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及抗风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8029发布日期:2022-04-16 18:5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及抗风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抗风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及抗风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抗风压性能是指门窗、外墙等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如开裂、面板破损、局部屈服、粘结失效等)和五金件松动、开启困难等障碍的能力。门窗、外墙抗风压性能如果达不到要求,在强风作用下,强风产生的挠度超过杆件的最大允许挠度,门窗、外墙因此破裂,造成安全问题。因此,确保抗风压能力的检测准确性是必要的。在抗风压检测过程中,由于待检物规格尺寸较多,固定试样的框架往往需要拼接。检测过程中拼接的地方容易出现松动,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及抗风压检测装置,可以支撑抗风压检测装置的容纳机构,保证容纳机构的牢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该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应用于抗风压检测装置中,该抗风压检测装置包括容纳机构和力提供物体,该容纳机构用于容纳待测物;
5.该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包括力传导机构和支撑部件;支撑部件抵接容纳机构;力传导机构的第一端与支撑部件连接,第二端与力提供物体连接,力传导机构用于通过力提供物体为支撑部件提供支撑力,进而使得支撑部件支撑容纳机构。
6.进一步的,支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抵接件,容纳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容纳件,至少一个抵接件中的每个抵接件用于抵接容纳机构中对应的容纳件。
7.进一步的,在容纳机构未固定至所述抗风压检测装置中的固定物,且支撑部件包括多个抵接件时,多个抵接件和容纳机构中的多个所述容纳件一一对应;
8.或者,
9.在容纳机构存在第一容纳件固定至固定物时,支撑部件包括与第二容纳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第二容纳件为容纳机构中未固定至固定物的容纳件。
10.进一步的,在容纳机构中的多个容纳件为可拆卸的情况下,力传导机构和支撑部件连接的位置对应多个容纳件中两个容纳件拼接的位置。
11.进一步的,力传导机构包括力传导部和固定部;
12.力传导部的第一端与支撑部件连接,力传导部的第二端通过固定部固定于力提供物体上;
13.力传导部用于通过力提供物体为支撑部件提供支撑力,进而使得支撑部件支撑容纳机构。
14.进一步的,力传导部包括长度调节件和长度固定件;
15.长度调节件用于调节力传导部的长度,进而使得力传导部的长度匹配容纳机构和力提供物体之间的距离;长度固定件用于固定力传导部的长度。
16.进一步的,固定部包括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用于调节力传导部的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位置。
17.进一步的,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
18.第一滑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力传导部,调节力传导部的高低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与支撑部件的连接位置的高低位置;
19.第二滑动机构用于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力传导部,所述力传导部的左右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与支撑部件的连接位置的左右位置。
20.进一步的,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21.第二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且第二固定件连接至力传导部的第二端,且第二固定件与力传导部的连接位置与力传导部与支撑部件的连接位置齐平。
22.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风压检测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
23.抗风压检测装置还包括风力提供装置,风力提供装置设置在容纳机构的第一侧;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机构的第二侧。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及抗风压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力传导机构和支撑部件,力传导机构的第一端与支撑部件连接,第二端与力提供物体连接,使力传导机构通过力提供物体为支撑部件提供支撑力,支撑部件抵接容纳机构以支撑容纳机构,保证了容纳机构的牢固,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通过在力传导部上设置长度调节件和长度固定件,使得力传导部的长度可调,从而使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宽度的待测物和容纳待测物的容纳机构;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通过在固定部上设置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由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二滑动机构构成,使力传导部的高低、左右均可调节,进而调节力传导部与支撑部件的连接位置,调节支撑部件支撑容纳机构的主要受力点,以使支撑力的主要受力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待测物对应的容纳机构中容纳件的拼接位置进行调整,使不同的待测物对应的容纳机构均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力传导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装置的力传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应用于抗风压检测装置,抗风压检测装置包括容纳机构1和力提供物体2,该容纳机构1用于容纳待测物,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该容纳机构1。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包括力传导机构10和支撑部件20。其中,支撑部件20抵接容纳机构1;力传导机构10的第一端与支撑部件20连接,第二端与力提供物体2连接,力传导机构10用于通过力提供物体2为支撑部件20提供支撑力,进而使得支撑部件20支撑容纳机构1。
40.当风吹向容纳机构1时,力提供物体2对力传导机构10产生支撑力,力传导机构10将该支撑力传导至支撑部件20从而为支撑部件20提供支撑力,使得支撑部件20支撑容纳机构1,保证容纳机构1的牢固与稳定性。
41.具体的,如图2所示,容纳机构1至少包括一个容纳件3,支撑部件20至少包括一个抵接件210,每个抵接件210都一一对应于容纳机构1中的每个容纳件3,抵接件210用于抵接容纳机构1中对应的容纳件3。通过在支撑部20上设置与容纳机构1中的每个容纳件3一一对应的抵接件210,使得每个容纳件3都能得到支撑,进一步保证了容纳机构1的牢固与稳定性。
42.可选的,抗风压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物4,固定物4用于将容纳机构1固定在抗风压检测装置上。
43.可选的,容纳机构1未固定至抗风压检测装置中的固定物4时,支撑部件20可以包
括多个抵接件210,该多个抵接件210与容纳机构1中的多个容纳件3一一对应。可选的,待测物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不容易固定的形状,对应的容纳机构1为与待测物匹配的形状,此时支撑部件20不仅起到支撑容纳机构1的作用,还起到固定容纳机构1的作用。
44.可选的,容纳机构1存在第一容纳件固定至固定物4,第二容纳件未固定至固定物4时,支撑部件20包括与第二容纳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210,该抵接件210用于支撑未固定至固定物4的第二容纳件。此时,支撑部件20一方面支撑容纳机构1,保证容纳机构1的牢固与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固定未固定至固定物4的第二容纳件,起到协助固定物4固定容纳机构1的作用。
45.可选的,待测物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容纳机构1根据待测物实际的形状进行拼接,容纳机构1中的多个容纳件3可以是可拆卸的,此时力传导机构10与支撑部件20连接的位置可以对应于两个容纳件3拼接的位置。支撑部件20与力传导机构10连接的位置是支撑部件20上支撑力的主要受力点,此处支撑力更集中,支撑力效果最好,将力传导机构10与支撑部件20连接的位置对应于两个容纳件3拼接的位置,可以使容纳件3拼接的位置处受到的支撑力效果最好,防止拼接处出现松动。
46.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力传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力传导机构10包括力传导部110和固定部120。其中,力传导部110的第一端与支撑部件20连接,力传导部110的第二端通过固定部120固定于力提供物体2上。力传导部110通过力提供物体2为支撑部件20提供支撑力,从而使支撑部件20支撑容纳机构1。
47.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装置的力传导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力传导部110包括长度调节件111和长度固定件112。其中,长度调节件111用于调节力传导部110的长度,使力传导部110的长度匹配容纳机构1和力提供物体2之间的距离;长度固定件112用于固定力传导部110的长度。
48.可选的,长度调节件111可以是可伸缩的杆件,也可以是由两段杆件组合成的杆件。可选的,第一杆件1111套设在第二杆件1112内,通过调节第一杆件1111在第二杆件1112内的长度,调节长度调节件111的长度,长度固定件112设置在第一杆件1111和第二杆件1112的连接处,长度固定件112可以是锁紧螺母,通过将第二杆件1112固定在第一杆件1111上从而固定力传导部110的长度。长度调节件111和长度固定件112的设置,使得力传导部100的长度可调,从而使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宽度的待测物和容纳待测物的容纳机构1。
49.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固定部120包括滑动机构121,该滑动机构121用于调节力传导部110的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的连接位置。
50.具体的,滑动机构121包括第一滑动机构1211和第二滑动机构1212。其中,第一方向为力传导部110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力传导部110的左右方向;第一滑动机构1211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力传导部110,调节力传导部110的高低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的连接位置的高低位置;第二滑动机构1212用于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力传导部110,调节力传导部110的左右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的连接位置的左右位置。
51.可选的,滑动机构121可以是滑杆,其中第一滑动机构1211为第一方向设置的滑
杆,第二滑动机构1212为第二方向设置的滑杆。可选的,第一滑动机构1211可以设置在第二滑动机构1212上,力传导部110连接在第一滑动机构1211上;第一滑动机构1211在第二滑动机构1212上沿第二方向滑动,力传导部110在第一滑动机构1211上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力传导部110的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的连接位置。可选的,第二滑动机构1212可以设置在第一滑动机构1211上,力传导部110连接在第二滑动机构1212上;第二滑动机构1212在第一滑动机构1211上沿第一方向滑动,力传导部110在第二滑动机构1212上沿第二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力传导部110的位置,进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的连接位置。
52.第一滑动机构1211和第二滑动机构1212的设置,使得力传导部110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力传导部110的高低、左右均可调节,进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的连接位置,调节支撑部件20支撑容纳机构1的主要受力点,以使支撑力的主要受力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待测物对应的容纳机构1中容纳件3的拼接位置进行调整,使不同的待测物对应的容纳机构1均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撑效果。
53.固定部12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22和第二固定件123。其中,第一固定件122设置在滑动机构121上,第二固定件123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22上。第二固定件123与力传导部1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固定件123用于将力传导部110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22上;第一固定件122可以在滑动机构121上滑动并固定在滑动机构121上,从而使力传导部110在滑动机构121上滑动,第一固定件121用于调节力传导部110的位置,并固定力传导部110的位置。第一固定件122和第二固定件123的设置,使得力传导部110能够在固定部120的滑动机构121上滑动,并且使力传导部110固定在固定部120上。
54.固定部120还包括第三固定件124,第三固定件124设置在第一滑动机构1211和第二滑动机构1212的连接处,用于将第一滑动机构1211固定在第二滑动机构1212上,或者将第二滑动机构1212固定在第一滑动机构1211上,从而将固定在滑动机构121上的力传导部110的位置固定住。
55.第一固定件122、第二固定件123和第三固定件124的设置,将力传导部110固定在固定部120上,同时固定力传导部110在滑动机构121上滑动后的位置,保证力传导部110的位置在调整后是固定的,从而保证力传导部110和支撑部件20的连接处对应容纳机构1中容纳件3的拼接位置并不会发生变化,保证支撑部件20对容纳机构1的支撑效果。
56.可选的,如图6所示,支撑部件20还包括第四固定件221和第五固定件222。其中,第四固定件221设置在支撑部件20上,第五固定件212设置在第四固定件221上。第五固定件222与力传导部1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固定件222用于将力传导部110固定在第四固定件221上,从而将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20连接。可选的,第二固定件123与力传导部110的连接位置和第五固定件222与力传导部110的连接位置齐平,一方面使力传导部110处于水平位置,使力传导部110最大程度地将支撑力传导给支撑部20,另一方面,使通过固定部120的滑动机构121调节力传导部110的位置时,力传导部110在固定部120上的位置即对应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20的连接位置,方便力传导部110位置的调节。
57.可选的,第四固定件221在支撑部件20上的位置可以调节,从而调节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连接的位置,使力传导部110与支撑部件20连接的位置位于支撑部件20上的最佳位置,一方面使支撑部件20与容纳机构1的接触面积最大,增强支撑部件20对容纳机构
1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使支撑力能够传递至支撑部件20的所有抵接件210,使支撑部件20上的每个抵接件210均能起到支撑作用。
58.可选的,支撑部件20可以是支撑面,一个支撑部件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抵接部210,每个抵接部210对应容纳机构1中的一个容纳件3。
59.可选的,支撑部件20可以是支撑杆,一个支撑部件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抵接部210,每个抵接部210对应容纳机构1中的一个容纳件3。可选的,如图7所示,支撑杆可以包括立杆231和底杆232,立杆23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抵接部210,用于接收力传导机构10提供的支撑力,支撑容纳机构1;立杆231设置在底杆232上,底杆232用于为立杆231提供沿立杆231方向的支撑力,以提高立杆231的强度,从而提高支撑部件20对容纳机构1的支撑效果。
60.可选的,第四固定件221可以在立杆231上滑动,立杆231可以在底杆232上滑动,从而配合固定部120上的滑动机构121,使力传导部110处于水平位置,使力传导部110最大程度地将支撑力传导至支撑部件20,支撑部件20最大程度地接收力传导部110传导的支撑力。
61.可选的,立杆231可以是可伸缩的杆件,也可以是由两段杆件组合成的杆件,如图8所示,可选的,第四固定件221的第一端设置在底杆232上,第三杆件2311套设在第四杆件2312的第二端内,通过调节第三杆件2311在第四杆件2312内的长度,调节立杆231的长度。第四杆件231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六固定件223,第六固定件223将第三杆件2311固定在第四杆件2312上,从而调节立杆231的高度,从而使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高度的待测物和容纳待测物额容纳机构1。
62.可选的,支撑部件20还包括第七固定件224,第七固定件224用于将立杆231固定在底杆232上。
63.可选的,一个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支撑部件20,一个支撑部件20可以对应多个力传导机构10。
6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风压检测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该抗风压检测装置还包括风力提供装置,风力提供装置设置在容纳机构1的第一侧,抗风压检测支撑装置设置在容纳机构1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该抗风压检测装置相对的两面。
6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