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职业接触空气中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7889发布日期:2021-11-18 12:3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职业接触空气中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职业接触空气中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职业接触限制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危险危害气体检测是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护。目前使用的危害性气体的检测装置一般都是将环境中的空气引入到检测器内进行检测,但是这样环境中的灰尘就会最大程度的落入到检测装置内,影响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职业接触空气中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职业接触空气中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检测器和检测器升降装置,所述外壳为长方体形状,所述检测器和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均位于所述外壳内,
5.所述外壳上设有显示屏、控制按钮、开合门和竖直滑轨,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控制按钮均位于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上,所述开合门位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上,所述竖直滑轨位于所述外壳内表面的后端面上,
6.所述开合门包括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右侧门位于所述左侧门的右侧,所述左侧门的左端部位通过合页铰连所述外壳上端面的左端部位,所述右侧门的右端部位通过合页铰连所述外壳上端面的右端部位,所述左侧门上设有长方体凹槽,所述长方体凹槽位于所述左侧门上端面的左端部位,所述长方体凹槽的左端面与所述左侧门的左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长方体凹槽的前端面与所述左侧门的前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长方体凹槽的后端面与所述左侧门的后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7.所述长方体凹槽的下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表面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右侧门与所述左侧门对称,
8.所述检测器的后端面通过所述竖直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外壳,所述检测器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
9.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旋转齿轮、水平轴杆和竖直齿条,所述竖直齿条为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内表面的左端面,所述水平轴杆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所述水平轴杆的右端部位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表面的右端面,所述旋转齿轮固定套取在所述水平轴杆上,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竖直齿条啮合,
10.所述竖直齿条的后端面固定在所述检测器的前端面上。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plc编程处理器、数据存储器和蓄电池。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合门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壳上端面的厚度,所述长方体凹槽的高度与所述外壳上端面的厚度相同。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器的前侧。
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测器的后端面与所述开合门的后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侧门的右端面与所述右侧门的左端面抵接。
1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利用检测器升降装置实现检测器在检测时位于环境中检测,检测器不工作时,封闭在外壳内,降低灰尘对检测装置内电子元件侵蚀的概率。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合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器和检测器升降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外壳

1;显示屏

1.1;控制按钮

1.2;开合门

1.3;左侧门

1.3.1;长方体凹槽

1.3.1.1;右侧门

1.3.2;竖直滑轨

1.4;检测器

2;检测器升降装置

3;旋转电机

3.1;旋转齿轮

3.2;水平轴杆

3.3;竖直齿条

3.4。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职业接触空气中危害性气体的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检测器2和检测器升降装置3,所述外壳1为长方体形状,所述检测器2和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3均位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检测器2的后端面通过所述竖直滑轨1.4滑动连接所述外壳1,所述检测器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3,所述外壳1内设有plc编程处理器、数据存储器和蓄电池。所述外壳1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开合门1.3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壳1上端面的厚度,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的高度与所述外壳1上端面的厚度相同。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3位于所述检测器2的前侧。所述检测器2的后端面与所述开合门1.3的后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左侧门1.3.1的右端面与所述右侧门1.3.2的左端面抵接。
28.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1上设有显示屏1.1、控制按钮1.2、开合门1.3和竖直滑轨1.4,所述显示屏1.1和所述控制按钮1.2均位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面上,所述开合门1.3位
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上,所述竖直滑轨1.4位于所述外壳1内表面的后端面上。
29.如图4所示,所述开合门1.3包括左侧门1.3.1和右侧门1.3.2,所述右侧门1.3.2位于所述左侧门1.3.1的右侧,所述左侧门1.3.1的左端部位通过合页铰连所述外壳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所述右侧门1.3.2的右端部位通过合页铰连所述外壳1上端面的右端部位,所述左侧门1.3.1上设有长方体凹槽1.3.1.1,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位于所述左侧门1.3.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的左端面与所述左侧门1.3.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的前端面与所述左侧门1.3.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的后端面与所述左侧门1.3.1的后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的下端面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表面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右侧门1.3.2与所述左侧门1.3.1对称。
30.如图5所示,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3包括旋转电机3.1、旋转齿轮3.2、水平轴杆3.3和竖直齿条3.4,所述竖直齿条3.4为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旋转电机3.1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表面的左端面,所述水平轴杆3.3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1的电机轴,所述水平轴杆3.3的右端部位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表面的右端面,所述旋转齿轮3.2固定套取在所述水平轴杆3.3上,所述旋转齿轮3.2与所述竖直齿条3.4啮合,所述竖直齿条3.4的后端面固定在所述检测器2的前端面上。
31.实施例1:所述检测器2的后端面通过所述竖直滑轨1.4滑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所述检测器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齿条3.4,所述竖直齿条3.4与所述旋转齿轮3.2啮合,所述旋转齿轮3.2通过所述水平轴杆3.3与所述旋转电机3.1固定连接。
32.实施例2:当需要使用所述检测器2时,启动所述旋转电机3.1,使得所述旋转齿轮3.2转动,所述检测器2通过所述竖直齿条3.4的上移而上移,当所述检测器2到达所述开合门1.3时,能够将所述开合门1.3的所述左侧门1.3.1和所述右侧门1.3.2顶开,这时所述检测器2暴露在环境中,可以直接检测,当所述检测器2停止工作时,所述检测器2通过所述检测器升降装置3下移,这时所述开合门1.3将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关闭,又由于所述长方体凹槽1.3.1.1的限制而实现所述开合门1.3的水平放置。
33.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