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差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9009发布日期:2021-11-25 11:3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差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压差测量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差仪。


背景技术:

2.压差仪是物理仪器,用来测量两点之间的压力差,广泛应用于测量风扇和鼓风机的压力、过滤器阻力、风速、炉压等,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测量准确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等特点。
3.申请号为cn201920374111.7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光纤压差计,包括主体与保护壳,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保护壳,选择按键的右侧设置有显示屏,主体的右端设置有传感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螺纹槽的设置使得在进行压差计进行测量时可以使连接件与传感器连接的更加的紧密,测量所得的压差值的误差较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测量时,手持压差仪会使读数变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仪器使用时的读数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差仪。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差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压差仪,包括仪器本体,所述仪器本体包括壳体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壳体转动连接,还包括活动件和转向件,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且夹角小于180
°
,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靠近显示屏的一侧,所述转向件固定连接于显示屏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侧壁,所述转向件上设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在第一连接杆运动方向上的两端中一端靠近显示屏、另一端远离显示屏,所述引导面靠近显示屏的一端靠近显示屏的转动轴线,所述引导面远离显示屏的一端远离显示屏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用于和引导面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显示屏转动时,推动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滑动,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引导面抵接,第二连接杆在滑动过程中推动引导面转动,引导面位于转向件上,转向件带动显示屏转动,显示屏被调节至人眼能够直接观测的方位,便于操作者在狭小的测量空间内进行读数。
9.可选的,所述转向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向件沿第一连接杆滑动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引导面靠近显示屏的一端相互靠近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转向件的引导面倾斜方向相反,第一连接杆的往返滑动可以带动转向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转动,显示屏在转向件的带动下可以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倾斜,测量者根据不同的测量环境,将显示屏调至最适宜读数的倾斜方向,增加了显示屏转动的灵活性。
11.可选的,还包括杠杆,所述杠杆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杠杆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连接
杆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杠杆位于第一连接杆滑动方向的一侧,所述杠杆一端位于显示屏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侧且正对显示屏。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杠杆远离显示屏的一端受力,根据杠杆原理,杠杆靠近显示屏的一端朝显示屏的方向移动,杠杆撬动显示屏倾斜,增加了显示屏转动方向的可选择性,使仪器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测量环境。
13.可选的,所述杠杆设有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根所述杠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杠杆设置于第一连接杆的两侧,按压杠杆远离显示屏的一端,杠杆另一端可以撬动显示屏,来回推动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转向件之间力的作用,显示屏也会转动;两者结合可以操控显示屏分别朝四个不同的方向倾斜,使仪器更加适应复杂环境下测量者不同方向上的读数需求。
15.可选的,还包括操控组件,所述壳体内开有空腔,所述活动件、杠杆和转向件均位于空腔内,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操控杆和限位件,所述壳体上开有通孔,所述操控杆穿过通孔且一端位于壳体外、另一端位于空腔内,所述限位件包括底板和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与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挡板沿第一连接杆滑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杆与任一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操控杆处于空腔内的一端位于两个挡板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件、杠杆和转向件设置于空腔内,节省了操作空间,使仪器便于携带和使用;仪器设有操控组件,推动操控杆,挡板与操控杆之间产生抵触,操控杆带动限位件滑动,限位件推动活动件滑动,活动件中的第二连接杆推动显示屏倾斜,使操作者可以在仪器外对显示屏的倾斜程度进行操作和控制,便于操作者对显示屏方向的调节。
17.可选的,所述操控杆与挡板滑动连接,所述操控杆与挡板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杠杆的转动方向平行,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两个转动片,所述底板上第一连接杆滑动方向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转动片,所述转动片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片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连接杆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杠杆远离显示屏的一端与同侧的转动片远离操控杆的侧壁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控杆沿限位件相对滑动时,操控杆与转动片抵接,转动片压动杠杆转动,杠杆靠近显示屏的一端与显示屏抵接,显示屏受力转动;结合操控组件对活动件的作用,显示屏在四个方向上的倾斜程度,都可以通过操控杆来控制,便于操作者在读数时对显示屏的倾斜方向进行操控。
19.可选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调节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调节件上开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与通孔连通,所述调节件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操控杆位于壳体外的一端穿过活动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活动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屏未转动状态下的操控杆接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操控杆自动复位时,转动调节件,将第一弹性件转动至操控杆的移动轨迹上,推动操控杆,操控杆与第一弹性件抵接,当操作者松开操控杆时,操控杆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当不需要操控杆自动复位时,转动调节件,将第一弹性件转动至操控杆移动轨迹外的方位,推动操控杆后操控杆会停留在移动后的最终位置,复位组件的转动调节使仪器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操控杆复位,增加了仪器使用的灵活
性。
21.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壳体与显示屏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推动的显示屏在无外力的作用时,可以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回复至未倾斜状态,使显示屏可以自动复位,不需要人力进行手动操作。
23.可选的,所述第二弹性件至少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屏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布于显示屏所有转动轴线的两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朝任一允许方位倾斜后,当杠杆与活动件对显示屏没有力的作用时,显示屏会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状态,不需要人力进行操作。
25.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开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呈环形且围绕通孔设置,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嵌入环,所述嵌入环与调节件固定连接,所述嵌入环与转动槽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周壁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操控杆的滑动方向上,所述嵌入环周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第一弹性件的长度方向上。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调节件,凹槽与凸起的卡接可以使操作人员确定第一弹性件的方位,便于操作人员分辨第一弹性件是否位于操作杆的移动方向,使调节件的转动更加精准。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显示屏可以倾斜,使仪器读数更加便捷,便于操作人员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读数。
29.2.在活动件、转向件和杠杆的共同作用下,显示屏可以朝四个不同的方位倾斜,适应复杂环境下测量者不同方向上读数的需求;
30.3.可以对操控杆移动后是否需要复位进行选择,增加了仪器复位选择的灵活性;
31.4.在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共同作用下,显示屏与操控杆可以复位至初始状态,便于仪器的下一次使用,不需要人为调节。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压差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仪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转向件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仪器本体;11、壳体;111、空腔;112、限位孔;1121、弧形槽;113、通孔;114、滑动架;1141、滑动孔;115、支撑架;116、转动槽;1161、凹槽;12、转动座;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3、显示屏;14、第二弹性件;2、活动件;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3、第一接触球;3、转向件;31、引导面;4、操控组件;41、操控杆;411、操控盘;42、滑块;43、限位件;431、底板;432、挡板;433、滑动槽;44、转动片;5、杠杆;51、第二接触球;6、复位组件;61、调节件;611、活动孔;6111、滑道;612、第一标记;613、第二标记;62、嵌入环;
621、凸起;63、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压差仪。
42.实施例1
43.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压差仪包括仪器本体1、活动件2、两个转向件3和两根杠杆5。
44.参照图2和图3,仪器本体1包括壳体11、转动座12、显示屏13和第二弹性件14,壳体11内开有矩形的空腔111;转动座12由球体截去两端形成,转动座12的两端各有一个因球体被截后所形成的小圆,任一小圆位于空腔111内、另一小圆位于壳体11外,位于壳体11外的小圆所在的转动座12的端壁为第一侧壁121,位于空腔111内的小圆所在的转动座12的端壁为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与第二侧壁122相互平行;壳体11的壳壁开有限位孔112,限位孔112与空腔111贯通,限位孔112的内壁同轴开有弧形槽1121,弧形槽1121内壁与转动座12周壁贴合,弧形槽1121的最大内径等于转动座12大圆的直径,限位孔112的内径小于转动座12大圆的直径;显示屏13与第一侧壁121通过螺钉连接,第二弹性件14为弹簧且设有三个,第二弹性件14沿限位孔112周向均匀分布,第二弹性件14一端与壳体11焊接、另一端与显示屏13抵接。
45.参照图3和图4,活动件2与两个转向件3均位于空腔111内,活动件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和第一接触球23,空腔111远离显示屏13的腔壁上焊接滑动架114,滑动架114上开有滑动孔1141,第一连接杆21与滑动孔1141内壁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2位于第一连接杆21靠近显示屏13的一侧,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1靠近显示屏13的一端焊接,第二连接杆22与第一连接杆21垂直设置,第一接触球23与第二连接杆22远离第一连接杆21的一端焊接;转动座12轴线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向件3,两个转向件3均焊接于第二侧壁122上,两个转向件3沿第一连接杆21滑动方向分布,转向件3上设有引导面31,引导面31为转向件3远离显示屏13一侧的面,本实施例中的引导面31为平面,引导面31沿转动座12周壁至转动座12轴线的方向靠近第二侧壁122倾斜设置,两个引导面31靠近第二侧壁122的一端相互重合,第一接触球23与引导面31接触,当显示屏13与壳体11靠近显示屏13的侧壁平行时,第一接触球23位于两个转向件3相交的位置。
46.参照图5和图6,压差仪还包括操控组件4,操控组件4包括操控杆41、滑块42、限位件43和两个转动片44,壳体11靠近显示屏13的侧壁开有圆形的通孔113,通孔113的尺寸允许操控杆41自由活动,操控杆41穿过通孔113且一端位于壳体11外、另一端位于空腔111内,滑块42与操控杆41位于空腔111内的一端焊接;限位件43包括底板431和两个挡板432,两个挡板432沿第一连接杆21滑动方向分布,挡板432与底板431焊接,挡板432和底板431之间围成一个燕尾型的滑动槽433,滑块42呈燕尾型且位于滑动槽433内,滑块42与滑动槽433内壁滑动连接,滑块42与限位件43间的相对滑动方向与第一连接杆21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滑块42与限位件43间的相对滑动方向与第二连接杆22垂直,第一连接杆21远离显示屏13的一端与靠近第一连接杆21的挡板432焊接;第一连接杆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动片44,两个转动片44均与底板431铰接,转动片44的铰接轴线与第一连接杆21的滑动方向平行。
47.参照图4和图5,杠杆5为两根且位于空腔111内,第一连接杆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根杠杆5,杠杆5一端靠近操控杆41、另一端位于显示屏13靠近第一连接杆21的一侧且正对显示屏13,杠杆5与显示屏13正对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接触球51;第一连接杆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支撑架115,支撑架115与空腔111远离显示屏13的侧壁焊接,两根杠杆5分别与同侧的支撑架115铰接,杠杆5的铰接轴线与滑块42的滑动方向平行,杠杆5靠近操控杆41的一端与同侧的转动片44远离通孔113的侧壁抵接。
48.参照图5和图6,压差仪还包括复位组件6,复位组件6包括调节件61、嵌入环62和第一弹性件63,壳体11外壁开有环形的转动槽116,转动槽116同轴设置于通孔113外侧;调节件61靠近壳体11的侧壁与嵌入环62焊接,嵌入环62的周壁外侧一体设置有凸起621,凸起621设有八个且沿嵌入环62周向均匀分布;转动槽116远离操控杆41的周壁上开有与凸起621相配合的凹槽1161,凹槽1161设有八个且沿转动槽116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两个位置相对的凹槽1161所在的直线与第一连接杆21的滑动方向平行,凸起621与凹槽1161卡接,嵌入环62插接于转动槽116内且可以在转动槽116内围绕通孔113转动;调节件61上开有米字型活动孔611,活动孔611与通孔113正对且连通,活动孔611由四个中心相交的滑道6111组成,相邻滑道6111间的夹角呈45
°
,当凸起621与凹槽1161卡接时,一个滑道61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杆21的滑动方向平行;调节件61远离壳体11的侧壁上粘接有第一标记612和第二标记613,第一标记612和第二标记613均设有四个,第一标记612的宽度大于第二标记613的宽度,第一标记612位于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滑道6111两端,第二标记613位于其余两个相互垂直的滑道6111两端。
49.参照图5和图6,第一弹性件63为弹簧且设有4个,第一弹性件63设置于两端粘接有第二标记613的滑道6111内,第一弹性件63的长度方向与所在滑道611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弹性件63一端与滑道6111靠近调节件61周壁的内壁焊接,当操控杆41未带动显示屏13转动时,第一弹性件63与操控杆41周壁接触,操控杆41穿过活动孔611,操控杆41位于壳体11外的一端焊接有操控盘411,操控盘411为圆盘状且位于调节件61远离壳体11的一侧,操控盘411与调节件61相互靠近的面贴合。
5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显示屏13转动时,向靠近或远离显示屏13的方向推动操控盘411,操控盘411带动操控杆41移动,操控杆41带动滑块42移动,因为挡板432与滑块42抵接,限位件43随操控杆41滑动,与限位件4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1因此沿靠近或远离显示屏13的方向滑动,第一连接杆21带动第二连接杆22滑动,第二连接杆22带动第一接触球23滑动,第一接触球23与转向件3抵接,在第一接触球23的推动下,转向件3带动转动座12转动,连接于转动座12上的显示屏13随之转动;当需要显示屏13沿第一连接杆21活动方向的两侧转动时,朝第一连接杆21滑动方向的两侧推动操控盘411,在操控盘411与操控杆41的带动下,滑块42向转动片44方向移动,滑块42按压转动片44旋转,转动片44对杠杆5一端产生压力,杠杆5远离转动片44的一端与转动座12抵接,杠杆5推动转动座12转动,转动座12带动显示屏13转动。
51.当不需要操控杆41自动复位时,转动调节件61,将第一标记612转动至操控杆41的移动轨迹上,推动操控杆41后,操控杆41会停留在移动后的最终位置;当需要操控杆41自动复位时,转动调节件61,将第二标记613转动至操控杆41移动轨迹上,操控杆41移动时与第一弹性件63抵接,当操作人员松开操控杆41时,操控杆41在第一弹性件63的作用下自动复
位,显示屏13在第二弹性件1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复位组件6的转动调节使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操控杆41复位,增加了仪器使用的灵活性。
52.实施例2
53.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引导面31为弧形面,弧形面沿靠近转动座12的方向凹进。
5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活动件2中的第一接触球23与引导面31抵接时,在第一接触球23的推动下,转向件3带动转动座12转动,固定连接于转动座12上的显示屏13也会随之转动。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