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9267发布日期:2022-07-15 23:4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适用于高压直流电缆产品的模拟测试中,进而辅助研发人员对高压直流电缆料进行改进。


背景技术:

2.直流高压电缆,用于静电喷漆,静电选矿,静植绒及其它弱电流高压的直流装置中,做电源引接线。一般高压电缆结构由线芯、内绝缘层、半导体层、钢铠、填充料、外绝缘层等组成。不同用处的电缆,所用的材料是不同的,但线芯都是铜或铝,现在应用最多的是铝,铜比较贵,只有在35kv及以上电缆中才有应用。
3.当前,在制作高压直流电缆时,需要进行模拟测试,即模拟高压直流电缆作业温度环境,对高压直流电缆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分析,进而得出分析结果,最终根据结果数据对高压直流电缆料进行研发设计改进。
4.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解决当前高压直流电缆测试所存在的问题。
6.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包括卧式箱体、箱体支腿、缆线通槽、变频加热器框架、变频加热器、加热板、气缸、条形板和缆线支撑板;所述箱体支腿设置在卧式箱体底面四角,缆线通槽设置在卧式箱体两端下部外壁内,变频加热器框架设置在卧式箱体上部端面,变频加热器安装在变频加热器框架内,加热板位于卧式箱体内,且与变频加热器连接,气缸设置在卧式箱体底部,条形板设置在卧式箱体内,且与气缸连接,缆线支撑板设置在条形板上,其中,缆线支撑板位于加热板下方,缆线放置在缆线支撑板上。
7.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卧式箱体上部端面内,且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下方设置有一组通孔,其中,变频加热器导热杆贯穿一组通孔后与加热板连接。
8.本技术方案的,还包括与箱体支腿连接的气缸板,气缸安装在气缸板上,卧式箱体底面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内设置有气缸通孔,其中,气缸贯穿气缸通孔后与条形板连接。
9.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条形板一面内设置有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条形板通过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与气缸之间活动接触。
10.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卧式箱体两端内壁分别设置一组温度传感器,卧式箱体上部端面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壳体,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液晶屏、单片机模块、预警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其中,气缸、变频加热器、一组温度传感器、液晶屏、预警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11.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变频加热器、缆线支撑板设置为相配合使用的弧形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相配合使用的卧式箱体、箱体支腿、缆线通槽、变频加热器框架、变频加热器、加热板、气缸、条形板和缆线支撑板,可模拟不同测试温度,辅助检测分析仪器测试不同温度状态下高压直流电缆的工作状态,进而辅助研发人员作出技术改进;2、变频加热器、一组温度传感器、液晶屏、预警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可实现智能式的温度模拟,能直观的体现所模拟的温度,便于研发人员进行测试操作温度控制,单片机模块控制变频加热器进行梯度式的升温测试,同时气缸的升/降可控制测试、分析高压直流电缆与加热板的间距,保证测试工作的安全;3、操作测试使用便捷,辅助研发人员提高测试、分析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的卧式箱体、缆线通槽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的变频加热器、变频加热器导热杆、加热板、气缸板、气缸、条形板、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其中,图中标号如下:10-卧式箱体、11-箱体支腿、12-缆线通槽、13-变频加热器框架、14-变频加热器、15-一组通孔、16-变频加热器导热杆、17-加热板、18-气缸板、19-气缸、20-限位板、21-气缸通孔、22-条形板、23-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24-缆线支撑板、25-一组温度传感器、26-控制器壳体、 27-液晶屏、28-单片机模块、29-预警模块、30-数据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包括卧式箱体10、箱体支腿11、缆线通槽12、变频加热器框架13、变频加热器 14、加热板17、气缸19、条形板22和缆线支撑板24;箱体支腿11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面四角,缆线通槽12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两端下部外壁内,变频加热器框架13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变频加热器14安装在变频加热器框架13内,加热板17位于卧式箱体10内,且与变频加热器14连接,气缸19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部,条形板22设置在卧式箱体10内,且与气缸19连接,缆线支撑板24设置在条形板22上,其中,缆线支撑板24位于加热板17下方,缆线放置在缆线支撑板24上。
20.实施例二
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包括卧式箱体10、箱体支腿11、缆线通槽12、变频加热器框架13、变频加热器14、加热板17、气缸19、条形板
22和缆线支撑板24;箱体支腿11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面四角,缆线通槽12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两端下部外壁内,变频加热器框架13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变频加热器14安装在变频加热器框架13内,加热板17位于卧式箱体10内,且与变频加热器14连接,气缸19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部,条形板22设置在卧式箱体10内,且与气缸19连接,缆线支撑板24设置在条形板22上,其中,缆线支撑板24位于加热板17下方,缆线放置在缆线支撑板24上,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内,且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13下方设置有一组通孔15,其中,变频加热器导热杆16贯穿一组通孔15 后与加热板17连接。
22.实施例三
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包括卧式箱体10、箱体支腿11、缆线通槽12、变频加热器框架13、变频加热器 14、加热板17、气缸19、条形板22和缆线支撑板24;箱体支腿11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面四角,缆线通槽12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两端下部外壁内,变频加热器框架13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变频加热器14安装在变频加热器框架13内,加热板17位于卧式箱体10内,且与变频加热器14连接,气缸19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部,条形板22设置在卧式箱体10内,且与气缸19连接,缆线支撑板24设置在条形板22上,其中,缆线支撑板24位于加热板17下方,缆线放置在缆线支撑板24上,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内,且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13下方设置有一组通孔15,其中,变频加热器导热杆16贯穿一组通孔15 后与加热板17连接,及与箱体支腿11连接的气缸板18,气缸板18分别与箱体支腿11连接,气缸19安装在气缸板18上,卧式箱体10底面设置有限位板 20,限位板20内设置有气缸通孔21,其中,气缸19贯穿气缸通孔21后与条形板22连接。
24.实施例四
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包括卧式箱体10、箱体支腿11、缆线通槽12、变频加热器框架13、变频加热器 14、加热板17、气缸19、条形板22和缆线支撑板24;箱体支腿11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面四角,缆线通槽12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两端下部外壁内,变频加热器框架13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变频加热器14安装在变频加热器框架13内,加热板17位于卧式箱体10内,且与变频加热器14连接,气缸19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部,条形板22设置在卧式箱体10内,且与气缸19连接,缆线支撑板24设置在条形板22上,其中,缆线支撑板24位于加热板17下方,缆线放置在缆线支撑板24上,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内,且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13下方设置有一组通孔15,其中,变频加热器导热杆16贯穿一组通孔15 后与加热板17连接,及与箱体支腿11连接的气缸板18,气缸19安装在气缸板18上,卧式箱体10底面设置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内设置有气缸通孔 21,其中,气缸19贯穿气缸通孔21后与条形板22连接,条形板22一面内设置有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23,条形板22通过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23 与气缸19之间活动接触。
26.实施例五
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高压直流电缆料的测试分析装置,包括卧式箱体10、箱体支腿11、缆线通槽12、变频加热器框架13、变频加热器 14、加热板17、气缸19、条形板22和缆线支撑板24;箱体支腿11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面四角,缆线通槽12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两端下部外壁内,变频加热器框架13设置在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变频加热器14安装在变频加热器框架13内,加热板17位于卧式箱体10内,且与变频加热器14连接,气缸19设置在卧式箱体10底部,条形板22设置在卧式箱体10内,且与气缸19连接,缆线支撑板24设置在
条形板22上,其中,缆线支撑板24位于加热板17下方,缆线放置在缆线支撑板24上,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内,且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13下方设置有一组通孔15,其中,变频加热器导热杆16贯穿一组通孔15 后与加热板17连接,及与箱体支腿11连接的气缸板18,气缸19安装在气缸板18上,卧式箱体10底面设置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内设置有气缸通孔 21,其中,气缸19贯穿气缸通孔21后与条形板22连接,条形板22一面内设置有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23,条形板22通过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23 与气缸19之间活动接触,及卧式箱体10两端内壁分别设置一组温度传感器 25,卧式箱体10上部端面位于变频加热器框架13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壳体 26,控制器壳体26内设置有液晶屏27、单片机模块28、预警模块29和数据传输模块30,其中,气缸19、变频加热器14、一组温度传感器25、液晶屏27、预警模块29和数据传输模块30分别与单片机模块28连接(气缸19、变频加热器14、一组温度传感器25、液晶屏27、预警模块29、数据传输模块30、单片机模块28均为市场采购成熟技术产品,本技术不做任何技术创新)。
28.本实施例的,变频加热器14、缆线支撑板24设置为相配合使用的弧形结构,防止产品缆线晃动。
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结构原理:
30.首先将条形板22通过缆线通槽12插入卧式箱体10内,其中,条形板22 通过敞开式条形气缸限位凹槽23与一组竖气缸19端面接触,此时一组竖气缸 19对条形板22上的缆线支撑板24进行支撑,然后将待测试的电缆线通过缆线通槽12插入并通过卧式箱体10,电缆线与缆线支撑板24接触,最后开启变频加热器14通过变频加热器导热杆16、加热板17对缆线支撑板24上的电缆线进行梯度的模拟工作环境加热,而与电缆线连接仪器实时测试、分析电缆线的工作状态。
31.同时,一组温度传感器25将卧式箱体10梯度升温过程通过数据传输模块 30传输至单片机模块28,而当卧式箱体10内的温度超过安全值时,单片机模块28通过预警模块29进行预警,用于保证检测、分析的安全进行;其中,进行预警播报后单片机模块28控制变频加热器14停机,并控制气缸19下降使电缆线远离加热板17。
3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