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3106发布日期:2021-10-24 06:0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属于电气设备,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
3.在配电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目前都是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装置对配电柜进行检测,并且还需要将配电柜安装到室外,模拟配电柜在室外运行的环境,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但现有的质量检测装置的控制系统缺少防护措施,尤其在长期放置室外的控制系统易发生受潮现象,若发生受潮损坏的情况,会造成检测工作无法进行,现提供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本体、设置在控制系统本体底端的连接板和箱体,所述控制系统本体安装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内壁一侧安装有除湿箱,所述除湿箱的底端安装有盘管,所述盘管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外部且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盘管上等距离的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除湿箱的中部安装有承载网,所述承载网的顶端铺设有干燥剂,所述除湿箱的内部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风机,所述除湿箱的顶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箱体的顶端一侧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风机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箱体的底端内壁之间安装有减震装置。
7.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通过四根支撑杆安装在箱体底端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端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螺栓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套接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侧与其中一根固定杆之间焊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侧与另一根固定杆之间焊接有弹簧,两根所述弹簧均套接在导杆上,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底端均与承载板的顶端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活动杆的顶端铰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活动杆的顶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另一侧铰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相同。
9.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10.优选的,所述除湿箱的内壁位于干燥剂的上方安装有电热丝。
11.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端安装有把手,所述顶盖上安装有观察窗,所述顶盖的底端与箱体顶端接触的部分粘接有密封圈,所述顶盖的一侧与箱体通过锁扣锁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利用湿度传感器检测箱体内部的湿度并将湿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当箱体内部的湿度过大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风机同时开启,外界空气进入除湿箱中,经过干燥剂将空气中的湿气吸收变成干燥的空气后进入到箱体的内部,箱体内部原先潮湿的空气从排风管排出,当箱体内部的湿度下降后,控制器即可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风机关闭,实现了智能化的降低箱体内部的湿度,使得控制系统本体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降低了控制系统本体受潮损坏的概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14.2、利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连接板的支撑作用,并利用弹簧对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反弹作用,使得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沿着导杆滑动,对搬运箱体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进一步降低了控制系统本体损坏的概率,实用性较好。
15.3、通过开启电热丝,利用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将干燥剂吸收的湿气烘干,从而保证干燥剂具有吸湿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的盘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的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控制系统本体、2连接板、3箱体、4第一活动杆、5第二电磁阀、6排风管、7通风孔、8承载板、9第一支撑板、10导杆、 11第二支撑板、12支撑杆、13固定杆、14弹簧、15第二活动杆、 16除湿箱、17把手、18湿度传感器、19顶盖、20控制器、21盘管、 22进风管、23承载网、24第一电磁阀、25干燥剂、26出风口、27 风机、28电热丝、29出风口、3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

4,一种带有智能质量检测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本体1、设置在控制系统本体1底端的连接板2和箱体3,控制系统本体1安装在箱体3的内部,箱体3的内壁一侧安装有除湿箱16,除湿箱16的底端安装有盘管21,盘管21的一端贯穿至箱体 3的
外部且连接有进风管22,进风管22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24,盘管21上等距离的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29,除湿箱16的中部安装有承载网23,承载网23的顶端铺设有干燥剂25,除湿箱16的内部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风机27,除湿箱16的顶端开设有出风口26,箱体3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排风管6,排风管6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5,箱体3的顶端一侧铰接有顶盖19,顶盖19的底端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8,箱体3的外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20,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5、风机27和湿度传感器18均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连接板2的底端与箱体3的底端内壁之间安装有减震装置;
23.减震装置包括通过四根支撑杆12安装在箱体3底端的承载板8,承载板8的顶端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13,两根固定杆13之间通过螺栓安装有导杆10,导杆10的两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套接有第一活动杆4和第二活动杆15,第一活动杆4的一侧与其中一根固定杆13之间焊接有弹簧14,第二活动杆15的一侧与另一根固定杆13 之间焊接有弹簧14,两根弹簧14均套接在导杆10上,第一活动杆4 和第二活动杆15的底端均与承载板8的顶端滑动接触,第一活动杆 4的顶端铰接有第一支撑板9,第二活动杆15的顶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板11,第一支撑板9的顶端与连接板2的底端一侧铰接,第二支撑板11的顶端与连接板2的底端另一侧铰接,利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1对连接板2的支撑作用,并利用弹簧14对第一活动杆4 和第二活动杆15的反弹作用,使得第一活动杆4和第二活动杆15沿着导杆10滑动,继而有效的起到了减震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控制系统本体1损坏的概率;
24.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1的长度相同,保证了对连接板2 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25.承载板8上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7,方便箱体3内部的空气从通风孔7穿过;
26.除湿箱16的内壁位于干燥剂25的上方安装有电热丝28,通过开启电热丝28,利用电热丝28发出的热量将干燥剂25吸收的湿气烘干,以保证干燥剂25具有吸湿能力;
27.顶盖19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7,方便打开顶盖19,顶盖19上安装有观察窗30,方便工作人员查看控制系统本体1,顶盖19的底端与箱体3顶端接触的部分粘接有密封圈,提高密封性,防止顶盖19 与箱体3之间产生缝隙,避免了外界湿气从缝隙进入箱体3的内部,顶盖19的一侧与箱体3通过锁扣锁紧。
28.工作原理:使用完控制系统本体1之后,关闭顶盖19,利用箱体3可对控制系统本体1起到防护作用,利用湿度传感器18检测箱体3内部的湿度并将湿度信息传输给型号为dvp04pt

s的控制器20,当箱体内部的湿度过大时,控制器20控制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5和风机27同时开启,外界空气沿着进风管22进入盘管中21,再从盘管21的出风口29进入除湿箱16中,经过干燥剂25将空气中的湿气吸收后变成干燥的空气,干燥的空气进入到箱体3的内部,箱体3内部原先潮湿的空气从排风管6排出,当箱体3内部的湿度下降后,控制器20即可控制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5和风机27关闭,实现了智能化的降低箱体3内部的湿度,使得控制系统本体1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降低了控制系统本体1损坏的概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工作人员可定期的开启电热丝28,利用电热丝28发出的热量将干燥剂25吸收的湿气烘干,以保证干燥剂25具有吸湿能力,当搬运箱体3发生震动时,利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1对连接板2 的支撑作用,并利用弹簧14对第一活动杆4和第二活动杆15的反弹作用,使得第一活动杆4和第二活动杆15沿着导杆10滑动,继而有效的起到了减震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控制系统本体1损坏的概率,实用性较好。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