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张力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6044发布日期:2022-04-27 11:3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织机张力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织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织机张力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无梭织机是将纬纱卷装从梭子中分离出来,或是仅携带少量的纬纱以小而轻的引纬器代替大而重的梭子,为高速引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纬纱的供给上,直接采用筒子卷装,通过储纬装置进入引纬机构,使织机摆脱了频繁的补纬动作。目前织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维持纱线具有一定的张力,张力较大一般为500~1000kg,而当设计出控制系统之后需要验证是否满足该张力条件,但若直接去织机设备上进行试验的话需要经过开机、调试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并且若试验失败之后会存在纱线断裂、影响织机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织机张力模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织机张力模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织机张力模拟装置,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皮带轮以及与所述皮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的至少一第二皮带轮,各第一皮带轮与第一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二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还包括张力检测组件以及张力调节组件,所述张力检测组件具有一部分与同步带抵接,以用于检测所述同步带的张力;所述张力调节组件也具有一部分与同步带抵接,以用于调节所述同步带的张力。
6.进一步的,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还包括支架,活动结构具有一部分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活动结构具有另一部分分别与所述张力检测组件及所述张力调节组件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还包括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导轨,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
8.进一步的,所述张力检测组件包括传感器安装板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连接的至少一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的一部分与第一固定块的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固定块的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另一部分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连接压轮安装板,张力压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压轮安装板。
9.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三固定块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块连接的至少一螺栓,所述螺栓的外侧连接弹簧,所述螺栓的一部分与第二连接板的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部分连接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连接张紧轮安装座,张紧轮可转动地连接于张紧轮安装座。
10.进一步的,所述张力压轮的轮面为光滑面。
11.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轮的轮面为带齿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减速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减速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13.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上还连接至少两个脚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张力检测组件以及张力调节组件可以实现同步带的快速张紧及检测,并且同步带的张紧数据结果精确,其可以有效验证设备系统是否满足张力条件。伺服电机的设置具有成本低、能耗少的优点,并且通过在底座上设置脚轮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移动至任意测试工位,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织机张力模拟装置在第一视角的轴测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织机张力模拟装置在第二视角的轴测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织机张力模拟装置中张力检测组件与张力调节组件在第一视角的轴测示意图。
19.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织机张力模拟装置中张力检测组件与张力调节组件在第二视角的轴测示意图。
20.附图中标记:1、第一伺服电机;2、第一一级减速机;3、第一二级减速机;4、第一皮带轮;5、同步带;60、张力检测组件;601、传感器安装板;602、张力传感器;603、第一固定块;604、第二固定块;605、第一连接板;606、张力压轮;607、压轮安装板;61、张力调节组件;610、螺栓;611、第三固定块;612、弹簧;613、张紧轮安装座;614、张紧轮;615、第四固定块;616、第二连接板;62、支架;630、导轨;631、第一滑块;632、第二滑块;7、第二皮带轮;8、第二一级减速机;9、第二二级减速机;10、第二伺服电机;11、底座;12、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织机张力模拟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2.请参考图1,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包括一底座11,所述底座11由多根长型材、短型材围合形成矩形框架,并且在该矩形框架内部还连接横纵交错的长型材及短型材。
23.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分别连接脚轮12,所述脚轮12使所述底座11具有移动能力,可方便的根据作业人员所需的测试场合进行移动。
24.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织机张力模拟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皮带轮4以及与第一皮带轮4通过同步带5连接的至少一第二皮带轮7,其中第一皮带轮4、同步带5及第二皮带轮7构成皮带传动装置。
25.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1,第一皮带轮4与第一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减速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一级减速机2以及与所述第一一级减速机2连接的第一二级减速机3,所述第一二级减速机3具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皮带轮4连接,所述第一二级减速机3的输入端与第一一级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一级减速机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上述第一伺服电机1、第一一级减速机2及第一二级减速机3分别固定于底座11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二级减速机3的传动比为40,所述第一一级减速机2的传动比为25。
26.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二皮带轮7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皮带轮7均与第二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入端则与第二伺服电机10连接。
27.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1、图2,所述第二减速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二级减速机9以及与所述第二二级减速机9连接的第二一级减速机8,所述第二一级减速机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0,所述第二一级减速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二级减速机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级减速机9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皮带轮7。上述第二伺服电机10、第二一级减速机8及第二二级减速机9分别固定于底座11上。优选的,所述第二一级减速机8的传动比为25,所述第二二级减速机9传动比为40。
28.请参考图1和图2,织机张力模拟装置还包括张力检测组件60以及张力调节组件61,张力检测组件60具有一部分与同步带5抵接,以用于检测同步带5的张力;张力调节组件61也具有一部分与同步带5抵接,以用于调节同步带5的张力。
29.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织机张力模拟装置还包括支架62,活动结构具有一部分与支架62连接,活动结构具有另一部分分别与张力检测组件60及张力调节组件61连接。具体的,上述滑动结构包括两条导轨630,第一滑块631以及第二滑块632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导轨630,其中第一滑块631为两个,第二滑块632也为两个。
30.具体的,请参考图3和图4,上述张力检测组件60包括传感器安装板601,所述传感器安装板601固定于支架62,两个张力传感器60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601,所述张力传感器602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6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0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605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05的表面还与第二固定块604连接,同样的所述第二固定块604也与第一固定块603连接,并且上述第二固定块604的底部还与第一滑块631连接。
31.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所述第二固定块604的外侧还连接压轮安装板607,所述压轮安装板607上可转动地连接张力压轮606,具体是张力压轮606通过一轮轴连接在压轮安装板607上,上述张力压轮606由于是与同步带5的外侧表面接触,因此该张力压轮606的轮面为光滑面。
32.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述张力检测组件60包括第三固定块611,所述第三固定块611固定于支架62,所述第三固定块611在所述支架62上的位置可调。两个螺栓610分别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611并且与第二连接板616连接,其中在每个螺栓610的外侧均连接弹簧612。
33.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述第二连接板616还与第四固定块615连接,所
述第四固定块615的底部连接第二滑块632,在所述第四固定块615的外侧还连接张紧轮安装座613,张紧轮614可转动地连接于张紧轮安装座613,所述张紧轮614主要用于调节同步带5的张力,其具体是于同步带5的内侧抵接,因此张紧轮614的轮面为带齿面。
3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35.第一伺服电机1以及第二伺服电机10分别启动,其中第一伺服电机1的输出端输出动力并分别经过第一一级减速机2、第一二级减速机3传递至第一皮带轮4,使得第一皮带轮4以一定转速转动。同样的,第二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输出动力并分别经过第二一级减速机8以及第二二级减速机9传递至第二皮带轮7,使得第二皮带轮7以一定转速转动。
36.请参考图3和图4,由于第一皮带轮4以及第二皮带轮7的转速不同使得使得同步带5的张力会张紧或者变松,首先通过程序设置张力的目标值为120kg,同步代卷曲卷径166mm,送经卷径300mm,张力过高报警值为240kg,张力过低报警值为60kg,纱线速度100~800m/min,在启动设备前将张力调整至60~240kg之间的任意值,同步带5的张力张紧或变松实时反馈至张力压轮606,具体的,同步带5受力产生变形量并且反馈至张力传感器602形成测量数值,并且该测量数值最终发送至张力仪,由张力仪通过程序在传输信号至第一伺服电机1,以使得第一伺服电机1的转速调整。
37.同样,若张力传感器602接收的测量数值无法满足上述报警值,则可通过外接报警装置进行报警,进而可通知作业人员无法满足张力条件,需要重新进行验证。
38.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同样的,在上述第一伺服电机1或第二伺服电机10启动之前,通过旋转螺栓610可使与螺栓610连接的第二连接板616、第四固定块615以及第二滑块632动作,进而实现张紧轮614的微量位移,由此可实现与同步带5的内侧的齿始终啮合,进而防止其张紧轮614与同步带5脱离。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