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2967发布日期:2022-04-07 07: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


背景技术:

2.压铸件是一种通过压铸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进而制备形成的金属制品,其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通讯和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
3.然而由于金属尤其是合金制品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热应力或收缩等多种原因产生肉眼看不清的裂纹,产生裂纹的合金制品无法作为某些有气密性要求的产品例如防水产品使用。因此,有气密性要求的压铸件产品一般在制备成型后需进行气密性检测,以确保产品合格后才能应用到市场中。产品的气密性检测,尤其是具有开口的压铸产品的气密性检测,不仅需要气密性检测仪器,还需要装夹治具,将待测产品固定不动且开口封堵后才方便后续检测。然而,目前常见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待测压铸产品装夹时,待测压铸产品的安装空间受到气密性检测仪器和/或开口封堵件的限制,给待测压铸产品的装夹带来了较多不便,导致待测压铸产品装夹不方便,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例如装夹不牢固,导致待测压铸产品在气密性检测仪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轻微晃动等,这会极大的影响压铸产品的气密性检测结果等,导致检测准确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其中所述待测产品装夹时装夹方便且牢固。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其中所述待测产品检测完成后可以自动弹出,方便更换下一待测产品,检测效率高。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可以一次对所述待测产品的多个空腔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装夹治具,其中,所述夹紧导向轨可以将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准确导向至能够密封所述待测产品的开口的位置,保证了所述待测产品检测的准确性。
8.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气密性待测产品的装夹治具,包括:一治具本体;一第一夹紧组件和一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之间形成夹紧区,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中至少一个可封堵所述待测产品的开口,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中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进气口,用于与气密性检测仪器相连通;以及,可分离装夹组件,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治具本体,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包括一可移动的移动件,用于与所述待测产品相连以带动所述待测产品移动,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安装在所述治具本体时,所述待测产品处于所述夹紧区;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
紧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的方向移动至夹紧位置时,所述移动件被所述第一夹紧组件驱动移动预定距离,以带动所述待测产品移动至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以使所述待测产品被夹紧且开口被封堵。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包括一装夹件,所述移动件内形成可供所述待测产品穿设的穿口,所述装夹件内形成可装夹所述待测产品且与所述穿口连通的装夹腔,所述装夹件形成有与所述装夹腔连通的第二夹紧组件装配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装夹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待测产品的高度,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装配口形成在所述装夹件侧壁且贯穿所述装夹件的一端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移动件和所述装夹件之间,所述弹性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位于所述夹紧位置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离开所述夹紧位置时恢复原状。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可供所述待测产品嵌入的环形密封槽。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进气口。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一夹紧导向轨,所述夹紧导向轨沿固定轨迹延伸,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夹紧导向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一夹紧驱动组件,所述夹紧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杆和一夹紧杆,所述驱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所述夹紧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所述夹紧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相连以随着所述驱动杆转动而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移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一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在所述治具本体,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块,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处于至少两个定位块之间的间隔区域。
17.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上述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装夹治具和气密性检测仪器,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以检测所述待测产品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密性待测产品的装夹治具工作状态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密性待测产品的装夹治具的爆炸图。
20.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装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夹紧导向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夹紧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治具本体及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待测产品,101:开口;
27.20:治具本体;
28.30:第一夹紧组件,301:进气口,32:密封槽;
29.40:第二夹紧组件;
30.50:可分离装夹组件,51:移动件,5101:穿口,52:装夹件,5201:装夹腔,5202:第二夹紧组件装配口,5203:周壁口,53:弹性件;
31.60:夹紧导向轨;
32.70:夹紧驱动组件,71:一驱动杆,72:夹紧杆;
33.80:定位组件,81: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3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7.参考图1至图7,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密性待测产品的装夹治具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待测产品10内形成有空腔,所述待测产品10的至少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101。例如所述待测产品10的顶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所述待测产品10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或者所述待测产品10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所述开口101。
38.参考图1至图2,所述装夹治具包括一治具本体20、一第一夹紧组件30、一第二夹紧组件40和可分离装夹组件50。
39.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间隔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20,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之间形成夹紧区。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至少一个可封堵所述待测产品10的开口101。参考图3,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进气口301,用于与气密性检测仪器相连通以进行气密性检测。
4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进气口301,主要是指封堵所述开口101的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上对应设有所述进气口301。示例性地,当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位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上方时,所述待测产品10顶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可以形成有所述进气口301。当所述待测产品10底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可以形
成有所述进气口301。当所述待测产品10底部和顶部均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可以形成有所述进气口301。
41.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治具本体20。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包括一可移动的移动件51,用于与所述待测产品10相连以带动所述待测产品10移动。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安装在所述治具本体20时,所述待测产品10处于所述夹紧区。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向靠近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至夹紧位置时。所述移动件51被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驱动移动预定距离,以带动所述待测产品10移动至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以使所述待测产品10被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夹紧,所述开口101被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对应封堵,以便于进行气密性检测。
42.这样一来,所述待测产品10的装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1)在未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与所述治具本体20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将所述待测产品10安装于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所述待测产品10的安装空间大,且所述待测产品10的装夹不会受到所述夹紧区大小的影响,方便所述待测产品10的装夹。
44.(2)将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安装在所述治具本体20,与此同时,安装在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的移动件51的所述待测产品10被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之间形成的所述夹紧区。
45.(3)驱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向靠近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至夹紧位置。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接触所述移动件51后,会驱动所述移动件51也向靠近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这样,所述待测产品10也会被带动向靠近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在带动所述待测产品10移动至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相互接触且无法进一步移动时,所述待测产品10就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之间,且所述待测产品10的开口101被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封堵。由此,所述气密性待测产品10的装夹治具能够快捷高效的实现所述待测产品10的安装和夹紧,且装夹牢固。
46.装夹完成后,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通过所述进气口301向所述待测产品10的空腔内充气,并在充气完成后通过检测所述空腔内的压力变化确定所述待测产品10的气密性。检测完成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向远离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再次将可分离装夹组件50分离于所述治具本体20,然后取出该待测产品10,并将下一待测产品10装配至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方便下一个待测产品10的检测。
47.作为优选地,参考图1、图2和图4,可分离装夹组件50包括一装夹件52。所述移动件51内形成可供所述待测产品10穿设的穿口5101。所述装夹件52内形成可装夹所述待测产品10且与所述穿口5101连通的装夹腔5201,所述装夹件52形成有与所述装夹腔5201连通的第二夹紧组件装配口5202。由此,安装所述待测产品10时,可将所述待测产品10穿过所述穿口5101后装配于所述装夹腔5201内,然后将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从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的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装配口5202装入以便于后续夹紧所述待测产品10并封堵所述待测产品10的开口101。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将所述待测产品10快速装配至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再由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稳定装配至所述治具本体20。
4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夹腔5201的高度大于所述待测产品10的高度,以使所述待测产品10装入所述装夹腔5201后距离所述装夹腔5201底部仍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装配口5202形成在所述装夹件52侧壁且贯穿所述装夹件52的一端部。由此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由右至左装配至所述治具本体20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可以自然地由右至左逐渐装入所述装夹腔5201,快捷方便。
4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夹件52的周壁形成有多个周壁口5203。由此,减轻了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的重量,方便将所述可分离装夹件52安装或分离于所述治具本体20,且方便观察位于其内的待测产品10,确保在检测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及时调整。
50.作为优选地,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包括一弹性件53。所述弹性件53安装在所述移动件51和所述装夹件52之间。所述弹性件53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位于所述夹紧位置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离开所述夹紧位置时恢复原状。由此,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离开所述夹紧位置时,所述弹性件53能够带动所述移动件51向远离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这样,可以带动所述待测产品10自动离开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由此,由左至右移动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即可方便快捷地从所述治具本体2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分离出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方便后续待测产品10的更换。
51.作为优选地,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的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可供所述待测产品10嵌入的密封槽32。所述密封槽32能够密封所述待测产品10的开口101,保证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准确性。
5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的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可供所述待测产品10嵌入的密封槽32,主要是指封堵所述开口101的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上对应设有所述密封槽32。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位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上方时,所述待测产品10顶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可以形成有所述密封槽32。当所述待测产品10底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可以形成有所述密封槽32。当所述待测产品10底部和顶部均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或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可以形成有所述密封槽32。
5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32内设有环形密封圈。
54.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的至少一个上对应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进气口30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由此,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可以一次对所述待测产品10的两个空腔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示例性地,当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位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上方时,所述待测产品10顶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进气口301。当所述待测产品10底部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进气口301。当所述待测产品10底部和顶部均形成有所述开口101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均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进气口301,或者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多个所述进气口301。
55.作为优选地,参考图1、图2和图5,所述装夹治具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20的夹紧导向轨60。所述夹紧导向轨60沿固定轨迹延伸,例如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安装于所述夹紧导向轨60,从而使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被限位于所述夹紧导向轨60,以使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沿固定轨迹移动,例如沿上下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
准确封堵所述待测产品10的开口101,尤其是密封槽32能够准确密封所述开口101,保证了所述待测产品10的检测准确性。
56.作为优选地,参考图1、图2和图6,所述装夹治具包括一夹紧驱动组件70。所述夹紧驱动组件70包括一驱动杆71和一夹紧杆72。所述驱动杆7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20。所述夹紧杆7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20。所述夹紧杆72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71相连以随着所述驱动杆71转动而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的方向移动。由此,转动例如向下搬动所述驱动杆71即可实现所述待测产品10的夹紧和封堵,简洁高效。
57.作为优选地,参考图1、图2和图7,所述装夹治具还包括一设在所述治具本体20的定位组件80。所述定位组件8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块81,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和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处于至少两个定位块81之间的间隔区域。由此,所述可分离装夹组件50由右向左移动装配至所述治具本体20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40和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0能够快速对准所述待测产品10的开口101,以便于准确封堵所述开口101,尤其是所述密封槽32能够准确密封所述开口101,保证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的检测准确性。
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装夹治具和气密性检测仪器,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与所述进气口301相连通以检测所述待测产品10的气密性。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可以包括气泵和压力检测器。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通过所述进气口301向所述待测产品10的空腔内充气,并在充气完成后通过压力检测器检测所述空腔内的压力变化确定所述待测产品10的气密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气密性检测仪器在现有技术中可以有多种选择,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5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