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0402发布日期:2021-11-10 09:0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导致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如土木工程施工中,常需要为建筑提前开挖好基坑,由于基坑的开挖移走了大量的泥土和岩块,所以基坑在开挖一端时间后可能会发生基坑底部的地面沉降,尤其是经过雨天积水后的基坑,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可靠,需要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地面沉降的测量。
3.而由于基坑是通过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开挖,其深度较深,施工人员不便自行下到基坑内部测量基坑底部的沉降情况,且基坑本身的槽状结构以及底部泥土的松软都使得基坑不便于通过水准仪等测量设备来测量基坑底部的沉降情况,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来代替水准仪以大致反馈基坑底部的沉降高度。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5.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四个支架,所述固定座位于四个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固定座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位于所述滑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转柱上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和所述滑杆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且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绳的一端,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且所述吊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设有拉绳,所述拉绳上固定连接有底板。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齿条和所述活塞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9.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吊绳位于所述通孔的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有刻度板。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所述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蜗轮相啮合。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有转环,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环上,所述转环和所述第二蜗轮分别位于所述挡板的两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底板和拉绳,使得可以将支架和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基坑旁,滑动滑杆,使底板向基坑中央移动,根据基坑的深度,转动圆杆,带动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环转动,使拉绳在转环缠绕适当的长度,进而使拉绳的长度和吊绳的长度之和接近于基坑的深度,随后将底板扔至基坑中,吊绳和拉绳的长度使得底板丢入基坑中后即接近于基坑底部,但尚未接触基坑地面,在底板的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拉动拉绳和吊绳,吊绳受到拉力,则会带动固定块和活塞在外壳内向下滑动,但固定块被滑块挡住而无法下滑,此时转动转柱,转柱转动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和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向下移动,由于滑块向下移动,则活塞和固定块得以向下移动,待底板接触到了基坑底部,则底板不再对吊绳施加向下的拉力,则活塞和固定块会在外壳内的某个位置固定,此时记录下指针对应刻度板上的位置,此时的刻度对应基坑底部此时的高度。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活塞和指针,使得通过装置测得数据的一段时间后,为了确认基坑底部是否发生了沉降,可以再次用同样的方式操作装置,此时指针和刻度板的相对位置代表此时基坑底部的深度,两次测量出的数据只差则代表基坑深度的变化,即基坑底部地面沉降的高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滑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21.附图标记:
22.1、支架;2、固定座;3、滑杆;301、转柱;302、转轴;303、第一蜗杆;304、第一蜗轮;305、齿条;306、齿轮;4、外壳;401、隔板;402、滑块;403、活塞;404、固定块;405、指针;406、刻度板;407、吊绳;408、通孔;5、连接座;501、挡板;502、转杆;503、圆杆;504、第二蜗杆;505、第二蜗轮;506、转环;507、拉绳;50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4.请参阅图1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土木工程设计勘察用地面沉降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2和四个支架1,所述固定座2位于四个所述支架1的顶端,所述固定座2上滑动连接有滑杆3,所述滑杆3上转动连接有转柱301,所述转柱301的位于所述滑杆3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303,所述转柱301上固定连接有外壳4,所述外壳4和所述滑杆3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302,所述转轴30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304,所述第一蜗杆303与所述第一蜗轮304相啮合,所述外壳4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齿条305,所述转轴302上固定连接有齿轮306,所述齿轮306与所述齿条305相啮合,所述齿条305上固定连接有滑块402,所述滑块402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4的内壁,且所述外壳4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活塞403,所述活塞4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4,所述固定块4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绳407的一端,所述吊绳407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4的外部,且所述吊绳4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的底部设有拉绳507,所述拉绳507上固定连接有底板508。
2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外壳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401,所述齿条305和所述活塞403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隔板401的两侧;所述滑块402上开设有通孔408,所述吊绳407位于所述通孔408的内部;所述固定块404上固定连接有指针405,所述外壳4上固定连接有刻度板406;所述连接座5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杆502,所述转杆50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505,所述连接座5上转动连接有圆杆503,所述圆杆50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504,所述第二蜗杆504与所述第二蜗轮505相啮合;所述连接座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501,所述转杆502上固定连接有转环506,所述拉绳50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环506上,所述转环506和所述第二蜗轮505分别位于所述挡板501的两侧。
26.在具体应用时,首先将支架1和固定座2固定安装在基坑旁,滑动滑杆3,使底板508向基坑中央移动,根据基坑的深度,转动圆杆503,带动第二蜗杆504和第二蜗轮505转动,从而带动转环506转动,使拉绳507在转环506缠绕适当的长度,进而使拉绳507的长度和吊绳407的长度之和接近于基坑的深度,随后将底板508扔至基坑中,吊绳407和拉绳507的长度使得底板508丢入基坑中后即接近于基坑底部,但尚未接触基坑地面,在底板508的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拉动拉绳507和吊绳407,吊绳407受到拉力,则会带动固定块404和活塞403在外壳4内向下滑动,但固定块404被滑块402挡住而无法下滑,此时转动转柱301,转柱301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03和第一蜗轮304转动,进而带动转轴302和齿轮306转动,齿轮306转动带动齿条305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滑块402向下移动,由于滑块402向下移动,则活塞403和固定块404得以向下移动,待底板508接触到了基坑底部,则底板508不再对吊绳407施加向下的拉力,则活塞403和固定块404会在外壳4内的某个位置固定,此时记录下指针405对应刻度板406上的位置,此时的刻度对应基坑底部此时的高度,待一段时间后,为了确认基坑底部是否发生了沉降,再次用同样的方式操作装置,此时指针405和刻度板406的相对位置代表此时基坑底部的深度,两次测量出的数据只差则代表基坑深度的变化,即基坑底部地面沉降的高度。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