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防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8807发布日期:2022-01-19 19: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防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检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防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毫米波”是指波长从10mm到1mm,对应频率为30ghz到300ghz的毫米波。毫米波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毫米波与微波相比,频率高波长短,所以成像精度高,且具有毫米波电路有电路体积小的优势;2毫米波与红外相比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尤其在雨雾等恶劣自然条件下;3毫米波对烟雾,衣物等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对于在恶劣环境下探测隐匿目标十分有利;4不同物理属性的物体对毫米波的敏感程度区别很大,即毫米波辐射或者散射特性区别很大,例如对金属而言,金属的毫米波辐射率接近为零,在成像场景中,金属几乎为“冷”目标。
[0003]
综合以上特点,使得毫米波成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例如在机场,车站安检系统中可以利用毫米波成像系统探测隐藏于衣物里的枪支刀具等危险目标。
[0004]
现阶段在毫米波成像领域,毫米波成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北太平洋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此实验室中的 mcmakin等人,开发了一套三维全息成像扫描系统,此套成像系统的扫描机制是基于圆柱扫描,并且这套系统已经实现了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商业化。该成像系统采用的是主动成像机制,通过全息算法反演得到目标的三维毫米波图像。此项技术已经授权l-3communications和save view有限公司,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分别用于车站码头等场所的安检系统中和试选服装之中。但是由于这种系统采用了384个收发单元,因而成本较高。
[0005]
国内毫米波成像,受早期毫米波器件水平发展比较低的影响,体制大都采用被动体制,样机体积庞大、成本高。因此,如何实现高集成度、方便拆卸、收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防检测系统,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拆卸和收缩,具有高集成度、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的优点,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防检测系统,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两侧的平板机构、设于所述平板机构内的毫米波扫描单元、用以驱动毫米波扫描单元沿平板机构内部上下移动的机械扫描机构以及与机械扫描机构电连接的伺服扫描控制单元;
[0008]
两平板机构之间设置有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万向节以及连接在万向节两端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与平板机构连接。
[0009]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由计算机终端和多台显示器组成,搭载所述服务器的服务器机架设于平板机构一侧。
[0010]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包括天线阵列、开关阵列、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倍频与接收模块以及第一电源模块;
[0011]
所述天线阵列包括接收天线阵列和发射天线阵列,所述开关阵列包括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连接的接收开关阵列以及与所述发射天线阵列连接的发射开关阵列;
[0012]
所述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阵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输出开关控制信号,所述接收开关阵列的输出端与倍频与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倍频与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于发射开关阵列和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开关阵列、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以及倍频与接收模块连接。
[0013]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射天线阵列包括80个喇叭发射天线,所述接收天线阵列包括80个喇叭接收天线。
[0014]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伺服扫描控制单元包括电机、伺服控制器、正交编码器、通信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所述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所述正交编码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和伺服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伺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以及伺服控制器连接。
[0015]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一端与通信模块连接,另一端与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服务器连接。
[0016]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机架上还设置有身份证识别器、人脸识别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以及报警器,所述身份证识别器、人脸识别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以及报警器均与服务器连接。
[0017]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械扫描机构包括挂架以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在挂架上,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连接在安装座上。
[0018]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定位夹具,所述安装座通过定位夹具与挂架保持滑动连接。
[0019]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上开设有螺孔,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通过螺钉与安装座连接。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拆卸和收缩,具有高集成度、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的优点;且采用平板式扫描结构,x轴方向为阵列点扫描,z 轴方向为机械扫描,在被检对象静止的2秒内即可完成全身扫描;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安防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安防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标:1-底座,2-平板机构,3-万向节,4-齿轮轴,5-服务器机架, 6-顶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
实施例1
[0027]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防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
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国内毫米波成像,受早期毫米波器件水平发展比较低的影响,体制大都采用被动体制,样机体积庞大、成本高。因此,如何实现高集成度、方便拆卸、收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防检测系统,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拆卸和收缩,具有高集成度、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的优点,可有效解决上述所指出的问题。
[0029]
具体方案如下:
[0030]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防检测系统,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两侧的平板机构2、搭接在两平板机构2上的顶罩组件6、设于所述平板机构2内的毫米波扫描单元、用以驱动毫米波扫描单元沿平板机构2 内部上下移动的机械扫描机构以及与机械扫描机构电连接的伺服扫描控制单元;机械扫描机构按照伺服扫描控制单元设置的相关参数沿z轴移动。
[0031]
两平板机构2之间设置有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万向节3以及连接在万向节3两端的齿轮轴4,所述齿轮轴4与平板机构2连接;当需要收缩时,弯曲万向节3,在万向节3和齿轮轴4的配合下,两平板机构2之间的间距被缩小。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拆卸和收缩,具有高集成度、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的优点。
[003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由计算机终端和多台显示器组成,搭载所述服务器的服务器机架5设于平板机构2一侧。所述服务器机架5上还设置有身份证识别器、人脸识别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以及报警器,所述身份证识别器、人脸识别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以及报警器均与服务器连接。
[0033]
参考图2,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包括天线阵列、开关阵列、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倍频与接收模块以及第一电源模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接收天线阵列和发射天线阵列,其中,所述发射天线阵列包括80个喇叭发射天线,所述接收天线阵列包括80个喇叭接收天线。所述开关阵列包括与所述接收天线阵列连接的接收开关阵列以及与所述发射天线阵列连接的发射开关阵列,接收开关阵列和发射开关阵列主要用于信号切换。
[0034]
所述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阵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输出开关控制信号;
[0035]
所述接收开关阵列的输出端与倍频与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倍频与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于发射开关阵列和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用以接收和处理信道的基带信号以及控制各接收开关和各发射开关的通断;倍频与接收模块接外部参考信号,用于将外部参考信号变频至毫米波段,以及将接收的回波信号变频至中频信号输出至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
[0036]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开关阵列、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以及倍频与接收模块连接。
[0037]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扫描控制单元包括电机、伺服控制器、正交编码器、通信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所述伺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所述正交编码器的
输出端分别与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和伺服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伺服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以及伺服控制器连接。
[0038]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一端与通信模块连接,另一端与基带发射与数字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服务器连接。
[0039]
所述机械扫描机构包括挂架以及安装座(图中未示出),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在挂架上,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定位夹具,所述安装夹具将安装座夹持在挂架上,所述安装座通过定位夹具与挂架保持滑动连接。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上开设有螺孔,所述毫米波扫描单元通过螺钉与安装座连接。
[004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