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3591发布日期:2022-01-01 01:1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油烟快检仪。


背景技术:

2.油烟检测仪用来对油烟进行检测,烟尘烟气测试仪应用皮托管等速采样重量法捕集管道中的颗粒物,应用定电位电解法定性定量测定有害气体,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各种锅炉、炉窑烟尘(气)的排放浓度/总量及设备除尘脱硫效率的测定,可测烟气动压、烟气静压、流量计前压力、流量计前温度、烟气温度、含湿量等速吸引流速等。
3.使用油烟检测仪在执行油烟检测前,一般由执法人员开机后,通过触摸屏,按规定录入检测点位和工作人员的信息,然后进行检测,检测后所获得的数据以一定格式存储于设备的存储器中,可供打印输出,通过操作按键可以上翻,下翻、左右翻、确定等操作按键,方便通过触摸屏查找数据,设定采集参数以及打印等操作。如授权专利202020146854.1公开便携式快速油烟检测仪,方便手持携带,201520938245.9公开一种油烟污染物检测仪,设置有油烟vocs传感器、油烟颗粒物传感器。然而现有检测仪,尚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油烟快检仪。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便携式油烟快检仪,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数据采集板,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油烟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非甲烷总烃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皮托管采样头,所述皮托管采样头包括主压管以及静压管,所述主压管以及静压管的外侧设置油烟采样管、探测管,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探测管上,所述油烟采样管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油烟传感器的气体入口,所述油烟传感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非甲烷总烃传感器的气体入口连接,所述主压管以及静压管各自与差压传感器的对应口连接。
7.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非甲烷总烃传感器的气体出口连接过滤器的气体入口,所述过滤器的气体出口与气泵的气体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气体出口与壳体上形成在壳体上的排气口相接。
8.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壳体扣合形成,一侧形成有手柄,方便使用握持。
9.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采用usb type

c接口,支持type

c快速充电以及检测历史数据的导出功能。
10.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油烟传感器、差压传感器以及非甲烷总烃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1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方便使用,通过皮托管的主压管以及静压管的设置,保证了
压差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提供excel历史数据通过usb导出功能,支持绝对历史数据复查功能,支持type

c快速充电功能,极大缓解了因为此类问题所造成的现场检测问题,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增强了执法权威。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原理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外形主视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外形后视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外形俯视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油烟快检仪的外形打开壳体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油烟快检仪,包括设置在壳体1中的数据采集板,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油烟传感器11、差压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0、非甲烷总烃传感器16,所述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皮托管采样头6,所述皮托管采样头包括主压管62以及静压管61,所述主压管以及静压管的外侧设置油烟采样管63、探测管6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探测管上,所述油烟采样管的排气端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所述油烟传感器的气体入口,所述油烟传感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非甲烷总烃传感器的气体入口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所述主压管以及静压管各自与差压传感器的对应口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
19.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每个传感器具有一个进气口,以及一个排气口,通过软管与另一个传感器,或是采样管连接,实现对气体的检测。其中,所述非甲烷总烃传感器安装于电池15下方。
20.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中可以设置有的电池15为充电电池,为用电设备或器件提供供电,同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液晶触控屏3以及按键操作板2(按键操作板2与下面的按键电路板14连接),以方便显示以及对设备操作使用,设有开关按键7,以对设备执行开关机功能,这些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说明。
2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非甲烷总烃传感器16的气体出口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过滤器5的气体入口,所述过滤器的气体出口与气泵13的气体入口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所述气泵13的气体出口通过软管未示出)与壳体上形成在壳体上的排气口8相接。通过气泵将油烟混合气体等速等比例抽入设备内置传感器,检测油烟成分及其比例以及油烟浓度,检测完成后,通过过滤器将油烟过滤后,形成干净的空气排出,以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22.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1由两个半壳体扣合形成,一侧形成有手柄4,方便使用握持。这样方便组装与生产,以及维护,两个半壳体扣合后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所述皮托管采样头6的外部的护管,在所述壳体对应端形成与所述的护管的根部配合的定位套,两个半定位套套接在所述护管的根部,并通过内部的定位槽与护管的根部的定位盘
17卡紧,实现对护管保护,实现使皮托管采样头6保持直线状态。
2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采用usb type

c接口9,支持type

c快速充电以及历史检测的数据的导出功能。
24.其中,所述的数据采集板采用单片机,如stm32产品,所述油烟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非甲烷总烃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购置获得,不再赘述。
2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油烟传感器、差压传感器以及非甲烷总烃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26.具体的,所述的过滤器5为圆筒状的油烟过滤机构,通过插入式或螺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扣合后形成的安装孔中。
27.其中,所述的数据采集板可以进一步的连接匹配的蓝牙打印机,以将检测所获得的数据打印出来,以方便现场出具检测报告,这个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优选的,所述主压管以及静压管的入风端反向对称折弯,所述主压管以及静压管的入风口反向布置,各自形成弧形状的气体入口。
29.具体的,所述的主压管以及静压管在外部的套管的内部隔开布置,轴线平行,在套管的外部通过一个过渡段后外壁形成紧贴连接,在自由端进风口反向折弯分开。其中,所述的套管的一端以及连接板上形成对应的管孔口,用于所述的主压管以及静压管、气体采样管,探测管各自穿过并分隔开,互不干扰。
30.在执行油烟检测前,执法人员通过液晶触控屏按规定录入检测点位和工作人员信息,检测使用时,油烟分别通过皮托管采样头进入对应的传感器,油烟流向正对皮托管动压口,流体流速与皮托管所测差压正相关,从而能实现即时检测油烟浓度、油烟排放速度、油烟温度、油烟湿度以及非甲烷总烃含量,实现相应数据的检测采集,方便对油烟成分进行分析,并可以excel形式储存历史数据,需要历史数据批量操作时,可以将历史数据通过usb进行导出。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获得上述的数据后,也可以设置成能根据上述的获得的参数来实时计算油烟的排放数据峰值和均值,以及油烟各成分含量的峰值和均值,或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对油烟排放速度的监测结果进行实时修正,这都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利用现有技术实现,不再详细说明。
3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方便使用,通过皮托管的主压管以及静压管的设置,保证了压差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提供excel历史数据通过usb导出功能,支持绝对历史数据复查功能,支持type

c快速充电功能,极大缓解了因为此类问题所造成的现场检测问题,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增强了执法权威。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