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9985发布日期:2021-12-25 01:5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性能检测仪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


背景技术:

2.塌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是用一个量化指标来衡量其塑化性和可泵性能程度的高低,用于判断施工能否正常进行。
3.目前的塌落度仪包括塌落度筒、小铲、捣棒和钢尺,塌落度筒包括两端连通的筒体和插接在筒体顶部开口的漏斗,通过脚踩筒体外壁底部设置的两个固定片,使筒体被固定在地上,而后用小铲将混凝土通过漏斗装入到筒体内,在用捣棒将筒体内的混凝土捣实,待筒体内装满后再将筒体通过外壁设置的把手竖直向上提起,使筒体与混凝土分离,最后通过钢尺测量出塌落度。
4.在将筒体与筒体内的成型混凝土分离时,需要竖直向上将筒体提起,以免筒体底部碰撞到成型的混凝土堆,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但是目前分离过程为人手握持筒体上的把手来实现,若操作人员稍有不慎,很容易在分离过程中使在筒体底部碰撞到混凝土堆,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将筒体竖直向上提起,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底部的外侧壁上沿周向等距设置有两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地面抵接,所述固定片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筒体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筒体与筒体内的成型混凝土堆分离时,操作人员双脚踩住固定片,将筒体向上提起,由于固定片能够相对筒体沿竖直方向移动,用脚将固定片固定后筒体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筒体能够竖直向上提起,在与成型混凝土堆分离时筒体底部不易撞到成型混凝土堆。
9.可选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远离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沿竖直向上延伸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滑动座上,使得筒体移动过程更加稳定。
11.可选的,所述滑动槽相互靠近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防脱槽,所述导向件的两侧均设置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滑动配合于防脱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块在防脱槽内滑动起到使导向件沿竖直方向滑动定位在滑动座上的作用。
13.可选的,所述筒体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筒体可拆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用于方便地将筒体沿竖直方向提起,而把手的可拆
卸设置起到便于更换和节省空间的作用。
15.可选的,所述把手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部,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两个与连接部对应的插接孔,所述连接部与对应插接孔插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通过连接部与插接孔插接配合实现可拆卸设置,具有便于将把手安装在筒体上的作用。
17.可选的,还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底部的开口处沿周向设置有一圈内壁插接部,所述内壁插接部的外侧壁与筒体顶部的内侧壁插接配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通过内壁插接部插接在筒体内壁实现可拆卸连接,起到便于拆卸和倾倒混凝土的作用。
19.可选的,所述漏斗底部的开口处于内壁插接部外侧沿周向设置有一圈外壁插接部,所述外壁插接部的内侧壁与筒体顶部的外侧壁插接配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壁插接部与筒体的外侧壁插接配合,起到稳固漏斗的作用,减少在倾倒混凝土时出现筒体和漏斗分离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外壁插接部的底部位于内壁插接部底部的下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筒体内壁需要装填混凝土,因此内壁插接部不能插入筒体内过深,因此为了保证稳定性,需要将外壁插接部的底部延伸至内壁插接部的下方,使漏斗更加稳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将筒体与筒体内的成型混凝土堆分离时,操作人员双脚踩住固定片,将筒体向上提起,由于固定片能够相对筒体沿竖直方向移动,用脚将固定片固定后筒体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筒体能够竖直向上提起,在与成型混凝土堆分离时筒体底部不易撞到成型混凝土堆;
25.2.内壁插接部和外壁插接部的配合设置,使得漏斗连接在筒体顶部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漏斗;3、固定片;4、把手;5、滑动座;51、滑动槽;52、防脱槽;6、导向件;61、防脱块;7、安装座;71、插接孔;8、内壁插接部;9、外壁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塌落度仪,参照图1,包括筒体1和漏斗2,将漏斗2连接在筒体1顶部,通过漏斗2向筒体1内装填待测验的混凝土,混凝土在筒体1内装填完毕后将漏斗2取下,并竖直向上提起筒体1,使筒体1与筒体1内的成型混凝土堆分离,最后通过标尺检测该混凝土堆的坍落度。
32.参照图1、图2,为了便于在装填混凝土时将筒体1进行固定,筒体1底部的外侧壁上沿周向等距设置有两个固定片3,人脚踩在固定片3上后固定片3与地面抵接,筒体1被固定。
为了便于将筒体1沿竖直向上提起,筒体1顶部的外侧壁上沿周向等距设置有两个u形的把手4。
33.参照图1、图2,为了便于固定片3相对筒体1沿竖直方向滑动,筒体1外侧壁沿周向等距设置有两个滑动座5,滑动座5远离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槽51,滑动槽51的两端连通滑动座5的上、下两端,固定片3上固定连接有沿竖直向上延伸的导向件6,导向件6的上、下两端延伸至滑动座5的上、下两端,并且固定片3位于导向件6的底部,导向件6底部与固定片3底部均与地面抵接。导向件6滑动设置在滑动槽51内,使得筒体1沿竖直向上提起时更加稳定。
34.参照图1、图2,滑动槽51相互靠近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防脱槽52,防脱槽5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座5的上、下两端连通,导向件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脱块61,防脱块6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滑动配合于防脱槽52内,起到稳定与防脱的作用,减少筒体1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的作用。
35.参照图1、图2,筒体1顶部的外侧壁上沿周向等距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7,安装座7远离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插接孔71,把手4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部,连接部插接配合在对应的插接孔71内,使得把手4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座7上,起到便于拆装和收纳的作用。插接孔71的开口沿斜向上设置,使得把手4与安装座7连接后,把手4斜向下呈倾斜设置,当人在通过把手4向上将筒体1提起时,把手4不易与筒体1分离。
36.参照图2、图3,漏斗2底部的开口处沿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圈内壁插接部8,内壁插接部8的外侧壁与筒体1顶部的内侧壁插接配合;漏斗2底部的开口处于内壁插接部8外侧沿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圈外壁插接部9,外壁插接部9的内侧壁与筒体1顶部的外侧壁插接配合,内壁插接部8与外壁插接部9形成有环形槽,筒体1顶部插接配合在环形槽内,起到稳定作用。外壁插接部9的底部位于内壁插接部8底部的下方,由于筒体1内壁需要装填混凝土,因此内壁插接部8不能插入筒体1内过深,因此为了保证稳定性,需要将外壁插接部9的底部延伸至内壁插接部8的下方,使漏斗2更加稳定。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