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4262发布日期:2021-12-22 22: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幽门螺旋杆菌会分泌一种人体内原本不存在的尿素酶,当受检者口服含有
14
c核素标记的尿素药品后,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会将此尿素分解,产生带
14
c标记的二氧化碳并经血液循环后从肺部呼出。二氧化碳与集气卡中的吸收药剂反应形成含
14
c核素的化合物,从而将
14
c核素收集在集气卡上,然后将集气卡移送至检测设备处捕捉
14
c核素衰变产生的β射线,并将β射线转换形成输出电流脉冲,通过记录脉冲的数量便能判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集气卡的检测通常是在暗室内完成,检测时,集气卡上产生的碎屑或者集气卡从外部带入的碎屑会聚集在暗室内,影响暗室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暗室组件,便于清理暗室组件内部的碎屑。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暗室组件的检测设备。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方案是:
6.暗室组件,包括:
7.暗室主体,具有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端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端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样本进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碎屑排出所述第一腔体;
8.储物件,具有第二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端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用于供排出的碎屑进入所述第二腔体;
9.所述储物件能够相对所述暗室主体移动,当所述储物件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连通,且所述储物件至少能够移动至使所述第三开口暴露于所述暗室主体的外部的位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暗室主体还具有第三腔体与第四开口,所述第三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开口用于供至少部分所述储物件进出所述第三腔体。
11.进一步地,所述储物件包括遮光部,当所述储物件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遮光部覆盖所述第四开口。
1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暗室主体的侧面。
13.进一步地,当所述储物件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储物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14.进一步地,所述暗室主体与所述储物件的一个具有限位凸起,另一个具有限位凹
槽,当所述储物件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插入所述限位凹槽内。
1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限位部与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暗室主体或者所述储物件连接,以使所述限位部能够发生弹性伸缩而插入所述限位凹槽或者自所述限位凹槽中脱离。
16.进一步地,所述储物件能够相对所述暗室主体移动至与所述暗室主体分离。
17.进一步地,所述储物件包括位于所述暗室主体外部的把手。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所述的暗室组件。
19.有益效果:
20.暗室主体具有与第一腔体的底端连通的第二开口,碎屑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开口排出第一腔体,并进入下方的储物件中。储物件可以相对暗室主体移动,以使碎屑暴露于暗室主体的外部,从而能够方便地对碎屑进行清理,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暗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暗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集气卡与储物件处于分解状态;
25.图3是图1中暗室组件的剖视图;
26.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图4中储物件与暗室主体脱离后的示意图;
28.图6是图1中底座显示上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29.图7是图1中底座显示下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30.图8是图1中储物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
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暗室组件包括暗室主体100与储物件200,储物件200能够承接暗室主体100内的碎屑,并能够将碎屑从暗室主体100内带出,避免碎屑聚集在暗室主体100内,保证影响暗室组件的正常使用。
35.暗室主体100用于放置待检测的样本,其如图中所示包括大致为矩形的箱体结构,暗室主体100内具有第一腔体110,样本可以放置于第一腔体110中进行检测。暗室主体100还具有第一开口120与第二开口130,第一开口120与第一腔体110的顶端连通,其形状与样本的形状相似,且略大于样本,样本可以从第一开口120进入第一腔体110,并且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在第一腔体110内滑动,保证集气卡300能够到达预设的检测位置。第二开口130与第一腔体110的底端连通,用于供碎屑排出第一腔体110。样本在外界流转的过程中可能会沾染碎屑,且样本在暗室组件中检测时也可以会因为碰撞等原因产生碎屑,碎屑脱离后将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第一腔体110的底端,进而通过第二开口130排出。
36.能够理解的是,样本通常存放或者附着于样本容器等载体中,例如图2所示的集气卡300中,故第一开口120为相应形状的矩形开口,其长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集气卡300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第一开口120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集气卡300厚度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使得集气卡能够不受阻碍的通过第一开口120。
37.储物件200具有第二腔体210,还具有与第二腔体210的顶端连通的第三开口220,第三开口220用于供从第一腔体110内排出的碎屑进入第二腔体210,从而汇集在储物件200中。储物件200能够相对暗室主体100移动,从而在工作位置与清理位置之间切换,当储物件200处于图1、图3所示的工作位置时,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通过第二开口130和第三开口220连通,碎屑通过第二开口130排出第一腔体110后可以通过第三开口220进入第二腔体210,从而汇集在储物件200内。当储物件200内存储有一定量的碎屑,或者到达预定的清理时间时,储物件200可以相对暗室主体100移动至设定位置,以使第三开口220暴露于暗室主体100的外部,从而便于清理储物件200中的碎屑。当碎屑清理完整之后,储物件200可以复位至工作位置。
38.如果通过暗室主体上供样本进出的开口对内部的碎屑进行清理,暗室主体的内腔通常比较狭窄,且内部结构复杂,因此很难触及到腔体底部的碎屑。此外,暗室组件在工作时需要固定于检测设备,存在与其他构件的配合关系,也难以通过拆卸的方式进行清理,因此暗室内部碎屑的清理是检测领域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上述实施例的暗室主体100具有与第一腔体110的底端连通的第二开口130,碎屑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开口130排出第一腔体110,并进入下方的储物件200中。储物件200可以相对暗室主体100移动,以使碎屑暴露于暗室主体100的外部,从而能够方便地对碎屑进行清理,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39.参照图2、图4与图5,作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案,暗室主体100还具有第三腔体140与第四开口150,第三腔体140位于第一腔体110的下方,通过第二开口130与第一腔体110连通。第四开口150与第三腔体140连通,储物件200能够通过第四开口150进出第三腔体140,实现在工作位置与清理位置之间的切换。能够理解的是,可以仅有部分的储物件
200通过第四开口150进出第三腔体140,也即,当储物件200处于工作位置时,一部分位于暗室主体100之内,另一部分位于暗室主体100之外,位于第三腔体140之外的部分可以供用户抓取以操作储物件200。当然,整个储物件也可以完全位于,暗室主体100之内。
40.以图中所示为例,第四开口150位于暗室主体100的侧面,侧面通常为用户能够直接触及的面,因此开设于侧面可以便于用户操作。
41.作为上述具体实施方案的替代实施方案,储物件200也可以完全位于暗室主体100的外侧,此时暗室主体100可以无需设置第三腔体140与第四开口150,例如,第二开口130形成在暗室主体100的底面,储物件200通过滑轨等结构连接在暗室主体100的底面,当储物件200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三开口220对准第二开口130以实现第一腔体110与第二腔体210的连通。当然,出于遮光的考虑,可以在储物件200的外侧增设遮光罩等结构。
42.参照图1、图6与图7,作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案,暗室主体100包括可拆分的箱体结构与底座190,箱体结构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70与第二壳体180,第一壳体170与第二壳体180之间合围出上述腔体110、第一开口120与第二开口130。底座190具有上述的第三腔体140与第四开口150,底座190与箱体结构连接。相比于整体成型工艺而言,暗室主体100采用上述的分体构造可以降低加工难度。
43.具体的,第一壳体170与第二壳体180的横截面均大致为“u”型,即第一壳体170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侧板,第一基板的相对两侧均与第一侧板连接;相应的,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二侧板,第二基板的相对两侧均与第二侧板连接。组装时,第一侧板与相应的第二侧板对接,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规定,从而在第一基板、第一侧板、第二基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合围出上述腔体110、第一开口120与第二开口130。分体式设计的第一壳体170与第二壳体180可以单独加工,从而降低加工难度,也便于在腔体110的腔壁上形成较为复杂的结构。
44.参照图6,底座190的下表面具有安装凹槽192,在安装凹槽192朝向遮光凹槽191的底面具有第三腔体140,第三腔体140朝向遮光凹槽191的底面具有通孔193,通孔193的另一端延伸至遮光凹槽191朝向第三腔体140的底面,从而实现遮光凹槽191与第三腔体140的连通。安装凹槽192分别在底座190的下表面与底座190的侧向形成相互连通的开口,第三腔体140在底座190的侧向形成第四开口150。
45.参照图4、图5,底座190还包括封板1100,封板1100嵌设于安装凹槽192内,并通过螺纹紧固件锁紧,此时封板1100即可沿上下方向遮挡第三腔体140,从而仅留出供集气卡300进出第三腔体140的第四开口150。采用分体式封板1100的原因在于便于加工,具体而言,当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形成底座190时,可以先在胚料的底面加工出安装凹槽192,然后在安装凹槽192的底面加工出第三腔体140,最后在第三腔体140的底面加工出通孔193,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与其他部位之间形成干涉,如果封板1100与底座190一体连接,则加工第三腔体140的过程类似于加工盲孔,刀具加工时限制较大,加工难度较高。
46.基于上述,暗室主体100整体分为箱体结构与底座190两部分,箱体结构又分为第一壳体170与第二壳体180两部分,相比于直接在胚料上加工出第一腔体110、第一开口120、第二腔体210与第三开口220的方式而言,显然本实施方案可以降低加工难度。
47.此外,参照图7,底座190的上表面具有遮光凹槽191,箱体结构的底端具有相应的凸台(未示出),凸台可以插接在遮光凹槽191内,从而通过相互卡接的台阶面实现遮光。能够理解的是,遮光凹槽191与凸台的位置可以互换。
48.参照图2、图8,作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改进方案,储物件200包括遮光部230,遮光部230可以是设置于储物件200的主体结构的一侧的遮光板,其形状为类似于第四开口150形状的矩形板,且面积大于第四开口150的面积。当储物件200处于上述的工作位置时,遮光部230能够覆盖第四开口150,从而减少漏光。
49.此外,储物件200还可以包括把手250,把手250可以设置于储物件200的主体结构的一侧,当储物件200处于工作位置时,把手250位于暗室主体100的外部,便于用户操作储物件200。
50.参照图4、图5,当储物件200位于上述工作位置时,第二开口130在储物件2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三开口220内,从而保证从第一腔体110内排出的碎屑能够进入第二腔体210内,避免发生遗漏。
51.参照图6至图8,作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暗室主体100还包括限位凸起160,储物件200具有限位凹槽240,当储物件200位于工作位置时,限位凸起160插入限位凹槽240内以对储物件200进行限位,避免储物件200脱离。当沿储物件200的分离方向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后,限位凸起160可以从限位凹槽240内滑出,储物件200可以自由滑动。以图中所示为例,限位凸起160连接于底座190的内部,一端从第三腔体140的底面伸出。能够理解是,限位凸起16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第三腔体140的侧面。
52.限位凸起160可以是弹性结构,例如,限位凸起160包括为未示出的限位部与弹性部,弹性部可以是弹簧,其位于底座190的安装孔内,一端与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90连接。限位部的一端位于上述安装孔内,另一端从第三腔体140的底面伸出。当储物件200抵持限位部时,限位部能够发生弹性伸缩而缩回安装孔内,当储物件200移动至工作位置后,限位凹槽240与安装孔对正,限位部从安装孔内弹出并卡入限位凹槽240中,本方案可以减少用户抽出储物件200时的阻力,便于用户使用。
53.作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改进方案,储物件200能够相对暗室主体100移动至与暗室主体100分离,此时用户储物件200可以通过倾倒等方式清理储物件200中的碎屑,操作便捷。
5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暗室组件。
5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