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8251发布日期:2022-06-14 21: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装载试管的数量较多,在进样的过程中,待进样的试管架上常因疏忽漏装试管,但现有的设备往往无法对该种情况进行有效的识别,检测组件继续进行的检测动作将会耽误较多的时间,导致耗费时间较长,检测效率较低。
3.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试管检测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试管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试管检测组件,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供试管架沿给进方向移动的试管给进区域,所述试管架上设置有用于安放试管的试管放置位,所述试管检测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抵紧件和位置检测件,所述位置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抵紧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抵紧件的第二端对应所述位置检测器设置,所述抵紧件的第三端对应所述试管架的试管放置位设置;
6.所述抵紧件的第一端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向试管放置位运动时,所述抵紧件的第二端能够运动至与所述位置检测件相对应的遮挡位置或错开位置,其中,所述试管架的试管放置位的试管状态不同时,所述位置检测件所获得的识别信号不同。
7.进一步的,所述试管状态是试管架中是否放置有试管的状态;
8.所述位置检测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对应设置在所述抵紧件第二端的两侧。
9.进一步的,所述位置检测件为光耦,所述抵紧件的第二端为相对所述光耦设置的光耦挡片。
10.进一步的,所述光耦挡片包括第一光耦挡片和第二光耦挡片,所述第一光耦挡片和第二光耦挡片之间设有缺口,所述试管放置位放置有试管时,所述光耦挡片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运动至终止位,在所述终止位时,所述光耦位于对应所述缺口位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抵紧件包括抵紧拨片和抵紧臂,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抵紧拨片连接,所述抵紧拨片通过弹簧与所述抵紧臂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抵紧件沿与给进方向垂直运动。
12.进一步的,所述抵紧臂设有导向轴,所述抵紧拨片对应设有导向孔,所述抵紧拨片通过所述导向孔套接于所述导向轴与所述抵紧臂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导向轴。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导轨,所述抵紧臂对应设有导轨滑块,所述抵紧臂可通过
所述导轨滑块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光学检测组件,所述光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试管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光学检测组件为图像识别传感器和/或条码扫描器;
15.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用于获取当前试管放置位的试管照片,以识别所获取的试管照片是否含有试管帽;
16.所述条码扫描器用于扫描试管上的条形码。
17.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旋转电机和摩擦轮,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摩擦轮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摩擦轮连接,所述摩擦轮用于与所述试管接触以带动所述试管旋转。
18.进一步的,所述抵紧臂设有悬臂部和抵紧部,所述抵紧部通过所述悬臂部延伸至所述试管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抵紧部可随所述抵紧臂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抵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摩擦从动轮,所述抵紧部配合所述摩擦轮可实现对所述试管的夹持或释放。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抗干扰性能好的试管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以物理方式对试管架中的试管有无进行检测,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试管架放置有试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试管架未放置试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试管架有试管时的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试管架放置有试管时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试管架未放置试管时的俯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检测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附图6中的试管检测组件局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1-底座;11-光耦;12-导轨;
29.21-驱动电机;211-传动轮;
30.22-抵紧拨片;221-导向孔;222-轴套;
31.23-抵紧臂;231-第二光耦挡片;232-第一光耦挡片;233-导向轴;234-导轨滑块;235-悬臂部;236-抵紧部;237-开口;238-摩擦从动轮;2381-从动轮轮圈;
32.24-弹簧;25-从动轮;26-传动皮带;27-传动压片;
33.31-旋转电机;32-摩擦轮;321-轮圈;
34.33-旋转传动皮带;34-旋转传动轮;
35.5-光学检测组件;
36.6-试管架;61-试管;62-试管帽;63-试管架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3.实施例1
44.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试管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试管检测组件,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供试管架6沿给进方向移动的试管给进区域,所述试管架6上设置有用于安放试管61的试管放置位,所述试管检测组件包括驱动电机21、抵紧件和位置检测件,所述位置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与所述抵紧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抵紧件的第二端对应所述位置检测器设置,所述抵紧件的第三端对应所述试管架的试管放置位设置;
45.所述抵紧件的第一端在所述驱动电机21的驱动下向试管放置位运动时,所述抵紧件的第二端能够运动至与所述位置检测件相对应的遮挡位置或错开位置,其中,所述试管架的试管放置位的试管状态不同时,所述位置检测件所获得的识别信号不同。
46.本实施例中,试管进给区域设置有试管架输送组件,试管架6通过试管架输送组件可沿进给方向进行步进移动,试管架6每次移动均移动一个试管放置位的距离,将待测的试管放置位移动至检测位,从而与抵紧件的第三端对准,当驱动电机21驱动抵紧件向试管放置位运动时,抵紧件的第二端能够随抵紧件移动,对位置检测件进行遮挡或错开,使位置检测件所能够获取不同的识别信号,根据不同的识别信号即可判断当前试管架的试管放置位的试管状态。
47.为了能够驱动抵紧件移动,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移动传动组件与抵紧件22连接,移动传动组件可以由移动传动齿轮和移动传动齿条组合而成,也可以由传动皮带26和传动压片27组合而成,本实施例以采用传动皮带26和传动压片27的组合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设有传动轮211,底座1设有两个从动轮25,两个从动轮25与传动轮211呈三角形布局,其中两个从动轮25的连线方向与抵紧件的移动方向一致,将传动皮带26套接于传动轮211和两个从动轮25,将传动压片27与抵紧件固定于两个从动轮25之间的传动皮带26上,如此一来,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工作时,传动轮211能够带动抵紧件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抵紧件向试管架6移动的方向定义为前,由抵紧件向远离试管架6移动的方向定义为后,其中前后方向与试管给进方向相垂直。
4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抗干扰性能好的试管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以物理方式对试管架中的试管有无进行检测,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
49.实施例2
5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试管状态是试管架中是否放置有试管的状态;
51.所述位置检测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对应设置在所述抵紧件第二端的两侧。
52.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21驱动抵紧件向试管放置位运动,抵紧件的第二端能够随抵紧件移动,对位置检测件进行遮挡或错开,当试管放置位安放有试管时,位置检测件可获取一种识别信号,当试管放置位没有安放试管时,位置检测件可获取另一种识别信号,根据两种不同的识别信号即可判断当前试管架的试管放置位是否有安放试管。
53.具体的,可通过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组成位置检测件进行检测,将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对应设置在抵紧件的第二端的两侧,当抵紧件的第二端没有对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遮挡时,光接收器可以接收到来自光发射器的光信号,从而产生一种识别信号;当抵紧件的第二端对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遮挡时,光接收器不能接收到来自光发射器的光信号,从而产生另一种识别信号。
54.实施例3
5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位置检测件为光耦,所述抵紧件的第二端为相对所述光耦设置的光耦挡片。
56.本实施例中,将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封装在一个管壳内,即可得到光耦,采用光耦能够进一步减小器件体积,同时抗干扰性更佳,可靠性更好。
57.抵紧件的光耦挡片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对光耦进行遮挡或错开。
58.实施例4
59.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光耦挡片包括第一光耦挡片232和第二光耦挡片231,所
述第一光耦挡片232和第二光耦挡片231之间设有缺口,所述试管放置位放置有试管61时,所述光耦挡片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21的带动下运动至终止位,在所述终止位时,所述光耦位于对应所述缺口位置。
60.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耦挡片232和第二光耦挡片231之间设置缺口,当试管放置位安放有试管61,可以让抵紧件接触到试管61时,光耦11刚好处于第一光耦挡片232和第二光耦挡片231之间的缺口处;当试管放置位没有安放有试管,抵紧件则带动第二端的第二光耦挡片231将光耦11遮挡,方便了对试管放置位是否安放有试管的判断。
61.实施例5
62.在实施例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抵紧件包括抵紧拨片22和抵紧臂23,所述驱动电机21与所述抵紧拨片22连接,所述抵紧拨片22通过弹簧24与所述抵紧臂23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1可驱动所述抵紧件沿与给进方向垂直运动。
63.本实施例中,为了让抵紧件与试管61接触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挤压力度过大导致将试管挤破,驱动电机21通过抵紧拨片22与所述抵紧臂23活动连接,且抵紧拨片22和抵紧臂23之间设有弹簧24,通过弹簧24可以在抵紧臂23与试管61接触的过程中,对试管61的接触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通过弹簧24可以为试管61提供准确可控的挤压力度。
64.当试管架6每移动一个试管放置位到检测位时,试管检测组件就对检测位进行一次检测试管是否存在的动作,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光耦挡片232处于遮住光耦12的状态。
65.当试管放置位中安放有试管61时,驱动电机21驱动抵紧件移动,抵紧件的抵紧挡片22带动抵紧臂23一起移动,当抵紧臂23与试管61接触,抵紧臂23则无法继续移动,而抵紧挡片22可继续移动,并将弹簧24压缩,此时弹簧24产生的弹力就是抵紧臂23对试管61施加的挤压力。在抵紧臂23与试管61抵接的过程中,第一光耦挡片232脱离光耦12,而此时抵紧臂23被试管61挡住导致第二光耦挡片231无法将光耦12遮挡,即此时光耦12处于非遮挡状态,由此可判断当前试管放置位中安放有试管61。
66.当前试管放置位中没有安放试管时,驱动电机21驱动抵紧件移动,抵紧件的抵紧挡片22带动抵紧臂23一起移动,由于不存在抵紧臂23被试管61抵住无法运动的情况,所以抵紧挡片22与抵紧臂23会同时继续移动,直到第二光耦挡片231遮住光耦12,光耦12则会经历被“遮挡-露出-再遮挡”的过程,由此可判断当前试管放置位中没有安放试管61,随后驱动电机21反向旋转,使试管检测组件的抵紧臂23复位。
67.接着试管架输送组件移动一个试管放置位,进入下一个试管放置位的试管有无检测步骤。
68.实施例6
69.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抵紧臂23设有导向轴233,所述抵紧拨片22对应设有导向孔221,所述抵紧拨片22通过所述导向孔221套接于所述导向轴233与所述抵紧臂23活动连接,所述弹簧24套接于所述导向轴233。
70.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抵紧拨片22与抵紧臂23之间的弹簧24的侧向位移,且让抵紧拨片22能够更为顺滑地带动抵紧臂23,抵紧臂23设有导向轴233,导向轴233通过螺钉锁紧在抵紧臂23上,抵紧拨片22对应设有导向孔,抵紧拨片22通过导向孔套接于导向轴233与抵紧臂23活动连接,弹簧24套设于抵紧拨片22和抵紧臂23之间的导向轴233上。
71.为了进一步降低抵紧拨片的导向孔221与抵紧臂的导向轴233之间的摩擦力,导向
孔中设有轴套222,可有效降低抵紧拨片22与抵紧臂23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让两者之间的移动更为稳定。
72.实施例7
73.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底座1设有导轨12,所述抵紧臂23对应设有导轨滑块234,所述抵紧臂23可通过所述导轨滑块234沿所述导轨12往复运动。
74.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抵紧臂23在底座1上的平稳移动,底座1设有导轨12,抵紧臂23对应设有导轨滑块234,抵紧臂23通过导轨滑块234可沿所述导轨12往复运动。
75.实施例8
7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光学检测组件5,所述光学检测组件5设置于所述试管架6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光学检测组件为图像识别传感器和/或条码扫描器;
77.所述图像识别传感器用于获取当前试管放置位的试管照片,以识别所获取的试管照片是否含有试管帽;
78.所述条码扫描器用于扫描试管上的条形码。
79.本实施例中,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如果对未盖试管帽的试管进行混匀检测,容易出现试管中的血液倒出的情况,导致极大的生物风险,因此需要对试管帽的有无进行检测。
80.因此,在试管架6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置光学检测组件5,通过光学检测组件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对试管进行拍摄照片,并通过照片识别试管是否设有试管帽,为了能够准确识别试管是否设有试管帽。
81.同时,为了降低装置的功耗,可通过试管放置位的试管有无对光学检测组件的使能进行控制,具体的,当试管放置位有试管时,则启动光学检测组件的图像识别传感器,并对当前试管放置位的试管进行识别;当试管放置位无试管时,则直接跳过,不启动图像识别传感器。
82.为了方便识别试管的信息,方便将试管信息自动录入进行管理,光学检测组件还设有条码扫描器,在对试管帽的有无进行检测的同时,可以通过条码扫描器对试管的条码进行扫描及录入。
83.试管的条码可以是一维条形码也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中记录试管的编号,类似于试管的身份编号,一般是会记录病人采血的年月日,二维码的话还可以增加记录病人所测试的项目。
84.为了保证能够提供足够的光照条件,让图像识别传感器获取清晰的照片来识别试管是否设有试管帽,光学检测组件还设有照明灯,可提供3mm的照明宽度,以保证图像识别传感器的识别效率。
85.为了防止出现试管架6将试管61的条码阻挡,导致条码扫描器扫描失败的情况,试管架6面向条码扫描器的一侧设有试管架开口63。
86.具体的,当试管架6每进给一个试管放置位到检测位时,先识别是否存在试管61,当有试管61时,旋转单元将试管61旋转360
°
,在旋转试管61的过程中就会将试管的条码由试管架开口63露出,条码扫描器即可读取试管上的条码;无试管时则直接跳过,旋转单元和条码扫描器均不进行动作。
87.试管随试管架移动到检测位,旋转单元带动试管进行旋转,旋转速度为2s/圈,条
码扫描器的识别频率为50hz,即每秒扫码50次。扫码策略是:正转两圈,扫到即关闭条码扫描器;如未扫到条码,则旋转单元带动试管反向旋转两圈,扫到条码则即关闭条码扫描器;如还未扫到则报警,提示扫码不成功。
88.实施例9
8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还包括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旋转电机31和摩擦轮32,所述旋转电机31和所述摩擦轮32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所述旋转电机31的输出端与所述摩擦轮32连接,所述摩擦轮32用于与所述试管61接触以带动所述试管61旋转。
90.本实施例中,由于试管架6中的试管61为随机放置,会出现试管61的条码方向不一致的情况,进而导致条码扫描器扫描失败,因此需要对试管架6的试管放置位中的试管61进行旋转,使试管61的条码能够对准条码扫描器。
91.因此需要通过旋转单元对试管进行旋转,旋转单元具体包括旋转电机31和摩擦轮32,旋转电机31和所述摩擦轮32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旋转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旋转传动组件与摩擦轮32连接,旋转传动组件可以由旋转传动齿轮和旋转传动杆组合而成,也可以由旋转传动皮带33和旋转传动轮34组合而成,本实施例中以采用旋转传动皮带33和旋转传动轮34的组合为例进行说明。
92.具体的,旋转电机31的输出端设有旋转传动轮34,摩擦轮3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的前侧,以便摩擦轮32能够与试管架6的试管放置位中的试管61接触,摩擦轮32的转轴上也设有旋转传动轮34,通过将旋转传动皮带33套接在两个旋转传动轮上使旋转电机31与摩擦轮32连接,有效简化了旋转传动组件结构的复杂度,降低装置的设计制造成本。为了保证摩擦轮32与试管61之间的摩擦力,摩擦轮32套接有轮圈321,所述轮圈321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
93.实施例10
94.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所述抵紧臂23设有悬臂部235和抵紧部236,所述抵紧部236通过所述悬臂部235延伸至所述试管6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抵紧部236可随所述抵紧臂23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抵紧部236设有开口237,所述开口237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摩擦从动轮238,所述抵紧部236配合所述摩擦轮32可实现对所述试管61的夹持或释放。
95.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摩擦轮32能够驱动试管61进行有效且可靠地旋转,抵紧臂23设有悬臂部235和抵紧部236,抵紧部236通过所述悬臂部235延伸至所述试管6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通过驱动电机21驱动抵紧臂23向后方移动,使抵紧臂23的抵紧部236配合摩擦轮32实现对试管61的夹持,或通过驱动电机21驱动抵紧臂23向前方移动,使抵紧臂23的抵紧部236离开试管61,实现对试管61的释放。
96.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试管61上,让图像识别传感器对试管帽62进行识别,抵紧部236设有开口237,开口237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摩擦从动轮238,两个摩擦从动轮238之间的宽度至少为5mm,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光线穿过抵紧部236。
97.另外,在开口237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摩擦从动轮238,可以让两个摩擦从动轮238和摩擦轮32形成三角形布局,在压紧试管61时可自动将试管61定心,压紧效果也更为稳定,从而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试管。
98.为了减轻摩擦从动轮238对试管61的作用力,摩擦从动轮238套接有从动轮轮圈2381,所述从动轮轮圈2381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99.由于不同类型的试管61在试管架6上的高度一致,因此抵紧臂23的悬臂部的高度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抵紧臂23的悬臂部235与试管帽62顶端的距离为至少10mm。
10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