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3541发布日期:2021-10-30 10:4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测厚仪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


背景技术:

2.数显测厚仪是一种根据超声波脉冲反射原理进行厚度测量的仪器,通过测厚仪探头发射处的超声波脉冲在传送至待测物的材料分界面时,脉冲会被反射回测厚仪探头处,通过精准记录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时间,仪器通过传播时间计算出待测物的厚度,并在测厚仪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3.数显测厚仪的检测过程为:将待测物的声波值输入至测厚仪上,然后对测厚仪校正,接着往待测物的表面喷涂耦合剂,探头与接触面接触时,通过耦合将接触信号在反馈到触头上,可测量待测工件厚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测厚仪探头需要与待测物的表面紧密贴合地进行检测,检测人员需用手将测厚仪探头按在待测物表面,当待测物处于检测人员难以伸手接触到的位置,需要攀爬到待测物位置处,使得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能够使用延长块对测厚仪探头进行连接,从而使检测人员能够握持延长块进行远距离地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且延长块能够收纳安装在测厚仪本体上,便于携带。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包括测厚仪本体、探头导线以及测厚仪探头,所述测厚仪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探头导线以及测厚仪探头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开口处安装有多块延长块,所述测厚仪本体上安装有用于将多块所述延长块并列固定并覆盖所述收纳腔开口的固定件,所述延长块上设置有用于将多块所述延长块首尾连接的锁定件,所述探头导线与所述延长块通过设置导线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测厚仪探头与所述延长块通过设置探头连接件进行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探头导线和测厚仪探头能够放置在收纳腔中,并且多块延长块能够通过固定将盖设在收纳腔开口中,从而使收纳腔开口封闭,延长块从测厚仪本体拆出后,通过锁定件能够使多块延长块收尾拼接,并通过导线连接件以及探头连接件将探头导线以及测厚仪探头连接在延长块上,使检测人员能够握持延长块对待测物品进行检测,扩大了测厚仪的测量范围。
9.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插销、锁定块、移动杆、复位弹簧以及拨块,所述插销固定于所述延长块的一端,所述延长块远离所述插销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内壁开设有供所述移动杆穿入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杆靠近所述插槽的一端与所述锁定块固定,所述锁定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插销上开设有供所述锁定块卡入的锁定槽,所述移动杆背离所述插槽的一端穿出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拨块固定,所述拨块抵
接所述延长块的表面,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移动杆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定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内壁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延长块的插销与插槽的对应嵌合连接,复位弹簧将锁定块抵接卡合于锁定槽中,从而使延长块能够首尾稳固拼接,拉动拨快使移动杆朝外移动,使锁定块离开锁定槽中,插销从插槽中取出,便能够将拼接的延长块拆分。
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夹持板、滑块、夹持弹簧以及放置凸檐,所述夹持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收纳腔的内侧壁开设有供所述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夹持板移动方向的侧端与所述夹持弹簧连接,所述夹持弹簧背离所述夹持板的一端与所述收纳腔内侧壁连接,所述放置凸檐固定在夹持板背离夹持弹簧的一侧上,所述延长块放置于所述放置凸檐上,所述收纳腔与所述夹持板相向的内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延长块的插销插入的放置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延长块的插销一端插入放置槽内,延长块的另一端放置在放置凸檐上,夹持板受到夹持弹簧的作用力能够将延长块夹持在收纳腔侧壁中,从而使延长块被固定在收纳腔的开口处,推动夹持板远离延长块方向移动,使滑块在滑槽中移动并压缩夹持弹簧,使延长块脱离夹持板的夹持,便能够将延长块从测厚仪本体中取出。
13.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上安装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放置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插销的尺寸、形状一致,所述限位销上开设有供所述锁定块卡入的限位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延长块的插槽能够与夹持板上的限位销相适配插合,插槽中的锁定块能够卡合于限位销的限位槽中,从而使延长块能够稳定地与夹持板连接,提高了延长块的安装稳固性。
15.优选的,所述导线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延长块表面的绑绳以及设置在所述绑绳末端的橡胶块,所述延长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橡胶块塞入的内凹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探头导线放置在延长块表面,然后将绑绳绕过探头导线,并将橡胶块通过形变塞入内凹槽中,使绑绳连接在延长块上,探头导线则设于绑绳和延长块表面之间,从而使得探头导线与延长块连接起来。
17.优选的,所述探头连接件为螺杆,所述螺杆固定在所述探头的背面壳体上,所述延长块开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螺纹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测厚仪探头通过螺杆螺纹连接在延长块上,从而使测厚仪探头固定在延长块上进行检测。
19.优选的,所述收纳腔底璧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顶端设置有盖线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探头导线能够绕设在绕线柱外周,并能够被收纳至盖线片与收纳腔底壁之间,使探头导线的收纳更为整齐。
21.优选的,所述插销远离所述延长块的端面倾斜设置形成导向面,所述锁定块远离所述移动杆的端面设置为圆球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插销被推入进插槽中时,锁定块的圆球面沿着插销的导向面朝外移动,圆球面与导向面的滑动连接能够使锁定块被导向而自行移动,使得延长块的拼接安装过程更加便利。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测厚仪本体上设置收纳腔和延长块,并通过设置固定件将延长块安装在收纳腔开口处,使收纳腔开口封闭,从而能够使探头导线与测厚仪探头能够收纳至延长块与收纳腔底壁之间的空间中,便于携带;
25.2.通过设置锁定件将多个延长块拼接形成更长的导杆,并通过设置导线连接件以及探头连接件,将探头导线以及测厚仪探头连接在导杆上,扩大了测厚仪的可使用范围,对于一些处于危险区域中的待检测物进行检测厚度时,检测人员能够通过握持导杆进行远距离检测,提高了检测人员的作业安全性,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待检测物,检测人员无需攀爬走动至待测物位置处便能够远距离地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收纳腔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收纳腔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延长块拼接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的a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00、测厚仪本体;110、探头导线;120、测厚仪探头;1201、螺杆;130、耦合剂;1、收纳腔;11、绕线柱;12、盖线片;13、滑槽;2、延长块;21、插销;211、锁定槽;212、导向面;212、锁定槽;22、插槽;221、安装孔;222、移动杆;223、锁定块;2231、圆球面;224、复位弹簧;225、拨块;23、绑绳;231、橡胶块;232、内凹槽;24、螺纹槽;3、夹持板;301、拉动槽;31、滑块;32、夹持弹簧;33、放置凸檐;34、放置槽;35、限位销;35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
33.参照图1、图2,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包括有测厚仪本体100、与测厚仪本体100相适配的探头导线110以及连接在探头导线110上的测厚仪探头120,在测厚仪本体100的背面机壳上设置有收纳腔1,收纳腔1能够用来放置探头导线110、测厚仪探头120以及测厚仪所需使用的耦合剂130。
34.如图1所示,在收纳腔1的底璧上固定有绕线柱11,绕线柱11为垂直于收纳腔1底璧设置,在绕线柱11远离收纳腔1底璧的一端固定有盖线片12,盖线片12的表面与收纳腔1底璧相平行设置,使探头导线110能够绕着绕线柱11收纳至盖线片12与收纳腔1底璧之间。
35.如图2、图3所示,在收纳腔1开口处安装有多块延长块2,多块延长块2通过固定件并排盖设于收纳腔1的开口处,使探头导线110、测厚仪探头120以及耦合剂130被多块延长块2封闭收纳于收纳腔1中。
36.其中,参照图3、图4,延长块2从测厚仪本体100中取出后,能够通过锁定件首尾连接形成辅助检测的导杆,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包括插销21、锁定块223、移动杆222、复位弹簧224以及拨块225。延长块2为长条块状,插销21设置在延长块2的短边一端并与延长块2一体成型,并在延长块2远离插销21的端部开设有插槽22,插槽22恰好供相邻延长块2的插销21插入。
37.此外,在插槽2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安装孔221,移动杆222以垂直于插槽22的延伸
方向穿设于安装孔221中,在移动杆222靠近插槽22的一端与锁定块223固定,锁定块223的直径大于移动杆222的直径,且锁定块223在安装孔221中滑动连接,同时,在插销21上开设有锁定槽211,锁定槽211与锁定块223位置对应,使锁定块223能够卡入锁定槽211中。移动杆222穿出安装孔221外的一端与拨块225固定,拨块225的端面与延长块2的表面相抵接,而复位弹簧224则套设于拨块225与锁定块223之间的移动杆222杆体上,复位弹簧224的一端与锁定块223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孔221的内壁抵接。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插销21远离延长块2的端面倾斜设置形成导向面212,同时,锁定块223远离移动杆222的端面设置为圆球面2231。随着插块朝向插槽22推入,插销21的导向面212与锁定块223的圆球面2231滑动接触,使锁定块223能够被导向面212抵触而在安装孔221中朝外移动,直至插销21的限位槽351移动至锁定块223位置处时,复位弹簧224由于受到锁定块223的压缩而具备回弹性,驱使锁定块223抵触在插销21的锁定槽211槽壁中,从而使延长块2之间能够自动锁合拼接,提高了延长块2拼接的便利性。
39.将延长块2从测厚仪本体100中取出后,根据待测物的距离选择不同数量的延长块2首尾拼接形成相应长度的导杆,然后将探头导线110的插头插入测厚仪中,并将探头导线110通过延长块2上设置的导向连接件连接在延长块2上。
40.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线连接件位于延长块2背离拨块225的端面上,导线连接件包括绑绳23以及橡胶块231,绑绳23的一端固定在延长块2的表面,绑绳23的另一端与橡胶块231固定,延长块2与绑绳23固定端的一侧开设有能够恰好容纳橡胶块231的内凹槽232,且内凹槽232为开口直径比内腔直径小的槽,将探头导线110放置在绑绳23固定端与内凹槽232之间,然后将绑绳23绕过探头导线110并将橡胶块231塞入内凹槽232中,从而使探头导线110被连接在延长块2上。
41.如图1、图4所示,在测厚仪探头120上设置有探头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探头连接件为固定在探头背面壳体上的螺杆1201,相应地,在每块延长块2的端面上开设有螺纹槽24,螺纹槽24与螺杆1201相适配,且螺纹槽24与导线连接件处于延长块2上的同一端面。将每个延长块2上的导向连接件均与探头导线110连接好后,将测厚仪探头120的螺杆1201螺纹连接在最靠近测厚仪探头120的延长块2螺纹槽24中,使得测厚仪探头120固定在延长块2上,以便于对待测物进行检测厚度。
42.检测完成后,拉动延长块2的拨块225将移动杆222向外移动,带动移动杆222上的锁定块223离开锁定槽211,使插销21抽出插槽22中,从而将连接的相邻延长块2拆卸下来,并将探头导线110、测厚仪探头120重新收纳至测厚仪本体100的收纳腔1中,并使用固定件重新将延长块2盖设于收纳腔1开口上。
4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夹持板3、滑块31、夹持弹簧32以及放置凸檐33,其中,滑块31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块31设置分别在夹持板3的两侧并与夹持板3一体成型,在收纳腔1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3,使滑块31滑动连接在滑槽13中,且夹持板3的两端抵接于收纳腔1的两侧内壁,从而使夹持板3滑动连接在收纳腔1中。
44.夹持弹簧32的一端固定在滑块31相邻的夹持板3一端面上,且夹持弹簧32远离夹持板3的一端固定在收纳腔1的内侧壁中,使夹持弹簧32的长度方向与滑槽13的延伸方向一致。放置凸檐33则固定在夹持板3远离夹持弹簧32的一端面上,放置凸檐33与夹持板3一体成型,且放置凸檐33的表面与收纳腔1的盖线片12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此外,收纳腔1的与
放置凸檐33相向的内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放置槽34。
45.拉动夹持板3朝向夹持弹簧32方向移动,将延长块2的插销21插入放置槽34中,然后将延长块2放置在放置凸檐33上,松开夹持板3,夹持弹簧32驱使夹持板3复位,使延长块2被夹持板3夹持收纳腔1中,多个延长块2如此并排固定在夹持板3上,从而将收纳腔1的开口所封盖。
46.如图1所示,为使延长块2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测厚仪本体100上,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板3背离夹持弹簧32的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多个限位销35,多个限位销35与多个放置槽34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限位销35上开设有限位槽351,使延长块2夹持在夹持板3上时,延长块2的插槽22与限位销35相适配嵌合,且延长块2上的锁定块223卡合于限位销35的限位槽351中,从而使延长块2与夹持板3稳固连接,使得收纳腔1内的物品不易掉出。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能够远距离检测的数显测厚仪的实施原理为:
48.在携带测厚仪外出检测时,可以将耦合剂130、探头导线110连同测厚仪探头120放置在收纳腔1中,并通过固定件将延长块2排列盖设在收纳腔1的开口处,使收纳腔1的开口封闭,参照图2,使得测厚仪本体100、耦合剂130、探头导线110连同测厚仪探头120一体设置,便于携带。
49.当待测物距离较远或检测位置较为危险时,将延长块2从测厚仪本体100中取出并进行首尾拼接,再将探头导线110使用导线连接件连接在延长块2上,将测厚仪探头120使用探头连接件连接在延长块2上,使延长块2与探头导线110以及测厚仪探头120形成的检测导杆,参照图3,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手握检测导杆对待测物进行检测,从而有效增加了测厚仪的可使用范围,提高了检测人员的作业安全性。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