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4657发布日期:2022-09-02 23:1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1.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混凝土试块的送样检测是土建工程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混凝土试块送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要求。强度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应采用28d或设计规定的龄期的标准养护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是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照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分为从c10到c100共19个强度等级。
3.通过使用机器人进行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噪音对操作人员的影响,极大的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保证了试验的公正性、科学性。
4.为了使保证全自动化试验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高效、正确对样品编码的识别对于整个自动化过程的连续性起到关键作用,因为样品编码破损等各种非设备原因造成整个自动化流水过程的中断,将极大地影响用户使用全自动设备的效率和体验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7.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对混凝土试块的自动化检验过程中常因样品标识破损而导致漏检验或重复检验以及检验终端等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包括,
9.取样区和检测区,所述取样区和检测区之间设置有环轨连通,所述环轨上设置有运输车;
10.所述环轨于取样区设置有第一放置位,所述环轨于取样区设置有第二放置位,所述环轨以第一放置位和第二放置位为节点分为第一环轨和第二环轨;所述取样区设置有图像获取件,所述检测区设置有抗压检测仪;
11.所述运输车上设置有样品。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样品设置有五层五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图像获取件为工业相机或手机。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运输车上设置有第一识别码。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样品上设置有第二识别码。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码同侧设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图像获取件连接计算机。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码中存储运输车的标识信息;
19.所述第二识别码中存储对应样品的标识信息。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先对送检样品识别完善标识信息,避免在检验过程中由于信息确实导致的检测中断。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中样品在运输车上的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7.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机器人取样识别系统,包括,取样区100和检测区200,取样区100和检测区200之间设置有环轨300连通,环轨300上设置有运输车400;环轨300于取样区100设置有第一放置位301,环轨300于取样区100设置有第二放置位302,环轨300以第一放置位301和第二放置位302为节点分为第一环轨301和第二环轨302;取样区100设置有图像获取件500,检测区200设置有抗压检测仪600;运输车400上设置有样品700。
30.样品700设置有五层五列。
31.图像获取件500为工业相机或手机;运输车400上设置有第一识别码401。
32.样品700上设置有第二识别码701;第一识别码401与第二识别码701同侧设置;图像获取件500连接计算机800。
33.第一识别码401中存储运输车400的标识信息,包括车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该运输车的身份信息,以及其运输对应的运输序号;第二识别码701中存储对应样品700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自身的身份信息,包括待检序号以及是否检测、检测结果等,第一识别码401与第二识别码701均可为二维码。
34.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向样品700上张贴第二识别码701,样品700在运输车400上码放时,将贴有第二识别码701的一面朝向运输车400的同一个侧面,码放后在运输车400上张贴第一识别码401,随后使用图像获取件500正对样品运输车侧面进行整体拍照,照片上传到电脑,由电脑对照片进行视觉识别,确定样品的层数和每层的数量,并将识别的样品二维码编号与试块样品位置对应;也即将第二识别码701的样品身份信息与其相对于该运输车的位置坐标信息对应。
35.对于未识别出的编码,由试验人员对应该组试块在n*m的网格中的位置进行手工输入,该车样品处理完成后,将每车试块的处理结果按车号保存到数据库中供全自动试验机调用。该过程为全自动试验的前置部分,对样品车上的试块编码进行预处理识别,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因为标识破损等各种原因造成试验中断。
36.样品识别预处理完成后,将样品车推入试验机前的样品区域,由样品区上方的工业相机进行样品定位识别,获取每个样品的xy坐标。试验时从列表中选择已经预处理完成的小车编号,对该车上的试块进行立方体抗压全自动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再对样品的编码进行识别。
37.通过样品预处理方法降低对样品标签的识别难度,完全避免了因为样品标识问题造成全自动试验过程的中断,并通过样品车的视觉识别,确定样品车上样品的层数和每层的数量位置。
38.样品车上的所有样品预处理完成后,将该样品车标记为满架,并送去样品试验区检验。试验完成后将该样品车置为空闲,可供样品车预处理程序进行调用。
39.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
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40.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41.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42.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