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及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7638发布日期:2022-04-14 21: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路基层、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和沥青面层;其中,所述路基层与所述底基层之间以及所述上基层与所述沥青面层之间均具有土压力计;所述路基层与所述底基层之间、所述底基层与所述下基层之间以及所述下基层和所述上基层之间具有水稳应变计;所述上基层与所述沥青面层之间还具有沥青应变计和竖向应变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厚度为20cm,所述下基层和上基层的厚度为18cm,所述沥青面层的厚度为12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与所述下基层之间、所述下基层中、所述下基层与上基层之间、所述上基层中、所述上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以及所述沥青面层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土压力计、水稳应变计、沥青应变计以及竖向应变计在各层上均设置有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土压力计、水温应变计、沥青应变计以及竖向应变计在其所在层的水平面上沿道路的宽度和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压力计沿道路宽度方向上的布置间距为0.3m,沿道路长度方向上的布置间距为1.5m或者2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稳应变计沿道路长度方向横向、纵向间隔布置,且沿道路宽度方向上的布置间距为0.3m,沿道路长度方向的布置间距为1.5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应变计沿道路长度方向横向、纵向间隔布置,且沿道路宽度方向上的布置间距为0.3m,沿道路长度方向的布置间距为2m。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应变计沿道路宽度方向的布置间距为0.3m,沿道路长度方向上的布置间距为2m。10.一种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数据解调仪、显示器以及落锤式弯沉仪;其中,所述数据解调仪与所述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中的温度传感器、土压力计、水稳应变计、沥青应变计以及竖向应变计连接,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数据解调仪连接,用于响应曲线的显示,所述落锤式弯沉仪用以在所述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表面施加不同重量的载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强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及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数据解调仪、显示器以及落锤式弯沉仪;其中,数据解调仪与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中的温度传感器、土压力计、水稳应变计、沥青应变计以及竖向应变计连接,显示器与数据解调仪连接,用于响应曲线的显示,落锤式弯沉仪用以在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构表面施加不同重量的载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沥青路面的各层间设置的土压力计、水温应变计、沥青应变计以及竖向应变计,与现有的落锤式弯沉仪相比,实现了对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力学响应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路面结构测试结构,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参考价值。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参考价值。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参考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吉增晖 余晖 郑炳锋 吴威伟 刘钰斐 吴春颖 郁伟 潘大为 张倩倩 唐吉士 朱富万 陈菊梅 邵金华 梅亮 黄俊 王若愚 黄毅 吕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4/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