于对旅客进行拦截和放行,便于对部分电气元件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使该电子智能助力设备的使用寿命长;

1.设置有支撑板、压力传感器和微型孔,通过控制器控制抽液泵进行作业,便于使抽液管将盛液箱内的消毒液通入通液管的内侧,再由支撑板内开设的微型孔喷下压力传感器上的旅客,从而便于达到对旅客进行杀菌消毒的目的;

2.设置有支撑板、挡板、无轴齿轮和带轴齿轮,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进行作业,便于使带轴齿轮在支撑板的限位下带动无轴齿轮进行转动,使无轴齿轮带动挡板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达到对旅客进行拦截和放行的目的;

3.设置有红外体温检测仪、盛液箱和抽液泵,由于红外体温检测仪与承接板嵌套连接,显示屏和蜂鸣器均与限位板嵌套连接,以及承接板和限位板均与支撑板为螺钉固定连接,抽液泵与盛液箱螺钉连接,因此便于将红外体温检测仪、显示屏、蜂鸣器和抽液泵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从而使该电子智能助力设备的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板与支撑板连接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轴齿轮与支撑板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重底座;2、支撑板;3、压力传感器;4、橡胶防护垫;5、红外体温检测仪;6、承接板;7、显示屏;8、蜂鸣器;9、限位板;10、微型孔;11、通液管;12、盛液箱;13、抽液泵;14、抽液管;15、挡板;16、无轴齿轮;17、带轴齿轮;18、电机;1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智能助力设备,包括配重底座1、支撑板2、压力传感器3、橡胶防护垫4、红外体温检测仪5、承接板6、显示屏7、蜂鸣器8、限位板9、微型孔10、通液管11、盛液箱12、抽液泵13、抽液管14、挡板15、无轴齿轮16、带轴齿轮17、电机18和控制器19,配重底座1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且配重底座1的上端中部内侧嵌套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并且压力传感器3的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护垫4,支撑板2的上端中部下车设置有红外体温检测仪5,且红外体温检测仪5的下侧嵌套连接有承接板6,支撑板2的上端前侧设置有显示屏7和蜂鸣器8,且显示屏7和蜂鸣器8的外侧嵌套连接有限位板9,微型孔10位于支撑板2的内端内部,且支撑板2的上端中部内侧螺纹连接有通液管11,配重底座1的右侧设置有盛液箱12,且盛液箱12的左端上表面安装有抽液泵13,并且抽液泵13的右侧螺纹连接有抽液管14,支撑板2的右端中部前侧阻尼转动连接有挡板15,且挡板15的右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无轴齿轮16,无轴齿轮16的内侧啮合连接有带轴齿轮17,且带轴齿轮17的后侧连接有电机18的输出轴,并且电机18的上侧设置有控制器19;

如图1、图3和图5中支撑板2与配重底座1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压力传感器3与配重底座1通过粘贴的方式相连接,并且橡胶防护垫4的上表面与配重底座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将支撑板2和压力传感器3与配重底座1连接固定,如图1、图2和图3中红外体温检测仪5、显示屏7和蜂鸣器8均与支撑板2贴合连接,且承接板6和限位板9均与支撑板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且承接板6和限位板9均为中空状结构,便于对红外体温检测仪5、显示屏7和蜂鸣器8进行定位;

如图1、图3和图5中微型孔10在支撑板2内等间距开设有多组,且微型孔10与通液管11为连通连接,并且通液管11的下端与抽液泵13螺纹连接,而且外端的微型孔10单体向内倾斜设置,便于使微型孔10与抽液泵13连通连接,通过微型孔10喷射消毒液,如图1中抽液管14的下端位于盛液箱12的下端内侧,且抽液管14与通液管11构成连通结构,便于使盛液箱12与通液管11连通连接,将盛液箱12内的消毒液通入通液管11内,如图2、图3、图4和图5中挡板15关于带轴齿轮17对称设置,且无轴齿轮16与挡板15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带轴齿轮17与支撑板2卡合连接,并且控制器19与支撑板2镶嵌连接,便于对带轴齿轮17进行限位,对控制器19进行定位。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子智能助力设备时,如图1、图2、图3和图5,首先向盛液箱12内加入充足的杀菌消毒液,然后可通过控制器19控制压力传感器3、红外体温检测仪5、显示屏7、蜂鸣器8、抽液泵13和电机18配合进行作业,当旅客站立踩踏在配重底座1上粘贴连接的橡胶防护垫4上,橡胶防护垫4下贴合连接的压力传感器3作业感测到压力时,承接板6内嵌套连接的红外体温检测仪5会作业对下侧的旅客进行体温感测,并将感测的数据显示在显示屏7上,如图1、图3和图5,感测后,控制器19会控制抽液泵13进行作业,由于抽液管14和盛液箱12以及通液管11和支撑板2均为连通连接,因此通过抽液管14将盛液箱12内的消毒液由通液管11通入支撑板2的内侧,再由支撑板2内开设的微型孔10喷向旅客,对旅客进行杀菌消毒;

如图2、图3、图4和图5,当红外体温检测仪5感测的数据处于正常体温范围内,控制器19会控制电机18进行作业,使带轴齿轮17在支撑板2的限位下进行转动,由于带轴齿轮17与无轴齿轮16啮合连接,无轴齿轮16与挡板15固定连接,以及挡板15与支撑板2为阻尼转动连接,因此便于使带轴齿轮17通过无轴齿轮16带动挡板15进行转动,便于使挡板15对旅客进行放行,当红外体温检测仪5感测的数据超出正常体温范围时,挡板15将对旅客起到拦截的目的,且蜂鸣器8会作业响鸣,以便提示对旅客进行进一步隔离检测,如图1、图2和图3,通过断开承接板6和限位板9与支撑板2的螺钉固定连接,便于对承接板6内嵌套的红外体温检测仪5,和对限位板9内嵌套的显示屏7和蜂鸣器8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以及通过断开抽液泵13与盛液箱12的螺钉连接,便于对抽液泵13进行拆卸维修更换,从而使该电子智能助力设备的使用寿命长,以上压力传感器3、红外体温检测仪5、显示屏7、蜂鸣器8、抽液泵13、电机18和控制器19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以上便完成该电子智能助力设备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