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0026发布日期:2022-03-16 23:0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而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需要各种测量工具来进行辅助测量和计算使用,常用的建筑测量工具有全站仪、水准仪、激光测斜仪、塔尺、锤子、钉子、自喷漆、白线、白灰、记号笔、弹线盒、棱镜、钢卷尺、盒尺、皮尺、5800计算器等。
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无法灵活的进行收纳,不方便使用者轻松将设备移动道不同位置进行测量使用,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测量设备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同时传统的建筑测量设备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组装较为费事,不利于快速测量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无法灵活的进行收纳,不方便使用者轻松将设备移动道不同位置进行测量使用,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测量设备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同时传统的建筑测量设备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组装较为费事,不利于快速测量使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车、托架和计算台,所述测量车包括车架和推杆,所述推杆对称设置在车架的头部,且推杆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托架安装在车架的上端面,且托架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计算台安装在推杆的中部,且计算台与推杆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无法灵活的进行收纳,不方便使用者轻松将设备移动道不同位置进行测量使用,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测量设备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同时传统的建筑测量设备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组装较为费事,不利于快速测量使用的问题。
7.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的上端面还对称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车架固定连接,且限位条的头部还安装有存放盒,所述存放盒与限位条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条上端面还安装有弹性卡板,所述弹性卡板末端与限位条固定连接,通过对限位条的设置来保证对托架稳定的安装和限位使用,同时通过对存放盒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内部放置相应的测量设备,通过对弹性卡板的设置来对竖直的底架进行限位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托架包括底架和夹持座,所述底架转动安装在限位条的侧面,所述夹持座安装在底架的头部,且夹持座与底架转动连接,通过对托架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底架来安装夹持座,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底架来带动夹持座灵活移动的目的。
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座包括弯折板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对称设置在弯折板的两
侧,且螺纹杆通过螺纹在弯折板上旋进旋出,所述螺纹杆的头部还固定安装有夹板,通过对夹持座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弯折板来摆放测量设备,同时通过对螺纹杆的设置来保证对测量设备夹持固定,保证测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台包括台板和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对称设置在台板的头部,且安装套与台板固定连接,通过对计算台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套来将台板稳定的固定在推杆的中部,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台板稳定的进行记录使用。
11.进一步的,所述台板的上端面安装有弧形板,且台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弧形板和工具箱均与台板固定连接,通过对弧形板的设置来保证对记录本可以稳定的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对工具箱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稳定的摆放相应的记录工具。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建筑测量设备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保证使用者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稳定的将底架翻转到水平位置,同时将测量机构稳定的从夹持座上取下来放置在存放盒的内部,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手持推杆来推动设备灵活的进行移动,保证使用者可以轻松的在不同位置测量使用,当达到指定位置以后使用者就可以稳定的将托架稳定的翻转起来,当底架翻转到垂直位置以后就可以通过限位条上端的弹性卡板来对底架进行限位卡合,包含智能底架在竖直位置的稳定性,让后使用者就可以从存放盒的内部取出相应测量设备来摆放在弯折板的中部,然后通过弯折板两侧的螺纹杆来对测量设备进行夹持固定,这样使用者就可以灵活的进行测量作业,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在台板上端摆放相应的记录本来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使用者可以在工具箱的内部放置相应纸笔,使用者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不使用时的立体图;
15.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正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时的立体图;
17.图4是图3所示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测量车;11、车架;111、限位条;112、存放盒;113、弹性卡板;12、推杆;2、托架;21、底架;22、夹持座;221、弯折板;222、螺纹杆;223、夹板;3、计算台;31、台板;311、弧形板;312、工具箱;32、安装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0.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车1、托架2和计算台3,测量车1包括车架11和推杆12,推杆12对称设置在车架11的头部,且推杆12与车架11固定连接,通过对传统的建筑测量设备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保证使用者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稳定的将底架21翻转到水平位置,同时将测量机构稳定的从夹持座22上取下来放置在存放盒112的内部,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手持推杆12来推动设备灵活的进行移动,保证使用者可以轻松的在不同位置测量使用,当达到指定位置以后使用者就可以稳定的将托架2稳定的翻转起来,当底架21翻转到垂直位置以后就可以通过限位条111上端的弹性卡板113来对底架21进行限位卡合,包含智能底架21在竖直位置的稳定性,让后使用者就可以从存放盒112的内部取出相应测量设备来摆放在弯折板221的中部,然后通过弯折板221两侧的螺纹杆222来对测量设备进行夹持固定,这样使用者就可以灵活的进行测量作业,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在台板31上端摆放相应的记录本来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使用者可以在工具箱312的内部放置相应纸笔,使用者起来非常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设计用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无法灵活的进行收纳,不方便使用者轻松将设备移动道不同位置进行测量使用,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测量设备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同时传统的建筑测量设备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组装较为费事,不利于快速测量使用的问题,车架11的上端面还对称设置有限位条111,限位条111与车架11固定连接,且限位条111的头部还安装有存放盒112,存放盒112与限位条111固定连接,限位条111上端面还安装有弹性卡板113,弹性卡板113末端与限位条111固定连接,通过对限位条111的设置来保证对托架2稳定的安装和限位使用,同时通过对存放盒112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内部放置相应的测量设备,通过对弹性卡板113的设置来对竖直的底架21进行限位固定;
21.托架2安装在车架11的上端面,且托架2与车架11转动连接,托架2包括底架21和夹持座22,底架21转动安装在限位条111的侧面,夹持座22安装在底架21的头部,且夹持座22与底架21转动连接,通过对托架2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底架21来安装夹持座22,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底架21来带动夹持座22灵活移动的目的,夹持座22包括弯折板221和螺纹杆222,螺纹杆222对称设置在弯折板221的两侧,且螺纹杆222通过螺纹在弯折板221上旋进旋出,螺纹杆222的头部还固定安装有夹板223,通过对夹持座22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弯折板221来摆放测量设备,同时通过对螺纹杆222的设置来保证对测量设备夹持固定,保证测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2.计算台3安装在推杆12的中部,且计算台3与推杆12固定连接,计算台3包括台板31和安装套32,安装套32对称设置在台板31的头部,且安装套32与台板31固定连接,通过对计算台3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套32来将台板31稳定的固定在推杆12的中部,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台板31稳定的进行记录使用,台板31的上端面安装有弧形板311,且台板31的下端面安装有工具箱312,弧形板311和工具箱312均与台板31固定连接,通过对弧形板311的设置来保证对记录本可以稳定的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对工具箱312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稳定的摆放相应的记录工具。
23.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一种建筑设计用测量装置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