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8179发布日期:2022-04-09 03: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地基承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建筑,地基部分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以及能否正常投入运营,地基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地基承载能力建设,用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地基基础承载力技术测试是研究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非同寻常,建筑物施工过程以及投入使用之后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经济以及人身安全,在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能方面,地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整个建筑物的所有载荷全部集中在地基的承载力方面,加强地基基础承载力技术检测研究之于建筑物安全乃至国家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基承载检测过程中用常规的检测装置时,工人需要将穿心锤不断的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再通过计算得出地基承载力,此过程都是人工计数锤击数、人工搬运穿心锤,耗费人力而且容易出错;为此设计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可使穿心锤从一定高度下落,降低工人的劳动量,而且还能记录锤击数,防止出错,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搬运穿心锤耗费人力、人工记录锤击数容易出错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右侧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l形托板,所述l形托板前端内壁滑动连接有长滑板,所述长滑板前端安装有探筒,所述探筒下端设有探杆,所述探杆下端设有探头,所述探筒底端内壁设有配重块,所述探筒外表面内壁又滑动连接有内滑板,所述内滑板左右两端内壁分别铰接有异形夹杆,所述l形托板向下移动到底端时可构成往复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内滑板向上移动时可构成异形夹杆拖动配重块向上移动的结。
5.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转动圆舵,会使对应的脚板向下移动,从而使装置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由于地基面经常有凸凹不平的情况,通过转动对应的第二手柄,可单个调节脚板的上下高度,使装置达到竖直状态。
6.2、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会使l形托板、探头同步向下移动,当探头向下移动到与地面接触时便不再向下移动,当l形托板向下移动到底端时,会驱动配重块向下撞击探头向下移动,使探头钻入到地内,再通过计算得出承载力;且当启动第一电机反转时,会使l形托板向上移动,l形托板则会托动探头向上移动实现装置复位。
7.3、通过按动第一手柄,可调节键形拨块的前后位置,进而根据刻度板的刻度对应
调节,可预先调节配重块向下撞击探头的次数,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8.4、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会使刮刀边向下递进移动边往复左右移动,对待检测的地基面进行清刮至平面,防止探头受力不均或轻微的倾斜导致检测数值不准确。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10.图2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底板下端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l形托板安装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长齿条安装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活齿安装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长滑板安装示意图。
15.图7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伸缩杆安装示意图。
16.图8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第一撬杆安装示意图。
17.图9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计数螺纹杆安装示意图。
18.图10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外方筒剖视图。
19.图11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探筒剖视图。
20.图12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异形夹杆安装示意图。
21.图13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u形座安装示意图。
22.图14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螺纹滑块安装示意图。
23.图15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u形架安装示意图。
24.图16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o形齿圈安装示意图。
25.图17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支撑滑板剖视图。
26.图18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第一不完全直齿轮安装示意图。
27.图19为本发明的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的凸板安装示意图。
28.图中标号:1-底板、2-滚轮、3-握柄、4-第一电机、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长转轴、8-蜗杆、9-蜗轮、10-第一直齿轮、11-长齿条、12-活齿、13-第一导杆、14-第一弹簧、15-主动锥齿轮、16-从动锥齿轮、17-长齿轮、18-从动直齿轮、19-l形托板、20-长导杆、21-圆筒座、22-长滑板、23-套座、24-上托板、25-第一牙筒、26-第二牙筒、27-连接筒、28-拨架、29-短销、30-第一转轴、31-第二弹簧、32-圆环挡片、33-第三锥齿轮、34-第四锥齿轮、35-计数螺纹杆、36-刻度板、37-开口螺纹块、38-第一滑块、39-第二导杆、40-第三弹簧、41-三角锲块、42-键形拨块、43-伸缩杆、44-外方筒、45-内方杆、46-滑杆、47-中空锲块、48-方销、49-第一滑销、50-复位弹簧、51-第一手柄、52-第一撬杆、53-长销、54-第一圆盘、55-长连杆、56-探筒、57-探杆、58-探头、59-内滑板、60-复位挡杆、61-异形夹杆、62-第四弹簧、63-配重块、64-扣帽、65-圆舵、66-u形座、67-第一支撑板、68-第二滑销、69-第二撬杆、70-螺纹滑块、71-第三滑销、72-立板、73-小螺纹杆、74-第二手柄、75-脚板、76-第二电机、77-第一转向锥齿轮、78-第二转向锥齿轮、79-第二转轴、80-u形架、81-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2-第一齿轮、83-第二齿轮、84-凸板、85-第一凹板、86-第二凹板、87-螺纹筒、88-支撑滑板、89-第二螺纹杆、90-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1-o形齿圈、92-l形延伸座、93-刮刀、94-大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如图1-19所示,本发明提供地基承载试验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右侧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l形托板19,所述l形托板19前端内壁滑动连接有长滑板22,所述长滑板22前端安装有探筒56,所述探筒56下端设有探杆57,所述探杆57下端设有探头58,所述探筒56底端内壁设有配重块63,所述探筒56外表面内壁又滑动连接有内滑板59,所述内滑板59左右两端内壁分别铰接有异形夹杆61,所述l形托板19向下移动到底端时可构成往复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内滑板59向上移动时可构成异形夹杆61拖动配重块63向上移动的结构。
31.如图1-2、6、11-12所示,底板1的作用是对整个装置的支撑和固定,底板1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滚轮2,如图2所示,通过滚轮2的滚动实现装置移动,滚轮2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握柄3,握柄3的作用是便于控制装置移动的方向;通过l形托板19向下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对应的长滑板22、探筒56、探杆57、探头58则会同步跟随l形托板19向下移动,当探头58接触到地基面上,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对应的探头58、探杆57、探筒56、长滑板22则不再向下移动,而对应的继续向下移动到底端时,会间接驱动对应的内滑板59往复上下移动,当内滑板59向上移动时,则会使异形夹杆61拖动配重块63向上移动,从而代替人工驱动穿心锤向上移动,配重块63在向上移动到顶端后,异形夹杆61会松开配重块63,使配重块63自由下落撞击探筒56,从而使探头58、探杆57深入到地基内,再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地基的承载力。
32.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前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前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所述第二锥齿轮6中心处内壁固接有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长转轴7,所述长转轴7外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有蜗杆8,所述蜗杆8前端啮合有蜗轮9,所述蜗轮9右端同轴固接有与l形托板19转动连接的第一直齿轮10,所述第一直齿轮10后端啮合有长齿条11,所述长齿条11左右两端表面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导杆13,两个第一导杆13外表面套有一个与第一直齿轮10相配合的活齿12。
33.如图3-6所示,第一电机4的作用是为装置提供动力,电机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长转轴7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使第一锥齿轮5与第二锥齿轮6始终处于啮合状态;长转轴7与蜗杆8属于花键连接,蜗杆8既能在长转轴7内壁上下滑动,且当长转轴7转动时又能跟随长转轴7转动;如图6所示,长滑板22前端表面下侧固接有套座23,探筒56固接在套座23内壁,从而使探筒56间接的固接在内滑板59上,长滑板22上下的滑动连接在l形托板19内壁,底板1上端表面又固接有两个长导杆20,l形托板19滑动连接在两个长导杆20外表面,通过长导杆20限位对应的l形托板19只能上下移动;长导杆20外表面下端又分别固接有圆筒座21,圆筒座21的作用是限位当l形托板19向下移动到与圆筒座21上表面相接触时便不再向下移动;蜗轮9和第一直齿轮10中心处固接有一个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l形托板19下端表面,通过轴承座限位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0、蜗轮9转动连接在l形托板19下端;第一导杆13外表面分别套有与活齿12相配合的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作用是推动对应的活齿12有个向外侧的滑动力;蜗杆8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套,轴承套又转动连接在对应的转轴上,通过轴承套的限位使蜗杆8、蜗轮9始终处于啮
合的状态;如图4所示,长齿条11后端表面固接有支架,支架下端表面固接在底板1上,使长齿条11固接在底板1上端;当启动第一电机4后,会使对应的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通过与第二锥齿轮6的啮合会使第二锥齿轮6转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则会带动长转轴7转动,长转轴7转动则会带动蜗杆8、蜗轮9、第一直齿轮10转动,第一直齿轮10转动通过与长齿条11的啮合则会使l形托板19向下或向上移动,当l形托板19向下移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则会带动对应的长滑板22、探筒56、探头58、探杆57同步向下移动,当探头58向下移动到与地面接触时,l形托板19继续向下移动时便不再带动探筒56、探头58、探杆57向下移动,当l形托板19向下移动到底端时,即与对应的圆筒座21相接触时,便不再向下移动,此时第一直齿轮10会与下端的活齿12相啮合,当第一直齿轮10继续同一方向转动时,则会拨动活齿12向上移动,当与第一直齿轮10其中一个齿脱离啮合后,活齿12又会在第一弹簧14的弹力下向下移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当再次驱动第一电机4反转时,对应的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长转轴7、蜗杆8、蜗轮9、第一直齿轮10反转,在反转时会驱动对应的l形托板19向上移动,l形托板19向上移动时通过拖动内滑板59、则会使探筒56、探杆57、探头58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装置复位;且蜗轮9、蜗杆8具有自锁功能,在电机不启动的状况下对应的l形托板19的高度位置为固定状态。
34.所述第一直齿轮10右端同轴固接有主动锥齿轮15,所述底板1上端右侧转动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15相配合的从动锥齿轮16,所述从动锥齿轮16上端同轴固接有长齿轮17,所述长滑板22上端表面固接有上托板24,所述上托板24上端后侧安装有与长齿轮17相啮合的从动直齿轮18,所述从动齿轮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一牙筒25,所述上托板24上端表面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0,所述第一转轴30外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有与第一牙筒25相配合的第二牙筒26,所述第二牙筒26下端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筒27,所述第一转轴30外表面中部套有驱动连接筒27向上移动的第二弹簧31,所述第一转轴30外表面下端固接有第三锥齿轮33,所述第三锥齿轮33前侧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4,所述第四锥齿轮34前端同轴固接有计数螺纹杆35,所述上托板24上端表面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8,所述第一滑块38左端表面上下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二导杆39,两个第二导杆39外表面套有一个与计数螺纹杆35相配合的开口螺纹块37;所述计数螺纹杆35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圆盘54,所述第一圆盘54前端表面非圆心处铰接有两个长连杆55,所述内滑板59铰接在两个长连杆55下端。
35.如图4、6-9、11所示,长齿轮17与从动锥齿轮16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从动直齿轮18和第一牙筒25内壁转动连接有l形轴承座,l形轴承座底端固接在上托板24上端表面,限位对应的长齿轮17与从动锥齿轮16始终在上托板24上转动;第四锥齿轮34和计数螺纹杆35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长轴承座,长轴承座底端固接在上托板24上,第一转轴30外表面中部又转动连接有圆环挡板,圆环挡片32一端固接在长轴承座上,使圆环挡板固定在第一转轴30的中部位置,圆环挡片32的作用是托撑第二弹簧31,使第二弹簧31下端固定,上端对连接筒27有个向上的作用力,使第二牙筒26与第一牙筒25相接触啮合,第二牙筒26与第一转轴30属于花键连接,其作用是使第二牙筒26既能在第一转轴30外表面上下滑动,且当第二牙筒26转动时又能带动第一转轴30转动;长齿轮17与从动直齿轮18啮合如图6所示,其作用是当l形托板19、长滑板22、上托板24、从动直齿轮18上下移动时,能始终与长齿轮17相啮合不脱离,长滑板22前端表面固接有小支架,小支架下端固接在套座23上,小支架上端固接在上托板24上,通过小支架加固套座23和上托
板24,使其更加稳定;第一圆盘54、长连杆55、内滑板59安装和形状如图11所示,内滑板59只能在探筒56内壁上下滑动;如图9所示,第一滑块38前后的滑动连接在上托板24上端表面,第二导杆39外表面又分别套有第三弹簧40,第三弹簧40一端分别固接在第一滑块38上,第三弹簧40另一端分别固接在开口螺纹块37上,第三弹簧40对开口螺纹块37始终有个向右的拉力,使开口螺纹块37与计数螺纹杆35螺纹连接状态;当第一直齿轮10边转动边向下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主动锥齿轮15边转动边向下移动,当第一直齿轮10向下移动到底端时则主动锥齿轮15会与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从而使从动锥齿轮16转动,从动锥齿轮16转动则会带动长齿轮17、从动直齿轮18、第一牙筒25、第二牙筒26、第一转轴30、第三锥齿轮33、第四锥齿轮34、计数螺纹杆35同步转动,当计数螺纹杆35转动时通过与开口螺纹块37的螺纹连接下会使开口螺纹块37、第一滑块38向前移动,上托板24上端表面左侧固接有刻度板36,开口螺纹块37左端表面设有箭头,通过开口螺纹块37向前移动,看箭头与刻度板36对应的位置,可记录计数螺纹杆35的转动圈数;当计数螺纹杆35转动时又可带动第一圆盘54转动,第一圆盘54转动时则会带动长连杆55一端做圆周转动,另一端则会拉动内滑板59往复上下移动,即记录的转动圈数为内滑板59上下往复移动的次数;第一牙筒25、第二牙筒26安装和形状如图8所示,第一牙筒25、第二牙筒26只能实现单向传递转动,当主动直齿轮反转时,即对应的主动锥齿轮15与从动锥齿轮16未完全脱离啮合时,即第一牙筒25反转时,对应的第一牙筒25在与第二牙筒26的啮合下会使第二牙筒26往复上下移动,即限位对应的计数螺纹杆35只有单向转动;当需要使其开口螺纹块37复位时通过向左拉动开口螺纹块37,使开口螺纹块37与计数螺纹杆35脱离啮合,即可实现向后滑动复位。
36.所述配重块63上端设有扣帽64,所述异形夹杆61下端设有与扣帽64相配合的弯钩,所述异形夹杆61上端分别设有向内侧倾斜的倾斜杆,所述探筒56上端内壁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与倾斜杆相配合的复位挡杆60,两个异形夹杆61铰接处上端内侧设有一个第四弹簧62。
37.如图11-12所示,第四弹簧62的作用是驱动对应的异形夹杆61有个向外侧的张力,当内滑板59向下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异形夹杆61同步向下移动,当异形夹杆61向下移动到扣帽64位置时继续向下移动时,则会在扣帽64的阻挡作用下使异形夹杆61下端张开,即压缩对应的第四弹簧62,当移动到扣帽64下端后,由于扣帽64下端圆柱的半径要比扣帽64上端小,在第四弹簧62的自身弹力下又会使异形夹杆61下端进行合拢,从而使弯钩卡扣在扣帽64下端位置,当内滑板59向下移动到底端后向上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内滑板59、异形夹杆61、扣帽64、配重块63同步向上移动,当内滑板59向上移动到顶端时,则会使异形夹杆61上端的倾斜杆与对应的复位挡杆60相接触,当复位挡杆60与异形夹杆61接触后继续向上移动时,则会使对应两个异形夹杆61上端向内侧合拢,而异形夹杆61下端则会向外侧张开,即使弯钩与扣帽64脱离配合,此时则配重块6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撞击对应的探筒56、探杆57、探头58向下撞击地基面,从而通过记录配重块63撞击探头58的次数和探头58下钻的深度来计算出地基承载力,通过机械记录降低出错率。
38.所述上托板24上端左侧铰接有拨架28,所述连接筒27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固接有与拨架28相配合的短销29,所述计数螺纹杆35上端设有伸缩杆43,所述伸缩杆43前端同轴固接有键形拨块42,所述开口螺纹块37上端表面固接有与键形锲块相配合的三角锲块41,所述伸缩杆43后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撬杆52,所述第一撬杆52另一端内壁固接有与拨架28相
配合的长销53;所述伸缩杆43包括内方杆45和外方筒44,所述内方杆45滑动连接在外方筒44内壁,所述内方杆45内壁滑动连接有中空锲块47,所述中空锲块47内壁设有方销48,所述外方筒44左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与方销48相配合的方孔,所述方销48右端固接有第一滑销49,所述中空锲块47上端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块38相配合的斜滑槽,所述内方杆45底端内壁固接有与中空锲块47相配合的复位弹簧50。
39.如图7-10所示,伸缩杆43转动连接在长轴承座内壁,均与键形拨块42、第一撬杆52同轴固接;如图8所示,拨架28中部内壁铰接有立座,立座固接在上托板24上端表面;从而使拨架28只能上下摆动,拨架28左端内壁开设有与长销53相配合的长键形槽,拨架28右端内壁开设有与短销29相配合的短键形槽;如图10所示,内方杆45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外方筒44内壁,中空锲块47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内方杆45内壁,中空锲块47前端表面固接有滑杆46,滑杆46贯穿内方杆45内壁且滑动连接在内方杆45内壁,滑杆46前端表面又固接有第一手柄51,方销48左端又贯穿内方杆45左端表面且滑动连接在内方杆45内壁;当计数螺纹杆35转动时,则会驱动对应的开口螺纹块37、三角锲块41同步向前移动,当三角锲块41向前移动到与键形拨块42相遇时,此时三角锲块41继续向前移动,在三角锲块41的斜面驱动下会使键形拨块42向上翻转,键形拨块42向上翻转则会带动对应的伸缩杆43、第一撬杆52向上翻转,第一撬杆52向上翻转则会带动对应的长销53向上摆动,长销53向上摆动通过与长键形槽的啮合下会使拨架28左端向上翻转,则拨架28右端会向下翻转,拨架28右端向下翻转在短键形槽与短销29的啮合下则会带动对应的连接筒27、第二牙筒26向下移动,且压缩第二弹簧31,从而使对应的第一牙筒25与第二牙筒26脱离啮合,使计数螺纹杆35不再转动,即对应的内滑板59不再往复上下移动,此时探头58、探杆57、探筒56停止工作,当需要其转动时,通过前后移动开口螺纹块37,使三角锲块41与键形拨块42脱离接触,则会在对应的部件会在第二弹簧31的反作用力下复位;通过向后按动第一手柄51,可使滑杆46、中空锲块47向后移动,且还会压缩复位弹簧50,中空锲块47向后移动时通过斜滑槽与第一滑块38的啮合会使方销48向右移动,当方销48向右移动到与对应的方孔脱离时,此时对应的键形拨块42可前后移动,当松开对应的第一手柄51时,在复位弹簧50的自身弹力下会使对应的中空锲块47、第一滑销49、方销48复位,使方销48进入到下个方孔内,从而使伸缩杆43的长度再次固定;通过前后移动键形拨块42,使键形拨块42与对应的刻度板36的某一刻度对齐,可预先调节计数螺纹杆35的转动圈数,当转动到一定数值后会自动停止,即对应的配重块63向下撞击探头58一定次数后停止,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40.所述底板1上端内壁中部转动连接有大螺纹杆94,所述大螺纹杆94外表面上端螺纹连接有u形座66,所述u形座66左右两端分别贯穿底板1且滑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所述u形座66下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支撑板67,所述第一支撑板67前后两端内壁分别固接有第二滑销68,所述底板1下端表面四角处分别铰接有第二撬杆69,所述第二撬杆69内侧端分别设有与对应的第二滑销68相配合的键形通孔,所述第二撬杆69外侧端分别设有与底板1固接的立板72,所述立板72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螺纹滑块70,所述螺纹滑块70内壁分别螺纹连接有小螺纹杆73,所述小螺纹杆73下端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脚板75,所述螺纹滑块70左右两端表面中部分别固接有与第二撬杆69相配合的第三滑销71。
41.如图13-14所示,大螺纹杆94外表面上端固接有圆舵65,圆舵65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大螺纹杆94转动;u形座66上下的滑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第二撬杆69、第二滑销68、螺纹滑
块70、第三滑销71、立板72、脚板75、小螺纹杆73安装和形状如图14所示,第二撬杆69外侧也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三滑销71相配合的键形通孔,螺纹滑块70上下的滑动连接在立板72上,立板72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立板72作用是限位对应的螺纹滑块70只能上下滑动;小螺纹杆73上端表面分别固接有第二手柄74,第二手柄74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小螺纹杆73转动;由于装置在工作时会产生一些抖动情况,为防止装置在工作时移动,通过驱动圆舵65,使大螺纹杆94转动,大螺纹杆94转动通过与u形座66的螺纹连接下会使u形座66向上移动,u形座66向上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支撑板67、第二滑销68向上移动,第二滑销68向上移动通过与对应的键形通孔的啮合下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二撬杆69内侧端向上翻转,第二撬杆69外侧端在键形通孔与第三滑销71的啮合下则会带动对应的螺纹滑块70向下移动,螺纹滑块70向下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小螺纹杆73、脚板75同步向下移动,通过脚板75与地面的接触,增加摩擦面积,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且由于地基面凸凹不平,在做动力触探检测时,需要保持装置竖直状态才能精确的测试,通过转动对应的第二手柄74,会使小螺纹杆73转动,小螺纹杆73转动通过与螺纹滑块70的螺纹连接下会使小螺纹杆73、脚板75向下或向上移动,通过单个脚板75的上下移动调节,可使装置调节为竖直状态。
42.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左侧前端固接有第二电机76,所述第二电机76左端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77,所述第一转向锥齿轮77左端啮合有第二转向锥齿轮78,所述第二转向锥齿轮78中心处固接有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79,所述第二转轴79外表面上端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左侧前端又固接有u形架80,所述u形架80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滑板88,所述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转动连接在支撑滑板88下端表面,所述支撑滑板88下端表面后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相配合的第一齿轮82,所述支撑滑板88下端表面前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相配合的第二齿轮83,所述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下端同轴固接有凸板84,所述第一齿轮82下端同轴固接有与凸板84相配合的第一凹板85,所述第二齿轮83下端同轴固接有与凸板84相配合的第二凹板86。
43.如图15、17-19所示,第二转轴79上端贯穿支撑滑板88且转动连接在u形架80内壁,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与第二转轴79属于花键连接,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既能在第二转轴79外表面上下滑动,又能跟随第二转轴79转动;支撑滑板88上下的滑动连接在u形架80内壁;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安装和形状如图18所示,凸板84、第一凹板85、第二凹板86安装和形状如图19所示,当启动第二电机76时,会驱动对应的第一转向锥齿轮77、第二转向锥齿轮78、第二转轴79转动、第二转轴79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转动,当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转动时通过与对应的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的相配合啮合,则会使对应的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间歇性的转动180度,再通过凸板84与对应的第一凹板85、第二凹板86啮合下,当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与对应的第一齿轮82或第二齿轮83脱离啮合时,不会使其转动,实现自锁功能。
44.所述第一齿轮82内壁固接有螺纹筒87,所述螺纹筒87内壁螺纹连接有与底板1固接的第二螺纹杆89,所述第二齿轮83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0,所述支撑滑板88上端表面前侧滑动连接有与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0相配合的o形齿圈91,所述o形齿圈91下端表面右侧固接有l形延伸座92,所述l形延伸座92另一端固接有刮刀93。
45.如图15-17所示,螺纹筒87转动连接在支撑滑板88内壁,第二螺纹杆89上端又贯穿支撑滑板88且又固接在u形架80内壁;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0、o形齿圈91安装和形状如图16
所示,o形齿圈91左右的滑动连接在支撑滑板88上端表面,l形延伸座92、刮刀93安装和形状如图15所示,刮刀93的作用是对待检测的地基面进行清刮,由于检测为随机取样,经常会遇到非平面,探头58在向下移动遇到非平面时有可能会产生偏差倾斜或受力不均的情况,因此通过刮刀93对地基面进行清刮使其刮平,可增加精确度;当第一齿轮82转动时,会使螺纹筒87转动,螺纹筒87转动通过与第二螺纹杆89的螺纹连接下会使支撑滑板88、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0、第二齿轮83、o形齿圈91、l形延伸座92、刮刀93等同步向下移动,当第二齿轮83转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0转动,第二不完全直齿轮90转动通过与o形齿圈91的啮合会使o形齿圈91、l形延伸座92、刮刀93往复的左右移动,再通过第一不完全直齿轮81与对应的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相配合,会使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间歇性转动,即又会使对应的刮刀93呈现向左移动到顶端会向下一小段距离,向下移动后又会向右移动,向右移动到顶端后又会向下移动,实现刮刀93缓慢向下递进的往复左右移动,从而对待检测地基面进行刮平。
46.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转动圆舵65,会使对应的脚板75向下移动,从而使装置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由于地基面经常有凸凹不平的情况,通过转动对应的第二手柄74,可单个调节脚板75的上下高度,使装置达到竖直状态;通过启动第一电机4,会使l形托板19、探头58同步向下移动,当探头58向下移动到与地面接触时便不再向下移动,当l形托板19向下移动到底端时,会驱动配重块63向下撞击探头58向下移动,使探头58钻入到地内,再通过计算得出承载力;且当启动第一电机4反转时,会使l形托板19向上移动,l形托板19则会托动探头58向上移动实现装置复位;通过按动第一手柄51,可调节键形拨块42的前后位置,进而根据刻度板36的刻度对应调节,可预先调节配重块63向下撞击探头58的次数,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设置;通过启动第二电机76,会使刮刀93边向下递进移动边往复左右移动,对待检测的地基面进行清刮至平面,防止探头58受力不均或轻微的倾斜导致检测数值不准确。
4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