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6031发布日期:2021-09-15 09:1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锂离子电池工厂化制造过程中,工艺人员都会测试碾压后极片的吸液及保液能力来预测电芯的循环寿命,但各公司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无标准化测试工装。
3.公开号为cn11020813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极片上的浸润性的测定评估方法,该方法将完成注液后的电芯拆解并取出完整的极片并分割为m(m≥1)部分;将分割后的m部分极片均放置于常温常压的环境下静置一段时间,待极片表面的电解液会发完全挥发后对每部分极片分别各自进行n(n≥1)次称重,每次称重的重量标记为an;随后将每部分极片放置于烘箱中烘烤,每部分极片分别再次进行各自的称重,并标记为b;通过“单位极片的吸液量=(an

b)/b”计算出每部分极片的单位极片的吸液量。本发明能够直观、快速的定量分析极片的浸润效果并且能够定量的分析出极片不同部分的浸润效果,省时省力。
4.公开号为cn21057184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极片浸润性快速评价装置。该实用新型装置包括观察室、设于观察室内的浸润装置以及计时装置;所述浸润装置包括滴液装置以及设于滴液装置下方的测试槽位,所述计时装置用于对浸润测试过程进行计时。该实用新型中的极片浸润性快速评价装置能够迅速、方便的对极片的浸润性进行对比评价,利用单位体积的有机溶液滴在极片表面、利用计时装置进行计时的方式,用浸润时间来比较评价极片的浸润性,不仅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极片浸润性的对比,便于进行横向对比,而且通过渗透时间进行极片表面孔隙率的换算。
5.综上,公开专利虽提供了极片浸润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验结果往往因人而异,实验测试过程中,上述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引入过多不确定性变量,公开号为cn11020813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在实验过程中,需多次测量极片的重量,“待极片表面的电解液会发完全挥发”这种无定量判定的术语严重影响实验人员的判断;公开号为cn21057184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在实验过程中,零部件组装较为复杂,实验起来较为繁琐。
6.目前关于电解液浸润性的研究,一些公司和研究院往往集中在如何提高极片的浸润性,包括改变极片结构和优化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浸润性定量测试方面,实验千差万别且数据不直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目的是实现直观定量观测极片吸液量。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
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电解液的容量瓶、设置于容量瓶上且朝向容量瓶上方伸出的空心管和设置于空心管内部的空心浮球,空心管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空心管上设置刻度线,容量瓶上设置让锂离子电池极片进入内腔体中的极片投入口。
9.所述空心管为采用玻璃材质制成。
10.所述极片投入口处设置磨口瓶塞。
11.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方便操作,无复杂计算,可以实现直观定量观测极片吸液量。
附图说明
12.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为:1、空心浮球;2、空心管;3、刻度线;4、容量瓶;5、极片投入口;6、磨口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电解液的容量瓶4、设置于容量瓶4上且朝向容量瓶4上方伸出的空心管2和设置于空心管2内部的空心浮球1,空心管2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空心管2上设置刻度线3,容量瓶4上设置让锂离子电池极片进入内腔体中的极片投入口5。
17.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空心管2为采用玻璃材质制成,容量瓶4为梨形平底容器,空心管2的下端与容量瓶4的上端固定连接,空心管2为内部中空的圆管,空心管2的直径为2mm,空心管2的长度也为15mm,空心管2上设置多条刻度线3,所有刻度线3为沿空心管2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空心浮球1的直径为1.8mm,空心浮球1用于观测液位高低。
18.极片投入口5是直径为10mm、长度为10mm的空心玻璃圆管,极片投入口5呈倾斜设置状态朝向容量瓶4的外侧伸出,极片投入口5处设置磨口瓶塞6,磨口瓶塞6用于封闭极片投入口5。
19.在进行实验时,需将容器干燥,内部无流动水及水蒸汽,将所测极片裁剪为20mm*20mm的正方形,弯曲成卷投入容量瓶4中,使用磨口瓶塞6密封极片投入口5,再将电解液使用细头针管打入容量瓶4中,打入电解液的量不高于空心管2上的最高刻度线3,此时液面高度记为h1,随后使用透明胶带密封空心管2的上端开口,有效减少电解液挥发带来的实验误差,记录不同时间液面高度直至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我们记为h2,则电解液进入极片的体积为v=(h1

h2)*π,则极片的保液量为m=v*ρ,ρ为所用电解液的密度,可通过液面高度计算极片不同时间的吸液量。
2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电解液的容量瓶、设置于容量瓶上且朝向容量瓶上方伸出的空心管和设置于空心管内部的空心浮球,空心管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空心管上设置刻度线,容量瓶上设置让锂离子电池极片进入内腔体中的极片投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为采用玻璃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投入口处设置磨口瓶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电解液的容量瓶、设置于容量瓶上且朝向容量瓶上方伸出的空心管和设置于空心管内部的空心浮球,空心管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空心管上设置刻度线,容量瓶上设置让锂离子电池极片进入内腔体中的极片投入口。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量测试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方便操作,无复杂计算,可以实现直观定量观测极片吸液量。可以实现直观定量观测极片吸液量。可以实现直观定量观测极片吸液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伟 李少刚 李洪涛 郝世伟 柯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0
技术公布日:2021/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