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0640发布日期:2022-03-09 13: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配电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高压开关柜/配电房是目前国内使用极广且数量最多的电气控制设备。由于在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引起开关柜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绝缘事故概率比较高。绝缘缺陷发展成事故之前,往往先经过局部放电阶段,局放的强弱能够及时反映绝缘状态;现有的配电房/高压开关柜等设备中无法对其局部放电阶段进行有效监控,最终造成配电房/开关柜发生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停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
4.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操作端、以及安装在配电房内的网关、局部放电检测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所述操作端与网关通信连接,所述网关与局部放电检测模块、环境监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模块包括局放集中器、以及与局放集中器通信连接的连接集中器、超声地电波传感器、hfct传感器、特高频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集中器、以及与环境监测集中器通信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无线测温传感器、sf6气体传感器、红外热像仪、烟雾传感器、电子门禁锁,所述电子门禁锁安装在配电柜或配电房的门处。
5.进一步,所述局放集中器内集成有lora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以太网模块和4g移动通讯模块,所述局放集中器处设有接口模块,所述连接集中器、超声地电波传感器、hfct传感器、特高频传感器与局放集中器通过接口模块连接。
6.进一步,所述环境监测集中器内集成有lora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以太网模块和4g移动通讯模块,所述环境监测集中器处设有接口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无线测温传感器、sf6气体传感器、红外热像仪、烟雾传感器、电子门禁锁与环境监测集中器通过接口模块连接。
7.进一步,所述的接口模块包括rs485接口、以太网接口、usb通讯接口。
8.进一步,所述操作端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
9.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将温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无线测温传感器、sf6气体传感器、红外热像仪、烟雾传感器、电子门禁锁、连接集中器、超声地电波传感器、hfct传感器、特高频传感器均安装在配电房处;
11.s2、温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无线测温传感器、sf6气体传感器、红外热像仪、烟雾传感器、电子门禁锁与环境监测集中器连接,且环境监测集中器实时收集上述传感器所回传的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传输至网关中;
12.s3、连接集中器、超声地电波传感器、hfct传感器、特高频传感器与局部集中器连接,且局部集中器实时收集上述传感器所回传的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传输至网关中;
13.s4、网关将所接收的信号回传至操作端,操作端即可实时监测配电房内的各种信息。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配电房内的局部放电检测模块对配电房内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缺陷而造成的局部放电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配电房的安全隐患,避免配电房停电以及造成经济损失,通过环境监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测配电房内的环境参数,使得维护人员能够随时了解配电房的工作环境,保证配电房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7.1、操作端,2.网关,3.局放集中器,31.连接集中器,32.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3.hfct传感器,34.特高频传感器,4.环境监测集中器,41.温湿度传感器,42.噪音传感器,43.水浸传感器,44.无线测温传感器,45.sf6气体传感器,46.红外热像仪,47.烟雾传感器,48.电子门禁锁,51.接口模块,52.lora模块,53.wifi模块,54.蓝牙模块,55.以太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如图1所示:
20.一种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操作端1、以及安装在配电房内的网关2、局部放电检测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所述操作端1与网关2通信连接,所述网关2与局部放电检测模块、环境监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模块包括局放集中器3、以及与局放集中器3通信连接的连接集中器31、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2、hfct传感器34、特高频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集中器4、以及与环境监测集中器4通信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41、噪音传感器42、水浸传感器43、无线测温传感器44、sf6气体传感器45、红外热像仪46、烟雾传感器47、电子门禁锁48,所述电子门禁锁48安装在配电柜或配电房的门处。
21.其中,操作端1用于操作本系统以及显示本系统的检测数据;关为常规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再赘述,网关2通过网络能够与操作端1进行通讯,使得操作端1能够远程监测和控制本系统;局部放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配电房或配电柜等配电设施的局部放电情况,黄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配电房内的环境参数;局放集中器3、连接集中器31和环境监测集中器4均为常规的集中器,在此不再赘述,其主要用于各种终端、计算机或通信设备的连接节点设备,其用于将各传感器的信号整合并传输至下一设备中;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2的型号为pds-s800-a/t,配电房、配电柜等场所出现绝缘缺陷,发生局部放电时,会在配电柜的外壳或配电房的设备外壳上产生对地的暂态点位,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2贴服在相依的设备外壳上,即刻检测到暂态电位的变化;hfct传感器34是专门为测量局部放电信号设计的非入侵式传感器,可以应用在传统的电流测量装置无法使用的场合用于高频电流测量;特高频传感器型号为pds-s800-hfct,其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赘述,其用于高压电气系统局部放
电测量;温湿度传感器41、噪音传感器42、水浸传感器43、无线测温传感器44、sf6气体传感器45、红外热像仪46、烟雾传感器47等均为现有成熟的环境参数检测装置,在此不再赘述;电子门禁锁48安装于配电房门或配电柜门的门体上,其与环境监测集中器4通信,使得使用者能够识别门的开关状态。
22.所述局放集中器3内集成有lora模块52、wifi模块53、蓝牙模块54、以太网模块55和4g移动通讯模块,所述局放集中器3处设有接口模块51,所述连接集中器31、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2、hfct传感器34、特高频传感器与局放集中器3通过接口模块51连接。
23.其中,lora模块52、wifi模块53、蓝牙模块54、以太网模块55和4g移动通讯模块均为通讯模块,局放集中器3还包括主控板,主控板通过lora模块52、wifi模块53、蓝牙模块54、以太网模块55和4g移动通讯模块与其他设备/传感器进行通讯。
24.所述环境监测集中器4内集成有lora模块52、wifi模块53、蓝牙模块54、以太网模块55和4g移动通讯模块,所述环境监测集中器4处设有接口模块5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41、噪音传感器42、水浸传感器43、无线测温传感器44、sf6气体传感器45、红外热像仪46、烟雾传感器47、电子门禁锁48与环境监测集中器4通过接口模块51连接。
25.其中,环境监测集中器4还包括主控板,通过lora模块52、wifi模块53、蓝牙模块54、以太网模块55和4g移动通讯模块,环境监测集中器4能够与各传感器和设备进行通讯。
26.所述的接口模块51包括rs485接口、以太网接口、usb通讯接口。
27.其中,接口模块51包括多种通讯接口,其可更具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接口类型的增减。
28.所述操作端1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
29.其中,操作端1为常用的智能设备,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操作和监测本系统,操作端1通过网络即可与网关2进行通讯,操作端1也可通过wifi模块53、蓝牙模块54等通讯模块与网关2进行通讯。
30.上述传感器可使用具有相同功能作用的其他传感器进行替换。
31.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s1、将温湿度传感器41、噪音传感器42、水浸传感器43、无线测温传感器44、sf6气体传感器45、红外热像仪46、烟雾传感器47、电子门禁锁48、连接集中器31、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2、hfct传感器33、特高频传感器34均安装在配电房处;
33.s2、温湿度传感器41、噪音传感器42、水浸传感器43、无线测温传感器44、sf6气体传感器45、红外热像仪46、烟雾传感器47与环境监测集中器4连接,且环境监测集中器4实时收集上述传感器所回传的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传输至网关2中;
34.s3、连接集中器31、超声地电波传感器32、hfct传感器33、特高频传感器34与局部集中器3连接,且局部集中器3实时收集上述传感器所回传的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传输至网关2中;
35.s4、网关2将所接收的信号回传至操作端1,操作端1即可实时监测配电房内的各种信息。
36.本智能配电房多参量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配电房内的局部放电检测模块对配电房内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缺陷而造成的局部放电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配电房的安全隐患,避免配电房停电以及造成经济损失,通过环境监测模块能够实
时监测配电房内的环境参数,使得维护人员能够随时了解配电房的工作环境,保证配电房的安全运行。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