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C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5094发布日期:2022-09-03 01:2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ACC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acc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cc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2.汽车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钥匙开关是整车必要部件。在汽车还没有发动前,将钥匙拨到acc档这个位置,一些用电不大的设备如:收音机、点烟器等就可以通电,汽车上的导航、点火装置以及其它部件都需要用到这个单元器件。
3.现有技术的acc检测电路只有控制开关功能,会因电压抖动而发生误判,或因静电原因损坏元件器,可靠性低。
4.综上所述,现有的acc检测电路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cc检测电路,用于解决现有的acc检测电路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6.一种acc检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
7.所述滤波电路接收电压信号,所述滤波电路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信号输出;
8.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滤波信号控制主控芯片开启和电源导通。
9.具体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磁珠fb1、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和使能端en;
10.所述磁珠fb1的一端接收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
1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使能端en和所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共连于一点,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12.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电容c2和检测端det;
13.所述电阻r2的一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共连于一点,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14.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检测端det共连于一点,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15.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电源共连于一点,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16.改进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ed1;
17.所述二极管ed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共连于一点,所述二极管ed1的另一端接地。
18.具体地,所述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
19.具体地,所述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依次串联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收电压信号,所述滤波电路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信号输出;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滤波信号控制主控芯片开启和电源导通,上述滤波电路可以滤掉电压信号中的杂波,保证电磁兼容测试顺利进行,上述控制电路基于滤波电路输出的信号对主控芯片和电源进行控制,从而保证acc检测电路的可靠性,解决现有的acc检测电路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acc检测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滤波电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控制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控制电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acc检测电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一
30.一种acc检测电路,示例性地,参见图1,包括:依次串联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
31.所述滤波电路接收电压信号,所述滤波电路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信号输出;
32.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滤波信号控制主控芯片开启和电源导通。
33.需要说明的是,滤波电路的目的在于滤除电路中的杂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来实现;控制电路的目的在于基于滤波信号对主控芯片和电源进行控制,以保证acc检测电路的可靠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来实现。
34.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磁珠fb1、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和使能端en;
35.所述磁珠fb1的一端接收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
36.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使能端en和所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共连于一点,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3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磁珠fb1可以滤掉100mhz左右的杂波,保证电磁兼容测试顺利进行。
38.还需要说明的是,电阻r1的阻值为1k,上述电阻r1为上述使能端en的限流电阻。
39.进一步地,上述使能端en控制电源开启和关闭。
40.具体地,所述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稳压二极管可以防止acc电压微小的波动而造成误判。
42.示例性地,参见图3,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电容c2和检测端det;
43.所述电阻r2的一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共连于一点,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44.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检测端det共连于一点,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45.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电源共连于一点,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46.进一步地,上述检测端det与主控芯片mcu连接。
47.具体地,所述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
48.需要说明的是,电阻r2和电阻r4的阻值是100k,滤波信号经电阻r2和电阻r4分压后到达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4可以保证其漏电流小于0.1ma。
49.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ed1;
50.所述二极管ed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共连于一点,所述二极管ed1的另一端接地。
51.具体地,所述二极管ed1为esd静态二极管。
5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esd静态二极管可以保护三极管q1不被静电损坏。
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5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依次串联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收电压信号,所述滤波电路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信号输出;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滤波信号控制主控芯片开启和电源导通,上述滤波电路可以滤掉电压信号中的杂波,保证电磁兼容测试顺利进行,静态二极管可以保护三极管不被静电损坏,上述控制电路基于滤波电路输出的信号对主控芯片和电源进行控制,从而保证acc检测电路的可靠性,解决现有的acc检测电路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另外上述电路使用元器件数量少,电路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55.实施例二
56.由于现有的acc检测电路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acc检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
57.示例性地,参见图5,在一种应用场景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磁珠fb1、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和使能端en;
58.所述磁珠fb1的一端接收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
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使能端en和所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共连于一点,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59.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电容c2、二极管ed1和检测端det;
60.所述电阻r2的一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共连于一点,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检测端det共连于一点,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电源共连于一点,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ed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共连于一点,所述二极管ed1的另一端接地。
61.具体地,上述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上述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上述二极管ed1为esd静态二极管
62.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电压信号输出为高电平,即图4中acc被置高,三极管q1导通,检测端det变为低电平,通知主控芯片mcu开启,同时通过使能端en打开电源,若上述电压信号输出为低电平,即图4中acc被置低,检测端det保持5v高电平,不通知主控芯片mcu开启,电源保持关闭状态。
6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6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依次串联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收电压信号,所述滤波电路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信号输出;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滤波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滤波信号控制主控芯片开启和电源导通,上述滤波电路可以滤掉电压信号中的杂波,保证电磁兼容测试顺利进行,静态二极管可以保护三极管不被静电损坏,从而保证acc检测电路的可靠性,解决现有的acc检测电路存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另外上述电路使用元器件数量少,电路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6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