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3984发布日期:2022-02-16 15:4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井盖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井盖的数量与日俱增,而由于检修人员的巡检效率有限,无法及时的对每个井盖的状况进行检测,若遇到井盖损坏或者丢失,相关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可能会使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发生事故,同时需要对井下的数据进行监测,避免井内出现险情对周围造成威胁,现有技术中,公布了一种井盖监测设备,包括监测设备固定装置,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装置的侧面设有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装置和监测设备之间设有测试井盖,所述测试井盖的底部设有地面,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装置和监测设备之间连接有天线馈线,其实现了井盖监控设备天线在井盖上侧安装,解决了天线在井盖下对射频信号的屏蔽问题,工程安装只需要在井盖上钻一个孔,或者借用井盖自身的维护操作孔,解决了井盖监控设备安装需要精确的相对位置钻2-4个孔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设备工程安装的难度,减少了工作量,集成了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水浸电极,可以监测井盖的振动、倾斜以及井下水浸,并且通过lpwan通信模块上报到后台。
3.但是,上述结构之中存在不足之处,在井盖底部安装监测器时,需要确保监测器能够拆卸下来,并且设置检修通口,方便对内部器件进行维修更换,以增加监测器的使用寿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井盖和井内进行多数据检测,并且能够在监测器停止工作时简单快速的对其进行拆卸更换,同时设置有检修通口方便对内部器件进行维修的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包括井盖,所述井盖上设置有检修机构和两个拆卸机构;所述检修机构包括有安装箱、检修通口、两个固定块、两个滑动槽、检修盖、辅助盒、圆杆、短杆、锥形齿轮一、两个螺纹短杆、两个锥形齿轮二和两个圆筒,所述安装箱设置在井盖的下方,所述检修通口开设在安装箱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滑动槽分别开设在对应的固定块上,所述检修盖设置在检修通口内,所述辅助盒固定安装在检修盖的顶部,所述圆杆转动安装在检修盖的底部,所述圆杆的顶端延伸至辅助盒内,所述短杆固定安装在圆杆的底端,所述锥形齿轮一固定安装在圆杆的顶端,两个所述螺纹短杆分别转动安装在辅助盒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螺纹短杆的一端延伸至辅助盒外,两个所述锥形齿轮
二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螺纹短杆上,所述锥形齿轮二与锥形齿轮一啮合,两个所述圆筒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螺纹短杆上,所述圆筒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7.所述拆卸机构包括有矩形块、固定缺口、连接块、凹槽一、安装腔、伸缩杆、方块、弹簧和定位块,所述矩形块固定安装在井盖的底部,所述固定缺口开设在矩形块上,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延伸至固定缺口内,所述凹槽一开设在连接块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安装腔开设在矩形块上,所述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方块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弹簧滑动套设在伸缩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安装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方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固定安装在方块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延伸至凹槽一内并与凹槽一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与矩形块滑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拆卸机构还包括有限位通口、工作腔、两个凹槽二、双向螺纹杆、两个夹板和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通口开设在定位块上,所述工作腔开设在连接块上,两个所述凹槽二均开设在工作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凹槽二与凹槽一相连通,所述双向螺纹杆转动安装在工作腔内,两个所述夹板均螺纹安装在双向螺纹杆上,所述夹板的一侧延伸至凹槽二内,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夹板上,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延伸至限位通口内并与限位通口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井盖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天线,所述天线的顶端延伸至圆孔内,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微处理控制器,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通信设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气味传感器,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箱外。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检修盖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圆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阻挡杆,所述阻挡杆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拉动通口,所述方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拉动通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连接块外,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所述工作腔内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夹板滑动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修机构,所述检修机构使得可以在安装箱底部设置一个能够快速打开的检修通口,具有在安装箱内部器件发生损坏时能够快速的对其进行维修更换;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使得可以在监测器停止工作时对其进行更换,具有可以在监测器发生损坏时将其拆卸更换避免检修人员需要直接在井盖附近进行维修导致对周围交通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原理框图。
21.图中:1、井盖;2、安装箱;3、固定块;4、检修盖;5、辅助盒;6、圆杆;7、锥形齿轮一;8、螺纹短杆;9、锥形齿轮二;10、圆筒;11、矩形块;12、固定缺口;13、连接块;14、凹槽一;15、安装腔;16、伸缩杆;17、方块;18、弹簧;19、定位块;20、限位通口;21、工作腔;22、凹槽二;23、双向螺纹杆;24、夹板;25、限位块;26、天线;27、微处理控制器;28、电池;29、倾角传感器;30、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原理框图。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包括井盖1,所述井盖1上设置有检修机构和两个拆卸机构;所述检修机构包括有安装箱2、检修通口、两个固定块3、两个滑动槽、检修盖4、辅助盒5、圆杆6、短杆、锥形齿轮一7、两个螺纹短杆8、两个锥形齿轮二9和两个圆筒10,所述安装箱2设置在井盖1的下方,所述检修通口开设在安装箱2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块3均固定安装在安装箱2的底部内壁上,两个滑动槽分别开设在对应的固定块3上,所述检修盖4设置在检修通口内,所述辅助盒5固定安装在检修盖4的顶部,所述圆杆6转动安装在检修盖4的底部,所述圆杆6的顶端延伸至辅助盒5内,所述短杆固定安装在圆杆6的底端,所述锥形齿轮一7固定安装在圆杆6的顶端,两个所述螺纹短杆8分别转动安装在辅助盒5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螺纹短杆8的一端延伸至辅助盒5外,两个所述锥形齿轮二9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螺纹短杆8上,所述锥形齿轮二9与锥形齿轮一7啮合,两个所述圆筒10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螺纹短杆8上,所述圆筒10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23.所述拆卸机构包括有矩形块11、固定缺口12、连接块13、凹槽一14、安装腔15、伸缩杆16、方块17、弹簧18和定位块19,所述矩形块11固定安装在井盖1的底部,所述固定缺口12开设在矩形块11上,所述连接块13固定安装在安装箱2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连接块13的一侧延伸至固定缺口12内,所述凹槽一14开设在连接块13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安装腔15开设在矩形块11上,所述伸缩杆16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5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方块17固定安装在伸缩杆16的一端,所述弹簧18滑动套设在伸缩杆16上,所述弹簧18的一端与安装腔15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8的另一端与方块17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19固定安装在方块17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定位块19的一侧延伸至凹槽一14内并与凹槽一14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19与矩形块11滑动连接。
24.如图3所示,所述拆卸机构还包括有限位通口20、工作腔21、两个凹槽二22、双向螺纹杆23、两个夹板24和两个限位块25,所述限位通口20开设在定位块19上,所述工作腔21开
设在连接块13上,两个所述凹槽二22均开设在工作腔2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凹槽二22与凹槽一14相连通,所述双向螺纹杆23转动安装在工作腔21内,两个所述夹板24均螺纹安装在双向螺纹杆23上,所述夹板24的一侧延伸至凹槽二22内,两个所述限位块25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夹板24上,所述限位块25的一侧延伸至限位通口20内并与限位通口20滑动连接;
25.通过限位通口20、工作腔21、两个凹槽二22、双向螺纹杆23、两个夹板24和两个限位块25相互配合,形成可以对定位块19进行限位防止其脱离凹槽一14,避免了井盖1发生震动时定位块19脱离出凹槽一14导致安装箱2无法牢固固定。
26.如图1所示,所述井盖1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天线26,所述天线26的顶端延伸至圆孔内,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微处理控制器27,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池28,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通信设备,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29,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安装箱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气味传感器,所述安装箱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30,所述水位传感器30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箱2外;
27.通过圆孔、天线26、微处理控制器27、电池28、通信设备、倾角传感器29和水位传感器30相互配合,形成可以对井盖1和井内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避免了井盖1发生损坏或者井内有异常情况时相关部门无法及时响应。
28.如图1所示,所述检修盖4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圆筒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阻挡杆,所述阻挡杆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29.通过限位槽和阻挡杆相互配合,形成可以通过阻挡杆对圆筒10进行限位,避免了圆筒10会发生转动或者与螺纹短杆8脱离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30.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腔1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拉动通口,所述方块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拉动通口;
31.通过拉动通口和拉杆相互配合,形成可以通过拉杆间接控制定位块19移动,避免了定位块19无法脱离凹槽一14导致无法对安装箱2进行拆卸。
32.如图3所示,所述双向螺纹杆23的底端延伸至连接块13外,所述双向螺纹杆2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所述工作腔21内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夹板24滑动连接;
33.通过转动把手和滑动杆相互配合,形成可以通过滑动杆对夹板24进行限位,避免了夹板24发生转动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盖监控系统用设置在井盖底部的井盖监控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35.第一步骤:微处理控制器27与通信设备和电池28为电性连接,通信设备与天线26为电性连接,微处理控制器27与倾角传感器29、气味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30为数据传输连接,当需要对井盖1和井内进行实时监控时,通过倾角传感器29传输的数据可以分析井盖1是否为盖合状态,通过气味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可以分析井内是否存在危险气体,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可以分析井盖1是否发生剧烈晃动,通过水位传感器30传输的数据可以分析井内水位是否达到警戒线,同时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天线26将数据传输至相关部门,当数据发生异常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响应,通过异常数据对井盖1
进行相应的检查;
36.第二步骤:当安装箱2无法正常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检修,部分井盖1存在道路中央,如果工作人员在井盖1四周进行检修时,会对周围交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将安装箱2进行拆卸,将其带回在进行维修,首先工作人员掀开井盖1,然后手动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带动双向螺纹杆23转动,双向螺纹杆23带动安装在其不同螺纹面的夹板24相互远离,夹板24由于滑动杆的限位不会发生转动,夹板24带动限位块25相互远离直至脱离限位通口20,然后拉动拉杆,使拉杆带动方块17向远离连接块13的方向移动,方块17带动定位块19进行移动,直至定位块19脱离凹槽一14,此时可以将安装箱2与井盖1分离,完成拆卸工作,如需安装反向操作即可;
37.第三步骤:当需要对安装箱2内部器件进行检修时,首先操作人员手动转动短杆,短杆带动圆杆6转动,圆杆6带动锥形齿轮一7转动,锥形齿轮一7带动锥形齿轮二9转动,锥形齿轮二9带动螺纹短杆8转动,螺纹短杆8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圆筒10移动,圆筒10由于阻挡杆的限位不会发生转动,圆筒10持续移动直至与滑动槽脱离,此时下拉检修盖4即可将检修通口打开,完成检修后,反向操作即可将检修通口关闭。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39.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