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1649发布日期:2022-04-09 09:4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大气检测治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检测探头大多直接暴露在大气当中,容易造成探头积攒灰尘使探头灵敏度降低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2)检测完成后不能对大气进行除尘处理,使得设备使用效果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外壳、检测机构、除尘机构,所述进气外壳内部设有检测机构,所述进气外壳另一侧设有除尘机构,在使用时通过进气外壳对大气进行取样,通过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后的大气通过除尘机构进行除尘后排出。
6.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箱、驱动连接机构、检测探头、密封连接盖,所述检测箱顶部设有两组密封连接盖,密封连接盖一侧设有驱动连接机构,驱动连接机构一侧设有检测探头,密封连接盖一端连接在驱动连接机构上,检测探头连接在驱动连接机构另一端,当需要对大气进行检测时,驱动连接机构带动密封连接盖打开的同时使检测探头顶出,对大气进行检测。
7.优选的,所述进气外壳包括进气罩、阻流板、进气扇、出气格栅,所述进气罩设置于进气外壳端部,所述进气罩另一侧设有阻流板,所述进气外壳外侧壁上设有两组进气扇,两组进气扇相对分布,所述出气格栅设置于进气外壳另一侧的端部,所述进气罩呈正方锥型,进而在使气流能以较快的流速对阻流板进行冲击,在阻流板和进气扇的共同作用下使气流形成涡流,进而使检测探头能够充分对大气进行检测。
8.优选的,所述驱动连接机构包括支撑连接杆、驱动杆、连接凹槽ⅰ、螺杆、螺母连接块、电机、连接杆、连接滑块、连接凹槽ⅱ,所述支撑连接杆顶部两侧各设有一组驱动杆,所述支撑连接杆中部一侧设有连接凹槽ⅰ,所述支撑连接杆中部另一侧设有连接凹槽ⅱ,所述连接凹槽ⅰ内部设有螺杆,螺杆一侧设有螺母连接块,所述螺杆端部设有电机,所述连接凹槽ⅱ内部设有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与螺母连接块一侧均设有连接杆。
9.驱动杆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在支撑连接杆顶部,驱动杆另一端通过轴连接在密封连接盖底部,连接凹槽ⅰ与连接凹槽ⅱ固定在支撑连接杆中部,螺杆连接在连接凹槽ⅰ内部,螺杆另一端与锥齿轮固定连接,电机输出端也固定连接一锥齿轮,使两组锥齿轮啮合,螺母连接块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杆中部,螺母连接块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支撑连接杆上,连接滑块滑动连接在连接凹槽ⅱ内部,并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支撑连接杆上。
10.在需要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使螺母连接块向远离支撑连接杆的一端进行直线运动,进而在连接杆的作用下,拉动支撑连接杆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推动密封连接盖打开,同时带动检测探头向上顶出。
11.优选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喷淋水管、外壳体、除尘无纺布、导气隔板、活性炭板、除尘箱,所述除尘箱顶部设有若干喷淋水管,所述导气隔板设置于进气外壳内部,且导气隔板穿过除尘箱内部,所述导气隔板一侧设有若干除尘无纺布,所述导气隔板另一侧设有两组活性炭板,通过导气隔板将除尘箱分为两个空间,一个空间内横向排列分布若干除尘无纺布,进而加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通过喷淋水管对除尘无纺布进行喷淋,提高除尘无纺布的除尘效率,在另一空间内,活性炭板竖向分布,对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以达到最佳的除尘效果。
12.优选的,所述阻流板内部设有若干导流孔,通过导流孔使穿过阻流板的气流形成上下两层不同流速的气流,进而在形成涡旋气流时内部气流能够翻转,进而使检测更加充分。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4.1)在需要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带动螺杆进行转动,使螺母连接块向远离支撑连接杆的一端进行直线运动,进而在连接杆的作用下,拉动支撑连接杆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推动密封连接盖打开,同时带动检测探头向上顶出,进而使检测探头需要工作时再暴露在大气中,可以大大降低检测探头暴露在大气中时间,防止积攒灰尘过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15.2)在完成检测后,通过喷淋水管对除尘无纺布进行喷淋,提高除尘无纺布的除尘效率,在另一空间内,活性炭板竖向分布,对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以达到最佳的除尘效果,进而使设备能够多功能使用,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7.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剖视图。
18.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中检测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中检测机构剖视图。
20.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中除尘机构结剖视图。
21.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中除尘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进气外壳;11、进气罩;12、阻流板;13、进气扇;14、出气格栅;2、检测机构;21、检测箱;22、驱动连接机构;221、支撑连接杆;222、驱动杆;223、连接凹槽ⅰ;224、螺杆;225、螺母连接块;226、电机;227、连接杆;228、连接滑块;229、连接凹槽ⅱ;23、检测探头;24、密封连接盖;3、除尘机构;30、喷淋水管;32、除尘无纺布;33、导气隔板;34、活性炭板;35、除尘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一种基于大气除尘的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外壳1、检测机构2、除尘机构3,所述进气外壳1内部设有检测机构2,所述进气外壳1另一侧设有除尘机构3,在使用时通过进气外壳1对大气进行取样,通过检测机构2进行检测,检测后的大气通过除尘机构3进行除尘后排出。
25.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检测箱21、驱动连接机构22、检测探头23、密封连接盖24,所述检测箱21顶部设有两组密封连接盖24,密封连接盖24一侧设有驱动连接机构22,驱动连接机构22一侧设有检测探头23,密封连接盖24一端连接在驱动连接机构22上,检测探头23连接在驱动连接机构22另一端,当需要对大气进行检测时,驱动连接机构22带动密封连接盖24打开的同时使检测探头23顶出,对大气进行检测。
26.所述进气外壳1包括进气罩11、阻流板12、进气扇13、出气格栅14,所述进气罩11设置于进气外壳1端部,所述进气罩11另一侧设有阻流板12,所述进气外壳1外侧壁上设有两组进气扇13,两组进气扇13相对分布,所述出气格栅14设置于进气外壳1另一侧的端部,所述进气罩11呈正方锥型,进而在使气流能以较快的流速对阻流板12进行冲击,在阻流板12和进气扇13的共同作用下使气流形成涡流,进而使检测探头23能够充分对大气进行检测。
27.所述驱动连接机构22包括支撑连接杆221、驱动杆222、连接凹槽ⅰ223、螺杆224、螺母连接块225、电机226、连接杆227、连接滑块228、连接凹槽ⅱ229,所述支撑连接杆221顶部两侧各设有一组驱动杆222,所述支撑连接杆221中部一侧设有连接凹槽ⅰ223,所述支撑连接杆221中部另一侧设有连接凹槽ⅱ229,所述连接凹槽ⅰ223内部设有螺杆224,螺杆224一侧设有螺母连接块225,所述螺杆224端部设有电机226,所述连接凹槽ⅱ229内部设有连接滑块228,所述连接滑块228与螺母连接块225一侧均设有连接杆227。
28.驱动杆222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在支撑连接杆221顶部,驱动杆222另一端通过轴连接在密封连接盖24底部,连接凹槽ⅰ223与连接凹槽ⅱ229固定在支撑连接杆221中部,螺杆224连接在连接凹槽ⅰ223内部,螺杆224另一端与锥齿轮固定连接,电机226输出端也固定连接一锥齿轮,使两组锥齿轮啮合,螺母连接块225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杆224中部,螺母连接块225通过连接杆227连接到支撑连接杆221上,连接滑块228滑动连接在连接凹槽ⅱ229内部,并通过连接杆227连接到支撑连接杆221上。
29.在需要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226提供动力,带动螺杆224进行转动,使螺母连接块225向远离支撑连接杆221的一端进行直线运动,进而在连接杆227的作用下,拉动支撑连接杆221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222推动密封连接盖打开,同时带动检测探头23向上顶出。
30.所述除尘机构3包括喷淋水管30、除尘无纺布32、导气隔板33、活性炭板34、除尘箱35,所述除尘箱35顶部设有若干喷淋水管30,所述导气隔板33设置于进气外壳1内部,且导气隔板33穿过除尘箱35内部,所述导气隔板33一侧设有若干除尘无纺布32,所述导气隔板33另一侧设有两组活性炭板34,通过导气隔板33将除尘箱35分为两个空间,一个空间内横向排列分布若干除尘无纺布32,进而加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通过喷淋水管30对除尘无纺布32进行喷淋,提高除尘无纺布32的除尘效率,在另一空间内,活性炭板34竖向分布,对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以达到最佳的除尘效果。
31.所述阻流板12内部设有若干导流孔,通过导流孔使穿过阻流板12的气流形成上下
两层不同流速的气流,进而在形成涡旋气流时内部气流能够翻 转,进而使检测更加充分。
32.以上内容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