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0119发布日期:2022-04-22 10:2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汽车以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且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汽车中也包含数控系统,而数控系统通过连接线束与汽车的其他电子相关的设备进行连接,其中车辆线束指的是汽车核心控制连接的电线模组,通常由多根连接电线通过连接端口进行连接组成。
3.目前的,由于线束通过多根电线和接线端口组成,在工作人员对线束中的电线进行排查,需要使用电阻检测装置对每根连接电线的端口进行排查诊断,而在对端口检测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电阻检测装置的探针对应接触线束接线处,无法连续进行检测,使得线束诊断时间长,降低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的使用效率,且在线束诊断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使用电阻检测装置的探头紧密接触线束的端口,而在此过程工作人员无法借力,使得线束诊断过程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无法连续进行检测和线束诊断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包括电阻检测装置、正极接线端口和负极接线端口,所述正极接线端口固定连接在所述电阻检测装置的顶部左侧,所述负极接线端口固定连接在所述电阻检测装置的顶部右侧,所述正极接线端口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电线,所述第一连接电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线桩,所述第一接线桩顶部插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中间开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内腔左右侧壁下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端,所述壳体的内腔左右侧壁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插头组件,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和所述插头组件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负极接线端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电线。
6.优选的,所述电阻检测装置前侧壁上侧中间镶嵌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电阻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屏。
7.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顶部和底部镶嵌有第一连接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自前向后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连接块采用铜金属材质制成。
8.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前侧壁插接有推杆,且所述推杆贯穿所述通孔的内腔,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前侧。
9.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块的内腔,所述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连接块采用铜金属材质制成。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电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线桩,所述第二接线桩的顶部插接有第二连接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首先通过设有的推杆配合第二连接块和第一连接块与插头组件和连接板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并通过连接板与第一连接座进行电性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块配合第二连接块能够对插头组件的连接进行调整,从而使线束诊断装置能够连续进行检测,线束诊断时间短,提高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的使用效率,接着通过壳体配合插头组件与线束正极端口进行连接,再通过第二连接座和线束连接端口进行连接,使得线束诊断装置和线束端口进行连接后,无需工作人员手动使用线束诊断装置的探头连续进行检测,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电阻检测装置;110、显示器;200、正极接线端口;210、第一连接电线;220、第一接线桩;230、第一连接座;240、壳体;241、通孔;250、连接板;260、插头组件;270、滑块;271、第一连接块;280、推杆;281、第二连接块;282、把手;300、负极接线端口;310、第二连接电线;320、第二接线桩;330、第二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线束故障诊断装置,能够连续进行检测和线束诊断过程省时省力,请参阅图1-4,包括电阻检测装置100、正极接线端口200和负极接线端口300;
18.请再次参阅图1-2,电阻检测装置100用于对线束电阻进行测量;
19.请再次参阅图1-4,正极接线端口20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电线210,第一连接电线2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线桩220,第一接线桩220顶部插接有第一连接座230,第一连接座2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40,壳体240的前侧壁中间开有通孔241,壳体240的内腔左右侧壁下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0,且连接板250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30的顶端,壳体240的内腔左右侧壁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插头组件260,连接板250的顶部和插头组件260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块270,正极接线端口200固定连接在电阻检测装置100的顶部左侧,正极接线端口200用于对第一连接电线210和电阻检测装置100建立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电线210用于对第一接线桩220建立电性连接,第一接线桩220用于对第一连接座230进行支撑和横向固定,第一连接座230用于壳体240进行支撑,壳体240用于和线束端口进行连接并固定,通孔241用于对推杆280横向固定,连接板250用于对第一连接座230进行电性连接,插头组件260用于对线束端头进行电性连接,滑块270用于对推杆280横向固定;
20.请再次参阅图1-2,负极接线端口3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电线310,负极接线端口300固定连接在电阻检测装置100的顶部右侧,负极接线端口300用于对第二连接电线310和电阻检测装置100建立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电线310用于对第二接线桩320建立电性连接。
21.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提高显示器110的使用效率,电阻检测装置100前侧壁上侧中间镶嵌有显示器110,显示器110与电阻检测装置100电性连接,显示器110为液晶显示屏。
22.请再次参阅图1-4,为了提高第一连接块271的通电性能,滑块270的顶部和底部镶嵌有第一连接块271,且第一连接块271自前向后依次排列,第一连接块271采用铜金属材质制成。
23.请再次参阅图1-4,为了使推杆280能够带动第二连接块281前后移动和带动滑块270左右移动,滑块270的前侧壁插接有推杆280,且推杆280贯穿通孔241的内腔,并延伸至壳体240的前侧。
24.请再次参阅图1-4,为了提高第二连接块281的使用效率,推杆28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81,第二连接块281滑动连接在滑块270的内腔,推杆28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82,第二连接块281采用铜金属材质制成。
25.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使第二接线桩320能够更换与线束端口对应的第二连接座330,第二连接电线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线桩320,第二接线桩320的顶部插接有第二连接座330。
26.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首先首先手动使用壳体240包覆线束连接端的正极处,并将插头组件260插入线束连接端的正极处,接着手持第二连接座330与线束的负极连接端口进行连接,接着手动打开线束诊断装置的开关,然后手持把手282拉动推杆280,使得第二连接块281前后移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块271进行连接,使得线束内部流动的电流能够通过插头组件260导入第一连接块271,并通过第一连接块271导入第二连接块281,再通过第二连接块281和第一连接块271导入连接板250,然后通过连接板250将电流导入第一连接座230和第一接线桩220,然后通过第一接线桩220与第一连接电线210和正极连接端口传导进入电阻检测装置100中进行检测,接着电流通过电阻检测装置100进入负极接线端口300中,再通过负极接线端口300、第二连接电线310、第二接线桩320和第二连接座330传导进入线束的负极连接端口,然后工作人员手持把手282向右移动推杆280,驱使滑块270向右移动,并对通过插头组件260和第一连接块271的配合对线束继续进行诊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