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3022发布日期:2022-01-05 11:5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耐摩擦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检验的一项,也是纺织品在贸易过程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它是是指纺织品的颜色耐摩擦的能力,其原理是将规定尺寸的纺织试样用夹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摩擦试验仪平台,再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最后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对照标准灰色样卡,共分5个等级,等级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会严重影响其使用。
3.但是,目前使用的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测试时候,特别是表面较为光滑的纺织品样品,其较难固定,在摩擦壁进行往复摩擦时候,容易出现滑动或者起皱现象,需要重新检测或者多次检测,从而影响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装置,解决了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时候存在的问题。
5.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摩擦臂主体、样品固定结构,所述摩擦臂主体、样品固定结构并列设置在固定底板上;所述样品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紧结构包括第一压紧气缸、第二压紧气缸、压紧板、第一压紧导向结构、第二压紧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压紧气缸、第二压紧气缸并列设置在压紧板两端,所述第一压紧导向结构、第二压紧导向结构并列设置在压紧板上。纺织品样品放置到固定底板上,通过样品固定结构的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进行两端固定,从而便于摩擦臂主体进行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的第一压紧气缸、第二压紧气缸驱动压紧板沿着第一压紧导向结构、第二压紧导向结构方向向纺织品样品方向移动,从而将其牢牢固定在压紧板上,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打滑或者起皱现象,其操作方便,压紧牢靠,具有广泛使用性。
6.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上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齿。在压紧板于纺织品样品接触面上,设置和固定底板上的第二齿啮合设置,有效提高了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时候,对纺织品样品的压紧力度,从而避免出现打滑或者起皱现象,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构正确性。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导向结构、第二压紧导向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紧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导套、弹簧、限位头,所述导套、弹簧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限位头设置在导向杆靠近弹簧的一端。第一压紧导向结构、第二压紧导向结构的导向杆一端固定在固定底板上,随着第一压紧气缸、第二压紧气缸的驱动,设置有导套的压紧板沿着导向杆做垂
直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对纺织品样品的压紧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压紧力度。弹簧通过自身形变,提高了压紧时候压紧力的稳定性,限位头对导套的移动位置以及弹簧的放置位置起到了限位作用。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包括螺纹段、定位段、光杆段,所述螺纹段、定位段、光杆段依次连接。导向杆通过螺纹段固定在固定底板的螺纹孔内,其定位段对其固定高度起到定位作用。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砂纸放置槽。根据要求,选用不同的型号的砂纸贴附在砂纸放置槽内,从而进行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工作。砂纸更换方便,且放置位置精确。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第一压紧位置、第二压紧位置,所述第一压紧位置、第二压紧位置并列设置在砂纸放置槽两端。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位置、第二压紧位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紧位置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第二齿。压紧板上的第一齿啮合设置,有效提高了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时候,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对纺织品样品的压紧力度,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正确率。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位置上还设有并列设置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用于固定导向杆。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位置上还设有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所述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分别设置在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端部位置。和导向杆的定位段配合,用于保证导向杆轴线和固定底板垂直,从而提高了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压紧时候的位置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压紧力度。
14.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并在压紧板和固定底板上设置对应的第一齿和第二齿,通过第一齿和第二齿的啮合,有效提高了对纺织品样本的压紧力度,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打滑或者起皱现象,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2)操作简单便捷,适用于不同材质的纺织品样本的耐摩擦色牢度检测,具有广泛适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为第一压紧结构的立体图;
17.图3为压紧板的立体图;
18.图4为第一压紧导向结构的立体图;
19.图5为固定底板的立体图;
20.图6为图5中局部视图a的放大图;
21.图7为图5中局部视图b的放大图。
22.图中: 固定底板1、砂纸放置槽11、第一压紧位置12、第二齿121、第一螺纹孔122、第二螺纹孔123、第一定位台124、第二定位台125、第二压紧位置13、摩擦臂主体2、样品固定结构3、第一压紧结构31、第一压紧气缸311、第二压紧气缸312、压紧板313、第一齿3131、第一压紧导向结构314、导向杆3141、述螺纹段31411、定位段31412、光杆段31413、导套3142、弹簧3143、限位头3144、第二压紧导向结构315、第二压紧结构3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包括固定底板1、摩擦臂主体2、样品固定结构3,所述摩擦臂主体2、样品固定结构3并列设置在固定底板1上;所述样品固定结构3包括第一压紧结构31、第二压紧结构32,所述第一压紧结构31、第二压紧结构32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压紧结构31、第二压紧结构32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为所述第一压紧结构31的立体图,包括第一压紧气缸311、第二压紧气缸312、压紧板313、第一压紧导向结构314、第二压紧导向结构315,所述第一压紧气缸311、第二压紧气缸312并列设置在压紧板313两端,所述第一压紧导向结构314、第二压紧导向结构315并列设置在压紧板313上。
30.如图3所示为所述压紧板313的立体图,其上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齿3131。
31.所述第一压紧导向结构314、第二压紧导向结构315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为所述第一压紧导向结构314的立体图,包括导向杆3141、导套3142、弹簧3143、限位头3144,所述导套3142、弹簧3143设置在导向杆3141上,所述限位头3144设置在导向杆3141靠近弹簧3143的一端。
32.所述导向杆3141包括螺纹段31411、定位段31412、光杆段31413,所述螺纹段
31411、定位段31412、光杆段31413依次连接。
33.如图5所示为所述固定底板1的立体图,其上设有砂纸放置槽11。
34.所述固定底板1上设有第一压紧位置12、第二压紧位置13,所述第一压紧位置12、第二压紧位置13并列设置在砂纸放置槽11两端。
35.所述第一压紧位置12、第二压紧位置13结构相同,如图6和如图7所示分别为图5中局部视图a和b的放大图,所述第一压紧位置12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第二齿121。
36.所述第一压紧位置12上还设有并列设置的第一螺纹孔122、第二螺纹孔123。
37.所述第一压紧位置1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台124和第二定位台125,所述第一定位台124和第二定位台125分别设置在第一螺纹孔122、第二螺纹孔123端部位置。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