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5882发布日期:2022-05-17 13:1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生产及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当出行距离较短时,人们一般选择电动车或摩托车,随着电动车和摩托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对其技术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例如电动车和摩托车的仪表盘需要经过耐温检测,在仪表盘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高温和低温检测,通常使用低温箱为仪表盘提供低温环境,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在使用时,低温箱内的冷风在与仪表盘换热后通常会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去,但排放的冷风中仍然含有部分冷量,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因此不便于使用;
4.2、现有的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在使用时,低温箱的保温性能较差,低温箱内的冷量会通过箱体传递到外界环境中去,造成能量的损耗,从而不便于使用。
5.因此,现有的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通过利用循环组件和保温棉,通过循环组件实现了低温箱本体内部的低温气体循环流动,增加了换热率,同时通过保温棉降低了低温箱本体的导热系数,从而避免了低温箱本体内部的冷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包括低温箱本体,所述低温箱本体的四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棉,低温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循环管、循环风机和第二循环管,循环风机固定连接在低温箱本体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低温箱本体的底部一侧和低温箱本体的后端面中心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箱本体的后端面上方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盖,合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低温箱本体和箱盖的后端面两侧,所述低温箱本体的前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锁扣,锁扣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箱盖的前端面两侧,在使用过程中,合页的设置实现了箱盖的转动,锁扣的设置实现了对箱盖的锁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箱盖的顶部设置有鼓风组件,箱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接触连接在低温箱本体的顶部,低温箱本体的内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换热管,
在使用过程中,密封圈的设置避免了冷量通过箱盖与低温箱本体的连接处渗透出来,换热管的设置实现了制冷。
11.进一步地,所述鼓风组件包括扇叶、伺服电机和转轴,伺服电机通过u型板固定连接在箱盖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箱盖并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壁上套设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换热管的上方,在使用过程中,伺服电机和转轴的设置实现了带动扇叶转动,扇叶的转动实现了带动空气流通。
12.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箱本体的两侧外壁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进出料口,进出料口均贯穿保温棉,所述进出料口的外侧开口处设置有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安装块、l型板和布帘,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l型板的后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在低温箱本体两侧外壁的前后端,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布帘,在使用过程中,进出料口的设置实现了物料能够通过低温箱本体,l型板对安装块起到了安装固定的作用,安装块对布帘起到了安装固定的作用,布帘的设置避免了低温箱本体内部的冷量通过进出料口处渗透出来。
13.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加强杆,所述低温箱本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支撑板为回字形,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两两相邻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板和支撑杆对低温箱本体起到了支撑固定的作用,加强杆的设置加强了支撑杆的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换热管和鼓风组件向低温箱本体的内侧产生冷风,通过冷风为物料提供低温环境,并启动循环风机,此时经过物料的冷风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循环管内,并通过第一循环管进入到第二循环管内,最终通过第二循环管回到换热管的上方,实现了冷风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从而便于使用。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低温箱本体的内壁和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棉,通过保温棉降低了低温箱本体的导热系数,从而避免了低温箱本体外部的热量传递到低温箱本体的内侧,降低了低温箱本体内的冷量自热损耗,从而节约了能源,因此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温箱本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遮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低温箱本体;11、换热管;12、保温棉;13、进出料口;2、锁扣;3、箱盖;31、密封圈;4、鼓风组件;41、扇叶;42、伺服电机;43、u型板;44、转轴;5、合页;6、遮挡组件;61、安装块;
62、l型板;63、布帘;7、支撑组件;71、支撑板;72、支撑杆;73、加强杆;8、循环组件;81、第一循环管;82、循环风机;83、第二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电动车及摩托车仪表盘生产流水线上的耐温检测用低温箱,包括低温箱本体1,低温箱本体1的四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棉12,低温箱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循环组件8,循环组件8包括第一循环管81、循环风机82和第二循环管83,循环风机82固定连接在低温箱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循环风机8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管81和第二循环管83,第一循环管81和第二循环管83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低温箱本体1的底部一侧和低温箱本体1的后端面中心位置;
27.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换热管11和鼓风组件4向低温箱本体1的内侧产生冷风,通过冷风为物料提供低温环境,并启动循环风机82,此时经过物料的冷风在循环风机82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循环管81内,并通过第一循环管81进入到第二循环管83内,最终通过第二循环管83回到换热管11的上方,实现了冷风的循环利用;
28.并在使用过程中,低温箱本体1的内壁和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棉12,通过保温棉12降低了低温箱本体1的导热系数,从而避免了低温箱本体1外部的热量传递到低温箱本体1的内侧。
29.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低温箱本体1的后端面上方通过合页5活动连接有箱盖3,合页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低温箱本体1和箱盖3的后端面两侧,低温箱本体1的前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锁扣2,锁扣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箱盖3的前端面两侧;
30.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打开箱盖3时,首先将锁扣2的锁定状态接触,接着对箱盖3施加向上的外力作用,在合页5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箱盖3以合页5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箱盖3的打开。
31.其中如图3所示,箱盖3的顶部设置有鼓风组件4,箱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1,密封圈31的底部接触连接在低温箱本体1的顶部,低温箱本体1的内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换热管11,鼓风组件4包括扇叶41、伺服电机42和转轴44,伺服电机42通过u型板43固定连接在箱盖3的顶部中心位置,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贯穿箱盖3并固定连接有转轴44,转轴44的外壁上套设有扇叶41,扇叶41位于换热管11的上方;
32.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换热管11的两端外接压缩机,压缩机产生低温流体进入到换热管11内,启动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带动转轴4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扇叶41进行旋转,通过扇叶41的旋转带动空气流动从而形成新风,新风在经过换热管11换热后变成冷风,通过冷风为低温箱本体1内的物料提供低温环境。
33.其中如图4所示,低温箱本体1的两侧外壁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进出料口13,进出料口13均贯穿保温棉12,进出料口13的外侧开口处设置有遮挡组件6,遮挡组件6包括安装块61、l型板62和布帘63,安装块61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62,l型板62的后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在低温箱本体1两侧外壁的前后端,安装块61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布帘63;
34.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传送带通过进出料口13贯穿低温箱本体1,物料通过传动
带通过低温箱本体1,并通过布帘63减小进出料口13的贯通面积,从而避免了外界的热量通过进出料口13进入到低温箱本体1,当需要对布帘63进行安装时,首先将l型板62安装在安装块61的两侧外壁上,接着将l型板62的后端面与低温箱本体1的两侧外壁接触,并通过螺钉将l型板62与低温箱本体1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布帘63的安装。
35.其中如图6所示,低温箱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7,支撑组件7包括支撑板71、支撑杆72和加强杆73,低温箱本体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71的上表面,支撑板71为回字形,支撑板71的下表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2,支撑杆72两两相邻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73;
36.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低温箱本体1放置在支撑板71的上表面,低温箱本体1上的重力传递到支撑板71上,并通过支撑板71传递到支撑杆72上,最终通过支撑杆72传递到地面上,从而实现了对低温箱本体1的支撑固定,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加强杆73将相邻的支撑杆72连接,从而避免了支撑杆72因外力过大而发生形变,从而加强了支撑杆72的稳定性。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