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通用密封取油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9677发布日期:2021-11-25 11:4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通用密封取油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变压器油取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通用密封取油样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力系统中充油一次电气设备仍然被大量使用,在规定试验周期内对内部填充的绝缘油开展取样试验工作,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以评估设备内部运行状态,是判断其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的关键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密切影响故障情况的分析诊断工作。
3.现场取样是色谱试验分析的首要步骤,据《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规定:“从设备中取油样应使用100ml玻璃注射器在全密封状态下进行,油样不得与空气接触。”在充油设备的绝缘油色谱分析试验过程中,取油样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所取样品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干扰对设备内部健康状态的真实诊断。若取样不当,其分析结果无法反映充油设备内部的真实状态,造成故障判断不及时或不准确的后果。
4.由于设备大部分长期处于户外运行,老化严重,油阀门损坏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往取油样环节中,按照规程要求,标准取油程序如下:于充油设备下部在油阀门处取样,取样前阀门应先用干净甲级棉纱或纱布擦净,旋开螺帽,接上取样用耐油管,再放油将管路冲洗干净,将排出废油用废油容器收集,最后在用取样试管/瓶取样,取样结束后旋紧螺帽。因为各变电站取油口型号各异、以及存在耐油管与接口密封不严的情况,容易出现渗漏油及漏气现象,导致设备周围充满油渍、不便取油、分析数据存在误差。取样过程难度大,污染重,且绝缘油暴露在空气中,油样分析结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同时取油过程还可能发生喷油等恶性状况,电网和人身安全都存在极大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通用密封取油样装置,以解决现有取油样设备取油样操作难度大,油样易污染和取样安全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过渡接头、活节管以及三通阀的连接结构,实现对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双重密封套接,提高取油样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可控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变压器通用密封取油样装置,包括接头,所述接头的一端连接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另一端通过连接螺母安装有活节管,活节管内部安装有穿过活节管一端且可活动的操作杆,所述活节管上安装有三通阀,所述操作杆用于控制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的开启和关闭;
8.所述活节管上设置有活节管导油口和活节管排油泄气口;
9.所述操作杆由转筒、导流筒、连接杆和转头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导流筒上设置有导流筒导油口和导流筒排油泄气口,所述导流筒导油口和导流筒排油泄气口与活节管上设置
的活节管导油口和活节管排油泄气口位置分别一一对应;
10.所述三通阀上设置有三通阀把手、导油管、废油排油口和针孔取样口,所述导油管的一端与活节管上的活节管导油口连通,导油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废油排油口和针孔取样口,所述三通阀把手用于控制三通阀的状态。
11.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和连接螺母上均设置有若干拧紧辅助孔。
12.进一步地,所述活节管内部套接玻璃管,同时在活节管上设置有观察窗。
13.进一步地,所述活节管导油口和活节管排油泄气口位于同一横截面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活节管导油口、活节管排油泄气口与活节管横截面圆心的连线呈非180
°
夹角。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穿插于活节管一端端头,且通过旋转转头驱动连接杆的活动。
16.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上设置有内侧螺母和外侧螺母,所述内侧螺母与接头连接,所述外侧螺母用于与操作杆配合控制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的开启和关闭。
17.进一步地,所述废油排油口连接至废油桶。
18.进一步地,所述针孔取样口连接至取样注射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0.1)本装置采用接头和操作杆双重连接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接头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内侧螺母连接,使得整个装置稳定密封的连接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内侧,再通过操作杆上的转头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外侧螺母连接,通过旋转操作杆,实现对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松动排油。
21.2)本装置可配备不同孔径的接头与操作杆转筒,可以对各种型号的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进行连接,通用性强。
22.3)本装置设置有活节管排油泄气口,可以有效的防止初始取样时变压器内部高压喷射,保证取样的安全性。
23.4)本装置设置的三通阀设有“关闭”、“取样”、“排油”三种状态。并在三通阀的废油排油口一端连接管路和废油桶连接,在三通阀的针孔取样口一端和取样注射器连接,取样稳定安全,可控性强。
24.5)本装置设置观察窗结构,可随时监视取油样装置内的流通情况。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7.图3是接头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活节管结构示意图一;
29.图5是活节管结构示意图二;
30.图6是操作杆结构示意图一;
31.图7是操作杆结构示意图二;
32.图8是三通阀结构示意图。
33.其中,1、接头;2、活节管;201、观察窗;202、活节管导油口;203、活节管排油泄气
口;3、连接螺母;4、玻璃管;5、操作杆;501、转筒;502、导流筒;502a、导流筒导油口;502b、导流筒排油泄气口;503、连接杆;504、转头;6、三通阀;601、三通阀把手;602、导油管;603、废油排油口;604、针孔取样口;7、拧紧辅助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8的所示的一种变压器通用密封取油样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性高,安全可靠的,同时可控性强的变压器取油样装置,整个装置由接头1、活节管2、连接螺母3、操作杆5和三通阀6组成,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37.接头1结构如图3所示,其作用是将整个装置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连接,形成密封的连接体。在接头1上设置有拧紧辅助孔7,可通过拧紧工具将接头安装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内侧的螺母上。由于不同变压器设置有不同大小的油样口,接头1的制造成不同孔径的大小,以匹配不同孔径的油样口。
38.接头1通过连接螺母3连接有活节管2,活节管2为油路传输主体,其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为多孔径管路。在活节管2上设置有观察窗201,方便随时监测油样传输。设置观察窗201后,为保证活节管2的密封性,在活节管2内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管4。
39.如图4和图5所示,在活节管2上设置有活节管导油口202和活节管排油泄气口203,活节管导油口202与三通阀6连通。活节管排油泄气口203作用是:在整个取油样结束后,排空整个装置内部残油以及废气。
40.在接头1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内侧螺母连接后,需转动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外侧螺母,才能使得油嘴开启。为使得油嘴开启,在活节管2内设置有操作杆5,其结构如图6所示。操作杆5由转筒501、导流筒502、连接杆503和转头504组成。转筒501位于活节管2内,使用时,可将转筒501与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外侧螺母套接,通过旋转操作杆5,使得外侧螺母松动,从而开启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进行排油取样。
41.排出的油样经导流筒502的导流筒导油口502a进入活节管2内,再从活节管2的活节管导油口202进入三通阀6。在取油样完成后,拧紧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外侧螺母,关闭变压器油样口油样阀,再通过将活节管排油泄气口203和导流筒排油泄气口502b对齐,排出整个装置内的废油和废气。
42.操作杆5上通过连接杆503连接有转头504,转头504位于活节管2外部,通过人工旋转操作操作杆5。
43.在活节管2上固定安装有与活节管导油口202连通的三通阀6。三通阀6设置有三通阀把手601、导油管602、废油排油口603、针孔取样口604,结构如图7所示。通过三通阀把手601选择三通阀的“关闭”、“取样”、“排油”三种状态。并在三通阀的废油排油口603一端连接管路和废油桶连接,在三通阀的针孔取样口604一端和取样注射器连接。
44.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45.1、拆卸设备变压器油样口取样阀防护外壳;
46.2、清洗变压器油样口取样阀外表面;
47.3、根据变压器油样口取样阀内侧螺母选择相应的接头;
48.4、根据变压器油样口取样阀外侧螺母选择相应的操作杆;
49.5、连接接头和装有相应的操作杆的取油样装置;
50.6、在三通阀的“废油排油口”一端连接管路和废油桶连接;
51.7、选择三通阀“排油”状态;
52.8、使用操作杆打开变压器油样口取样阀外侧螺母,通过观察窗看到油品缓慢流出排入废油桶;
53.9、将取样用注射器连接到三通阀“针孔取样口”;
54.10、选择三通阀“取样”状态;
55.11、使用取样用注射器连通过三通阀“针孔取样口”进行取样操作,更换取样用注射器时应选择三通阀“关闭”状态;
56.12、取样结束后,先利用操作杆关闭变压器油样口取样阀外侧螺母,再对应活节管排油泄气口203和导流筒排油泄气口502b进行排油;
57.13、拆除取样装置。
5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