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

文档序号:29750618发布日期:2022-04-22 00:2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真菌代谢物检测与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真菌代谢物检测与分析技术中,为了获得无菌滤液(不含真菌菌液)并添加有机溶剂进行分液萃取,需要高效率的获取无菌滤液及其混合溶液。现在常规的操作方法是:将真菌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7天后,通过采用纱布过滤或者滤纸片真空过滤抽滤菌丝,从而获得滤液,再将滤液倒入漏斗中进行分液萃取,再进行下一步试验。存在的问题是:采用滤纸真空抽滤,易堵塞,得不停的更换滤纸片,造成材料浪费,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易划破,造成污染;采用纱布过滤,若纱布层数多,极易堵塞,若层数少,则易将菌丝体过滤到滤液中去,实验失败,就得返工,增加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滤液又要倒入另一个分液装置中,实验过程多,中间环节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将装置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间通过阀门连接,两个独立的容器分别盛装培养液和萃取剂,在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通过阀门控制进行分液操作比较方便,过滤组件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作为真菌吸收培养液的媒介,还可密封培养液。采用本装置分液,操作过程步骤少,不会污染,实验高效,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5.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它包括上容器、阀门和下容器,所述下容器顶端通过阀门连接到上容器的底端,在上容器的上部内侧设有过滤组件,上容器上方密封连接有上盖,所述下容器的底端密封连接有下盖。将装置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间通过阀门连接,两个独立的容器分别盛装培养液和萃取剂,在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通过阀门控制进行分液操作比较方便,过滤组件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耐高温,菌丝体可以透过玻璃纸吸收营养,还可密封培养液。采用本装置分液,操作过程步骤少,不会污染,实验高效。
6.所述阀门为球阀,在阀门的侧边有手柄。通过旋转手柄即可打开或者关闭阀门,操作方便。
7.所述上容器的下部为倒锥形结构,上部为管状结构,在上容器的上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凸环一,过滤组件位于凸环一上方且中间有密封圈一。过滤组件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耐高温,菌丝体可以透过玻璃纸吸收营养,还可密封培养液。过滤组件外侧为一个环状结构,包履有一层玻璃纸(塞璐玢)材料。上容器中盛装培养液,保证液面贴着过滤组件底面,盖上上盖并拧紧密封。
8.所述上盖通过螺纹连接到上容器的顶端内侧壁上,上盖底端面与过滤组件之间设
置有密封圈二,上盖内侧顶端面与过滤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m,保证接菌在玻璃纸上,上面有一定的空间方便菌丝生长。
9.所述下容器的上部为锥形结构,下部为管状结构,在下容器的底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凸环二。下容器中盛装萃取剂,方便培养液与萃取剂的混合。打开阀门,培养液自动就可以流到萃取剂中进行混合了,实验过程操作简单高效,可有效避免污染。
10.所述下盖通过螺纹连接到下容器的底端内侧壁上,下盖顶端面与凸环二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
11.所述上容器和下容器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圆筒体固定连接,在圆筒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圆孔和竖直布置的长圆孔,圆孔位于手柄的外侧。可以通过圆孔来操作手柄,操作方便。长圆孔可以方便的观察上容器和下容器的内部情况,上容器和下容器均采用透明的材料制作。
12.所述上容器和下容器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排容积刻度线一和容积刻度线二,所述容积刻度线一和容积刻度线二与长圆孔在俯视图上位于同一方位上,一排容积刻度线一和容积刻度线二表示正立时的容积,另一排容积刻度线一和容积刻度线二表示倒立时的容积。可以方便的观察培养液和萃取剂的用量,实验更精确,分液更高效快捷。
13.所述上容器的容积要小于下容器的容积。是方便培养液倒入下容器中,有空间盛放。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将装置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间通过阀门连接,两个独立的容器分别盛装培养液和萃取剂,在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通过阀门控制进行分液操作比较方便,过滤组件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为真菌吸收培养液的媒介,还可密封培养液。采用本装置分液,操作过程步骤少,不会污染,实验高效快捷,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的装置,如附图1-4所示,它包括上容器12、阀门5和下容器6,所述下容器6顶端通过阀门5连接到上容器12的底端,在上容器12的上部内侧设有过滤组件2,上容器12上方密封连接有上盖1,所述下容器6的底端密封连接有下盖8。将装置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间通过阀门连接,两个独立的容器分别盛装培养液和萃取剂,在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通过阀门控制进行分液操作比较方便,过滤组件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耐高温,菌丝体可以透过玻璃纸吸收营养,还可密封培养液。采用本装置分液,操作过程步骤少,不会污染,实验高效。
25.进一步的,阀门5为球阀,在阀门5的侧边有手柄11。通过旋转手柄11即可打开或者关闭阀门5,操作方便。
26.进一步的,上容器12的下部为倒锥形结构,上部为管状结构,在上容器12的上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凸环一3,过滤组件2位于凸环一3上方且中间有密封圈一14。过滤组件2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作为真菌吸收培养液的媒介,还可密封培养液。过滤组件2外侧为一个环状结构,包履有一层玻璃纸塞璐玢材料。上容器12中盛装培养液,保证液面贴着过滤组件2底面,盖上上盖1并拧紧密封。
27.进一步的,上盖1通过螺纹连接到上容器12的顶端内侧壁上,上盖1底端面与过滤组件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15,上盖1内侧顶端面与过滤组件2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m,保证接菌在玻璃纸上,上面有一定的空间方便菌丝生长。
28.进一步的,下容器6的上部为锥形结构,下部为管状结构,在下容器6的底部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凸环二9。下容器6中盛装萃取剂,方便培养液与萃取剂的混合。打开阀门5,培养液自动就可以流到萃取剂中进行混合了,实验过程操作简单高效,可有效避免污染。
29.进一步的,下盖8通过螺纹连接到下容器6的底端内侧壁上,下盖8顶端面与凸环二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7。
30.进一步的,上容器12和下容器6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圆筒体13固定连接,在圆筒体13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圆孔10和竖直布置的长圆孔4,圆孔10位于手柄11的外侧。可以通过圆孔10来操作手柄11,操作方便。长圆孔4可以方便的观察上容器12和下容器6的内部情况,上容器12和下容器6均采用透明的材料制作。
31.进一步的,上容器12和下容器6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排容积刻度线一16和容积刻度线二17,所述容积刻度线一16和容积刻度线二17与长圆孔4在俯视图上位于同一方位上,一排容积刻度线一16和容积刻度线二17表示正立时的容积,另一排容积刻度线一16和容积刻度线二17表示倒立时的容积。可以方便的观察培养液和萃取剂的用量,实验更精确,分液更高效快捷。
32.进一步的,上容器12的容积要小于下容器6的容积。是方便培养液倒入下容器中,有空间盛放。
33.一种用于收集真菌发酵液装置的分液方法,所述方法步骤为:一、先将阀门5处于关闭状态;二、将培养液装入上容器12中,再将过滤组件2装上,保证液面贴着过滤组件2底面,盖上上盖1并拧紧密封;三、将装置倒置,把萃取剂按需要的量装入下容器6中并盖上下盖8拧紧密封;四、再将装置倒过来正立放置培养;五、培养到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后,打开阀门5,培养液流到下容器6中与萃取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阀门5关闭,清洗上容器12;六、将混合液振荡混合均匀,再将装置倒立静置放置;七、打开下盖8,即可取上层溶液,打开阀门5,即可取下层溶液。
34.将装置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间通过阀门连接,两个独立的容器分别盛装培养液和萃取剂,在两个独立的容器中通过阀门控制进行分液操作比较方便,过滤组件采用玻璃纸(塞璐玢)材料,耐高温,菌丝体可以透过玻璃纸吸收营养,还可密封培养液。采用本装置分液,操作过程步骤少,不会污染,实验高效快捷,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35.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