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8147发布日期:2022-02-09 14:0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浆料性能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


背景技术:

2.目前,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9.3规定,其中压浆料充盈度试验方法应参照《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试验仪器为:内径为40mm,两端夹角为120
°
,每部分长为500mm的透明洁净有机玻璃v形管。具体试验方法为:将制备好的压浆料浆体在温度20℃
±
2℃、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条件下静置5min;从v形管的一侧灌入体积为0.90~1.10l浆体,立即用塑料膜密封v形管两端的开口,静置1h;观察v形管内部浆体是否存在直径大于3mm的气泡,或体积大于1ml的泌水,或端头存在厚度超过1mm的泡沫层。
3.然而,现有的试验设备通常为一体式设备,即v形管无法被单独取出,一旦v形管需要更换则整套设备需要一同更换。在测量压浆料时,由于浆体通常硬化较快,因此试验后,若实验人员没有在1小时内对v形管进行清洗,浆体很容易硬化在内,难以取出,导致v形管无法继续使用,若强行清洁还有可能会导致v形管刮伤甚至作废,造成压浆料一旦在v形管内硬化,实验人员便不得不更换整套设备的情况,十分浪费资源。此外,目前的试验仪器还存在实验时容易晃动的问题,十分影响试验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能够节约资源,并且结构稳固,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包括管体,
6.所述管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安装在所述外管内;
7.所述外管由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组成,所述第一管套位于所述第二管套的上部,且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第二管套为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为可拆卸连接。
8.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均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连接板,以使所述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连接。
9.优选地,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或等于1mm。
10.优选地,所述外管的管厚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管的管厚;
11.所述外管的管厚为3-8mm,所述内管的管厚为0.5-2mm。
12.优选地,还包括管帽,所述管帽密封所述内管的开口。
13.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固定半环,所述第二管套安装在所述固定半环内。
14.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部支架和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对称设于所述底
部支架上,所述固定半环设在所述支撑支架上;
15.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支撑支架内均有交叉设置的加固板。
16.优选地,所述管体设有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所述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直接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之间设有夹角;
17.所述夹角为120
°
18.优选地,所述管体为并排设置,所述管体之间设有间隔。
19.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安装在所述外管内,测试主要在内管内进行,使外管可重复使用,并且内管与所述外管为可拆卸连接,一旦内管出现管壁刮伤、浆体硬化无法清理等情况,可根据需要单独更换内管,以节约资源。
21.其中,外管由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组成,所述第一管套位于所述第二管套的上部,内管夹在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之间,以固定内管,防止其晃动,并且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第二管套为可拆卸连接,实验人员只需拆开第一管套,便可使内管外露,并可将其拆除更换,实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可拆卸连接。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的结构图;
23.图2是图1所示管体的侧视图;
24.图3是图1所示固定支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26.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可拆卸式压浆料充盈度测试仪,包括管体1。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管体1分别设置为内管11和外管12,所述内管11安装在所述外管12内,测试主要在内管11内进行,使外管12可重复使用,并且内管11与所述外管12为可拆卸连接,一旦内管11出现管壁刮伤、浆体硬化无法清理等情况,可根据需要单独更换内管11,以节约资源。
28.其中,外管12由第一管套121和第二管套122组成,所述第一管套121位于所述第二管套122的上部,使第二管套122可支撑内管11,而第一管套121则与第二管套122配合以固定内管11,防止其晃动,并且所述第一管套121与所述第二管套122为可拆卸连接,实验人员只需拆开第一管套121,便可使内管11外露,并可将其拆除更换,实现内管11与所述外管12的可拆卸连接。
29.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为实现第一管套121和第二管套122的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杆13,所述第一管套121和第二管套122均上设有连接板123,所述连接杆13穿过所述连接板123,以使所述第一管套121和第二管套122连接组合,同时,实验人员只需将连接杆13脱离连接板123,便可使第一管套121脱离第二管套122,以便于内管11更换。进
一步,由于在测量膨胀性较强的试验浆体时,其会在内管11内膨胀,因此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设有间隙,使内管11可在一定程度内跟随试验浆体一同膨胀,为内管11提供缓冲空间。其中,间隙需小于或等于1mm,若间隙过大,第一管套121和第二管套122便不能完整约束内管11。优选地,连接杆13可为锁紧螺杆,连接板123内设有螺纹孔,使实验人员可通过拧动锁紧螺杆,以调节第一管套121、第二管套122与内管11之间的间隙。
30.此外,外管12的管厚大于或等于内管11的管厚,以起到对内管11的保护作用。优选地,外管12和内管11均为有机玻璃管,以便于观察试验浆体,外管12的管厚为3-8mm,所述内管11的管厚为0.5-2mm。更佳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管帽3,所述管帽3密封所述内管11的开口,防止试验浆体的水分蒸发。其中,管帽3的高度为15-35mm。
31.另一方面,再次结合图1至图3,为进一步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支架2,以支撑管体1,且所述固定支架2上设有固定半环23,所述第二管套122安装在所述固定半环23内,以限制管体1移动,提高管体1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固定支架2包括底部支架22和支撑支架21,所述支撑支架21对称设于所述底部支架22上,整体性强,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晃动,所述固定半环23设在所述支撑支架21上,使管体1在试验时不易晃动。其中,第二管套122可采用粘连的方式与固定半环23相连接,以进一步约束管体1。优选地,底部支架22和支撑支架21内均有交叉设置的加固板24,以提高底部支架22和支撑支架21的稳定性。更佳地,底部支架22和支撑支架21由直径为5-15mm的钢筋焊接制成,并且,加固板24对角焊接在底部支架22和支撑支架21内,以进一步保证固定支架2的稳定性。
32.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为符合试验要求,所述管体1设有第一斜段14和第二斜段15,所述第一斜段14和第二斜段15直接连通,使所述第一斜段14和第二斜段15之间设有夹角。进一步管体1为v形管,所述夹角为120
°
,以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优选地,管体1可为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管体1之间设有间隔,使单次可进行多组试验。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4.将第二管套122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内管11放置在第二管套122上,并盖上第一管套121,以包裹内管11;同时,调整内管11、第一管套121与第二管套122的位置,使内管11端部与第一管套121、第二管套122的端部相平齐,并且第一管套121、第二管套122的接缝吻合,再将第一管套121与第二管套122锁紧。
35.其次,从内管11的一侧灌入体积为0.90-1.10l试验浆体,并立即密封内管11的开口,然后静置1小时。
36.最后,观察内管11中试验浆体是否存在直径大于3mm的气泡,或体积大于1ml的泌水,或端头存在厚度超过1mm的泡沫层。
37.当内管11使用时间较长发生管壁磨损、刮伤或遇到浆体硬化无法取出等情况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外管12及其余部件可重复使用。
3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