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4223发布日期:2022-04-09 09:5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


背景技术:

2.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岩土工程勘察设备在使用时需要用到支架来将相关的设备支撑起来,现有的支架在使用时由于体积较大,不可折叠,因此不便于携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支架体积较大,不可折叠,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支架体积较大,不可折叠,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框且支撑架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固定框和支撑架表面贴合;所述固定框内设有用于展开和收起支撑板用的折叠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第一转动块、第一螺纹杆、螺纹筒、第二转动块、固定板、第二螺纹杆、滑动架、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齿轮、皮带和锥齿环;通过折叠机构可以起到将支撑架左右两端的支撑板展开并将支撑架支撑起来,可以有效的提升支撑架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将支撑板收起来,起到便于携带的作用。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与固定框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块与第一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螺纹筒螺纹配合且螺纹筒与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当上下两侧的第一转动块转动时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螺纹杆跟随第一转动块转动,第一螺纹杆通过螺纹筒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转动块跟随第一转动块转动,上下两侧的第二转动块可以带动固定板保持竖直位置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与固定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分布在上下两侧的第一转动块表面位置且蜗轮与第一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且蜗杆与固定框内壁转动连接,上下两侧所述蜗杆互相固定连接且蜗杆与电机输出轴固定
连接;通过电机可以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时可以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前端表面设有滑槽且第二螺纹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架与滑槽滑动连接且滑动架与第二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滑动架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端均匀固定连接多个固定锥;当左右两侧的固定板移动到最左端和最右端位置时,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可以带动滑动架在滑槽内向下滑动,滑动架在向下滑动时可以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将支撑板支撑起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且第一锥齿轮与锥齿环啮合,所述锥齿环与固定框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皮带同时与上下两侧的锥齿环啮合且皮带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齿牙;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三锥齿轮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固定框转动连接且齿轮与皮带表面的齿牙啮合;当电机带动蜗杆转动时同时还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时通过齿牙可以带动皮带转动,皮带转动时可以带动上下两侧的锥齿环同时转动,锥齿环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筒向远离第一转动块方向移动,可以使得支撑架左右两侧的固定板可以移动到距离支撑架更远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支撑架的稳定性。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装置通过启动支撑架左右两侧的电机即可带动固定框内上下两侧的第一转动块转动,第一转动块转动时通过第一螺纹杆和螺纹筒即可使得左右两侧的固定板同时一竖直状态向左右两侧方向移动下侧方向移动,在固定板移动的同时,电机同时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时可以使得皮带带动上下两侧的锥齿环转动,锥齿环通过第一锥齿轮可以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可以使得左右两侧的固定板向左右两侧更远的方向移动,当固定板移动到最底端位置时,停止电机,此时转动第二螺纹杆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即可将支撑架支撑起来;该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自动的折叠和展开,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该装置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机构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撑架,2-固定框,3-支撑板,4-电机,5-蜗杆,6-蜗轮,7-第一转动块,8-第一螺纹杆,9-螺纹筒,10-第二转动块,11-固定板,12-第二螺纹杆,13-滑动架,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三锥齿轮,17-齿轮,18-皮带,19-锥齿环,20-滑槽,21-固定锥,22-齿牙。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备的携带型支架,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且支撑架1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与固定框2和支撑架1表面贴合;固定框2内设有用于展开和收起支撑板3用的折叠机构。
22.本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包括电机4、蜗杆5、蜗轮6、第一转动块7、第一螺纹杆8、螺纹筒9、第二转动块10、固定板11、第二螺纹杆12、滑动架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三锥齿轮16、齿轮17、皮带18和锥齿环19;通过折叠机构可以起到将支撑架1左右两端的支撑板3展开并将支撑架1支撑起来,可以有效的提升支撑架1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将支撑板3收起来,起到便于携带的作用。
23.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块7和第二转动块10均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块7与固定框2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块7与第一螺纹杆8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8与螺纹筒9螺纹配合且螺纹筒9与第二转动块10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块10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当上下两侧的第一转动块7转动时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螺纹杆8跟随第一转动块7转动,第一螺纹杆8通过螺纹筒9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转动块10跟随第一转动块7转动,上下两侧的第二转动块10可以带动固定板11保持竖直位置移动。
24.本实施例中:电机4与固定框2内壁固定连接,蜗轮6分布在上下两侧的第一转动块7表面位置且蜗轮6与第一转动块7固定连接,蜗杆5与蜗轮6啮合且蜗杆5与固定框2内壁转动连接,上下两侧蜗杆5互相固定连接且蜗杆5与电机4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电机4可以带动蜗杆5转动,蜗杆5转动时可以带动蜗轮6转动,蜗轮6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块7转动。
25.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前端表面设有滑槽20且第二螺纹杆12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滑动架13与滑槽20滑动连接且滑动架13与第二螺纹杆12螺纹配合,滑动架13底端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支撑板3底端均匀固定连接多个固定锥21;当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1移动到最左端和最右端位置时,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2可以带动滑动架13在滑槽20内向下滑动,滑动架13在向下滑动时可以带动支撑板3向下移动将支撑板3支撑起来。
26.本实施例中:第一锥齿轮14与第一螺纹杆8固定连接且第一锥齿轮14与锥齿环19啮合,锥齿环19与固定框2内壁转动连接,皮带18同时与上下两侧的锥齿环19啮合且皮带18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齿牙22;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三锥齿轮16啮合,第二锥齿轮15与电机4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三锥齿轮16与齿轮17固定连接,齿轮17与固定框2转动连接且齿轮17与皮带18表面的齿牙22啮合;当电机4带动蜗杆5转动时同时还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15转动,第二锥齿轮15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时可以带动齿轮17转动,齿轮17转动时通过齿牙22可以带动皮带18转动,皮带18转动时可以带动上下两侧的锥齿环19同时转动,锥齿环19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第一螺纹杆8转动,第一螺纹杆8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筒9向远离第一转动块7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支撑架1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1可以移动到距离支撑架1更远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支撑架1的稳定性。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8.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启动左右两侧固定框2内的电机4时,电机4同时带动蜗杆5和第二锥齿轮15转动,蜗杆5转动时带动蜗轮6转动,蜗轮6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块7转动,当上下两侧的第一转动块7转动时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螺纹杆8跟随第一转动块7转动,第一螺纹杆8通过螺纹筒9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转动块10跟随第一转动块7转动,上下两侧的第二转动块10可以带动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1保持竖直位置分别向左右两侧以及下方位置移动,与此同时,第二锥齿轮15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时可以带动齿轮17转动,齿轮17通过齿牙22带动皮带18传动,皮带18则待带动上下两侧的锥齿环19转动,通过锥齿环19可以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第一螺纹杆8转动,第一螺纹杆8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筒9向远离第一转动块7方向移动,可以使得支撑架1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1可以移动到距离支撑架1更远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支撑架1的稳定性,当固定板11移动到最底端位置时,此时停止电机4,然后转动第二螺纹杆12,第二螺纹杆12带动滑动架13在滑槽20内向下滑动,滑动架13则带动支撑板3向下移动将支撑架1支撑起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