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0023发布日期:2022-03-16 15:0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作业采用半自动作业方式,该方式人工强度大,效率低;因此,设计一种新型高效、可靠的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以满足流水线在线作业模式,从而便于通过皮带线将各功能作业专机串接起来,实现作业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而巧妙的结构设计原理,解决了流水线中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流量测试的准确度,同时大大降低生产人工成本投入。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包括:滑触线集电臂、延时继电器、产品支架、通讯对接板、工装识别码、装置底板、线缆固定块、插头;所述的滑触线集电臂、延时继电器、产品支架、通讯对接板、工装识别码、线缆固定块、插头分别连接在装置底板上。
5.作为优选,所述的滑触线集电臂通过连接结构件固定在装置底板上。
6.作为优选,所述的延时继电器、产品支架、通讯对接板、线缆固定块、插头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装置底板上。
7.作为优选,所述的工装识别码通过安装支架及螺钉连接在装置底板上。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机器人配合上下料及人工接插转接线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动测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13.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由滑触线集电臂1、延时继电器2、产品支架3、通讯对接板4、工装识别码5、装置底板6、线缆固定块7、插头8组成。滑触线集电臂1、延时继电器2、产品支架3、通讯对接板4、工装识别码5、线缆固定块7、插头8分别连接在装置底板6上。其中,滑触线集电臂1通过连接结构件固定在装置底板6上。
延时继电器2、产品支架3、通讯对接板4、线缆固定块7、插头8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装置底板6上。工装识别码5通过安装支架及螺钉连接在装置底板6上。
1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由配套机器人将作业对象平板式电子产品抓取至3产品支架内,产品斜靠于支架上;第二,人工将工装板上配备的转接线对接至相应的测试接口,可将不同产品,不同位置、形状的测试接口转接为统一的、标准的测试接口,与通讯对接板4的接口对应。第三,装置底板6随输送线在各测试工位进行流转,进行安规测试时采用滑触线集电臂1与线体滑触线进行对接进行导通,进行高压耐压测试,及后续的上电作业。第四,老化测试时通过滑触线对产品进行供电,工装板随输送线向前前进,并持续通电老化。第五,进入压机测试,则有下方压接机构与通讯对接板4自动对接,实现功能测试。最后,完成测试后,人工将转接线进行拆除。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机器人协同动作,完成对一个电子产品进行耐压、老化、功能等测试。
16.以上的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仍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触线集电臂(1)、延时继电器(2)、产品支架(3)、通讯对接板(4)、工装识别码(5)、装置底板(6)、线缆固定块(7)、插头(8);所述的滑触线集电臂(1)、延时继电器(2)、产品支架(3)、通讯对接板(4)、工装识别码(5)、线缆固定块(7)、插头(8)分别连接在装置底板(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触线集电臂(1)通过连接结构件固定在装置底板(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继电器(2)、产品支架(3)、通讯对接板(4)、线缆固定块(7)、插头(8)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装置底板(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装识别码(5)通过安装支架及螺钉连接在装置底板(6)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式电子产品柔性测试装置,包括:滑触线集电臂、延时继电器、产品支架、通讯对接板、工装识别码、装置底板、线缆固定块、插头;所述的滑触线集电臂、延时继电器、产品支架、通讯对接板、工装识别码、线缆固定块、插头分别连接在装置底板上。本实用新型在机器人配合上下料及人工接插转接线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动测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成本投入。成本投入。


技术研发人员:段峰 李云水 李良 陶雷 洪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4
技术公布日:202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