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轮重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3565发布日期:2021-12-04 12:3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轮重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承重台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体轮重检测台。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车轮检测台均使用一体化的整体设置,通过检测左右轮静态轮重,计算出对应轴重,从而辅助计算车辆制动性能,是进行机动车安全、综合性能检测的必备设备之一;但是一体设置的车轮轮重检测台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找到足够的空间范围安装使用车轮检测台,对于检测使用会降低工作效率。
3.目前,申请号为20202109150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检测的汽车轮重检测台,包括支撑座,在支撑座的顶部均匀安装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若干弹簧一,在弹簧一的顶部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端中部安装有弧形托板,顶板的顶部且位于弧形托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竖板,竖板的顶端均贯穿安装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与螺纹套相适配的螺纹杆,螺纹杆互相远离的一端均安装有转动块,螺纹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轴座,连接轴座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均安装有连接块。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套以及连接块的相互作用,能够很好的对汽车轮进行固定,从而便于能够更好的进行轮重检测操作,轮重检测操作的过程通过顶板与弹簧一以及支撑板与压力传感器相互作用下实现轮重检测。
4.这种用于机动车检测的汽车轮重检测台虽然能够检测轮重,但该轮重检测台需要设定相对应的规格,实现对机动车轮重的检测,但是轮重检测台的安装使用需要足够的空间设置,否则无法对轮重进行检测,轮重检测台需要找到足够大空间设置,使得整个测量轮重的过程不够便利,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轮重检测台,具有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分体轮重检测台,包括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采用电缆线实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一检测台面,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二检测台面;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一检测台面之间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检测台面之间安装有称重传感器;
8.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两侧边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外边盖板和第一内边盖板;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两侧边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外边盖板和第二内边盖板。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检测台面与安装底座之间安装称重传感器,在汽车进行轮重检测的时候移动至检测台面上能够通过检测台面下的称重传感器对车轮进行称重,同时在称重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座能够实现对称重传感器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外边盖板与所述第一内边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两侧边。
11.进一步,所述第二外边盖板与所述第二内边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两侧边。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的两侧边设置内外边盖板对于检测台面起到边缘保护作用。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一检测台面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检测台面之间安装的称重传感器均为高精度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对于在称重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的对轮重进行检测。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分别安装有4个所述称重传感器。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4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的四角边缘处,通过设置4个称重传感器能够更精准的对车轮重量进行称重测量。
17.进一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控制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控制显示器与外接电源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称重传感器测量轴重,其测量的轴重通过控制显示器显示。
19.进一步,所述第一外边盖板与所述第一内边盖板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外边盖板与所述第二内边盖板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钉将内外边盖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上,拆卸的过程中直接将螺钉拆卸,将内外边盖板进行拆卸或更换安装,使用操作方便。
21.进一步,所述第一外边盖板与所述第二外边盖板处能够安装标定用龙门架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上。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卸后的第一外边盖板与第二外边盖板所处的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位置上能够安装标定用龙门架,进行起吊或运输工作,使用方便简单。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 将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分别分开安装设置,分体形式的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的结构相互对称,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检测台面和第二检测台面,第一检测台面和第二检测台面上与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之间分别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采用高精度的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完成对轮重的检测;
25.2. 第一安装底座两侧边安装的第一外边盖板和第一内边盖板均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一安装底座上,第二安装底座两侧边安装的第二外边盖板和第二内边盖板均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二安装底座上,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第一外边盖板和第二外边盖板进行拆卸后,能够在相应位置处安装标定用的龙门架,从而实现龙门架的起吊工作或者运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6.3. 分开设置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通过称重传感器的连接线进行连
接,通过连接线实现两个安装底座的互通,同时相对应的称重传感器上所测量称得的数据通过外接的控制显示器显示和控制,操作方便,检测数据精确可靠,并且分体式的安装底座结构更便于调试。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一安装底座;2、第二安装底座;3、第一检测台面;4、第二检测台面;5、第一外边盖板;6、第二外边盖板;7、第一内边盖板;8、第二内边盖板;9、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2.一种分体轮重检测台,参见图1、图2,包括第一安装底座1,第二安装底座2;
33.第一安装底座1与第二安装底座2分别安装在地沟的两侧,将第一安装底座1和第二安装底座2实现分体式安装,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底座1与第二安装底座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检测台面3和第二检测台面4,第一检测台面3与第二检测台面4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第一检测台面3与第二检测台面4与第一安装底座1和第二安装底座2的之间分别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称重传感器9对称分别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底座1和第二安装底座2上,实现称重传感器9的相互对称设置,同时在称重传感器9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座能够实现对称重传感器9的支撑和保护作用。提高车轮重量测量的精准效果。其中,第一检测台面3与第二检测台面4的下方分别安装有4个称重传感器。
34.具体的,参见图1、图2,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对于在称重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更精准的对轮重进行检测,并且第一检测台面3与第二检测台面4分别检测汽车每根轴的车轮重量,每单个检测台面下方所安装的称重传感器9性能规格完全相同,该称重传感器9灵敏度高,坚固耐用,检测数据精准可靠,称重传感器9与控制显示器电连接,控制显示器通过与外接电源连接进行通电控制,通过控制显示器将所测得的轴重进行显示。
35.参见图1、图2,第一安装底座1与第二安装底座2的两侧边分别安装有相对应的第一外边盖板5、第一内边盖板7和第二外边盖板6、第二内边盖板8,第一外边盖板5、第一内边盖板7和第二外边盖板6、第二内边盖板8将对应的第一检测台面3和第二检测台面4进行阻挡保护;第一外边盖板5与第一内边盖板7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安装底座1的两侧边;第二外边盖板6与第二内边盖板8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安装底座2的两侧边。
36.具体的,将安装在第一安装底座1和第二安装底座2上的第一外边盖板5和第二外边盖板6进行拆卸,拆卸后的第一外边盖板5和第二外边盖板6所处的位置处能够安装标定用龙门架在第一安装底座1和第二安装底座2的外侧边缘,进而实现起吊或运输工作,使用方便简单,同时减少了占地空间,节约成本,节约资源。
3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38.通过采用分体式安装的底座结构,形成了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台面和第二检测台面,第一检测台面与第一安装底座相对应,第二检测台面与第二安装底座相对应,在第一检测台面与第一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对车轮进行称重,在第二检测台面与第二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对另一车轮进行称重,其中,称重传感器采用高精度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借助其灵敏度高,坚固耐用,检测数据精确可靠的功能实现对车轮的重量的检测,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的外侧边分别安装的第一外边盖板和第二外边盖板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卸调试,将拆卸后的第一外边盖板和第二外边盖板的位置处使用标定用的龙门架直接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上,使用方便、可靠,在标定时只要打开两边的盖板就能够进行标定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简单方便,节省空间。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