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4293发布日期:2022-06-25 12:0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角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角反射器。


背景技术:

2.三角反射器是通过金属板材根椐不同用途做成的不同规格的雷达波反射器。当雷达电磁波扫描到三角反射器后,电磁波会在金属角上产生折射放大,产生很强的回波信号,在雷达的屏幕上出现很强的回波目标,比大型的目标建筑的回波信号强,因此,三角反射器很多被固定于山顶处,以用于给飞机、轮船等进行道路指引。
3.为了节省成本,这些三角反射器都是用地脚螺栓固定于水泥地或者水泥柱上,但是,这些三角反射器不能进行多方位角度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反射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三角反射器不能进行多方位角度调整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角反射器,包括底座、支架、三角反射板以及支撑杆,所述三角反射板具有竖向贯穿设置的通水孔,所述三角反射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水孔后位于所述三角反射板内,所述底座包括基座、旋转座、承载座以及若干锁紧杆,所述基座、旋转座以及承载座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连接,所述旋转座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所述锁紧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座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承载座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
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底板以及凸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部凹设有第一内螺纹槽;
7.所述旋转座包括旋转板、凸设于所述旋转板底部的第二凸台以及凸设于所述旋转板顶部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凸台插入于所述第一内螺纹槽内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锁紧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承载座与所述第三凸台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杆包括螺母和螺纹杆,所述底板上凹设有若干环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外侧的第二内螺纹槽,所述旋转板上相应的设有若干穿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内螺纹槽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座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承载板以及凸设于所述承载板底部的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的底部凹设有容纳槽以及若干凹设于所述容纳槽底壁上的限位槽,各所述限位槽呈圆形排列;
10.所述第三凸台的顶部相应的凸设有若干凸块,所述凸块的数量少于所述限位槽的数量,所述第三凸台插入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凸块插入于相应的所述限位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座还包括若干锁紧螺钉,所述第四凸台横向贯穿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凸台的外侧壁环设有定位槽,所述锁紧螺
钉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孔上并抵接于所述定位槽内。
12.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反射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横杆以及扣环,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都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第三面板通过各自的侧边首尾依次连接,所述三角反射板的外周尺寸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通水孔靠近所述底座设置,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连接,所述扣环为u形,所述扣环安装于所述横杆上并与所述横杆围合成定位孔,所述支撑杆贯穿于所述定位孔。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托板、凸设于所述托板一侧的支撑板组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另一侧的升降架,所述支撑板组具有倾斜设置的斜面板,所述第一面板抵接于所述斜面板,所述升降架抵接于所述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连接处,所述托板与所述承载座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组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立板以及所述斜面板,三个所述立板都固定于所述托板上,所述斜面板固定于三个所述立板的顶部。
15.进一步地,所述斜面板与所述托板之间的夹角为20
±
1度。
1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包括外管、拉杆、支杆以及v形块,所述外管固定于所述托板上并与所述托板围合成插槽,所述拉杆的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插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所述v形块固定于所述支杆之远离所述拉杆的一端上,所述v形块抵接于所述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的连接处。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座与基座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旋转座可以调节三角反射板的整体高度,锁紧杆可用于将旋转座固定于基座的一定位置上,避免使用过程中三角反射板高度被改变,承载座与旋转座转动连接,可用于调节三角反射板水平方向的角度,从而进行多方位的角度调整,以便于三角反射器更好的被雷达捕捉。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角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角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图1的爆炸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爆炸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0、底座;11、基座;111、底板;1111、第二内螺纹槽;112、第一凸台;1121、第一内螺纹槽;12、旋转座;121、旋转板;1211、穿孔;122、第二凸台;1221、外螺纹;123、第三凸台;1231、凸块;1232、定位槽;13、承载座;131、承载板;132、第四凸台;1321、容纳槽;1322、限位槽;1323、螺纹孔;133、锁紧螺钉;14、锁紧杆;141、螺母;142、螺纹杆;20、支架;21、托板;22、支撑板组;221、斜面板;222、立板;23、升降架;231、外管;232、拉杆;233、支杆;234、v形块;235、v形托块;30、三角反射板;31、通水孔;32、第一面板;33、第二面板;34、第三面板;35、横
杆;36、扣环;37、角铝;38、固定块;39、定位孔;4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角反射器,三角反射器包括底座10、支架20、三角反射板30以及支撑杆40,三角反射板30具有竖向贯穿设置的通水孔31,以便于三角反射板30内雨水流出,三角反射板30固定于支架20上,支撑杆40的一端固定于支架20上、另一端穿过通水孔31后位于三角反射板30内,支架20固定于底座10上。
30.请进一步参阅图4至图6,底座10包括基座11、旋转座12、承载座13以及若干锁紧杆14,基座11、旋转座12以及承载座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连接,旋转座12与基座1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旋转座12可以调节三角反射板30的整体高度,锁紧杆14的一端固定于旋转座12上、另一端固定于基座11上,锁紧杆14可用于将旋转座12固定于基座11的一定位置上,避免使用过程中旋转座12转动,从而导致三角反射板30高度被改变,承载座13与旋转座12转动连接,可用于调节三角反射板30水平方向的角度,支架20固定于承载座13上。
31.具体地,基座11包括底板111以及凸设于底板111顶部的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的顶部凹设有第一内螺纹槽1121,旋转座12包括旋转板121、凸设于旋转板121底部的第二凸台122以及凸设于旋转板121顶部的第三凸台123,第二凸台122的外侧壁中部设有外螺纹1221,第二凸台122插入于第一内螺纹槽1121内并通过外螺纹1221与第一内螺纹槽1121螺纹连接,锁紧杆14的一端固定于旋转板121上、另一端固定于底板111上,承载座13与第三凸台123转动连接。
32.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锁紧杆14包括螺母141和螺纹杆142,底板111上凹设有若干环设于第一凸台112外侧的第二内螺纹槽1111,旋转板121上相应的设有若干穿孔1211,螺纹杆14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内螺纹槽1111内、另一端穿过穿孔1211后与螺母141连接,螺母141抵接于旋转板121的顶部,本实施例中当调节完旋转座12的高度后,需先将旋转座12转动到一定角度,使部分穿孔1211和第二内螺纹槽1111正对设置,然后再将螺纹杆142穿过穿孔1211后螺纹安装于第二内螺纹槽1111内,最后锁紧螺母141即可。
33.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穿孔1211的数量大于第二内螺纹槽1111的数量,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将旋转座12固定到指定高度,优选地,穿孔1211的数量为八个,第二内螺纹槽1111的数量为四个。
34.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3包括承载板131以及第四凸台132,承载板131与支架20连接,第四凸台132凸设于承载板131的底部,第四凸台132的底部凹设有容纳槽1321以及若干凹设于容纳槽1321底壁上的限位槽1322,各限位槽1322呈圆形排列分布,第三凸台123的顶部相应的凸设有若干凸块1231,凸块1231的数量少于限位槽1322的数量,优选地,凸块1231的数量为四个,限位槽1322的数量为十二个,各凸块1231也呈圆形分布,第三凸台123插入于容纳槽1321内,凸块1231插入于相应的限位槽1322内,这样每转动一格限位槽1322,可以使承载座13转动30度。
35.当需要转动承载座13时,可先将承载座13抬起一定高度,使凸块1231与限位槽
1322分离,然后旋转承载座13至指定位置,最后放下承载座13,使凸块1231插入于限位槽1322内即可。
36.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承载座13还包括若干锁紧螺钉133,第四凸台132横向贯穿设有若干螺纹孔1323,螺纹孔1323与容纳槽1321相连通,第三凸台123的外侧壁环设有定位槽1232,锁紧螺钉133螺纹安装于螺纹孔1323上并抵接于定位槽1232内,以使得承载座13不会与旋转座12之间发生分离。
37.本实施例中,三角反射板30包括第一面板32、第二面板33、第三面板34、横杆35以及扣环36,第一面板32、第二面板33和第三面板34都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一面板32、第二面板33以及第三面板34通过各自的侧边首尾依次连接,在第一面板32、第二面板33以及第三面板34彼此之间的连接处固定有若干v形的角铝37,三角反射板30的外周尺寸从靠近底座10的一端向远离底座10的一端逐渐增大,通水孔31靠近底座10设置,横杆35的两端通过固定块38分别与第二面板33和第三面板34连接,扣环36为u形,扣环36安装于横杆35上并与横杆35围合成一个定位孔39,支撑杆40贯穿于定位孔39,以对支撑杆40进行加强固定,支撑杆40的顶部可用于安装精密测量仪器,以与雷达进行通讯。
38.请进一步参阅图7,支架20包括托板21、凸设于托板21一侧的支撑板组22以及固设于托板21另一侧的升降架23,支撑板组22具有倾斜设置的斜面板221,斜面板221与托板21之间为间隔设置,斜面板221至托板21之间的距离从靠近升降架23的一端向远离升降架23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一面板32抵接于斜面板221,升降架23抵接于第二面板33和第三面板34的连接处,托板21与承载座13固定连接。
39.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支撑板组22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立板222以及上述所述的斜面板221,三个立板222都固定于托板21上,三个立板222为并排设置,斜面板221固定于三个立板222的顶部,优选地,斜面板221与托板21之间的夹角θ为20
±
1度,以便于供雷达快速监测到三角反射器。
40.升降架23包括外管231、拉杆232、支杆233以及v形块234,外管231固定于托板21上并与托板21围合成插槽,拉杆232的一端滑动安装于插槽内、另一端与支杆233转动连接,拉杆232可以固定在外管231的任一高度上,v形块234固定于支杆233之远离拉杆232的一端上,v形块234通过v形托块235抵接于第二面板33和第三面板34的连接处,v形托块235的长度大于v形块234的长度,避免三角反射板30固定过程中出现侧翻,v形块234的高度可以通过升降架23作竖向方向的调整,进而使得三角反射板30在一竖向平面内进行角度的调整。
41.三角反射器的使用方法为:
42.在安装时,先将基座11固定于地面上,旋转座12上的第二凸台122插入于第一内螺纹槽1121内并通过外螺纹1221与第一内螺纹槽1121螺纹连接,将旋转座12转动到一定角度,使部分穿孔1211和第二内螺纹槽1111正对设置,然后再将螺纹杆142穿过穿孔1211后螺纹安装于第二内螺纹槽1111内,锁紧螺母141;之后再将承载座13放置于旋转座12上方,使第三凸台123插入于容纳槽1321内,凸块1231插入于相应的限位槽1322内,调整承载座13的角度;之后再将支架20固定于承载座13上,调节升降架23的高度,最后将三角反射板30固定于支架20上,安装上锁紧螺钉133。
43.当需要调整时,可先调整升降架23的高度以及承载座13相对旋转座12的角度,若调节失败,则还可以先将支架20和三角反射板30拆卸下来,再调节旋转座12相对于基座11
的高度的角度,最后再装上支架20和三角反射板30。
44.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