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7963发布日期:2022-03-16 18:0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29714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通过螺纹杆和限位板的配合设置,能够对万向轮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能够使该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达到稳定的效果,通过固定板、支撑杆、滑动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配合设置,能够使该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达到缓冲效果,但是,在建筑工程的现场,可能会有一些建筑碎渣掉落,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建筑碎渣会掉落在监控箱体上方,无法对监控箱体进行防护,导致监控箱体受损,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的中部外壁上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中心处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摄像头,所述固定板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空气质量检测仪,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外壁上均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焊接于安装板顶部外壁上的套管、套设于套管内的弹簧、滑动安装于套管内的滑板、焊接于滑板顶部外壁上的支撑杆和套接于套管顶端内壁上的限位环,所述安装板上方设有缓冲板,且缓冲板底部的四角分别焊接于四个支撑杆顶端外壁上,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中心处外壁上设有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焊接于安装板顶部外壁上的气缸、滑动安装于气缸内的活塞板、套接于气缸顶端内壁上的饿密封环、焊接于活塞板顶部外壁上的挤压杆、两个底端分别套接于气缸下部两侧内壁上的伸缩软管和通过螺栓连接于缓冲板顶部外壁上的气室。
7.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两边外壁上均焊接有倾斜的支撑柱,且两个支撑柱顶部分别焊接于安装板底部的两边外壁上。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四角外壁上均开有螺纹口,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外壁上均焊接有倾斜的连接杆,所述底板下方设有螺纹管,且四个连接杆底端分别焊接于螺纹管外壁上。
9.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内径大小与支撑杆外径大小相适配,且支撑杆滑动安装于限位环内。
10.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内径大小与挤压杆外径大小相适配,且挤压杆滑动安装于密封环内,所述密封环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且密封垫内径大小与挤压杆外径大小相适配,挤压杆滑动安装于密封垫内。
11.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底部两端外壁上均开有安装口,且两个伸缩软管顶端穿过安装口并套接于气室底部内壁上,所述气室两侧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口,且通风口内套接有防尘网。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摄像头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摄像头和空气质量检测仪分别通过导线与无线信号发射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设置有固定板、连接杆和螺纹管,在对装置进行固定时,可以将固定板固定在墙体上,也可以利用螺杆螺接在螺纹管内,并对螺杆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多样化,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提高了固定时的稳定性;
15.2、设置有四个缓冲机构,当有建筑碎渣掉落在缓冲板上时,建筑碎渣带动缓冲板下降,缓冲板将受到的冲击力均匀的分配给四个支撑杆,四个支撑杆分别挤压四个弹簧,在弹簧张力作用下对缓冲板进行缓冲,能够对摄像头和控制质量检测仪进行防护,避免摄像头和控制质量检测仪受到振动导致受损,提高了防护效果的安全性;
16.3、缓冲板在受到冲击下降时,带动挤压杆下降,挤压杆带动活塞板下降,进而挤压气缸内的空气,将气缸内的空气输送到气室外部,加快气室外部的空气流动速度,进而将缓冲板上的浮尘吹走,随后缓冲板上升,带动挤压杆上升,外界空气通过通风口进入到气缸内,能够快捷的将缓冲板上的浮尘清理掉,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的缓冲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的吹风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固定板、2安装板、3摄像头、4底板、5支撑柱、6空气质量检测仪、7连接杆、8螺纹管、9缓冲机构、901套管、902弹簧、903滑板、904支撑杆、905限位环、10缓冲板、11吹风机构、 1101气缸、1102活塞板、1103密封环、1104挤压杆、1105伸缩软管、1106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监控装置,包括固定板1、安装板2、摄像
头3、底板4、两个支撑柱5、空气质量检测仪 6、四个连接杆7、螺纹管8、四个缓冲机构9、缓冲板10和吹风机构11,所述安装板2焊接于固定板1一侧的中部外壁上,所述摄像头3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板2底部的中心处外壁上,所述底板4焊接于固定板1底部外壁上,所述空气质量检测仪6通过螺栓连接于底板 4顶部的中心处外壁上,所述安装板2顶部的四角外壁上均设有缓冲机构9,所述缓冲机构9包括焊接于安装板2顶部外壁上的套管901、套设于套管901内的弹簧902、滑动安装于套管901内的滑板903、焊接于滑板903顶部外壁上的支撑杆904和套接于套管901顶端内壁上的限位环905,所述缓冲板10底部的四角分别焊接于四个支撑杆 904顶端外壁上,能够对摄像头和控制质量检测仪进行防护,避免摄像头和控制质量检测仪受到振动导致受损,提高了防护效果的安全性;
24.所述安装板2顶部的中心处外壁上设有吹风机构11,所述吹风机构11包括焊接于安装板2顶部外壁上的气缸1101、滑动安装于气缸1101内的活塞板1102、套接于气缸1101顶端内壁上的饿密封环 1103、焊接于活塞板1102顶部外壁上的挤压杆1104、两个底端分别套接于气缸1101下部两侧内壁上的伸缩软管1105和通过螺栓连接于缓冲板10顶部外壁上的气室1106,能够快捷的将缓冲板上的浮尘清理掉,提高了实用性。
25.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所述支撑柱5分别焊接于底板4顶部两边外壁上,且两个支撑柱5顶部分别焊接于安装板2底部的两边外壁上,所述固定板1一侧的四角外壁上均开有螺纹口,四个所述连接杆7分别焊接于底板4底部的四角外壁上,所述螺纹管8设于底板4下方,且四个连接杆7底端分别焊接于螺纹管8外壁上,固定方式多样化,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提高了固定时的稳定性;
26.所述密封环1103内径大小与挤压杆1104外径大小相适配,且挤压杆1104滑动安装于密封环1103内,所述密封环1103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且密封垫内径大小与挤压杆1104外径大小相适配,挤压杆1104滑动安装于密封垫内,所述缓冲板10底部两端外壁上均开有安装口,且两个伸缩软管1105顶端穿过安装口并套接于气室1106底部内壁上,所述气室1106两侧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口,且通风口内套接有防尘网,所述固定板1靠近摄像头3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摄像头3和空气质量检测仪6分别通过导线与无线信号发射器连接。
27.工作原理:在对装置进行固定时,可以将固定板1固定在墙体上,也可以利用螺杆螺接在螺纹管8内,并对螺杆进行固定,当有建筑碎渣掉落在缓冲板10上时,建筑碎渣带动缓冲板10下降,缓冲板10 将受到的冲击力均匀的分配给四个支撑杆904,四个支撑杆904分别挤压四个弹簧902,在弹簧902张力作用下对缓冲板10进行缓冲,缓冲板10在受到冲击下降时,带动挤压杆1104下降,挤压杆1104 带动活塞板1102下降,进而挤压气缸1101内的空气,将气缸1101 内的空气输送到气室1106外部,加快气室1106外部的空气流动速度,进而将缓冲板10上的浮尘吹走,随后缓冲板10上升,带动挤压杆 1104上升,外界空气通过通风口进入到气缸1101内,摄像头3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控制质量检测仪6实时检测空气质量,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进行传输。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