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7299发布日期:2022-03-26 15:2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


背景技术:

2.油浸式变压器是目前国内电力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变压器,是电力机车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也是保证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设备。在现有的油浸式变压器中,采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冷却介质。变压器油是石油类的液体,有燃烧的可能性,变压器油除天然存量丰富、价格低廉外,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并且粘度低、传热性能好以及保护铁芯、绕组、绝缘纸和绝缘纸板不受外界潮湿空气的氧化和腐蚀。因此油浸式变压器在电力机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油浸式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主变压器油泵进行性能检测,尤其是对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
3.然而,目前的主变压器油泵密封性能试验多采用烘烤炉加温、灌油、加气、保压等纯人工操作进行密封性能试验,使得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高、安全性能低、对主变压器油泵的试验结果不准确,并且试验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主变压器油泵密封性能试验多采用人工操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
5.一种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该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架、储油箱、油泵安装座、油泵、加热器、注油装置、回流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6.试验台架具有第一安装层、第二安装层以及第三安装层,储油箱安装于第一安装层,油泵安装座安装于第二安装层,至少一个注油装置安装于第三安装层,油泵的输入口连通储油箱,加热器输入口连通油泵的输出口,加热器的输出口连通至少一个注油装置的输入口,至少一个注油装置的输出口连通主变压器油泵的输入口,回流装置的输入口连通主变压器油泵的出口,回流装置的输出口连通储油箱。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油泵安装于储油箱的出油口一侧表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加热器挂设于试验台架一侧外表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加热器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加热器与油泵连接处设置有耐振压力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个注油装置均具有压力表和手动升降手轮,至少一个压力表分别设置于对应注油装置的输入口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回流装置具有过滤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装置具有plc控制箱和触控显示屏。
14.上述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通过设置plc控制箱和触控显示屏实现试验人员对试验台的自动控制。当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试验台开始对待检测油泵进行试验
试验时,试验人员操作手动升降手轮,将注油装置接驳并紧密连接于待检测油泵的输入口;油泵将变压器油从储油箱中传输至加热器,在进行加热程序是,上述加热器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耐震压力表分别对变压器油的温度和油压进行监测,上述的plc控制箱对加热器进行控制,进而对油温进行控制;变压器油加热至目标温度后,通过油泵提供动力传输至注油装置,上述的注油装置开始对待检测油泵进行注油,并通过压力表显示注油口的压力情况;试验人员检测待检测油泵的漏油情况并判断待检测油泵的密封性能;当完成试验后,试验人员通过触控显示屏获取试验监测信息,并输入控制信号控制 plc控制箱关闭油泵、加热器以及待检测油泵;试验人员关闭注油口,待检测油泵中的残留变压器油通过回流装置回收至储油箱。本实用新型的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通过控制装置对油泵、加热器的控制进行变压器油的油温以及油压控制、至少一个注油装置分别对多个油泵进行试验,并通过回流装置使得变压器油的循环使用,实现对主变压器油泵密封系能的自动化试验。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7.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该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架1、油泵安装座2、储油箱3、油泵4、加热器5、注油装置6、具有过滤器的回流装置7以及控制装置8。其中,试验台架1具有第一安装层11、第二安装层12以及第三安装层13,本实施例中的储油箱3安装于第一安装层11,油泵安装座2安装于第二安装层12,至少一个注油装置6安装于第三安装层13,回流装置7连通第一安装层11和第二安装层 12,并且回流装置7的输出口连通储油箱3。油泵4的输入口与储油箱3连通,加热器5的一端连通油泵4的输出口,至少一个注油装置6连通加热器5的另一端,并且注油装置6的注油口均朝向油泵安装座2,注油装置6的数量可根据待检测主变压器油泵的数量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待检测油泵的数量为四个,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注油装置6数量亦为四个。当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试验台进行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试验时,变压器油通过油泵4从储油箱3传输至注油装置6,该注油装置6将变压器油注入待检测油泵,当密封性能试验完成时,待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中残油通过回流装置7过滤并回收至储油箱3,并且,本实用新型试验台架1设置第一安装层11、第二安装层12以及第三安装层13,能够进一步加快待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残油通过回流装置7过滤并回收至储油箱3。在本实施例中,油泵4安装于储油箱3的出油口一侧表面,并且加热器5 挂设于试验台架1一侧的外表面,油泵4与加热器5的安装方式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试验台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加热器5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1。温度传感器51检测经过加热器5加热后变压器油的油温,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8。加热器5与油泵4的连接处设置有耐振压力表52。耐振压力表52检
测加热器5入口处变压器油的油压,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8。在本实用新型中,注油装置6均具有压力表61和手动升降手轮62,并且,压力表61分别设置于对应注油装置6的输入口处。压力表61检测对应注油装置6输入口出变压器油的油压,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试验人员操作手动升降手轮62,手动升降手轮62带动注油装置6下降并使得注油装置6 的注油口与待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输入口紧密连接。
1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8具有相互通信连接的plc控制箱81 和触控显示屏82,上述触控显示屏82设置于plc控制箱81的一端;plc控制箱81与油泵4、加热器5以及待检测油泵电连接;控制装置8设置于试验台架相对于加热器5的另一侧外表面。plc控制箱81控制油泵4的传输功率,使得油泵4可以输出不同的油量,进而使得密封性能试验台可以模拟多种不同工况,密封性能试验台对待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进行不同工况的密封性能试验;触控显示屏82显示密封性能试验台的各项检测数据和经过plc控制箱81计算得到的结果参数,试验人员通过触控显示屏82输入特定的试验参数对plc控制箱 81进行控制操作,进而控制油泵4的传输功率和加热器5的加热功率,使得密封新能试验台能够模拟多种不同工况。
19.本实用新型的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的运作方式为,试验人员通过触控显示屏输入试验参数至plc控制箱,plc控制箱控制油泵的传输功率和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进而控制密封系能试验台的油压和油温,实现试验人员对密封性能试验台的自动控制。当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试验台开始对待检测油泵进行试验试验时,试验人员操作手动升降手轮,将注油装置的注油口接驳并紧密连接于待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的输入口;油泵将变压器油从储油箱中传输至加热器;在进行加热程序时,加热器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耐震压力表分别对变压器油的温度和油压进行监测,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试验人员依据检测信号通过触摸显示屏输入试验参数对plc控制箱进行控制,进而对油泵和加热器进行控制;变压器油加热至目标温度后,通过油泵提供动力传输至注油装置,注油装置开始对待检测油泵进行注油,压力表显示其对应注油口的压力情况;试验人员检测主变压器油泵的漏油情况并判断其密封性能;当完成密封性能试验后,试验人员通过触控显示屏获取试验监测信息,并输入控制信号控制plc控制箱关闭油泵、加热器以及完成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试验人员关闭注油口,完成检测的主变压器油泵中的残留变压器油通过回流装置回收至储油箱。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变压器油泵的密封性能试验台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层、第二安装层以及第三安装层能够有效利用重力加快待检测主变压器油泵中的残留变压器油的回收效率;油泵、加热器以及控制装置的安装方式能够使得密封系能试验台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能够有效地节省安装空间;密封系能试验台能够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注油装置,进而对相应数量的待检测主变压器油泵进行注油程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试验台能够同时对多个主变压器油泵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大大提高了密封性能试验的试验效率;通过触摸显示屏和plc控制箱对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试验台进行自动控制,使得试验人员不必对密封性能试验台的油压和油温进行手动调整,在提高试验人员操作便捷性的同时,提高了密封性能试验参数调整的准确性。
2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2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至少一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