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0708发布日期:2022-01-26 17:4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校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


背景技术:

2.仪器校验是将量测仪器或标准件加以测试与调整以了解其准确度之行为,例如,校对衡器准确度,衡器的准确度校对需要用到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经常校对衡器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3.但是现有的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检测盘与仪器分离,不便于携带,衡器校对器结构复杂,外置的校对仪器防护能力不足,不利于保证检测仪器的安全,影响使用寿命,仪器角度不便于调节,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包括校对器主体,所述校对器主体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所述校对器主体一侧开设的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收纳箱,所述第一滑槽底部一侧开设的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壁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转动连接有校对装置,所述校对器主体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盖板与所述弹力带一侧垂直贯穿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校对器主体。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纳箱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套筒一侧开设的通孔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通孔相邻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校对装置内部一侧开设的第四滑槽内部滑动连接,便于所述第二螺栓限位所述套筒。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校对装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高度为所述校对装置高度的五分之一,便于所述第一把手操作所述校对装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纳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宽度为所述第一滑槽宽度的一点二倍,便于所述第二把手限位所述收纳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直径为所述活动杆直径的两倍,便于所述限位板限位所述套筒。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端部设有圆角,所述套筒与所述活动杆长度相同,便于所述套筒在所述活动杆上滑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拉动弹力带带动盖板,从而便捷携带校对器主体,将检测板与校对器一体化,便于收纳携带,校对装置收纳到校对器主体内部,便于保护校对装置,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延长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
14.2、通过拉动第一把手带动校对装置,从而便捷调节校对装置的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调节校对装置的角度便于工作人员观察、使用校对器,节约校对时间,提高校对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整体的立体图;
16.图2为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中校对器主体的侧视剖面图;
17.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校对器主体;2、固定块;3、检测板;4、第一滑槽;5、收纳箱;6、第二滑槽;7、滑块;8、第三滑槽;9、第一连接块;10、校对装置;11、盖板;12、弹力带;13、第一螺栓;14、第二连接块;15、活动杆;16、套筒;17、通孔;18、第二螺栓;19、第四滑槽;20、第一把手;21、第二把手;2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包括校对器主体1,校对器主体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3,校对器主体1一侧开设的第一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有收纳箱5,第一滑槽4底部一侧开设的第二滑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箱5,收纳箱5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8,第三滑槽8内壁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第一连接块9一侧转动连接有校对装置10,校对器主体1与第一滑槽4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11,盖板11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带12,盖板11与弹力带12一侧垂直贯穿有第一螺栓13,第一螺栓13一端固定连接有校对器主体1。
20.在图1~图2中:校对装置1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0,第一把手20高度为校对装置10高度的五分之一,便于第一把手20操作校对装置10,收纳箱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1,第二把手21宽度为第一滑槽4宽度的一点二倍便于第二把手21限位收纳箱5。
21.在图3中:收纳箱5与第一连接块9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4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5,活动杆15与套筒16一侧开设的通孔17内部滑动连接,套筒16与通孔17相邻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18,套筒16一端与校对装置10内部一侧开设的第四滑槽19内部滑动连接,便于第二螺栓18限位套筒16,活动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直径为活动杆15直径的两倍,便于限位板22限位套筒16,套筒16端部设有圆角,套筒16与活动杆15长度相同,便于套筒16在活动杆15上滑动。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松开第一螺栓13,第一螺栓13不再限位盖板11,拉动弹力带12,弹力带12带动盖板11,转动盖板11,拉动第二把手21,第二把手21带动收纳箱5,收纳箱5带动滑块7在第二滑槽6内滑动,将收纳箱5从第一滑槽4内拉出,收纳箱5带动第一连接块9,第一连接块9带动校对装置10,将待校对衡器放到检测板3上,启动校对装置10开始
校对,校对器主体1使用完毕后将收纳箱5推回第一滑槽4内,将盖板11转回原位,拧紧第一螺栓13,拉动弹力带12通过盖板11带动校对器主体1,实现一体化便携校对器主体1的目的;
23.拉动第一把手20,第一把手20带动校对装置10,转动校对装置10,拉动套筒16,套筒16带动活动杆15,活动杆15在第二连接14上转动,将套筒16插入第四滑槽19内,松开第二螺栓18,调节活动杆15与套筒16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校对装置10的角度,拧紧第二螺栓18,第二螺栓18限位套筒16,从而实现便捷调节校对装置10的角度的目的。
2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包括校对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对器主体(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3),所述校对器主体(1)一侧开设的第一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有收纳箱(5),所述第一滑槽(4)底部一侧开设的第二滑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收纳箱(5),所述收纳箱(5)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8),所述第三滑槽(8)内壁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所述第一连接块(9)一侧转动连接有校对装置(10),所述校对器主体(1)与所述第一滑槽(4)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带(12),所述盖板(11)与所述弹力带(12)一侧垂直贯穿有第一螺栓(13),所述第一螺栓(13)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校对器主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5)与所述第一连接块(9)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4),所述第二连接块(14)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与套筒(16)一侧开设的通孔(17)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套筒(16)与所述通孔(17)相邻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18),所述套筒(16)一端与所述校对装置(10)内部一侧开设的第四滑槽(19)内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对装置(1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0),所述第一把手(20)高度为所述校对装置(10)高度的五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1),所述第二把手(21)宽度为所述第一滑槽(4)宽度的一点二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直径为所述活动杆(15)直径的两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6)端部设有圆角,所述套筒(16)与所述活动杆(15)长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校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衡器准确度校对计量器,包括校对器主体,所述校对器主体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所述校对器主体一侧开设的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收纳箱,所述第一滑槽底部一侧开设的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壁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拉动弹力带带动盖板,从而便捷携带校对器主体,将检测板与校对器一体化,便于收纳携带,提高设备防护能力,还通过拉动第一把手带动校对装置,从而便捷调节校对装置的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杨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勇
技术研发日:2021.09.02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