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充电的网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0241发布日期:2022-08-09 23:3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充电的网位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位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充电的网位仪。


背景技术:

2.网位仪是一种自主发射渔网位置信息的终端设备,它是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助航设备,当船舶驶近渔网时,其装配的 ais系统可以接收到ais网位仪发出的渔网位置信息,从而避开渔网航行,保证船舶行驶安全。流动网作业的渔船利用系在渔网竹竿等支撑物上的网位仪可以随时观测渔网的位置信息,使得在大雾、大雨、阴天等可见度低的不良天气下,也可以很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渔网,避免多余的海上搜索,达到节约油耗、绿色低碳的作业方式。
3.现有的网位仪采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蓄电池进行供电,但蓄电池与主板设置在一起,使用期间不可取出,在蓄电池的电量耗尽时,需要将网位仪整体从渔网竿上取下才能进行充电,因此需要较多的备用网位仪替换使用,造成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网位仪。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充电的网位仪,包括天线外壳和与所述天线外壳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电池仓,所述天线外壳内设有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vhf天线,所述电池仓内设有若干电池,所述电池仓与天线外壳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主板与电池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电池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天线外壳下端的第一连接件和固定在电池仓上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电池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的外侧套设有一螺帽,且其上端设有与螺帽配合的限位凸起,所述螺帽与天线外壳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对插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天线外壳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若干pin插针,所述pin插针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电池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与pin插针配合的插孔,所述充电口设置在第二主体的上侧。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下侧设有中部凹陷设置的插口,所述pin插针非均布的设置在插口内,相邻的两个pin插针设有隔板;所述第二主体的上侧设有与插口配合的插头,所述插孔和充电口均设置在插头上,所述插头与隔板对应位置设有插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外侧与天线外壳和电池仓之间分别设有限位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外壳和电池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与天线外壳和电池仓螺栓连接,所述第
一主体与天线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主体与电池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13.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和充电口的下端连接在转接板上,所述转接板的下侧设有电池连接插口,所述电池通过电池连接插头与电池连接插口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外壳为透明天线外壳,所述主板上设有指示灯。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池仓和天线外壳设置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并通过螺帽将电池仓和天线外壳固定在一起,天线外壳和电池仓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以对插的形式配合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结构配合保证精准稳定连接,在需要对电池充电时,只需将螺帽拧下即可取出电池仓进行充电,充电操作快捷方便,无需将天线外壳从渔网竿上取下,更换电池仓后即可使网位仪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充电的网位仪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充电的网位仪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充电的网位仪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充电的网位仪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正向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反向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充电的网位仪,包括天线外壳1和电池仓2,天线外壳1与电池仓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天线外壳1的外侧设有系留孔12,以便系在渔网竿上。在天线外壳1内设有主板3,主板3的上端与vhf天线4连接。天线外壳1优选为透明天线外壳,主板3上设有指示灯。在电池仓2内设有若干电池5,电池5选为两节21700 锂电池或两节18650锂电池。电池仓2与天线外壳1之间设有连接组件6,主板3与电池5通过连接组件6连接,从而使电池向主板3供电,连接组件上设有充电口7,充电口7与电池5连接,取下电池仓2后,通过充电口7可对电池仓2内的电池5充电。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第一连接件61固定在天线外壳1的下端,第二连接件62固定在电池仓2上端,第一连接件61与主板3连接,第二连接件62与电池5连接,在将天线外壳1 与电池仓2组装以后,第一连接件61与第二连接件62配合连接。
25.电池仓2与天线外壳1可以采用卡扣或螺栓等方式连接,优选在电池仓2 的外侧套设有一螺帽8,在电池仓2的上端设有与螺帽8配合的限位凸起21,限位凸起21的外径小于螺帽8上端的内径,小于螺帽8下端的内径,在天线外壳1的下端设有外螺纹结构,从而使螺帽8与天线外壳1螺纹连接,第一连接件61与第二连接件62对插连接。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61包括第一主体611,第一主体611优选与天线外
壳1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611上设有若干pin插针612,具体的,pin插针612共为5个,位于两侧的两个为电源针,中间的三个为写码针,pin插针612与第一主体611在模具成型时固定在一起。pin插针612的上端与主板3连接。第二连接件62包括第二主体621,第二主体621与电池仓2 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主体621上设有与pin插针612配合的插孔622,充电口7设置在第二主体621的上侧。插孔622也优选在模具成型时固定在第二主体621上。
27.为了防止pin插针612插入插孔622后受力弯曲,在第一主体611的下侧设有中部凹陷设置的插口613,pin插针612非均布的设置在插口613内,相邻的两个pin插针612设有隔板614。在第二主体621的上侧设有与插口613配合的插头623,插孔622和充电口7均设置在插头623上,在插头623上与隔板614对应位置设有插槽624。在第一连接件61与第二连接件62对插连接时,插头623插入插口613内,同时隔板614插入插槽624内,实现横向限位的作用,避免pin插针612受力弯曲。由于pin插针612在插口613内非对称设置,还可保证pin插针612正确的插入相应的插孔622内。
28.为了便于安装,在第二主体621的外侧电池仓2之间分别设有限位结构。具体的,在第二主体621的外侧设有限位槽625,在电池仓2的内侧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2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625为3个,三个限位槽625为非均匀分布设置。
29.防止水从天线外壳1与电池仓2之间进入内部,在天线外壳1和电池仓2 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9。为了防止水从第一主体611与天线外壳1之间进入天线外壳1内,在第一主体611与天线外壳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0。为了防止水从第二主体621与电池仓2之间进入电池仓2内,在第二主体621与电池仓 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1。第一主体611与天线外壳1之间优选螺栓连接,第二主体621与电池仓2之间也优选螺栓连接。
30.为了便于将插孔622和充电口7与电池5连接,优选将插孔622和充电口 7的下端连接在转接板13上,转接板13的下侧设有电池连接插口14,电池连接插口14通过设置在转接板13上的导线与插孔622和充电口7分别连接,电池5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电源线与一个电池连接插头连接,电池连接插头与电池连接插口14配合连接。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