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0808发布日期:2022-05-18 04:1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拉曼光谱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2.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通过分析物质的拉曼光谱,可以知道物质的振动转动能级情况,从而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
3.公开号为cn103868906b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拉曼光谱系统及拉曼光谱测量方法,包括:一个被设置于洁净和有温控的环境中的检测中心,包括单个光源;分析装置,其具有足够大的焦距以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被检物的高分辨率的拉曼光谱;以及一级或多级分束器;以及与检测中心分离的多个检测终端,每个检测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拉曼探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安全检查的测量拉曼光谱的方法。
4.现有的拉曼光谱检测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检测系统中需要操作员将存放有原料的试管放入检测区域,并进行定位安装,此操作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固定不到位,同时固定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原料撒漏的问题。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和分析模块;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来检测原料的拉曼光谱所需数据,并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分析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原料盛放单元、传输单元、激光照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原料盛放单元:所述原料盛放单元用来盛放原料,盛放好后将原料盛放单元放入传输单元中;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用于将原料盛放单元运输到检测处,并在检测结束后,再将原料盛放单元推回原位;激光照射单元:所述激光照射单元用于向原料盛放单元中照射分析用的激光,并将照射激光的数据信息传递给分析模块;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穿过原料的激光,并对激光的信息进行分析,再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分析模块;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激光照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的信息,并计算出原料的拉曼光谱数据信息;通过设置专用的原料盛放单元和传输单元,实现了直接将原料运输到检测处的功能,无需人工进行复杂的安装和调整过程,也无需担心安装过程造成的原料洒落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通过此种方法,保证了每次检测时检测瓶都处于相同的位置,大
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精准度。
8.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源模块和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激光发射模块和接收板,所述遮光罩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流通管,所述放置槽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瓶,所述流通管的外侧开设有四组贯穿口,将原料放入检测瓶中,并将检测瓶放入放置槽中,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检测瓶向下运输,之后当检测瓶运输到流通管的底端后,开启激光发射模块进行检测工作,通过此种设置,无需在每次检测时,还对试管进行定位和固定,只需竖直插入放置槽中即可完成定位和安放工作,大大方便了操作过程,节约操作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9.优选的,所述流通管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气压组件,所述气压组件包括吹气泵和吸气泵,所述气压组件的输出端与流通管的内侧连通,所述流通管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组驱动轮,所述流通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四组阻挡片,所述阻挡片位于贯穿口的上方,所述驱动轮的外侧与阻挡片传动连接,检测瓶放入后启动气压组件中的吸气泵,可以协助检测瓶顺利到达检测位置,在检测之后,启动吹起泵将检测瓶向上吹,让检测瓶的顶端伸出放置槽,而驱动轮和阻挡片的设置,可以让贯穿口的开启和关闭变得可以调节,让吸力和吹力的作用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此种设置,不仅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瓶可以顺利来到检测处,且检测结束后也可以快速向外取出,同时由于检测过程需要无光环境,而自由进出功能的添加,让遮光罩无需频繁的开启和关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10.优选的,所述流通管的内侧靠顶端开设有内收槽,所述内收槽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为弹性材料,且摩擦垫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检测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金属座,配合摩擦垫的设置,使得检测瓶可以先卡在放置槽上,直到开启吸力的时候,再将检测瓶吸入其中,且摩擦垫还可以保证流通管顶端的密封性,减少吸力的浪费。
11.优选的,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位于流通管的两侧,且两组移动槽呈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磁石片,所述磁石片的一侧设置有水平动力组件,配合移动槽中磁石片的设置和金属座的吸引效果,可以使得在检测瓶向外推出的过程中,在到达顶端时可以有一个力来牵制检测瓶向外飞出,将检测瓶刚好固定在半出不出的位置,从而大大减少吹力过大导致检测瓶飞出的问题,且配合水平动力组件的设置,水平动力组件可以推动磁石片进行水平移动,使得检测瓶在进入时不会被磁石片的吸力影响,可以正常进入其中,从而保证了检测瓶的安全。
12.优选的,所述水平动力组件包括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与磁石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与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两组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一端与移动槽的内侧连通,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流通管的内侧连通,当吸力开始作用时,吸力会作用到传输管和移动槽中,使得磁石片在吸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通过增大距离的方式,大大减少磁石片对检测瓶的吸附力,且当检测瓶下沉后,配合弹簧一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磁石片回归原位,保证检测瓶在向上移动时,磁石片可以提供阻力,通过此种设置,代替了额外的动力源,且触发时机刚好与检测瓶的下降和上升对应,保证了限制效果的正常工作。
13.优选的,所述流通管的内侧靠底端固定安装有磁石盘,所述磁石盘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组贯穿槽,且流通管的内侧设置有三条相互交叉的连接绳,配合磁石盘的设置,可以在
检测瓶下降到指定位置后,将检测瓶吸附在磁石盘上,保证检测时检测瓶可以稳定在预定位置,而若干组交叉设置的连接绳,可以用来为检测瓶的下沉提供缓冲,减少检测瓶在急速下降过程中,撞击磁石盘导致损伤的问题。
14.优选的,所述流通管的内侧靠底端开设有三组滑槽,三组滑槽长度依次递减,且每组包括两条滑槽,两条所述滑槽呈相对设置,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绳的两端与相对设置的两组连接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流通管之间固接有弹簧二,配合三组滑槽的高低不平设置,使得检测瓶在下降时会先与最上方的一条连接绳接触,并带动连接绳下沉对抗两组弹簧二的反作用力,之后在下降的过程中,会逐渐与另外两条连接绳结合,从而实现了追层递加阻力的效果,进一步减少检测瓶与磁石盘撞击时产生的动力,且配合连接绳这种细绳设置,可以减少吸力对连接绳造成拉扯作用,保证缓冲效果的有效进行。
15.优选的,所述流通管的内侧开设有摆动槽,所述摆动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呈l形设置,配合顶杆的转动设置,使得检测瓶在脱出时,吹力会先将顶杆向上吹并发生转动,从而可以对检测瓶施加一个上顶的效果,协助检测瓶脱离磁石盘的吸附,从而保证了检测瓶的顺利脱离过程。
16.优选的,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倒钩块,所述倒钩块呈弧形设置,且顶杆的弯折处固定安装有缓冲垫,配合顶杆的形状设置以及倒钩块的设置,在吸力作用时,顶杆会距离气压组件的输出端一定的距离,让吸力可以正常工作,而当吹力工作时,配合倒钩块的设置,可以协助顶杆的上顶工作,保证顶杆可以有较大的动力向上转动,且倒钩块的结构设置还能有助于增加与检测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协助移动的效果。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通过设置专用的原料盛放单元和传输单元,实现了直接将原料运输到检测处的功能,无需人工进行复杂的安装和调整过程,也无需担心安装过程造成的原料洒落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通过此种方法,保证了每次检测时检测瓶都处于相同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精准度。
18.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通过气压组件的设置,不仅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瓶可以顺利来到检测处,且检测结束后也可以将检测瓶快速向外取出,同时由于检测过程需要无光环境,而自由进出功能的添加,让遮光罩无需频繁的开启和关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发明检测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检测模块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中流通管的部分剖视图;图5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电源模块;2、遮光罩;3、放置槽;4、底座;5、气压组件;6、激光发射模块;7、
检测瓶;8、流通管;9、贯穿口;10、阻挡片;11、驱动轮;12、金属座;13、摩擦垫;15、传输管;16、磁石片;17、移动槽;18、弹簧一;19、摆动槽;20、滑槽;21、连接块;22、弹簧二;23、连接绳;24、顶杆;25、缓冲垫;26、磁石盘;27、倒钩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2.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和分析模块;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来检测原料的拉曼光谱所需数据,并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分析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原料盛放单元、传输单元、激光照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原料盛放单元:所述原料盛放单元用来盛放原料,盛放好后将原料盛放单元放入传输单元中;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用于将原料盛放单元运输到检测处,并在检测结束后,再将原料盛放单元推回原位;激光照射单元:所述激光照射单元用于向原料盛放单元中照射分析用的激光,并将照射激光的数据信息传递给分析模块;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穿过原料的激光,并对激光的信息进行分析,再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分析模块;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激光照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的信息,并计算出原料的拉曼光谱数据信息;通过设置专用的原料盛放单元和传输单元,实现了直接将原料运输到检测处的功能,无需人工进行复杂的安装和调整过程,也无需担心安装过程造成的原料洒落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通过此种方法,保证了每次检测时检测瓶都处于相同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精准度。
23.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源模块1和遮光罩2,所述遮光罩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激光发射模块6和接收板,所述遮光罩2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流通管8,所述放置槽3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瓶7,所述流通管8的外侧开设有四组贯穿口9,工作时,将原料放入检测瓶7中,并将检测瓶7放入放置槽3中,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检测瓶7向下运输,之后当检测瓶7运输到流通管8的底端后,开启激光发射模块6进行检测工作,通过此种设置,无需在每次检测时,还对试管进行定位和固定,只需竖直插入放置槽3中即可完成定位和安放工作,大大方便了操作过程,节约操作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24.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流通管8的底端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气压组件5,所述气压组件5包括吹气泵和吸气泵,所述气压组件5的输出端与流通管8的内侧连通,所述流通管8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组驱动轮11,所述流通管8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四组阻挡片10,所述阻挡片10位于贯穿口9的上方,所述驱动轮11的外侧与阻挡片10传
动连接,工作时,检测瓶7放入后启动气压组件5中的吸气泵,可以协助检测瓶7顺利到达检测位置,在检测之后,启动吹起泵将检测瓶7向上吹,让检测瓶7的顶端伸出放置槽3,而驱动轮11和阻挡片10的设置,可以让贯穿口9的开启和关闭变得可以调节,让吸力和吹力的作用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此种设置,不仅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瓶7可以顺利来到检测处,且检测结束后也可以快速向外取出,同时由于检测过程需要无光环境,而自由进出功能的添加,让遮光罩2无需频繁的开启和关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25.如图4所示,所述流通管8的内侧靠顶端开设有内收槽,所述内收槽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摩擦垫13,所述摩擦垫13为弹性材料,且摩擦垫13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检测瓶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金属座12,工作时,配合摩擦垫13的设置,使得检测瓶7可以先卡在放置槽3上,直到开启吸力的时候,再将检测瓶7吸入其中,且摩擦垫13还可以保证流通管8顶端的密封性,减少吸力的浪费。
26.如图4所示,所述遮光罩2的内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17,所述移动槽17位于流通管8的两侧,且两组移动槽17呈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槽1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磁石片16,所述磁石片16的一侧设置有水平动力组件,工作时,配合移动槽17中磁石片16的设置和金属座12的吸引效果,可以使得在检测瓶7向外推出的过程中,在到达顶端时可以有一个力来牵制检测瓶7向外飞出,将检测瓶7刚好固定在半出不出的位置,从而大大减少吹力过大导致检测瓶7飞出的问题,且配合水平动力组件的设置,水平动力组件可以推动磁石片16进行水平移动,使得检测瓶7在进入时不会被磁石片16的吸力影响,可以正常进入其中,从而保证了检测瓶7的安全。
27.如图4所示,所述水平动力组件包括弹簧一18,所述弹簧一18的一端与磁石片1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18的另一端与移动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遮光罩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两组传输管15,所述传输管15的一端与移动槽17的内侧连通,传输管15的另一端与流通管8的内侧连通,工作时,当吸力开始作用时,吸力会作用到传输管15和移动槽17中,使得磁石片16在吸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通过增大距离的方式,大大减少磁石片16对检测瓶7的吸附力,且当检测瓶7下沉后,配合弹簧一18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磁石片16回归原位,保证检测瓶7在向上移动时,磁石片16可以提供阻力,通过此种设置,代替了额外的动力源,且触发时机刚好与检测瓶7的下降和上升对应,保证了限制效果的正常工作。
28.如图5所示,所述流通管8的内侧靠底端固定安装有磁石盘26,所述磁石盘26的顶端开设有若干组贯穿槽,且流通管8的内侧设置有三条相互交叉的连接绳23,工作时,配合磁石盘26的设置,可以在检测瓶7下降到指定位置后,将检测瓶7吸附在磁石盘26上,保证检测时检测瓶7可以稳定在预定位置,而若干组交叉设置的连接绳23,可以用来为检测瓶7的下沉提供缓冲,减少检测瓶7在急速下降过程中,撞击磁石盘26导致损伤的问题。
29.如图5所示,所述流通管8的内侧靠底端开设有三组滑槽20,三组滑槽20长度依次递减,且每组包括两条滑槽20,两条所述滑槽20呈相对设置,所述滑槽2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绳23的两端与相对设置的两组连接块21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1与流通管8之间固接有弹簧二22,工作时,配合三组滑槽20的高低不平设置,使得检测瓶7在下降时会先与最上方的一条连接绳23接触,并带动连接绳23下沉对抗两组弹簧二22的反作用力,之后在下降的过程中,会逐渐与另外两条连接绳23结合,从而实现了追层递加阻力的效果,进一步减少检测瓶7与磁石盘26撞击时产生的动力,且配合连接绳23这种细绳设
置,可以减少吸力对连接绳23造成拉扯作用,保证缓冲效果的有效进行。
30.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其中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流通管8的内侧开设有摆动槽19,所述摆动槽19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顶杆24,所述顶杆24呈l形设置,工作时,配合顶杆24的转动设置,使得检测瓶7在脱出时,吹力会先将顶杆24向上吹并发生转动,从而可以对检测瓶7施加一个上顶的效果,协助检测瓶7脱离磁石盘26的吸附,从而保证了检测瓶7的顺利脱离过程。
31.所述顶杆2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倒钩块27,所述倒钩块27呈弧形设置,且顶杆24的弯折处固定安装有缓冲垫25,工作时,配合顶杆24的形状设置以及倒钩块27的设置,在吸力作用时,顶杆24会距离气压组件5的输出端一定的距离,让吸力可以正常工作,而当吹力工作时,配合倒钩块27的设置,可以协助顶杆24的上顶工作,保证顶杆24可以有较大的动力向上转动,且倒钩块27的结构设置还能有助于增加与检测瓶7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协助移动的效果。
32.工作时,将原料放入检测瓶7中,并将检测瓶7放入放置槽3中,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检测瓶7向下运输,之后当检测瓶7运输到流通管8的底端后,开启激光发射模块6进行检测工作,通过此种设置,无需在每次检测时,还对试管进行定位和固定,只需竖直插入放置槽3中即可完成定位和安放工作,大大方便了操作过程,节约操作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工作时,检测瓶7放入后启动气压组件5中的吸气泵,可以协助检测瓶7顺利到达检测位置,在检测之后,启动吹起泵将检测瓶7向上吹,让检测瓶7的顶端伸出放置槽3,而驱动轮11和阻挡片10的设置,可以让贯穿口9的开启和关闭变得可以调节,让吸力和吹力的作用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此种设置,不仅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瓶7可以顺利来到检测处,且检测结束后也可以快速向外取出,同时由于检测过程需要无光环境,而自由进出功能的添加,让遮光罩2无需频繁的开启和关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工作时,配合摩擦垫13的设置,使得检测瓶7可以先卡在放置槽3上,直到开启吸力的时候,再将检测瓶7吸入其中,且摩擦垫13还可以保证流通管8顶端的密封性,减少吸力的浪费;工作时,配合移动槽17中磁石片16的设置和金属座12的吸引效果,可以使得在检测瓶7向外推出的过程中,在到达顶端时可以有一个力来牵制检测瓶7向外飞出,将检测瓶7刚好固定在半出不出的位置,从而大大减少吹力过大导致检测瓶7飞出的问题,且配合水平动力组件的设置,水平动力组件可以推动磁石片16进行水平移动,使得检测瓶7在进入时不会被磁石片16的吸力影响,可以正常进入其中,从而保证了检测瓶7的安全;工作时,当吸力开始作用时,吸力会作用到传输管15和移动槽17中,使得磁石片16在吸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通过增大距离的方式,大大减少磁石片16对检测瓶7的吸附力,且当检测瓶7下沉后,配合弹簧一18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磁石片16回归原位,保证检测瓶7在向上移动时,磁石片16可以提供阻力,通过此种设置,代替了额外的动力源,且触发时机刚好与检测瓶7的下降和上升对应,保证了限制效果的正常工作;工作时,配合磁石盘26的设置,可以在检测瓶7下降到指定位置后,将检测瓶7吸附在磁石盘26上,保证检测时检测瓶7可以稳定在预定位置,而若干组交叉设置的连接绳23,可以用来为检测瓶7的下沉提供缓冲,减少检测瓶7在急速下降过程中,撞击磁石盘26导致损伤的问题;工作时,配合三组滑槽20的高低不平设置,使得检测瓶7在下降时会先与最上方的一条连接绳23接触,并带动连接绳23下沉对抗两组弹簧二22的反作用力,之后在下降的过程中,会逐
渐与另外两条连接绳23结合,从而实现了追层递加阻力的效果,进一步减少检测瓶7与磁石盘26撞击时产生的动力,且配合连接绳23这种细绳设置,可以减少吸力对连接绳23造成拉扯作用,保证缓冲效果的有效进行;工作时,配合顶杆24的转动设置,使得检测瓶7在脱出时,吹力会先将顶杆24向上吹并发生转动,从而可以对检测瓶7施加一个上顶的效果,协助检测瓶7脱离磁石盘26的吸附,从而保证了检测瓶7的顺利脱离过程;工作时,配合顶杆24的形状设置以及倒钩块27的设置,在吸力作用时,顶杆24会距离气压组件5的输出端一定的距离,让吸力可以正常工作,而当吹力工作时,配合倒钩块27的设置,可以协助顶杆24的上顶工作,保证顶杆24可以有较大的动力向上转动,且倒钩块27的结构设置还能有助于增加与检测瓶7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协助移动的效果。
33.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