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剂高温环境动态氧化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2301发布日期:2022-06-04 09: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剂高温环境动态氧化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剂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剂高温环境动态氧化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润滑剂的抗氧化性能是指润滑剂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是反应润滑剂在实际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和老化倾向的重要指标。评价润滑剂抗氧化性能的方法有多种,因润滑剂在开发中使用到多种基础剂、抗磨剂、抗氧剂,并在开发过程中会对各种配方材料进性微量调整,实验室通常采用旋转氧弹和抗氧化剂含量测试。
3.a)旋转氧弹
4.旋转氧弹是把润滑剂放在一个密封金属弹筒中,放入一圈铜丝,加入少量蒸馏水,注入一定压力的氧气(所以叫做氧弹)。然后把氧弹放在150℃的剂浴中旋转。润滑剂在纯氧、催化剂(铜丝)和高温的作用下,会快速氧化、水解,并消耗氧气,使压力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就表示试验结束,记录试验的时间,时间越长,表明剂品的抗氧性越好;而在实际测试操作中,一次只能测试一种润滑剂,效率低,数据有效性依靠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和认真程度。
5.b)剩余抗氧化剂含量测试
6.剩余抗氧化剂含量测试也叫做ruler测试,是将剂样添加到电解溶液中,然后通过测试仪器对溶液施加电压,溶液中抗氧化剂的化学活性被激活,形成氧化电流,不同抗氧化剂形成的电流时间不同。将电流与时间制成一条曲线,简称“ruler曲线”,然后以新剂为参考,通过软件计算出旧剂与新剂ruler曲线在同一时间段的峰值面积比,得出的百分数就为剩余抗氧化剂的含量。也就是说,ruler的测试结果为旧剂与新剂的添加剂含量比值,并非抗氧化剂中含有的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剩余抗氧化剂含量测试的对象是剂品中的抗氧化剂,适用于涡轮机油及空压机油、液压油等含有较多抗氧化剂的剂品,但对于不含或含极少抗氧化剂的润滑剂(如工业闭式齿轮油、冷冻机油等)该方法并不适用,且在测试时一定要提供同品牌新剂做为参比剂,否则无法进行试验。
7.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润滑剂测试方式各有其局限性,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高温环境下适用于润滑剂的动态氧化测试装置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长期技术诉求。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润滑剂高温环境动态氧化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工位同步测试,在极限300℃高温以下,提供可调控的温度与时间控制,温度控制精确,精度
±
0.1℃,同时提供精准通气量控制与精确时长控制,通气量精度0.1l/min,时长精度1s;本实用新型按照“标准温度-测试时间表”进行测试,具有高重复性,高精度,易操作。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润滑剂高温环境动态氧化测试装置,包括底座、气体流量计、干燥管、分流器、加热罐和分位板,
11.所述的底座其上表面前侧设有多个气体流量计;所述的干燥管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一侧,干燥管一端连接外部可调压气源,另一端连接分流器;
12.所述的加热罐竖向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中部,加热罐具有上部开口和透明材料制成的底部,在其底部下方设有灯盘,所述灯盘用于对试管补光;
13.所述的分位板设置在加热罐上部并覆盖加热罐的上部开口,分位板下表面中部设有竖向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位于加热罐的内部;分位板上表面中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搅拌器;所述的分位板上均布有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孔对于分位板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每个定位孔中均设有竖向的试管,所述试管下端位于加热罐内部;
14.所述的分流器固定设置在底座内部,在分流器上对应气体流量计设有多个分流口,每个分流口上均设有止回阀,每个止回阀对应连接一个气体流量计,所述气体流量计通过软管连接有耐腐蚀通气管,所述耐腐蚀通气管末端位于试管内部,用于向试管中注入气体。
15.所述的底座其上表面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灯盘设置在底座内部并位于通孔下方;所述的加热罐位于通孔上方,在加热罐的外部套设有隔温罐,所述隔温罐整体为环形结构,其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连,其上端与分位板可拆卸的固连。
16.所述的分位板其下表面还设有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加热罐内部。
17.所述的底座其前端面设有温控器和时间控制器,用于联动控制加热罐内的温度和时间。
18.所述的底座其前端面还设有开关和报警灯,在底座的底面设有减震底板。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工位的分位板设计,按照“标准温度—测试时间表”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可打开照明灯盘观察试剂变化,完成测试后,对每个试管内试剂的重量、成分、酸度等变化进行同步测定,以此确定润滑剂的抗氧化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高重复性,高精度,易操作,并且具有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通气量可控,可实现多种同步测试方案。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5.图中:1、底座,2、气体流量计,3、干燥管,4、分流器,5、止回阀,6、耐腐蚀通气管,7、温控器,8、温度传感器,9、加热管,10、开关,11、时间控制器,12、报警灯,13、灯盘,14、加热罐,15、隔温罐,16、分位板,17、试管,18、电机,19、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润滑剂高温环境动态氧化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气体流量计2、干燥管3、分流器4、温控器7、时间控制器11、搅拌器19、加热罐14和分位板16,
28.所述的底座1为耐腐蚀不锈钢制成,其上表面前侧设有多个气体流量计2;所述的干燥管3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干燥管3一端连接外部可调压气源,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分流器4;可以理解的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中,为了便于显示实际的结构,软管均未进行图示;
29.所述的加热罐14竖向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中部,加热罐14具有上部开口和透明材料制成的底部,在其底部下方设有灯盘13,所述灯盘13用于对试管补光;
30.所述的分位板16设置在加热罐14上部并覆盖加热罐14的上部开口,分位板16下表面中部设有竖向的搅拌器19,所述搅拌器19位于加热罐14的内部;分位板16上表面中部设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用于驱动搅拌器19;所述的分位板16上均布有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孔对于分位板16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每个定位孔中均设有竖向的试管17,所述试管17下端位于加热罐14内部;
31.所述的分流器4固定设置在底座1内部,在分流器4上对应气体流量计2设有多个分流口,每个分流口上均设有止回阀5,每个止回阀5对应连接一个气体流量计2,所述气体流量计2通过软管连接有耐腐蚀通气管6,所述耐腐蚀通气管6末端位于试管17内部,用于向试管17中注入气体。
3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33.使用前,将底座1置于水平基础上,在加热罐14内补充适量导热液体(如甘油、导热油、硅油等),在试管17内定量加入同一种液体润滑剂(试剂),调整温控器7参数,将加热罐14内部温度控制在需求温度的
±
0.1℃,开启时间控制器11,设定时间参数,然后开启搅拌器19,运行一段时间后,查看各试管17内的试剂变化是否具有一致性;完成温度控制调试后,再通气(按需求通入空气、氮气、氧气等),调整每个气体流量计2数值至一致,按照“标准温度—测试时间表”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可打开灯盘13,进行照明,观察试剂变化,查看变色、沉淀等现象,完成测试后,以确定试剂氧化程度;然后,对每个试管内试剂的重量、成分、酸度等变化进行同步测定,出具全套数据报告。
34.所述的底座1其上表面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灯盘13设置在底座1内部并位于通孔下方;所述的加热罐14位于通孔上方,在加热罐14的外部套设有隔温罐15,所述隔温罐15整体为环形结构,其下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连,其上端与分位板16可拆卸的固连。
35.所述的分位板16其下表面还设有加热管9和温度传感器8,所述加热管9和温度传感器8均位于加热罐14内部。
36.所述的底座1其前端面设有温控器7和时间控制器11,用于联动控制加热罐14内的温度和时间。
37.所述的底座1其前端面还设有开关10和报警灯12;虽未图示,但可以理解的是,在
底座1的底面设有减震底板。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罐14和隔温罐15为耐高温1200℃的石英材质,加热管9为不锈钢材质;温控器7的精度为精度0.1
°
、温度传感器8的精度为0.1
°
,温控器7根据温度传感器8采集的数据,智能调整加热管9的输出功率以及电机18的转速,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所述的分位板16为耐高温、耐腐蚀、耐高温的材质,试管为石英制成;温控器7、时间控制器11为闭环的联动回路控制模式。
39.试剂的加热,是通过温控器7、温度传感器8、加热罐14、分位板16、加热管9、导热油(置于加热罐14内)和搅拌器19进行加热控温;在温控器7上设定好目标温度,温控器7开始输出电压,两端接入电压后加热管9开始工作,使加热罐内的导热油升温,为了使导热油温度均匀,开启分位板16上的搅拌器19,使导热油在加热罐内强制产生对流;接近目标温度时,温控器7通过不定期通断输出或降低输出电压等形式,进一步稳定温度在允许范围内波动。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